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微专题”,实现语文深度学习
2022-03-18袁诗涛
◎袁诗涛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年)(2020年修订)》中提出:“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注重对教材进行理解与重构,实现语文深度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与文本、作者深度交流的学习空间,提升深度思维的能力。同时,统编版高中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双线组元,通过“单元导语”来提出单元核心任务,进而实现“大单元”的学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出现这些问题:静态化教学,缺少有效转化。不少教师缺少将“学知识”转为“如何学”,无法实现从“这一点”到“这一类”的迁移;文本单篇化,缺乏“群”的意识。不少教师不能认识到统编教材的特点,局限于单篇化教学,缺少系统化的观照;能力碎片化,随意拼接。文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有效地组合文本可以形成螺旋式的逻辑结构。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严谨的文本组合能力,致使学习深度不足。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基于教材进行课程的重构,不断丰富课堂形态,实现语文的深度学习。而“微专题”的建构可以有效地打破单元格局,统整课文资源,纵深开掘,促进深度学习。
一、“微专题”在深度学习中的有效开发
“微专题”教学以知识建构、言语获得、审美能力和思维提升为目标。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品鉴、深度探究,完成知识深度融合和语文学习能力提升。
(一)依据文本,有效开发
教师需要以单元文本为载体,进行选择、重组、提炼,形成以“文体特质”为核心的“微专题”教学。其中,微专题可以采用“1+1”或者“1+X”的形式,形成文本间的关联、迁移、类比、贯通,进而让阅读从浅层走向深层。
执教统编版高中教材必修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打破单元格局,不改变课文秩序,进行“依文开发”。具体在执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紧扣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组成“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小说的形象与情感”的微专题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叙事的共性特点,提炼了出“诗意青春”的微专题。同时,笔者依据两篇小说的内容,从“诗意人物塑造”到“诗意主题的共生性”进行深入探究,具体为:
(1)诗意人物塑造:《百合花》中如何借助“我”的文艺情怀与母性情怀,消解战争的残酷;《哦,香雪》中借助意象展示出香雪的青春内涵;
(2)诗意主题的共生性:《百合花》小说何如借助美好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战争的残酷和和平?《哦,香雪》如何表现香雪在“走出去”“走回来”又“走出去”的回环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依据主题,有效开发
统编版高中教材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应的人文主题,有效地聚焦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恰当的主题,文本前后有效重组,进而形成一定意义的主题。
统编版教材设置了“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以将教材相关的文本进行主题聚焦,有效取舍,形成有效专题学习。具体为:革命传统诗化小说:《百合花》《荷花淀》;革命传统诗歌:一代天骄毛泽东诗词“意象”王者气,艾青诗歌“光明”意象象征;书信体裁的儿女情长:林觉民《与妻书》、胡琏《与妻书》;论述类中的革命传统:鲁迅的杂文讽刺艺术鉴赏、报刊社会解读。可见,在组元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运用教材,从不同角度进行统整,实现深度学习。
二、“微专题”在深度学习中的有效实践
“微专题”是围绕具体的主题,进行深入地学习。它需要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极短的时间中,解决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为了有效实践,教师需要围绕微专题的核心语言知识,设计一定的任务,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提升和发展思维能力。
(一)在情境设置中提升微专题学习的实践性
“2017年新课标”中多次出现“情境”一词。它强调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进而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微专题”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微专题的主题,设置真实的情境,进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全面地解读文本。
基于“微专题”主题设计情境,达到情、意、理的融合。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需要以“微专题”的主题为核心,设计整体的学习情境,进而让学生体验、领会、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选取了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五人的诗歌。教师可以抓住五首现代诗歌的共性的抒情特点,设计“致敬,青春”的微专题教学,并且设计了以下学习情境: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学校举办了“最美青春”的主题活动。高一年级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对青春的定义还很懵懂,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的向往。高一年级选取了教材第一单元的五首诗歌,组成了微专题学习,并且举办了编辑“致敬·青春”的诗集活动,请你为之设计活动方案。
可见,学生需要深入文本,揣摩不同作者不同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方式,进而深度体悟不同时代的青春内涵。同时,学生在此情境中不断地收集、梳理、整理、探究,进而提升语言探究能力,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阅读的能力。
(二)在驱动任务中提升微专题学习的综合性
“微专题”需要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提升深度学习的综合能力。其中,有效设置驱动性任务可以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1.设计核心任务,让微专题学习更有方向。
在微专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专题文本为载体,以核心任务为驱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比如,还以上面“致敬,青春”专题学习为例,教师设置了需要设置核心学习任务,让微专题目标有效落地。具体为:梳理诗歌意象中文化内涵;开展诗歌朗诵会;学习写作新诗;编辑“致敬,青春”的诗集。以上核心任务从“意象”到“形象”,从“朗读”到“鉴赏”,从“阅读”到“写作”,层层递进,形成了有一定逻辑结构学习。
2.设计有效子任务群,让微专题更具体。在微专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核心任务,环环相扣地设计梯度性子任务,从而减少微专题的空心化。比如,在学习上面核心任务一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五首诗歌在“意象”“意境”“情感”上的共性特点,设计一系列子任务。为了完成核心任务,笔者设计了以下子任务群:
“我来佐证诗歌”:梳理五首诗歌的背景和整理相关的文史图片,并且写一段200 字的文字介绍;“我来绘制诗歌”:围绕五首诗歌,梳理出诗歌的思路,并且以坐标系的形式绘制诗人情感变化图;“我来批注诗歌”:围绕五首诗歌,请从意象、意境等角度写诗歌短评;“我来表达”:将五首诗歌的意象进行分类,用自己的表达表达其内涵,并且以之为抒发对象,仿作一段。
由此,在“微专题”学习中,驱动性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思考力,不断地提升了阅读审美鉴赏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以“微专题”为载体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从“单篇”到“专题”,从“单一”到“综合”,从“平面”到“立体”,最终落实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