“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22-03-18韩福丽张丽丽
韩福丽 张丽丽
(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相关能力构成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自我国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各个行业及社会部门相当重视计划的推行,在互联网领域大展身手,开拓促进各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道路。对旅游业来说,“互联网+”计划的提出让游客的选择更加多元化,许多旅游相关网站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传统的旅行社将不再是旅游者出行的唯一选择。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顺应时代要求,抓住当前行业发展新趋势,迎合人才市场的新需求,着重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符合“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的专业化职业技能,强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构成。
1.旅游管理专业知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也不断支持旅游业大力发展。旅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水平、专业化的专业人才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旅游行业将进入高知化发展时期。高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需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除夯实旅游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迎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抓住智慧旅游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提升工作的质量及速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具备高知化、专业化、综合化特质的旅游行业复合型高精尖人才[2]。
2.旅游管理专业能力。首先,旅游行业作为服务业的分支,在工作中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交际能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沟通技巧。其次,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和妥善处理事件的能力,需要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此外,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还应具有将所学理论知识创新化应用的能力,“互联网+”时代游客们的需求更加个性化,从业人员需根据游客需求提供标准个性化服务,这才是时代所需,而非普通的常规服务。
3.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旅游从业者不仅面对的是一项高智力工作,更是一项高耗能工作。尤其对于导游而言,除了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导游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除了要全程跟随旅行团照顾旅游团的起居住行及日常活动外,还要处理旅行团遇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对导游人员的综合能力均要求较高。所以,高校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训练,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此外,旅游行业接触人员过于广泛,人员自身素质不一,从业人员在工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诱惑,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也应注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不完整,教学内容理论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多旅游企业和机构需要具备专业旅游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当前部分高校旅游管理的教学模式,专注于旅游专业知理论识教育和旅游服务培训,忽视了培养学生大数据抓取、分析等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普遍存在教学过程中网络化知识及技能应用程度较低,欠缺对旅游大数据分析等智慧旅游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学习,致使学生思维过于固化,对于行业热点敏感度低,缺乏创新化思维,对网络资源的获取和应用程度较低,导致学生难于紧跟行业的变化与革新。
2.教学方法陈旧。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是理论教学,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长久以往易使学生产生本本主义的思维模式。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导致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使学生越来越呆板化,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高校教师要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确引导学生立足课本、开拓眼界、立足市场,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出经世致用的旅游管理高水平人才。[3]
3.师资力量薄弱。第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水平层次不一。有着本-硕-博均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较为稀缺,多数教师学科背景较杂,甚至于部分教师学科跨度较大,可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第二,师资结构较为单一,缺乏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没有实践经历或实践经历较浅,亦或是长实践未接触企业实践对市场现状没有清晰的把握,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也均未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理、主管等担任校外导师或客座教授,致其师资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双师型”人才。
4.学生实践能力匮乏。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但当前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过程中更侧重于理论学习课程,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均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型课程教学较少。部分所开设的实践课程过于老化,教学内容及模式多年未变,与行业实际未能密切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其次,部分高校未建立良好且成熟的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平台,不能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灵活运用。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层次较低,仅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为主,未能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实践能力的培训。[4]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认知的问题。
1.学生对“互联网+旅游”概念的认知不够清晰。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均以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大都开设管理学、旅行社管理等传统理论课程,并未开设“互联网+旅游”这种交叉课程。仅有部分高校开设智慧旅游课程但大都在研究生教育中体现,本科教学中并无涉猎。教学课程设计的缺陷致使学生对“互联网+旅游”的概念没有清晰的把握和认知,对于互联网对旅游产生的变革不敏感。目前,旅游行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和标准更为严格,行业内需要的是兼顾旅游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这与高校现存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针有一定出入,高校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的迫切度。
2.自我评价不准确。通过对同学的走访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有些同学对自身未来发展并没有具体的规划,对自我也无清晰认知,导致在工作中就业岗位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部分同学自身职业能力过硬却在挑选工作时自卑敏感,所选工作未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对人生没有追求、得过且过,不想要学习和接触更高的工作,安于现状。也正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好的认知,导致部分人才没有得到合理地利用,致使行业内高水平人才短缺。
三、“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培养策略。
1.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亟待修正教学内容上需进一步提升,这是高校人才培养革新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课程优化时,需要考虑到旅游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技能,根据当前的市场和业务需求设计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考核,将信息技术、新媒体营销、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相关学科进一步融入专业课程。[5]
2.提高教师创新能力。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尽量激发其创造潜力和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专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绩效的评价,客观制定新的教学策略,配备合格的教师,为教师开发创新课程做好准备。学校还应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和培训途径,并定期与旅游企业合作对教师提供岗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创新意识。
3.打造优秀高校教师队伍。高校应该首先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互联网+”精神,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互联网+旅游”的动态变化。因此,高校需要对一流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估,建立专业性、学科化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系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进行评估时,在评估中增加“互联网+旅游”的评估项目。我国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背景深厚、理论夯实,具有互联网精神、创新能力对行业动态和市场前景有透彻了解的合格师资队伍,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4.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高校应与旅游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实践训练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高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企业要求定向培养学生的专业化实践能力。此外,高校应开设“互联网+旅游”的系统实操课程,建立“互联网+旅游”实训基地。以此,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对“互联网+旅游”的系统认识,并进行专业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网络化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网络技术运用能力。
(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正确认知。
1.高校在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时,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改善学生的文化环境,教育和培养青年学生不断践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更要给学生提供一种“互联网+”的时代精神,建设校内“互联网+旅游”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对“互联网+旅游”的行业热点具有清晰系统的认知,同时让其了解时代的变化与行业岗位需求,以加强对学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6]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让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面对新知识或新问题时,学生们首先要做的是研究和评估,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学生要进一步发挥潜能,提升自我,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面对新知识、新问题时,要学会独立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渠道,找到解决谜题的关键。
结语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各种行业融合必然带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服务的发展。所以,能否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关键在于要有充足的高层次人才储备,提供智力支持。旅游业作为一个成熟的服务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难题,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时代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技能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政、校、企、个人的多方协调配合、立足市场、密切合作,才为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用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