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赛的工程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2-03-18李文龙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竞赛学科

张 苛, 赵 宇, 李文龙, 谢 巍

(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41)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重要学科, 也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 工程类专业通过学习工程、 管理、 经济、 法律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 培养能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相近专业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及造价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 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土木工程师重要的技能要求之一, 是我国高校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 目前, 高校本科教学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 课内实验简单, 课外学习空间小, 开放实践平台少, 实际工程项目接触较少, 严重制约学生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2]. 针对这一难题, 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依托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 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构思、 设计、 实施、 操作和管理,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 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而实现对在校大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工程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

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面向工程实际需求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系统思维、 管理思维, 使其成为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各专业普遍的培养目标[3]. 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作为对学生综合技能要求较高的复合型学科, 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技能.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高等学校和专业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 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对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时, 尤其要重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把必备的理论知识、 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创新型人才. 工程类专业对于人才的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 培养出来的人才需要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 并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 进而提升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 积极促进施工及管理企业的健康发展[4]. 对于不同行业而言, 创新型人才主要指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具备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明新事物并开创新领域[5]. 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土木工程相关知识为载体, 重点关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融合创新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融合创新.

2 以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为驱动, 提升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以下简称“节能减排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 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竞赛, 显著增强了在校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提高了本科生的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设计能力. 同时,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当前阶段大学的基本职能, 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为社会服务. 为主动对接社会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 学院依托工程技术与经济实验实训中心成立了土木工程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团队.

为加强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 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凸显“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 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 学校在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上, 积极将工程应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换.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 开创性地将“实践育人”纳入与“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并列的课程模块. 该模块的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 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践课程学分和学时数, 修订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 同时, 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对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工程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调整, 增设实践课程, 增加实践学时, 重视特色实践创业培养, 扎实推进专业实习见习工作.

依托科技竞赛和产学研项目的开展, 建立省级和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培育校级“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济管理系工程管理等专业已逐步建立起工程实践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与校外专业实践基地, 建立了本科生学科竞赛项目制度, 设立专项经费, 对学生项目进行学院层面的支持, 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在校内组织节能减排、 交通科技大赛等学科竞赛, 调动学生参与全国性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了以产学研项目促进竞赛, 以竞赛锤炼能力, 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以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

3 依托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参赛作品的科技创新性是节能减排竞赛评审的一项重要指标. 指导团队以竞赛为契机, 以赛促练,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 选拔优秀本科生, 组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团队, 依托安徽茂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沥青拌和站, 组织学生开展沥青拌和站沥青烟气余热利用、 净化处理及废粉回收利用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转化应用. 在同相关施工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的合作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准备学科竞赛参赛作品时积极利用新材料、 新工艺、 新设备等. 通过产学研项目和学科竞赛, 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潜力,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工程问题的新方法, 使学生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培养在校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参加节能减排等学科竞赛时, 从参赛作品的选题、 模型的制作, 再到项目申报书、 说明书的撰写, 各个环节均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参赛者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结合实际工程问题拓宽思路, 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挖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作品模型的设计及完善, 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目前, 相关学生在国家奖学金、 校级奖学金及各项科技赛事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取得了显著成绩.

4 以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为载体, 提高学生科研训练能力

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科学素养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为了完成参赛作品、 解决产学研项目的工程问题, 学生积极获取专业内外的知识, 学习方式也从被动式的“填鸭”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实现了“在实践中创造, 在创造中学习”. 这些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科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实现了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 我院连续组织了几届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要求学生结合产学研项目进行选题, 开展调研分析、 撰写申报书和说明书、 完成科技作品的设计及模型的制作. 在这一过程中, 参赛学生经历的各个环节同科研项目的开展及完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显著的优势. 参与比赛的学生先后申请了省级、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实现以赛促学的三个结合, 即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 竞赛成绩与师生奖励措施相结合, 提升了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能力.

5 基于产学研赛的工程类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创建面向全体本科生、 贯穿实践育人全过程, 强化实践, 注重过程, 师生深层互动, 课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 引入项目驱动式的自主学习方法; 突破载体制约, 为学生全天开放创新实验平台; 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鼓励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成果转化; 提高学生科研水平, 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指导学生申报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相关专利.

从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建设及政策经费支持等方面, 突破管理障碍, 创建培养模式健康运行的保障机制. 针对目前专职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背景的现状, 开展校内专任教师到建筑企业学习交流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工程技术与经济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加快大学生课外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建立本科生学科竞赛项目制度, 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 对学生项目给予支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组织节能减排、 挑战杯、 交通科技大赛、 智能建造与创新竞赛等学科竞赛,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性竞赛,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托科技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拓展优质校外工程实践基地, 引进高职称企业人才到学校全职或兼职工作, 拓展学生的工程师素质. 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拓展优质的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一系列具有工程管理学科特色、 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实习项目, 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依托产学研项目合作企业, 聘任建筑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兼职到学校授课;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教师的产学研项目, 通过真实工程案例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6 结语

本文针对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在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开展研究. 依托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和产学研项目,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 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构思、 设计、 实施、 操作和管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 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 同时, 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实现专业发展“学校、 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产教共同体”, 在教学和管理中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 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 创建面向全体本科生、 贯穿实践全过程、 及早引导、 循序渐进、 强化实践、 注重过程、 师生深层互动、 课外融合课内的全方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研究成果旨在解决如何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 培养青年教师从传统理论教学转向实践能力教学,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产学研竞赛学科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