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2022-03-18

科海故事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廊道空间规划国土

李 梅

(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坊子分局,山东 潍坊 261206)

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从路径规划和规划管控两个方向来开始实施着手的,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主,然后明确规划的流程、内容、层次以及所要选择的技术和路径等。遵循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民众参与、多部门联合合作、多渠道沟通的生态空间发展控制体系。另外,在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发展过程中还要结合科学合理的城市系统规划路径,以及相关的完善机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色空间城乡统筹的方式来为生态空间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生态空间定义及内容

1.1 生态空间的定义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生态空间指的是为所有的生物物种提供基本生存资源、为其提供繁殖、进食、排泄的空间和环境条件;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生态空间摆脱了必须的空间范围和地域容量。在我国自然资源部颁布的《市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以及《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文件中对生态空间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生态空间包括了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脆弱、需要强制性的采取严格保护的海洋自然区域,以及陆地区域,如,陆地、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的需要对其原来面貌进行保留,闲置建设开发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1]在省级颁布的文件中,生态空间的定义为生态空间是以生态廊道、生态斑块为主的生态范围,其中生态廊道包括了隔离廊道、珍稀动植物迁徙廊道、生态屏障、基础设施缓冲廊道等;生态斑块包括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布局,以及相关的名录规模等。

1.2 生态空间包含的范围

生态空间包括了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具有生态功能中不同类别的用地,有明确权籍的生态性用地,同时还有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其中的自然保护区中包括了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域、自然保护地一般控制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中的其他区域等;国家公园有天然景观、辅助人为性的建筑设施、国家级的公共开放性园林等;自然公园有森林公园、海洋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类型的各种公园,同时还包括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观赏性、文化性、科学性的自然公园等;历史文化遗迹指的是那些具有延续历史文脉、展现人文性关怀、突出地方特色和具有一定生态审美价值功能的文化遗迹。

廊道是生态环境系统中以带状或者是线性分布并联通空间分布中的一种比较孤立的存在,或者是分散性的生态景观单元中的一种生态系统空间类别,廊道对于各种物种的扩散、交换和迁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划分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缓冲隔离,有生态廊道、缓冲带、城镇绿地、隔离带等。所谓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指的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的一种具有特殊生态功能、需要进行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对这个区域的保护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命线,比如,需要具备一定的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维系生物的多样性、保障海岸生态的稳定性、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区域,同时还包括了石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的区域。[2]景观极限是生态空间外延极限的边界线,也就是生态、环境、自然三方面的统称。总而言之,生态空间所涵盖的内容是景观极限范畴,并且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来说,在其体系编制内的有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区域、自然公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同时还包括了生态空间内部中不同类型用地斑块被廊道网络系统连接隔离的区域,这些区域在统一协调之下,逐渐实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状态。

1.3 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空间发展建设的总体性要求

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在2019 年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颁布和实施说明我国规划体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对各种不同的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统筹布局,以此来为国家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以及顶层上的指引。另外,国土空间规划还是各种区域空间发展站类型、系统性安排、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优化的重要指导,也是从全域整体性的角度来对我国国土层面的生态系统加强保护的重要参考。在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了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还要将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进行科学有序的布局发展,在保障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支撑下,对生态环境进行分区管理,因地制宜,加强对生态屏障的保护,同时还要建立生态网络和生态廊道,更好地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土空间规划中,山水格局和绿色空间网络的构建是总格局。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对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同时还要对各种耕地和生态加强保护,将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要素和城乡发展各种要素进行统一布局和保护,将其形成一种有效的衔接机制,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3]另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说,还要借助于历史文化资源,建立生态网络历史文化体系,并形成丰富的城乡景观序列轮廓,更好地体现出城乡山水格局的独特之处。生态空间发展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定位和要求为基础,可以更好地建立起有效衔接传导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土共建格局和生态空间的落实和发展。

2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2.1 加强对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生态功能转化的调整控制

在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的发展需要对山水田林湖草河滩等用地斑块的生态功能转化情况严格地控制,必须要控制这种生态功能向非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的转化,要结合生态、自然和环境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要求政策来对没有开发利用的土地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要把可以开发利用,但是并没有利用起来的用地进行详细划分,把人和自然和谐双重标准的斑块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同时还要将这种类型的用地斑块进行划分,形成地基质单元。针对其中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板块和整个区域的生态要素进行划分,要加强对那些生态功能斑块比较好的加大投入保护力度,以这种方式来避免具有生态功能用地斑块转化为非生态用地斑块。

2.2 培养正确全面性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

国土空间规划指导下生态空间的完善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科学、全面性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这就需要各个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4]土地的使用者是人民群众,所以,人民群众正确全面性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强对科学全面性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可以利用政府对外官方门户网站,借助于新媒体技术等来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在社区中组织一些志愿者进行手册宣传单页的发放等。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还要将科学全面性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等结合日常工作,对每一块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加强土地防治修复,同时还要对生态空间的发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更好地提升广大群众形成科学正确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观念水平,指导生态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促进生态空间使用和养护平衡发展

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时代下,资本扩张秩序逐渐弱化,在金融投资逐渐降低时,各种技术和资本开始进入到各个国家的土地使用市场,这就造成各个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建设用地大肆扩张,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因为耕地数量的减少,也使得资金投入降低。另外,因为各个地区环境监管部门并没有开展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生态环境问题和矛盾越发突出,一些土地土壤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一些严重的地区,生态空间的恶化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人地矛盾更加紧张突出。所以,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促进生态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平衡性发展,加强生态空间的用养结合,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要将土地土壤的使用和养护工作进行延伸拓展,可以延伸到整个景观的极限,建立生态空间用养结合体系,为生态空间的使用和养护工作作出全面性的指导,确保生态空间的良性发展。

2.4 构建隔离带和绿地廊道,以此避免用地无序扩张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要按照各自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来对各个斑块之间的生态廊道、城市绿地、生态缓冲带和斑块隔离带等进行科学规划,针对已经达到了建设用地使用限制标准的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开展有序发展的扩张方式,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其建设扩张进行一定的限制。[5]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的主要功效是在市场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下,或者是经济投入过热的情况下避免建设用地违规使用和无序扩张;另外,还要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起到对灾害进行缓冲隔离的效果,从而更好地避免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受到严重损失和伤害。

2.5 建立生态空间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完善

在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发展需要建立生态空间体系以及生态文明,这和我国的民族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加强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构建,以此来更好地缓解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和不良影响。首先,要形成尊重自然、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且还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次,建立生态空间体系和生态文明,对生态空间格局进行优化调整,将各种类型的用地进行整合,减少碎片化的分布利用。另外,从资源约束的角度来说,还要加强对有限土地资源的节约性和集约性的利用,各个地区政府部门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监督,设置相关的保护机制,同时,还要建立并完善各种生态文明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为生态空间的构建和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性保障。

2.6 构建科学健康的生态网络

在生态空间发展中还要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态网络,遵循生态多样性的原则来进行生态网络建设,同时还要以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学为基础,将各种目标物种的生态要求作为生态网络构建的参考。[6]很多生态目标物种的活动范围都比较大,所以,要将生态功能的适应性和景观结构进行衔接,以此来为这些重要物种的栖息和迁徙等生命周期的完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为各种濒临灭绝的物种群体的栖息环境的修复做好保障,形成生态基因良好交流和沟通。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建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同时还对我国整个生态文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不断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发展策略。比如,加强对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生态功能转化的调整控制,培养正确全面性的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理念,促进生态空间使用和养护平衡发展,构建隔离带和绿地廊道,以此避免用地无序扩张、建立生态空间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完善、构建科学健康的生态网络等,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廊道空间规划国土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