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例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案谈高校心理危机管理工作
2022-03-18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张英莉杨荣涛王皓月
■ 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张英莉 杨荣涛 王皓月
一、案例简介
小A(化名),男,大一,独生子,父亲打工,母亲务农。身高约180厘米,体重200斤左右,血压高。因A找到辅导员请假,辅导员注意到其情绪不佳,随即与其交谈,谈话过程中小A慢慢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其小时候受到过欺凌对老师有阴影,父母对自己不太关心缺乏关爱,目前感觉还好,请假是因为家事。事后辅导员找学生干部了解状况发现小A存在人际障碍,叮嘱学生干部持续关注随时汇报情况,期间一直很平稳。再次引起重视是清明节最后一天假期,小A给辅导员打电话说想延长三天假期,辅导员随即再次进行沟通,发觉小A情绪十分低落。辅导员立即与家长联系,发觉其父母根本不关注小A的心理状态。请假期间辅导员一直与小A进行短信沟通,关注其心理状态。
二、案例处理
(一)引起警觉
辅导员结合与学生沟通情况,认为学生有严重厌学情绪,且情绪不稳定,立即向书院院长汇报,并在学生返校后第一时间联系心理中心进行咨询,评估情况。
(二)心理中心评估
心理老师与其进行访谈后,了解到其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带其在姥姥家长大,父母对其心理关注极少,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没有朋友,自小因身体胖出汗有味道被同学嘲笑、欺凌,自此不敢与同学接触,内心极度自卑,有时会幻想出一些人与自己玩。进入大学后也不主动与人交往,无法融入集体中。因此沉迷于打游戏,偶尔会跟游戏好友其诉说烦恼。父母因他与人不交往,说他自闭。对老师有阴影,小学期间有一次没做作业,老师就揪其耳朵扇耳光,拧胳膊内部软肉,结果青一块紫一块,而回到家父母认为他不听话再打其一顿。
小A成长过程中缺乏亲密关系与支撑系统,有过多次自伤行为,此次超过两周情绪低落,没有价值感,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有伤害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第一时间是确保其安全,帮小A消除自伤自杀的想法,与其讨论生命的价值,帮其寻找人生的闪光点,树立生的勇气与信心,再引导其认识到自己现在是一种生病状态,要积极到专业机构就医,消除就医恐惧。
(三)评估后工作
心理老师打破保密要求,在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辅导员随后安排学生干部密切关注小A,并把学生目前的状态与想法告知家长,建议家长立即带小A去专业医院进行诊断。
(四)专业机构诊断后会商
医生诊断小A为重度抑郁并建议住院,小A仅取药回校,而其父亲没有与辅导员沟通直接回家。因小A存在危机状态,因此学校立即召开由书院院长、学生辅导员、心理中心老师、学生处处长等参加的会商。会商一致认为小A目前的身心状态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有人监督按时吃药,保护其安全,但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建议让学生在更加熟悉的环境内休养调整。
在与小A和小A家长充分沟通后,小A与家长同意先回家治疗。学校考虑到小A心理状态和路途中的安危,决定由学校安排车辆护送小A回家,并由书院院长、心理中心老师与2名辅导员一起陪同。
(五)家校合作,助其成长
家访后,校方与家长充分沟通,帮其父母看到小A的优秀品质、看到他的闪光点与努力,更要看到小A内心的需求。让其父母树立对小A治愈的信心,帮小A看到治愈的希望。家访中发现小A家庭贫困,但没有申请贫困生,因此学校为小A提供家庭困难一次性补助,表达了学校对于小A的关心和关爱。在家庭、学校、医院各方努力下,小A目前状态稳定。
三、启发与建议
(一)辅导员要具备预防性心理危机意识,加强辅导员全员教育
辅导员站在发现学生心理危机的第一线,要有危机意识,要具备危机辨别的基本能力,能识别出危机事件。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辅导员危机培训,提升辅导员的应对能力,除学校安排相关的培训外,辅导员要主动加强学习。通过培训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技巧,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更加准确的评估学生心理状态,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本案辅导员新入职,但入校不久便外派参加《高校心理危机培训班》,因此能第一时间作出有效预防。
(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各环节沟通须流畅
此案辅导员在了解心理危机事件后第一时间,启动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及时上报书院(学院)领导,联系心理中心,以及专业医疗机构确诊,学校领导也对危机应对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
(三)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构建家、校、医联动机制
通过以往案例及本案例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心理方面的知识都是非常匮乏的,甚至有些学生自己心理状态难以启齿不愿与别人分享,所以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十分重要。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更好的改善,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构建有效的家校医联动,增强家、校、医之间的紧密联系,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