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创厂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22-03-1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纱厂大生张謇

马 斌

(张謇研究中心,南通 226001)

20多年前,章开沅在《张謇传》中感叹道:“历史现象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充满着稍纵即逝的种种机缘。”[1]54张謇1894年高中状元后被授翰林院修撰,本来,在清廷谋职高就并一步步攀爬的阶梯已经铺就,按常理常规只要忠于职守、有所作为,未免不能进入清廷权力中枢。但历史的机缘往往波谲云诡,正当张謇对清廷意兴阑珊之时,其父张彭年驾鹤西去,按旧制张謇必须回乡丁忧。正是在这服丧守孝的3年里,张謇接受了张之洞的委派,在家乡通海地区创办纱厂。张謇虽为状元,却身无长物,更要紧的是,没有经验,没有历练,也没有什么团队,创办纱厂何从下手?而今,当我们探究张謇创厂的艰难过程时,可以发现他在其中的遭遇令人感慨,精神令人感佩。

1 张謇创厂的艰难历程

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厂的开端,是张謇全部事业的起点、基础和重要支撑,也是他下半生倾注心血最多、耗费精力最多的“核心企业”和“事业核心”。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奉旨总理通海一带商务,开始筹办工厂。办厂需先集股,为了筹集款项,张謇奔波于南京、湖北、上海和通海各地,与洋行买办、绅商和布商(有潘华茂、郭勋、樊棻、刘桂馨、陈维镛、沈敬夫等人)集议集股,商定规银60万两后,张謇咨呈两江总督转奏立案。由于通沪两地集股不顺,1896年秋樊棻、陈维镛退出,通海木商高清、典商蒋锡坤加入,11月,通过刘坤一,张謇获得湖北织布局搁置在上海滩的一批锈蚀纺织机器,作价50万两的官股,另外计划招50万两商股,进行官商合办。然而,50万两商股难以筹集,只好将锈蚀纺织机器的一半卖给盛宣怀,以25万两官股加上25万两商股合资经营,官股不问盈亏皆按年取利,从而形成工厂“绅领商办”的性质。经过2年多的东奔西走,兴工建厂的资金终于初备。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在通州唐家闸通扬运河畔的陶朱坝,通海人所不曾看到过的新式厂房矗立在曾经杂草丛生的荡地坟场上。机器被陆续运到厂区,进行除锈整理安装。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3月11日试炉,3月25日试引擎,3月29日试车,到1899年5月23日,正式开车纺纱。张謇亲自取厂名为“大生”。从此,张謇迈开了马不停蹄的创厂脚步。

1907年,大生分厂在崇明建成,资本80多万两,纱锭26 000枚。1919年海门大生三厂动工兴建,股本120万两,纱锭40 000枚,布机400台。南通纺织专科学校毕业生马季模等6名骨干及资生铁厂技工,配合一、二厂的老师傅设计排车,安装机器设备,1921年10月10日,大生三厂正式开车纺纱。此外,张謇还规划在四扬坝建四厂、天生港建五厂、东台建六厂、如皋建七厂、南通城南江家桥建八厂、吴淞建大生淞厂等,多因资金等原因未能实现,唯有大生八厂于1921年奠基,1924年10月15日建成开车,后改名为大生副厂。大生厂有效益以后,又陆续办了油厂、面厂、铁厂、丝厂、轮船公司。凡适合于通州农产工业的制造和利用,及增加人民地方的便利和幸福,无不一一依次着手,这都算是大生纱厂的儿孙了。[2]77这的确算是儿孙满堂了,大兴(复兴)机器磨面厂、大隆皂厂、广生油厂、颐生酒厂、资生冶厂、资生铁厂、大昌纸厂、皋明电厂、通燧火柴厂、大生苏工染厂、宿迁耀徐玻璃厂、镇江开成铅笔厂等以及多个实业公司,可谓星罗棋布。张謇创厂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艰难、一波三折。“张謇像到处化缘的和尚似的,求刘坤一,求张之洞,求盛宣怀,求江苏、安徽、江西各地的官员,但应者寥寥,到手的钱还不够几天收购棉花的价款。张謇走投无路,一度曾想求助于外国资本,甚至多次以辞职向刘坤一表示抗议……张謇已成困兽犹斗之势”[1]83,耗费数年才终获成功。张謇为了解决原料供给、交通运输、机械维修、电力动能、循环利用以及生活资料等问题,又陆续创办了数十家工厂。张謇创厂激情之高涨,视野之开阔,行动之果敢,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令人震撼的。表面上看,张謇创厂既激情澎湃,又风光无限,看似信手拈来,其实个中酸楚、委屈、挫折和打击是数不胜数,甚至令人崩溃的。张謇之子张孝若说道:“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到二十五年,这四年间,我父奔走南京、湖北、通、沪各处,白天谈论、写信、筹划得手口不停,夜间又苦心焦思,翻来覆去,寝不安枕。官绅的接洽说话,一天几变,捉摸不定。有钱人的面孔,更是难看,推三阻四。上面的总督虽然赞助,而底下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拆台,旁人也没有一个不是看好看。所谓人情冷暖,世态变幻,我父是亲尝而身受了,又是气愤,又怕办不成功。在集股筹款的时候,以一个穷读书人,虽然有了名,但是名不能当钱用,试问从哪里能够叫人家相信呢?而且这边筹到款用,那边又不够了;今天筹到款用,明天又不够了。天天过年三十夜!弄到万无法想的时候,常常跑到黄浦滩对天长叹,看江也是长叹,眼睛里的泪同潮水一样涌出来。有时候旅费不够,也卖过好几回的字,厂款分文不去动用。所以我父最初最大的成功,是完全建筑在坚忍的勤俭的毅力上边。”[2]74-75正是创厂的艰辛艰难,才磨砺出张謇的创厂精神。

2 张謇的创厂精神及其内涵

所谓张謇创厂精神,指的是张謇在兴业办厂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理想和情怀、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高尚的品格和风骨等。它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源头、张謇精神的根脉,是张謇一生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张謇创厂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图强、为民增益。不少人发问,张謇为什么要去创办大生纱厂?一介书生为什么要去自讨苦吃?张謇对此说得非常明白:“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寸心不死,稍有知觉,不忍并蹈于沦胥。是以二十一年冬,南皮督部既奏以下走经理其事,不自量度,冒昧肩承,中更人情久乖,益以商市之变,千磨百折,忍侮蒙讥,首尾五载,幸未终溃。是以下走才力智计之所能,盖大府矜谅于上,有司玉成于下,而二三同志君子贤人劻勷而提挈之力多也。”[3]6张謇是在审视世界市场及其利源的格局下办厂的,正如章开沅所说,“大生纱厂的创办,正是向垄断中国棉纺织品市场的主动反击。张謇不同于追逐蝇头小利的市侩商人,他从筹建纱厂之始就是从争夺国内市场以至世界市场的全局来权衡民族工业的进退利弊,规划积极进取的发展方略。”[4]251-252与外国人争利源,为工厂谋富强,其实就是为了给中国的老百姓争口饭吃,张謇认定这是天地间最大的恩德和儒者的本分,因此他给所创第一个纱厂取名为“大生”。张謇说过,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张謇建造大生纱厂的同时,“还造了房,工人可以住;学校,工人和子弟可以求学;医院,工人可以享受;储蓄处,工人可以储工资生利息。”[2]77此外,张謇还专门建造了工人们下班后可以休闲游览的唐闸公园。只要是能为工人生活提供便利的,他就想法子创办。

2)敢为人先、向潮而立。南通其时还是长江北岸一隅的小城,风气未开,张謇在南通辟地开厂,以机器大生产替代手工纺纱,无疑是破旧立新、移风易俗之举,起初并没有多少人理解、支持,冷嘲热讽的人很多。工厂刚开建之时,“厂终不成之谣”即起,及至厂房矗立、机器安装就位,仍有人大吹冷风,说:“厂囱虽高,何时出烟?”试机运转一切正常后,还有人泼冷水,嘲笑道:“引擎虽动,何时出纱?”张謇以“舍身喂虎”的勇气,冲破一切世俗偏见,在怀疑与毁誉中笃实前行,容不得半点踌躇。股份制办厂也好,制度化管理也罢,都是新潮的事情、开风气之先的举动。章开沅对此感叹道:“状元办厂(或下海)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张謇堪称一千多年以来科举史上的第一人……对于一个年逾不惑的科举文士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4]98

3)务实求适、因地制宜。“凡事必求其适,譬如常人置一冠,购一履,尚唯适之是求。”[5]求实求适一直是张謇办事做人的原则和理念,张謇曾说过,在南通办教育,先要想什么是南通需要的,什么是适合南通的。[3]577其实,张謇创厂又何尝不是如此?选择在南通唐家闸建厂,正是他务实的考量。大生纱厂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幸存,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厂址设于不在上海而靠近上海的南通,由于不在上海,可以暂时避开外国纱厂的直接竞争与排挤;又由于靠近上海,大生在沪设有办事处,进货出货与获取经济信息都有莫大的方便。同时,南通本身在市场方面为大生纱厂提供了比较优越的环境。[4]253之所以选择唐家闸陶朱坝为厂址,即是务实、求适的考量:陶朱坝位于通州城北15里、通扬运河与长江之间、环境良好、水陆近便之处,有不与主城争空间的用地之利,还有人员物资的交通运输之便,更有城市建设布局与治理之宜。之所以选择创办纱厂,就是因为通海地区的江海平原盛产优质棉花,可以就地取材、靠船下篙,而且“通海一带农家素习手工纺织,大生纱厂就地招收工匠,不仅可以压低工价,而且其中许多人还有一定技术水平。”[4]253

4)坚忍不拔、勤苦勇毅。张謇创厂过程中,从集资筹款到购置用地,从建造厂房、机器安装调试到原料采购、开车出纱,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可谓步步为营,又步步惊心。张謇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曾有过一段对话,道出了其中酸楚,耐人寻味。刘坤一对纱厂初获成功表示道贺,张謇回复道:“棉好,地也;转机,天也;人无与焉。”刘坤一说:“是皆君之功!”张謇说:“事赖众举,一人何功?”刘坤一又说:“苦则君所受。”张謇回敬答道:“苦乃自取,孰怨?”刘坤一再次言语:“愿闻所持之主意。”张謇回答道:“无他,时时存必成之心,时时作可败之计。”刘坤一再次发问:“可败,何计?”张謇再次回答:“先后五年,生计赖书院月俸百金,未支厂一钱,全厂上下内外数十人,除洋工师外,一切俸给食用开支,未满万金耳。”[2]75张孝若深有感悟地说道:“只要抱定这种精神去干事,哪里有办不成、办不好的道理?……所谓‘必成’,就是用尽心、费尽力,拿心和力来和困难危疑相争搏。所谓‘可败’,就是丝毫不存私心,倘若办不成,人家可以原谅的。”[2]76章开沅赞叹道:“张謇是精神上的强者,他以勇敢的态度迎接各种挑战。”[4]251

5)追求卓越、忠实不欺。张謇性情中的止于至善、追求完美的个性特质自然也表现在纱厂的创办和经营管理的诸多环节和细节中。在工厂建筑选址选材、设备安装调试、产品商标设计、工房规划建造以及生产管理的各道工序等方面,张謇都讲究精益求精、工坚料实、勤实不苟。人们不仅可从红蓝两色“魁星”商标的精美设计上窥见端倪,更可从《厂约》《大生纱厂章程》等规约章程中领略张謇的严谨、考究与精致。张謇既讲究做事的实在与优质,更讲究做人的诚信与笃行,不事欺诈,合作共赢。筹款创厂之初的艰困时刻,因为潘华茂(字鹤琴)、郭勋(字茂芝)的退股作难,桂嵩庆、盛宣怀(字杏荪)的见死不救,汪树堂、黄阶平的聚众滋事,朱幼鸿、严小舫的乘人之危,所以才有后来张謇特地邀请江宁画师单宁作《厂儆图》4幅,即“鹤芝变相”“桂杏空心”“水草藏毒”“幼小垂涎”,并将画悬挂于大生纱厂公事厅内,以示永志不忘,可见张謇当时是如何被逼至绝境而濒临绝望。与之相反,张謇对沈敬夫(花布商)、高清(木材商)、蒋成箴(典当商)、林兰荪(上海账房)等人在创厂之初及之后的运营中的精诚合作则十分欣赏,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以个人银钱入股,“以企业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形成责权利结合,讲求效益,共同承担风险的管理群体,从而使企业的成功有了重要的保证。”[6]

6)规约分明、严格管理。张謇几乎在创厂立业的同时,就开始酝酿和着手制定相关规约与章程。“大生纱厂从生产、销售到后勤,从企业总理、执事到员工,每个环节、每个人员、每个细节都受到观照与关照,均有详尽的质量标准与严格的工作规范……张謇制订章程(规约)的目的和宗旨在于,通过明确各自的责任、各自的职守和各自的担当,推进事有人做、责有人担、权有所属、利有所配、罚有所符。权限、利益和责任一经确定,就是每个人自己的站位所属,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精做优、做大做强。”[7]正如张謇所说:“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事有权限,无溢于权限之外,无歉于权限之内,事庶举乎。”[3]6张謇作为大生纱厂总理,自然也不在厂规厂约之外,同样有履行专属职责的严格规定,即“通官商之情,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下走之事也。”[3]6管理有方有序,责任边界清晰,赏罚清楚分明,这为办厂成功奠定了牢固基础,难怪张謇嫡孙张绪武也为之感叹:“大生纱厂创办成功,关键还在于祖父开始就确立以西方先进企业制度——股份制来办厂。祖父吸取洋务派办企业的教训,既重视资金募集,又强化经营管理。”[8]

3 张謇创厂精神的历史定位

1)张謇创厂精神推动了南通早期现代化。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揭开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大生纱厂是江海大地上生长出来的全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是为南通兴办新事业之母,亦即中国第一次自办纱厂也。当时虽得强吏如刘坤一、张之洞之扶助,然其困难亦大也,后数年始有成绩,乃以其余利创办各项事业。……大生纱厂为工业之母,通海垦牧公司为农垦之母,代师为教育之母,因此三项事业,人才有,经济有,所以生出其他各项事业也。总而言之,大生纱厂又为各项事业之母,而为之抚育者,则张季直先生也。”[9]张謇的创厂精神使封闭落后的城镇村落由此革故鼎新,由创建纱厂而兴建学校、博物苑、图书馆、娱乐场,创建公园、剧场,发行报纸,建造客栈、银行、医院,举办运动会、科学大会等,文明之风可谓风起云涌,新事物新时尚堪称云蒸霞蔚。“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由纺织业的发展而推进整个地区工业、农业、教育、文化、慈善事业全面发展,产生社会系统效应……凭借企业集团化、规模化拓展,在短短30年间,将僻处江海一隅的州县小城,开辟发展成为近代著名的新兴纺织工业重镇和享誉中外的全国模范县,并具有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典范意义,在中国历史上也唯有张謇及其旗下的大生资本集团。”[10]大生纱厂及系列工厂的创办,客观上还使一大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在大生纱厂的这群产业工人中又产生了南通地区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南通独立支部”。

2)张謇创厂精神是近代以来企业家精神的源头。张謇是我国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作为一介书生的张謇,在没有买办办厂的经验、缺乏资本和“资信”度不高的情况下,凭借为民谋生、为书生争气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实决心办成了大生纱厂,用他的创厂精神为其同行者、后来者树立了榜样,打上了创业者白手起家、顽强打拼的奋斗底色。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奋斗不息,铸就了企业家独特的品质和风骨,形成了纵横商场、搏击市场的恢宏气度及其精神标识,那就是爱国、创新、诚信、开放、担当。企业家精神与张謇的创厂精神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接续发展的。

3)张謇创厂精神是通商精神的根脉。在跌宕起伏的事业发展历程中,通商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商业文化、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风采气度,这就是“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张謇是通商的杰出代表,张謇创厂精神不仅是通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通商精神的根系所在。“强毅力行”既是张謇常用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创厂的精神、态度和意志的生动写照,“通达天下”既是张謇立下的奋斗目标,也是他创厂的胸怀、视野、境界与格局的具体表现。“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是张謇创厂精神的基因承继、底蕴积淀、品质接续和要素传递,是张謇创厂精神的发扬光大,而张謇创厂精神则是新时代通商精神的根脉。

4)张謇创厂精神是江海文化的支点和亮点。洋溢江风海韵的江海文化源远流长,张謇的创厂精神正是这片土地及其民众所创造的厚重文化孕育、滋养的产物,它又丰富和发展了江海文化,成为江海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江海文化的支点和亮点。正因为张謇的创厂实践及其精神辉映,近现代江海文化才风生水起,“敢为人先、包容会通”的南通精神才成为南通人勇于和善于弘扬践行的优秀文化传统。

4 张謇创厂精神的时代价值

1)为新时代创新创造者提供宝贵的精神力量。无论是江海先民还是新时代的南通市民,为美好生活而创新创造的脚步从未停歇。当下正处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掀起创新创造的滚滚洪流,创新创造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动力和最鲜明的标识。张謇创厂精神中的爱国爱乡情怀、敢为“世之牛马”的责任担当以及不畏艰难险阻和世俗偏见的开拓勇气,正是创新创造者的“生活必需品”,他们可以从张謇创厂精神中汲取强大的力量。当年,张謇创新创造的社会条件、营商环境恶劣,他是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去抗争的,虽然今天与张謇时代有云泥之别,但创新创造的难度依然不减,竞争或许更加激烈,这就需要从先贤那里接过敢闯敢创的旗帜,承继敢闯敢创的传统,使张謇创厂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创造酵母,以酿造更为浓烈的创新创造琼浆。

2)为新时代企业家固本强基、铸魂补钙。张謇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以顽强不屈的创厂精神创造了“无中生有”的传奇,书写了一代儒商雄浑壮阔的篇章,成为既可歌可泣、可爱可敬又可感可学的先贤和楷模,其创厂精神既伟大又朴实,既崇高又接地气,是新时代企业家可学习、可践履和可丰富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呼唤张謇式企业家,科技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竞争、绿色发展等要求新时代企业家汇入二次创业、做精做强洪流,在创建创新型企业中笃实前行,做到出类拔萃,敢于奋勇争先,再现张謇创厂风采。新时代通商群体可以用张謇的创厂精神固本强基、铸魂补钙,张謇企业家精神是全体企业家的共同财富,更是通商群体的至宝,“近水楼台先得月”,通商群体可以而且应该学得更深、悟得更透、做得更好。

3)为新时代奋斗者树立笃实的示范样板。在实现人生价值和事业理想的道路上,张謇虽为状元,却是一介清贫书生,但他的确是以一个充满激情的昂扬奋斗者、矢志实业教育救国的创造者和醉心于建功立业的争气者姿态隆重登场的。“张謇追逐的不是昙花一现的新潮时尚,更不是浮而不实的哗众取宠。他的每一步前进都是脚踏实地的,而且又是怀有远大目标的。归根结底,他着重考虑的并非个人名利而是社会福祉,也就是乡土与国家的根本利益。”[4]98这就为身处新时代的每一个奋斗者、求索者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张謇创厂经历及创厂精神告诉人们,世上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创造,失败,再创造,再失败,屡战屡败,这是笃定要经历的;而失败,创造,再失败,再创造,屡败屡战,直至成功,这是强者所拥有的精神状态。张謇没有把挣钱赚钱、为自己花钱作为第一追求或唯一诉求,所以他的奋斗坚韧而执着、心胸敞亮而博大,令人荡气回肠。新时代的奋斗者可从这样一个笃实的榜样身上懂得奋斗是艰辛的、曲折的、长期的。习近平指出,幸福是靠奋斗换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1]张謇的奋斗之路不是从创厂之时才开始,也没有止步于创厂、创业成功之日,而是终身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张謇创厂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集结号,是投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创造的冲锋号。

5 余论

章开沅曾说过:“历史的某些现象仿佛是偶然发生,但那里面往往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4]41读书人张謇没有一味沉浸书斋,而是跻身商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既然拥有忧国忧民的愁肠柔骨、开阔的世界眼光、勤苦坚韧的毅力、拓荒奠基的创新本领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勇气,那么他就不可能一直待在书屋。张謇天然是属于商海的,虽“言商仍向儒”,但儒商毕竟还是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2]在今天新的伟大斗争中的艰难险阻,虽然与张謇时代不同,但斗争的强度、烈度、险度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必须发扬包括张謇创厂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斗争精神,并在新的斗争中树立新的伟大精神,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指出的那样:“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13]

“纺织厂为张先生首创事业,尽以苏北产棉,因地之利,事半功倍,当藉纺织为推进凡百事业之基础,造成苏北全面之繁荣。”①资料来自南通市档案馆藏大生纺织公司档案《大生纺织公司向侵华日军当局和汪伪政府申请发还要厂所属一厂、副厂、电厂、三厂的有关材料》(档案号:B403-111-212)。一百多年前,张謇以豪迈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创办了大生纱厂,使贫穷、落后和闭塞的江海小城从此打开了开明开放的大门,并修筑起通往富庶富足之桥梁,由此走向外地,走进了大上海,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到了纽约第五大道,其关键就在于有一股震天撼地的创厂精神(或曰“大生精神)”。张謇不仅创造了大生纱厂,同时也形成了创厂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内涵。有了这样的精神来武装,就会具有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英雄气概和不屈斗志。今天,南通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正当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现代化篇章的时期,张謇的创厂精神依然具有牵引和推动我们今天和今后接续前行的巨大力量。

猜你喜欢

纱厂大生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周大生2021 全新Shining girl 带你探索自己就向往的生活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安徽省民族工业的近代化
——以芜湖县裕中纱厂为例
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
大生
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
周大生/《Special》
——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