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在思政课中的融入

2022-03-18钱德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价值观案例

钱德敏

(陕西理工大学 陕西汉中 723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这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重要时期,急需各行各业的大量人才来填充就业市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乎毕业生个人和家庭幸福的重要标准,而就业价值观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时起关键性作用。思政课要改革创新,增强课程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就需要紧跟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的客观需要,教育的“思想”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高度吻合,把就业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中,在入学初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就业选择进行指导,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早明确个人价值追求,科学理性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也是新时期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课程的有效手段。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一)就业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是时代的需要。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只有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才能做好就业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人们普遍认为就业价值观教育属于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其实不然。思政课作为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要求,能够为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定位提供社会参照标准,能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价值取向进行引导教育,满足大学生成才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而且,“十四五”规划将“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被确定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的价值引领,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之中,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秉持思政教育与就业价值观教育深度结合的教学理念,从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就业价值观教育新形势,从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就业价值观教育新方向,从新格局准确把握就业价值观教育新要求。充分认识就业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成才梦”的重要性,把握就业育人的根本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就业价值观教育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市场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新就业形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做出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个人就业需求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辩证统一。

(二)就业价值观教育是提升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程效果的需要。当前高校就业价值观教育主要涉及的就是思政课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但两者之间存在区别,没有形成有效衔接的就业价值观引领体系。思政课以价值引领知识、以知识涵养价值,侧重整个人生的价值引领,就业价值观内容涉及较少,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章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如何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就业思维和职业理想。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进行学业和职业的探索,初步拟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侧重于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其中就业指导部分让低年级学生有距离感,认为离毕业很远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忽略了满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思政课融入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引导教育,可以更好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形成联动,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汇聚高校思政第一课堂的教育合力。

(三)就业价值观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需要。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是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岗位的能力需求,更是学生未来在职业领域能否获得长久发展的能力,是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表现出来适应岗位及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2]虽然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正朝向全面发展的方向演变,从单一视角走向多要素的集成,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正在日益多元化,但就业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其决定性作用从未改变。科学的就业价值观会促使学生去追求一些积极向上的事物,会激励大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但错误的就业价值观往往会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出现“观、望、等、靠”的消极思想和不敢挑战、不敢担当的逃避态度。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融入就业价值观教育,改变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脱节的现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树立理性务实、乐观向上的就业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二、优化教学内容,将就业价值观教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

(一)以理想信念引领就业价值观。思政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走向未来职业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是紧密相连的,理想的实现需要大学生通过积极就业来体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大学生科学的就业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职业需求和情怀追求,深刻理解作为不同社会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选择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将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求职的动力,将要我就业变为我要就业。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就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就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就业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国家与社会的脉搏,客观地平衡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既不能对自身定位不清,好高骛远,高估自身价值,也不能“无欲无求”,自我松懈,降低职业愿景。用爱岗敬业引导学生培育专业情感和职业素养,让学生自觉端正择业态度,科学规划自己人生方向,使自己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得到升华;用诚信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让学生在就业中做诚信的拥护者和践行者;用团结友善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讲究团队协作,勇于担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三)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以就业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政课专题教学。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上,与就业价值观相联系的内容分布在不同课程、不同章节,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进行引导,但由于内容过于分散,教育引导效果并不好。因此,针对就业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与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困惑、成长成才为主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中设计以就业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专题进行教学,从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困难或者问题出发,讲述人生意义与职业意义、职业理想与职业目标的确立、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法规等内容,并结合当前社会暴露出来的不良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教育他们个人理想的实现应与祖国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连。加强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的解读与分析,突出“三农”“乡村振兴”就业主题,丰富和完善基层就业的教育内容,厚植学生扎根基层的情怀,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中小微企业建功立业。

三、创新教学形式,形成贯通课堂内外的就业价值观教育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可不受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限制,以“任务”为中心,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后由教师进行教育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传统知识传授型的教育方式,把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完成任务,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枯燥式的讲授变为互动式的交流。在思政课中关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学,教师可在坚持教材基本逻辑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创设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任务或问题为主要内容,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沟通交流,通过观点交锋、头脑风暴,不断修正、补充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指导。但任务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需要学生有独立见解、判断力才能找到答案,而且答案并不用唯一,要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变为对就业问题的探究,进而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教师的评价指导不能只是对就业价值观的引导,还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和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的肯定,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形成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念,还能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主要是由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选取一个或多个具有启发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分析、讨论,使理论在案例分析中得以具体化、丰富化,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达到深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选取要广泛收集,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对收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取舍,并进行再加工、再整理。要以案例的故事性为切入点,分析和运用案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到案例的各个脉络,并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体现在就业价值观的教学上,可在把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把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运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时代楷模、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等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发展之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树立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时代担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用身边现实案例教育身边人,将往届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的毕业生代表、创新创业的校友典型案例搜集整理,并对案例中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念进行综合分析使之显性化,让学生体悟案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价值取向,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三)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通过课内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丰富和完善的教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因此,思政课就业价值观教育不应局限于理论研究和讲解,应充分重视实践教学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通过“职业体验”,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做法上可组织学生课堂上进行求职情景模拟,课下安排劳动实践,让学生将老师教授的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帮助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多元化的探索个人特质和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务实、理性的就业选择观和勤劳、诚信、创新的就业劳动观。教师在进行思政课考核时,可增加就业价值观教育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通过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实践,便于及早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能够更加良好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高校要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要把就业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把就业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要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寻找突破口,把优秀人才合理匹配到合适工作岗位。而思政课主要就是解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把就业价值观教育融入进去,不断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涵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就业价值观,不仅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思政课价值观案例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