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2022-03-18崔江辉杭州瑞昶寝具有限公司
崔江辉 杭州瑞昶寝具有限公司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避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保证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财务数据更加的完整和真实,使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优势地位。长时间以来,制造企业受限于传统思维模式,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对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形成了制约,所以针对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制造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为企业资产的安全提供保障
为了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企业需要构建起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受到约束,依据有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流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可以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保障[1]。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企业经营的水平跟财务数据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会对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制造企业构建起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财务数据更加真实,根据财务管理中识别出的各种不足,能够对企业的各项制度进行调整,对财务工作的流程进行优化,从而使财务质量更加高效优质的进行,为企业管理层制定有关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制造企业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不但能够使仓库中的货物快速地进行流转,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对拥有的各类资源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进行更加先进生产设备的购置,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有所保障,使企业生产经营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为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提供助力,帮助企业有效地对经营成本进行控制,使所有员工都形成成本管控理念,为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理想
首先,许多制造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缺乏重视,部分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多交由财务部门负责,未明确内部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的差异,也没有强制要求所有员工参与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当中。其次,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没有依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更新,在制度落实过程中没有进行监督和管理[2]。再次,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执行员工都属于财务部门,部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的关键点缺乏掌握,所以在落实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影响了内部控制效果的发挥。
(二)内部控制并未独立开展
许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看作是财务管理的构成内容,所以内部控制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钳制,影响了其客观性和独立性,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够全面,无法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控以外的内容纳入内控管理范围当中,限制了内部控制监督效用的发挥,影响了财务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的融合。由于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岗位缺乏独立性,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了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全面性不足
尽管多数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落实所能起到的风险防范效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风险管控的概念缺乏全面的认识,造成其在内控建设和关键性管理问题上无法落实风险防控的具体工作。许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的理解还停留在财务风险防控层面,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也围绕财务工作进行,更加重视销售和首付款阶段的风险管理,忽视了原材料购买、生产、研发等环节的风险防控。
(四)内部稽核表面化
当前许多制造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立了稽核部门和岗位,然而稽核部门归入内部管理层领导,无法对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独立的稽核,其工作的公正性得不到保证,许多环节无法依据内控要求开展,企业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影响了稽核工作的效率,限制了其效用的发挥。
(五)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不健全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评价在内控体系的完善中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具体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评估计划的设计、现场测试、缺陷确认、调整优化、形成报告。然而在具体应用中其作用无法有效地体现,许多制造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体系中发现的不足缺乏重要性认识,许多控制流程一样的重要节点在不同的控制阶段反复出现,并且没有将评价成果有效的跟员工业绩进行对接,使得内控整改效果不明显[3]。
(六)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当前制造企业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力度,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十分突出的失衡现象,多数企业经营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上,而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信息化应用。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生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缓慢,造成管理与业务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输,而以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管理作用,信息不对称还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的矛盾,影响制造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理念革新,优化内控环境
首先,企业领导者对于内控体系运行不够重视,内控制度的落实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限制了内控体系效果的发挥,因此企业领导层要积极地进行内控体系重要性的宣传,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内控意识。在内控规章制度中要对企业经营者的责任进行规定,使他们带头参与到内控制度的落实当中,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作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对制造业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4]。其次,要加强对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积极的组织企业各部门员工进行内部控制政策的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建设氛围,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到所有员工的工作当中,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员工要形成全面的内控意识,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工作。再次,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内控制度的作用。最后,要定期对内控人员进行培训,比如理论体系、外部案例等,鼓励他们提出内控优化建议,促进内部控制效用的发挥。
(二)完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明确内控职能及定位
首先,企业要从制度层面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以免其他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造成干扰。其次,内部控制管理组织应当立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将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全部纳入内控管理的范围当中,并以此作为内控管理团队建设的依据,将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部门的负责人纳入领导班子当中,从而使各部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内控管理当中[5]。再次,内部控制部门主要的职责是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业务部门更好的配合管理部门的工作。同时,内控部门要承担起业务和管理部门沟通枢纽的责任,使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积极地参与到内控管理当中。
(三)明确内控风控重点,全面展开控制活动
首先,付款和采购环节。企业要加强原材料采购申请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在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时,要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以及库存进行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从而保证采购方案的合理性;企业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建立科学的市场分析机制,在进行大宗原材料采购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从而保证采购的规范性,实现采购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要加强采购合同编制的规范性,树立权益保护意识,并且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动态地跟踪,避免出现履行纠纷问题。其次,生产管理环节。在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审查时,要对流程进行规范,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规范资金的归集、调配和计算,强化会计凭证的复核确认。再次,预算管理环节。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全面考量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对预算落实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预算的修订不但要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还要保证执行的可操作性[6]。
(四)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力,适当引入外部监督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水平,制造企业要对内控监督的各项内容进行完善。首先,制造企业要依据企业运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明确,为内控监督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企业要成立内控监督审计部门,并安排专业的人员开展工作,在制度层面上明确岗位的权力,使它们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企业经营者可以直接对内控审计人员进行管理,内控监督工作直接向经营者汇报。内控监督审计人员不可兼任其他部门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使监督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企业员工更加重视监督审计工作,在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积极的配合监督审计工作,为内控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最后,企业管理者要引入外部审计,积极地与巡查组等监督管理部门合作,从而及时发现内控体系运行中的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健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合理应用评价结果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自我评价体系所具有的作用从思想上进行认同,选择专业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人员组成中不但要包括审计监督人员,还要包括各个部门的员工,通过调查问卷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进行评价,评价小组根据岗位责任的不同,对企业的风险管控环境、内控落实情况等进行问卷内容的设计,然后由基层员工和管理层人员对其进行评价和分值评估。评价小组依据一段时间内的具体情况,对各个指标的分值进行汇总和计算,依据得到的结果得出各个项目的分值。其次,依据分值评估情况和企业经营的具体状况,选择出与企业发展状况最为匹配的方法,对自我评价的结果开展类别的划分,及时识别出其中存在的风险点。依据自我评价找到的内控风险点,企业要安排专业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各个风险环节的问题讨论。最后,评价小组依据专题会议讨论出的结果,设计好整顿改进方案,以报告的形式下发到各个部门,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较差需要进行多项整改的部门需要负责人进行签字确认,并认真理解整改意见,最后形成自我评价报告。内控自我评价体系构建完成以后,企业可以依据内部控制落实情况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通过网络答卷完成评价过程,节约信息搜集成本,并为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提供更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一方面,制造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ERP理念引入其中,使企业的信息资源都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得到整合,通过财务共享平台的搭建,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各个部门都能够通过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信息的分享和调用,促进信息传递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制造企业要加强数据的分享和传递。企业经营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的沟通和传递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建设、措施的制定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企业要对数据传递的缺陷进行及时的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四、结语
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风险的防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加强内控理念革新、完善内控组织结构、明确风险管控重点、加强内部监督、健全评价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