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公数字化经营浅析
2022-03-18朱丽雯中国建设银行
朱丽雯 中国建设银行
当下是数字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拥抱数字化的浪潮,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融入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各家商业银行普遍把数字化经营放到核心战略位置,持续加大投入、升级流程、创新模式、优化体验。数字化对银行而言,不仅仅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更是抢占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市场新蓝海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一、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内涵
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一般来说,指的是商业银行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手段,将围绕客户服务旅程的行为活动由物理界面逐步迁移、模拟至数字界面,不断用数字化模式代替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业务数字化重塑的行为方式,涉及组织管理、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并从根本上对战略、运营和技术进行彻底改造,重新定义并支持经营管理的进化,带来思维模式上的颠覆与产业实践上的系统变革。
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本质仍然是基于信用的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只是表现形式、组织方式、业务模式、服务手段等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包括业务数据、客户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等。依托数据化,银行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改变,通过数字化简化业务流程,用人工智能替代简单的重复劳动,以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工具,以模型、算法等替代过往经验,以场景、生态、平台、线上替代物理网点、线下和人力,服务流程更多由数据流转完成。
二、商业银行同业对公数字化经营的经验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内部的自我变革,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和生态场景的数字化建设。在零售业务领域,各家银行在数字化经营方面都总结出了不少优秀的做法和案例。然而,不同于零售业数字化经营,由于企业决策流程繁琐,对公金融产品种类多、流程复杂、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大,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多等原因,对公数字化经营相较于零售数字化显得更为复杂。面对如此困境,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索与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一)Z银行对公数字化经营经验
Z银行自2014年提出“一体两翼”策略(一体:零售金融、两翼:公司金融和同业金融)。近年来,Z银行不断完善对公客户经营体系,分层分类经营,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2021年8月,Z银行对外发布全新的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该体系以企业网银、企业APP、小程序、公众号、企业服务门户、云直联、CBS七大渠道为主体,数字金融管家和数字经营助手为两大抓手,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统一的底层基础服务,中台辅以数据、技术方面的支持,并进一步对各种能力进行整合,多角度精准触达客户。这种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支持客户个性化选择,满足企业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Z银行将其零售行业的能力复制到其批发业务中,在银行同业中线上化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推出了一套体系化的公司线上服务,覆盖客户账户、现金管理、结算、融资、外汇等经常性业务需求。企业客户仅需一次到柜台,后续90%以上业务都可以自助在线开通、线上一站式办理。另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之下,Z银行还推出“产品一点通”小程序,让客户在线“了解-试用-开通-使用”该银行的对公产品。该小程序涵盖了Z银行全量对公产品的介绍,客户可线上完成产品开通,无缝对接使用。并配备专属线上客服,多角度提升用户体验。
不仅在金融方面不断提升客户体验,Z银行跨界深耕非金融领域。2021年10月,Z银行正式对外发布“薪福通3.0”,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等金融+非金融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开箱即用,节约企业的时间成本、开发成本。Z银行通过不断拓展服务角色边界,从传统服务的财务人员,延伸至法人、高管、采购、销售甚至客户的客户,将对公产品有效地输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圈、产业上下游以及产业链集群中去。薪福通横跨零售和对公条线,不仅是面向企业经营提供服务,也面向个人客户服务,实现了B端、C端资源之间互相贡献、相互引流。
借助金融科技优势,Z银行将其“端到端线上服务”能力延伸触达至企业客户的销售、采购、存货、物流、发票等核心产业链环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提供全场景生态服务。招行以开放API形式,组件化、标准化地输出金融与泛金融能力,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使用嵌入自建平台。打造快速的对接流程,减少企业的开发成本。
(二)P银行对公数字化经营经验
P银行对公业务近年来开始逐渐聚焦对公业务。2019年上半年提出对公业务“3+2+1”经营策略,聚焦“行业银行、交易银行、综合金融”三大业务支柱,重点发力“战略客群、小微客群”二大核心客群。2021 年P银行对公业务通过数字化转型,重点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个亮点,将金融服务与产业连接起来。P银行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对公客户经营,并将“对公客户经营”提高至全行发展的战略高度,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公客户经营主要由交易银行部和公司银行部来主导,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完成。交易银行依托产品系统打造线上渠道,公司银行部主要通过线下方式进行客群经营。围绕基础体系建设,且将银行内部的存量客户往数字化渠道转化激活。
以物联网服务实现业务数字化。2019年,P银行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星云物联网平台”。帮助银行了解中小微企业真实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从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助力其数字化转型。
搭建敏捷中台实现经营线上化。通过物联网等科技手段、经企业严格授权接入银行的各类数据如何有效支持业务发展,例如,P银行在交易银行事业部内部成立一个二级中心,叫“智能平台中心”,各个模块、各个维度的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团队统一输出。实现了运营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客户体验更佳。
推进经营管理自动化。P银行通过数据资产、行为表现、经营资质、营收贡献和生态溢价等5大维度,搭建起SCORE模型,探索衡量综合金融收入、生态综合价值、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全新用户价值体系,重塑了数字经济环境下对公用户价值评价与分层经营体系。打通账户、数据、产品、权益等,并构建统一的基础架构平台。将复杂的人工操作环节线上化、数字化,进而实现信息贴标签、采集,后续跟踪进展。
在产品与服务方面,P银行丰富对公客户经营平台,以“数字口袋、数字财政、开放银行”为主要抓手,全面升级客户触达能力,实现从服务平台企业到服务平台用户的转变,从金融服务到场景化服务的转变,并打通用户向客户的转化路径。(1)数字口袋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客户只需注册一个互联网账户,就可以直达全集团的各类金融、非金融服务。可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场景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税务、采购、报账、考勤、员工培训和云服务等非金融服务,成为企业随身数字经营管家。(2)数字财资作为大客户服务抓手,定位做中大型企业的隐形CFO,涵盖所有的对公产品服务,集成现金池、资产池等业财税一体化服务功能,实现了从单一的资金管理到经营管理的升级,将服务融入企业的交易流。拥有资金中心和财务共享中心,资金中心提供账户监控、跨行管理、代理结算、投资理财、集中融资等服务;财务共享中心提供报账集中、核算集中、审核集中等服务。数字财资涵盖所有的对公产品服务,均可组件化输出,支持公有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采取微服务架构,弹性可拓展,最快一天上线。(3)开放银行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H5等手段,将金融、科技能力组件化、标准化开放输出并嵌入场景。将现金管理、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整合并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打通企业产业链数字化的各个环节,通过“科技+生态+渠道”的赋能,助力企业客户发展。基于数字口袋及数字财资两大平台,P银行以开放银行为纽带,加强外部生态合作,实现生态批量获客及客群深度经营。另外,在销售方面,P银行打造了一个面向客户经理的经营分析工具——“赢家”App。App可动态展示经营指标、客户及产品的结构和收益,以及多维度打分排名,针对不同岗位提供了个性化的主页和功能菜单。通过后台大数据和算法所自动生成的报告,决策层和管理层可以得到实时的对公业务经营分析,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自动生成的制式化业务指引和客户价值智能分析,则可以指导一线客户经理的营销。支持使用者一键到底查看全面翔实的业务数据,以及系统自动生成的对比分析报告。E派小程序主要功能是营销为主,方便客户经理快速查看营销物料,完成查询、管理业务,打通了微信、企业微信等平台。
三、商业银行对公数字化经营思考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银行与用户的交互愈发丰富,依托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与企业用户的触达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线上渠道逐渐代替线下渠道。站在银行的角度,要实现充分挖掘企业的数字化价值,应以更主动、更开放的方式,与用户发生更多的交互。一方面,银行应以更主动的服务方式,以用户的理念经营客群,主动与企业产生更多的交互,创新银行服务模式,在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经验。比如打造综合服务生态,为企业用户提供除金融服务以外的非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让企业与银行的交互更加的便捷,可以借鉴互联网经营用户的经验,充分挖掘企业的数字价值,为银行自身提供各类高频的企业数据,从而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用户,支撑服务模式的创新,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企业。但是鉴于对公经营的复杂性,为更好地推动对公数字化经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全行统一战略,确立数字化经营核心地位
由于对公经营涉及产品、条线较多,需要协调的部门较多,只有全行统一战略,自上而下统一思路,贯彻执行,才能保证较好的推进效果。对公条线各部门要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表,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开放、共享、协同意识,在全行员工中形成“无处不中台,无处不数字化”的工作理念和习惯,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的能力,用企业级思维推动对公数字化经营。
(二)培养数字化经营人才队伍,提升自身数字化经营能力
在银行内部,加强培训和自主学习,积极培养、储备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持续提升现有员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字画像等数字化经营能力,打造数字化经营的工作氛围、将数字化经营的思维深入到各个层级的员工中,还可以积极引入外部技术人才。另外,可以考虑把数字化经营能力纳入考核。
(三)提升中台能力建设,为数字化经营提供坚实基础
提升中台能力建设,通过中台,把产品、风险等信息参数化、组件化、标准化,生成通用模板,实现模块自由组合搭配、随时取用。实现前中后台的高效协同,为用户赋能。打破封闭生态圈的封锁,聚焦于金融服务入口,通过服务的组合增加服务的价值,增强服务的黏性。同时各渠道场景相互引流获客,实现数据交互和能力复用,提升企业经营服务水平。
(四)成立开放敏捷组织或任务性柔性组织
打破部门和条线壁垒,压缩管理层链条,推动建立扁平柔性化组织,经营管理平台化、开放化。围绕对公数字化经营,成立跨业务条线、跨层级的专项任务小组,减少沟通环节,提升效率。
(五)构建全方位的企业经营综合服务平台,满足企业“金融+非金融”场景需求
聚焦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以“平台+场景”的服务视角,创新服务形式,全方位提升企业经营服务水平。从用户视角出发构建企业金融、非金融服务生态。实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与开放银行等内外场景相互引流获客,赋能对公客群。
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场景化输出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可以考虑联合第三方机构共建产品,全面覆盖采购、销售、财务、政务等多场景,以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六)整合会员体系,实现统一的会员服务体系
整合内部对公金融业务系统,打通注册用户与签约用户体系,完善用户升级流程以及建立完整地用户权限体系。为注册用户提供唯一、通用的“ID”,注册用户只需通过一个手机号、一套密码即可直达对公条线所有的金融、非金融产品和服务,享受便捷平台服务。“ID”连接用户服务与场景,帮助用户实现数据流转及管理,凡是可以接触到客户的地方都可以提供服务。
(七)深入客户旅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拓宽数字服务渠道,主动、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促进客户服务模式由二维平面引流向三维立体经营。丰富服务客户的场景、触点,探索内外循环、完整地客户旅程,随时介入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