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
2022-03-18周峰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
周峰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酒业发展区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呈现出日益复杂化,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资产,是其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有效加强管理、强化内部控制,能够助力于企业经营。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较多,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企业的利润、税负、现金流等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背景下,还可能会产生盈余管理。由此,通过对比分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方法选择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而基于强化内部管理的视角着手,提出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旨在促进企业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选择适合自身的折旧方法,更好地为业务拓展、战略发展服务。
一、固定资产折旧
(一)定义
现代企业在推进业务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中,为了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出租等,往往会购置大型的生产设施、建设厂房、运输工具等,这类有形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的特点,通常,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则被划为固定资产(Fixed Asset),是企业的主要资产。在生产、运营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随着技术创新升级,生产线等资产更是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资源要素。而固定资产的使用,如生产线、机具等,势必会产生损耗,如磨损、价值下降、使用寿命减少等,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为了较为准确地估计固定资产的价值,会将其在使用中发生的损耗进行分摊,即固定资产折旧(Depreciation)[1]。
(二)影响因素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来看,可以将其计算公式简化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原值-残值。而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则每一期折旧的数额会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对其折旧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购置价值(原值)。即在购置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包括运费、税费等[2]。二是,预计净残值。对于任何一个固定资产而言,在假设其使用寿命已满后,对其在处置中所能够获得的金额进行预估,在扣除了处置费用后便为预计净残值。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终了时可能已无净残值,如电子设备等(已被市场所淘汰),则确定为零;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终了时,可能还能够通过处置获得不少收入,如房屋等。三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在实际的经营活动中,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较长,有的甚至达到十年甚至更久,因市场价格波动、保管不力造成损失等原因,而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四是,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主要是在购置时,结合固定资产的特点以及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以便按月、按年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时,要结合资产的种类、预期的经济利益等,进行折旧方法的选择,同时,当月新增,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下月起停止计提。已按照预期的使用寿命计提结束后,若仍继续使用,亦不再提计折旧;若已提前报废,则无法按照预期的使用寿命继续计提,亦不再补提折旧[4]。
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直线法,一种为加速折旧法。前者是在预期的使用寿命期间内均匀地计提,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对后期经济利益的影响是相对均匀的;后者则是考虑到固定资产前期的损耗较大,基于谨慎性原则而选择的前期计提数额较大,而后期逐步减少,如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下,对各计提方法及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直线法
亦被称为年限平均法,即每一期的折旧额相等。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会确定预期使用寿命及预计净残值,并以此计算年折旧率。例如,A公司有一条生产线,原价为5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则:
预计净残值率=2/50=4%;
年折旧率=(1-4%)/10=9.6%;
月折旧率=9.6%÷12=0.8%;
月折旧额=0.8%×50=0.4(万元)。
可见,采用年限平均法,各期计提折旧额是相同的,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均衡地分摊折旧,对各期的经济利益影响也是相同的。
(二)工作量法
根据使用固定资产的实际时间(工作量)进行折旧计提,即在某一期间内(月、年),若使用固定资产的时间(工作量)较长,则分摊的折旧额较多;反之,则较少。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会确定预期使用的总工作量及预计净残值,并以此计算折旧额。例如,A公司有一条生产线,原价为5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预计总工作量为40000小时,2021年,该生产线共计使用时间(工作量)为8000小时,则:
预计净残值率=2/50=4%;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50×(1-4%)/40000=0.0012万元/小时;
2021年折旧额=0.0012×8000=9.6(万元)。
可见,采用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计提折旧额是相同的,在预计的总工均衡地分摊折旧,但由于各期实际工作量不同,例如在旺季时生产时间较长、工作量大,分摊的折旧额也较多,对各期经济利益的影响出现差异。
(三)年数总和法
根据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寿命,逐年数字进行加总,确定为分母,分子则为当年尚可使用的年限,逐年进行递减,以确定年折旧额,亦被称为总和年限法。例如,A公司有一条生产线,2015年12月31日购买,原价为5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则:
分母计算为:1+2+3+4+5=15;
2016年折旧率:5/15;
2016年折旧额=(50-2)×5/15=16(万元);
2017年折旧率:4/15;
2017年折旧额=(50-2)×4/15=12.8(万元);
以此类推:2018年折旧额为9.6万元,2019年折旧额为6.4万元,2020年折旧额为3.2万元。
可见,采用年数总和法,各年的计提折旧额是呈现递减态势,则对各期经济利益的影响亦不相同,通常适用于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5]。其原理是将折旧率设置为1=N/N,而N则为预计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加总,若为n年,则N=1+2+……+n=n(n+1)/2,而分子则为尚可使用年限,即从n逐年递减,n、n-1、……、2、1。由此,当n年使用期结束时,年折旧率加总合计为1。
(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根据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寿命,按每年固定资产期初净值的双倍年折旧额(暂时不考虑净残值)进行折旧,而在最后两年,则用期初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进行平均分摊。例如,A公司有一条生产线,2015年12月31日购买,原价为5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2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则:
年折旧率为:2/5;
2016年折旧额=50×2/5=20(万元);
2017年折旧额=(50-20)×2/5=12(万元);
2018年折旧额=(50-20-12)×2/5=7.2(万元);
在2019年、2020年,则需要考虑预计的净残值,两年对余下的折旧额进行平均摊,即[(50-20-12-7.2)-2]/2=4.4(万元)。
可见,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的计提折旧额(除后两年外)是呈现递减态势,则对各期经济利益的影响亦不相同,通常适用于前期消耗较大的固定资产,在前期相对加速折旧。
整体通过对比分析可见,直线法、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较为均匀,且计算较为简便;而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则前期计提折旧较多,后期计提较少,且计算较为复杂,尤其是固定资产为年中采购时,在计算折旧时更为繁琐。
三、固定资产折旧影响
固定资产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生产资产、要素资源,且大多具有价值大的特点,在进行计提折旧时,所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势必会对会计核算选择影响:
(一)企业利润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利润=收入-成本,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则属于成本,所选择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对企业利润会产生影响。例如,选择年数总和法时,前期固定资产折旧额较多,在收入同等的情况下,前期扣除的成本也较大,势必企业利润会较高,后期折旧额逐渐下降,则成本也会下降。而采用年限平均法时,由于各期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以收入同等的情况下,对企业利润不会产生影响。在财务会计准则中规定,折旧方法一旦确定,要以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且不得随意变更。通常而言,一项固定资产购置后,会确定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折旧方法,一般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不会变更。
(二)现金流量
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之时,会产生现金流出,但在各期进行折旧分摊时不会对直接现金流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由于企业在进行利润的计算时,会扣除成本,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属于成本,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
(三)纳税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同,会对报表中多个科目造成影响,尤其是在进行利润计算中,会将折旧分摊至每一期,计为成本进行扣除,进一步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各期将会进行折旧分摊,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按照确定的折旧方法,各期折旧出现差异,例如,若选择加速折旧法,前期折旧数额较大,即成本核算较高,利润降低,此时税负降低。
(四)企业财务报告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信息,如预计净残值、使用寿命、折旧方法等,会在财务报告中(附注)进行披露,且亦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中的相关科目,如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额、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四、固定资产折旧建议
固定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具体的折旧管理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估值
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充分参考市场、资产属性等情况,对净残值进行估计,以便能够较为科学地计算各期折旧额,在确定折旧方法时,必须要统筹考虑资产的性质。例如,是否属于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的情况,是否前期消耗快等,对于具有明显特征的固定资产,则要选择加速折旧法,遵从谨慎性原则。同时,固定资产减值确认中,要基于市场、客观估值,特别是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与核算,防范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情况,及时对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处置,减少企业的损失。多维度的财务人员创造业务培训的机会,着力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从而全面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核算,向管理要效益,为企业的业务推进奠定良好基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价值创造助力。
(二)健全制度
现代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多维度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效率。结合企业特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全过程地跟踪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管理工作,提升会计核算效率。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固定资产台账,使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能够动态地跟踪,全面地了解当前固定资产状况、使用情况、估值等,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前置,例如,在申请购买之前,应该对同类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了解数量、使用情况、经济效益、估值、预计处置净残值等,避免重复购买情况,且在购买后及时进行入账、折旧处理,对已淘汰、确定不再使用的资产,则要结合市场实际展开处置工作,防范因资产流失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遵从谨慎性原则,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等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制度为依托,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强化内部控制,尤其是防范资产流失,防范资金长期占用情况。
五、结语
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共同构建了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在折旧过程中选择何种方式,势必会对会计核算产生影响,包括现金流、企业利润、税负等,甚至存在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盈余管理动机,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升企业会计核算水平、规范财务活动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大多数企业已意识到生产经营中生产线、机具、设备、运输工具、厂房等要素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资产类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传统制造行业等,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对比分析,并提出合理估值、健全制度的建议,旨在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方向与指引,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固定资产属性等,合理选择折旧方法,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