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耦合研究
——以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为例

2022-03-18韩吟秋

关键词:工作室制艺术设计校企

韩吟秋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践

“工作室制”是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就其内涵,主流观点认为,“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二是学习情境的“职业化”;三是学习成果的“社会化”。[1]从本质上讲,“工作室制”强调以工作室制教学替代课堂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项目化课程转化为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2],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有利于彰显职业教育特点,使学生能够尽早对接未来的岗位职业要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专业自2008年起,陆续与三家企业合作,在校内设有万宝宠物玩具设计研发中心、锦恒宠物用品设计研发中心和帆布绒玩具设计研发中心三家校企合作中心,以及大师作品资源库、CMF资源库、现代木工技术中心、3D打印加工中心、皮具艺术设计与制作中心等10个实训工作室,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对接。校企合作中心的建设主要为企业注入一定资金,依照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为教育构建相应的训练平台。每家校企合作中心均由专业教师一人担任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工作室实训课程负责人。对应企业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入驻合作中心。基于企业项目,开设有《玩具手绘》《专项设计》《玩具设计实务》《模型制作》等课程。校企合作中心既是开展实训课程的教学场所,也是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同时解决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企业研发技术需求及人员不足的困难。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践

对于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始于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现代学徒制列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位置。之后,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学徒制工作试点的相关指导意见,2015-2018年,共开展三批试点工作。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推进现代学徒制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要对于学徒制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宣传、学习。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一些重大发展战略、产业支柱方面,进一步遵循以政府为主体,各行业、领域积极参加,校企共同培育的现代学徒制原则。”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点到面,从步进式的尝试到全面推广,将会成为实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目标的有效助力。

从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来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主要包括四点内涵:一是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二是对于工作、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而言,应在学校中进一步推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及基础技能的培养,学校应起到主体作用,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三是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校企双方师资互聘,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面向学生(学徒)形成双导师制;四是在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上探索创新,依照学徒培养制的相关特征,运用学分制等方式,在学校——企业中,联合构建教学质量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水平。

在高职层次教育的众多专业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其天然的特殊性,该专业对应的行业跨度大,且教学效果受到个人艺术审美、市场导向需求、生产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制约,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单一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市场更要求该专业的培养内容涵盖对应行业的全工作流程。针对艺术设计的专业特殊性,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行业技能大师作为校内工作室的负责人,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通过资源引入和技术引领,为校内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学生(学徒)提供技能指导,为企业师傅提供经验支持和标准规范。学生(学徒)在工作室的能力培养内容被分为三个层次,即工作室基础能力、常规操作技术技能和技师工作室核心技术能力,其中核心技术能力主要通过企业师傅和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学徒)通过参加工作室项目获得。技能大师工作室型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看作是在以往“工作室制”基础上进行的深化。[3]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集合式”工作坊平台,使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重点从以“术业专攻型为中心”转向以“博专兼顾型为中心”。工作坊式的平台与专业课程教学不同,主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具有项目内容跨行业、参与人员跨专业的特点,强调艺术设计产业与艺术设计专业间的对接,将学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化发展关系提升为融合式发展关系。[4]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校企双导师育人的指导思想,实施阶段性教学法,将校内——企业的两阶段教学过程调整为“校内——企业——校内”的前、中、后三阶段教学,前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中期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并积累经验;后期回到校内,通过总结经验,达到理论与经验相结合、提升职业能力的教学目的。[5]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专业于2018年被列为第三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设立现代学徒制领导小组,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与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20余项,包括协议类、条件标准类、管理类、考核类等四类文件确保工作有序有效。依照国家、省教育部门,对于招生方面的政策要求,同时遵循学校实际招生情况,为企业的不同职位进行招工,共同确定将艺术设计(玩具设计)专业作为现代学徒招工试点,为了进一步使得招生工作能够按计划贯彻、落实,学校、企业均成立了关于招工的工作小组,并由主要领导主抓。与此同时,学校、企业中应联合制定相应的招生方案,在学校中对招生计划进行公布,就企业层面而言,对招工情况向社会公布,符合资格的学生可以进行预报名,学校、企业联合对考生进行面试,符合相关要求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正式录用。在校企的共同作用下,构建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同时又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学徒模式,学生在加入学校之后,在教学实施实行校内课堂、工厂课堂、研发中心课堂和展会课堂混合式教学和“多师同堂”。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耦合实践

从以上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分析及实践情况来看,两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耦合性。首先,两种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解市场需求、会设计、懂技术的应用性和高技能人才,这也是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次,两种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强调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性,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校企(政)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工学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岗位对接能力。

(一)形成“1+1+2”实岗育人模式和“多师同堂”教学方式

校内课堂以学校理论教育作为主体,企业可以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相关的课程实践、岗位实习等,运用师傅培养的方式,对各类实践课程加以优化,进而使得企业可以与学校之间,保持密切关系,使得企业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性相同的活动方式。研发中心课堂和会展课堂是校内课堂和工厂课堂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学生对流行趋势的把握和学生的市场敏锐度提升。“多师同堂”是指校内教师应与企业师傅进行紧密相连,对于一些教学任务应协同、互助,共同完成教学目标,这种“1+1+2”的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师同堂”课程教学方式,是艺术类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最新探索,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整合互益。

“1+1+2”实岗育人模式在运行模式上把企业任务与教学任务有效结合,实现了学生和工人角色的转换,学生具有了双重身份,学生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多师同堂”这样的模式,主要是指课堂中有两位以上教师,向学生进行授课,在课程过程中,体现了教师之间对于技能的展示,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较为开放的,激发了学生对于技能的参与性。教学过程有讲评、辩论、讨论等多重环节,达成师生间交流互动,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探索“阶梯式培养,多场景轮训”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双班主任制”管理模式

依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平台,校企共建学徒培养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章程,制定健全的校企共同管理制度,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了“阶梯式培养,多场景轮训”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交替式多场景”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现代学徒制班级实行校企“双班主任制”,即传统班级和企业化管理双结合的管理新模式,即除了聘任“校内班主任”外,还聘请了企业设计主管作为“企业班主任”,对班级的组织、目标、制度、教学活动和评价进行管理。双班主任将一些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加入到班级氛围中,使得学生对于企业的发展情况、管理机制,以及社会效应更加明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在企业中的归属感。校企双班主任制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构建“一平台三方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与合作企业苏州锦华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充分沟通和协商,构建了“一平台三方向”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布绒打版、玩具设计、家居设计,面向不同领域,制定了具有一定个性化、系统性的培养计划,使得人才发展目标、岗位需求更加明确,在学校与企业协助作用下,对课程进行优化配置,使得校企之间可以从事各自较为擅长的教学工作。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岗位需求更加明确,人才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结语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方案中强调,用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学校主导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向企业和社会的参与程度更高的现代学徒制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的耦合研究与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管理机制”,构建起的“1+1+2”课堂和“多师同堂”教学方式,实施轮岗实训、顶岗实习和课程模块化、内容项目化、项目岗位化的“全过程育人”,构建起多元评价机制,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种身份的转换,最终建立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艺术设计校企
《星.云.海》
《花月夜》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