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综述

2022-03-18郝鑫淼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竹枝词语汇民俗

郝鑫淼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 110034)

竹枝词起源于巴渝地区的民歌,中唐时期经历了文人化的转变后,成为一种以吟咏风物为主要内容的独特诗体。竹枝词的创作兴起于中唐,刘禹锡的创作使竹枝词大放异彩,后代文人创作不绝,作品分布的地域也从四川、湖北等地逐渐扩大到全国各地。竹枝词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各地风土人情的鲜活载体,是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由于竹枝词独特的文学特色与文化价值,近年来研究竹枝词的文章越来越多,王富盛的《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1]对2014年以前的竹枝词研究文章进行了分析,对于竹枝词研究的划分与述评尤为细致周密。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挖掘竹枝词的学术资源,尤其是从民俗视角研究竹枝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以把握研究的主要趋势,可为未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研究竹枝词中民俗问题的文章约有120篇,本文主要采取钟敬文《中国民俗史》的分类方法,从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俗、信仰民俗、民间娱乐活动[2]以及民俗语言角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讨。

1 物质生产民俗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等,由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的差异,各地的物质生产民俗有很大的不同。对竹枝词中物质生产方面的研究,以陈桂权、李仙芝、任春光、杨小明、凌受勋、郑俊华、林晨辰等人的研究成果为代表。

1)农业民俗研究。陈桂权的《清代四川竹枝词中的农业图景》[3]以竹枝词为主要史料来源,从稻作、旱作、农村生活3方面描绘清代四川的农业图景,丰富了四川农业文化史的内容。李仙芝的《从竹枝词看清代蒙古地区的地域民俗风情》[4]对清代蒙古地区竹枝词反映的农业生产民俗进行归纳总结,对民族融合背景下蒙古地区从事粗放的种植业以补充畜牧业的农耕状况进行总结。郑俊华、林晨辰的《从竹枝词看明清浙江濒海民生——以海洋渔业为中心》[5]从现存的浙江竹枝词中管窥明清时期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状况,“丰富了我们对当时民众生产生活习俗的认识,亦表明竹枝词在研究浙江区域史、海洋文化史中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

2)手工业民俗研究。任春光、杨小明的《竹枝词与明清纺织社会史》[6]将明清时期与纺织业相关的竹枝词进行了分类与研究,将竹枝词作为史料,“尽可能勾勒出从纺织生产到纺织工艺再到纺织贸易、纺织文化等明清纺织社会史的一条完整线索”。凌受勋的《清代叙州府南溪竹枝词中的乡村酿酒业》[7]对南溪竹枝词中的乡村酿酒业进行了全面分析,为研究宜宾的酿酒业和酒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2 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竹枝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鉴赏和研究各地风土民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反映在竹枝词中的生活民俗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竹枝词对于研究各地社会生活的意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付莉的《基于天津竹枝词研究的天津地区妇女服饰文化之演变》[8],该文对明、清、民国时期天津竹枝词中反映出的天津地区妇女服饰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清末的满汉合流、南来熏风、西方文化等三种文化现象对天津地区的冲击,梳理出清末民初天津妇女服饰文化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影响天津妇女生活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社会因素”。杜莉的《从竹枝词探析近现代四川饮食风貌与文化特色》[9]以近现代竹枝词为材料,研究了四川的饮食风貌及文化特色,佐证了竹枝词对地方民俗文化研究的价值。单慧玲在《江西竹枝词中的民俗现象及其文化内涵》[10]中对江西竹枝词中的居住民俗进行了归纳,对一般房屋构造、风水观念、“楼居”的居住方式进行分析。王富盛将竹枝词作为一种档案史料,在《品味竹枝“档案”里的近代北京交通》[11]中对晚清时北京的道路交通建设进行了考察,他的另一文章《从竹枝词看上海交通的近代化》[12]利用上海竹枝词对近代上海地区的交通工具、道路建设和交通法规进行了研究。

3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指的是诞生礼俗、婚姻缔结和丧葬之俗[13],展现的是人从生到死各阶段的风俗礼仪,竹枝词中的人生礼俗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1)诞生礼俗。李军红《温州竹枝词人生礼俗考》[14]对温州地区竹枝词中妇女拜陈十四娘娘求子和去城隍庙求子的习俗,孩子诞生、三朝、满月、试周时重要的风俗仪式等进行了描述,以考察温州生育礼俗。王振忠在《竹枝词所见明清以来温州的风俗》[15]中提出“竹枝词中还有关于诞育习俗的描写,其中,对种痘的状摹颇为集中”。周玉苹在《从温州竹枝词看清末民初温州的民俗》[13]中提出诞育习俗应当始于结婚仪式上的求子仪式,同时对竹枝词中体现的孩子出生后及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仪式,如解禳、叨光、对对、割脚绊等进行了论述。

2)婚姻礼俗。余碧莹的《从<中华竹枝词·广东篇>中看广东的婚嫁民俗》[16]从婚嫁过程和婚嫁习俗两方面对广东地区的婚俗进行了研究,提到“这些竹枝词颇为直观地展现当时广东婚嫁习俗的特色,具有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吴薇的《<成都竹枝词>中的巴蜀婚育习俗初探》[17]通过揭示婚姻习惯的变化来反映巴蜀地区百姓观念的变化,对竹枝词中所体现的巴蜀婚俗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付莉的《清末民初竹枝词中的天津民间婚俗》[18]对天津民间婚姻礼仪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从婚姻礼俗的现象和特点出发,讨论清末民初天津人的婚姻意识,并探讨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3)丧葬之俗。李军红在《温州竹枝词人生礼俗考》[14]中对温州竹枝词中记载的从报丧到入祠的完整丧葬仪式进行考证与梳理。向德俊在《田榕<黔苗竹枝词>中的清代贵州民俗探析》[19]中通过《黔苗竹枝词》对贵州地区独特的丧葬习俗进行描述,提及闹尸、家亲殿、砍卡等黔中少数民族特有的丧葬习俗。秧乐的《清代黔苗竹枝词中的民俗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20]对贵州竹枝词中少数民族墓葬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墓葬是贵州民族墓葬多样性的展示,也可以为研究古代墓葬文化提供很多宝贵的材料”。

4 岁时节令民俗

岁时节令民俗是一个地区百姓生活的丰富呈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岁时节令民俗,其背后是不同族群的异彩纷呈的文化内涵。学者们对不同地域竹枝词中的岁时节令风俗进行了研究。对特定地域的岁时节令民俗进行的研究主要有谢天开的《蜀都竹枝词中的成都春节风俗》[21],他认为由于成都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其春节风俗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其中春官打春、写春联、送穷和游百病便具有鲜明的成都地方特色。王振忠在《竹枝词所见明清以来温州的风俗》[15]中对清末民初的温州竹枝词中的节日民俗进行举例分析,如立春日的仪式和岁时节庆的迎神赛会等。周玉苹的《从温州竹枝词看清末民初温州的民俗》[13]以清代温州文人创作的竹枝词为例,对温州人民春节前后娱乐祭拜活动、元宵节灯会、端午节龙舟竞渡等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朱秀敏的《湖南竹枝词中的风土人情》[22]举例论证了“湖南竹枝词里有大量吟咏岁时节令风俗的作品,从立春、迎春一直到岁末除岁,在竹枝词里都有生动的反映”。潘莉的《宁波古代竹枝词与宁波民俗》[23]认为“岁时节日民俗包括岁时民俗和节日民俗,两者都以一年时间为周期,周而复始地出现。在宁波古代竹枝词里,反映清明、立夏、端午、中秋、元宵等岁时节令民俗的内容很多”。还有学者对于特定朝代的竹枝词中的岁时节令民俗进行了研究。梁颖珠在《丰富的民俗事象与文化内涵——论清代竹枝词的民俗学价值(之三)》[24]中对清代竹枝词所咏叙的各个节日、庙会、神诞和少数民族节日都进行了简要论述,在《特殊的祭祀仪式与节庆饮食——论清代竹枝词的民俗学价值(之四)》[25]中对清代竹枝词中特殊的节日祭祀仪式和丰富的节庆饮食内容也做了论述。

5 信仰民俗

民间信仰是一种心理民俗,体现出特定时代和地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关系,从大型的祭祀活动到家庭的经堂念诵,信仰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研究特定地域和时代的信仰民俗来了解其背后的社会生活是竹枝词研究的重要方向。严奇岩的《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26]对清代贵州地区的原始图腾崇拜、人物崇拜和巫术崇拜进行考证,认为“清代贵州竹枝词中有许多关于民族民间信仰的记载,为我们了解清代贵州各族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大量线索与参考”。房建国、张文文的《试论明清福州竹枝词中的信仰文化》[27]对明清福州竹枝词中临水夫人信仰、五帝信仰和真武大帝信仰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明清时期福州竹枝词中有民间信仰的记述和描写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明清时期福州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况”。李蔓林的《从台湾竹枝词看妈祖信仰文化》[28]强调竹枝词的社会文化及史料价值,对台湾地区竹枝词中有关妈祖信仰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卢忆北的《萧宝棻<鹭江竹枝词>与晚清厦门风土民俗》[29]对厦门竹枝词中出现的民间信仰崇拜与祭祀活动做了梳理,指出自然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公、水仙王、床公床婆、土地公、城隍爷,灵魂鬼神崇拜的对象包括清水祖师、保生大帝与注生娘娘、妈祖、王爷,祭祀仪式包括听香、迎香等。秧乐的《清代黔苗竹枝词中的民俗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20]对清代黔苗竹枝词涉及的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各种巫术崇拜进行了探讨。

6 民间娱乐活动

近年来民间娱乐活动的研究主演集中在传统娱乐活动和近代社会变动下全新的娱乐活动两个方面。对于传统娱乐活动的研究,主要有王富盛的《竹枝词的社会史解读——以近代北京为例》[30],对京剧与北京市民的娱乐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挖掘,充分发挥了竹枝词的文献价值和社会史功能。唐兰妹的《巴蜀竹枝词的文化研究》[31]从戏剧和曲艺两方面对巴蜀地区的民间文艺进行了研究,其中又从扬琴、说书、皮影戏、柳柳莲、道琴几个方面对曲艺进行了分类研究,对巴蜀地区丰富的民间生活进行了描绘。

李欣原的《浙江竹枝词中的滩簧风貌》[32]对浙江地区传统民间艺术滩簧进行了研究,主要从演出盛况、流传甚广和雅俗之别3个角度进行研究,促进了滩簧艺术的研究与发展。王晓静的《<竹枝词>里的沪地早期民俗风情》[33]对早期上海地区竹枝词中的民间娱乐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及竞渡、斗虫等简单的游戏活动,归纳出早期上海地区娱乐活动就地取材、精于图利的特点。对近代社会出现的全新的娱乐活动的研究,以王菁的《上海都市文化与洋场竹枝词研究》[34]为代表。该文以描写晚清至民国时期上海租界社会风貌的洋场竹枝词为研究对象,从公共园林、商业娱乐、私密娱乐和传统的民俗娱乐几个方面展开梳理论述。胡俊修、索宇的《民国武汉竹枝词的平民化取向——以蔡寄鸥作品为例》[35]再现了民国时期武汉地区的平民休闲娱乐图景,包括旅馆休憩、酒楼闲聊、吃西餐、喝花酒、听戏曲等活动,既有传统娱乐活动,也有社会制度变迁下新的都市娱乐活动,展示了民国时期武汉地区市井文化的多层次性。

7 民俗语言

竹枝词的地域性特点使其具有丰富的民俗语汇,这些语汇既体现丰富的本地习俗,也包括特殊历史环境下涌入的新社会流行语,透过这些语言载体可以反映城市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状态。近年来,从民俗语言的角度研究竹枝词的有刘亚男的《东北竹枝词民俗语汇研究》[36]。刘亚男从东北地区的竹枝词中选取了257个民俗语汇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东北竹枝词中的语汇特点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反应岁时节日的民俗语汇最多、表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汇总了东北竹枝词中体现的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的风俗习惯,并从民俗形态、民俗事象或民俗要素等角度来追溯东北竹枝词民俗语汇语源,研究充分显示出竹枝词的民俗语料价值。陶垠霖的《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37]对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进行了界定与选取,将286个近代上海竹枝词的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划分为社会时事类、生产生活经验类、礼仪习俗类、岁时节日类、民间信仰类,分析二者在内容意义和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周瑶的《湖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38]分析了湖北竹枝词民俗词语在音节、构词、词语类聚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了词义分析,对湖北竹枝词民俗词语中涉及的民俗事象,包括生产民俗、商贾民俗、生活民俗、物质民俗、礼仪民俗等,进行了分类探讨和语汇溯源,通过比较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湖北民俗语汇考察湖北民俗语汇的演变情况,将湖北和东北民俗词语进行对比,考察不同地域的竹枝词民俗语汇的使用情况。此类论文还有匡慧的《湖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39]和周志鹏的《川渝竹枝词中的方言词语研究》[40]等。

8 总结与展望

竹枝词内容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地方风土人情,是研究各地民俗的重要文献资料。近年来,学者们对竹枝词的研究更偏重于“非文学价值”,民俗学视角下的竹枝词研究有以下3点值得注意:

1)近现代竹枝词的民俗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近年来的竹枝词研究将关注点投向了近现代时期。由于西方文化的进入,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都受到冲击,一些研究对清末民初的民俗风情非常关注,对清末民初各大城市因中西文化碰撞而带来的农工商业、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研究,探究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如王笛的《城市之韵:19世纪竹枝词里的成都日常生活》[41]、卫泉鑫的《清末民初成都竹枝词透视的商业新气象研究》[42]、王富盛的《从竹枝词看上海交通的近代化》[12]等等都对近现代发展过程中各地社会生活进行了研究。但相关研究不多,有待进一步加强。

2)研究的整体性和集中度不够。研究多集中于某一地域的断代研究,这是由竹枝词本身具有的地域性特色决定的,且整体性的研究工作量大,比较困难,这也导致很难对某一朝代的总体民俗风貌或者对某一地域的不同朝代的民俗演变进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搜集散落在地方志和文集中的竹枝词民俗文献,最大程度地挖掘竹枝词的民俗文献价值,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发挥竹枝词作为“民俗文献宝库”的价值和潜力。

3)研究视角不够多样化。由于竹枝词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近些年来从民俗学、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法学和音乐学角度研究竹枝词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往往是从一个角度探讨,但是也出现了一批多学科视角研究成果,如彭延波的《从清代土家族竹枝词中看音乐艺术之美》[43]从民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刘嘉逸的《浅析土家族竹枝词中的婚俗文化》[44]从民族和民俗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多学科视角的研究能使未来的竹枝词研究突破学科壁垒,这对拓展竹枝词的研究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竹枝词语汇民俗
冬季民俗节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民俗中的“牛”
书法《竹枝词》
民俗节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竹枝词两首》其一
向大师致敬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