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全过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2-03-18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成才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学思政课程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 刚

《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思政辐射影响面广,课堂思政教学设计值得精心组织和科学设计。现有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还存在不够全面,融合度不够深入,教学设计上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梳理了《会计学》课程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教学设计,全面提升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程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

1 《会计学》课程思政元素梳理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会计学》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要素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共思政教育元素,适用所有高校课程,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价值的引领”。第二个层次是经济管理专业特有思政教育元素,适合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第三个层次就是会计学课程专有的思政教育元素,包括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建设、会计职业道德、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和规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会计数据解读等内容。

2 《会计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原则,《会计学》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安排如下。

2.1 会计历史回顾中的“文化自信”

会计学课程开篇讲解会计发展历史,同时要讲清楚中国古代会计的历史贡献,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借鉴郭道扬教授在《中国会计通史》中的研究,中国古代会计存在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历史丰碑,唐宋时代的“四柱法”通过古代文化交流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会计核算产生过重要影响,而在明清时代产生的“龙门账”和“四柱账”是中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驳斥了西方部分会计史学家认为只有西方式的复式簿记形式才是“科学的”偏颇观点。

在课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中国会计通史》相关章节和“爱国爱党满怀深情的会计名家郭道扬教授”等新闻报道内容,设计小组展示类型的讨论作业,体会知名专家学者的科研精神。

2.2 会计目标与共享发展理念

会计目标是会计概念结构的最高层次,事关会计、企业为谁服务的价值取向,是教学中至关重要也必须正确回答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类比,引申出对高校“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回答。

当前的会计目标可以用“决策有用论”概括,提供对信息用户各项决策有用和相关的信息。有哪些信息用户?这时就需要讲清楚企业目标从“股东至上”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强调会计和企业要重点服务物质资本提供者,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则强调企业这个契约联结体所有参与方提供决策信息。201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是归宿,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会计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就需要从中汲取养分,在共享发展中承担应有的会计使命(伍中信,2016)。

2.3 企业资金运动会计核算教学中的思政内容

在讲解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核算企业中资金运动的会计循环中,利用会计数据解读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的重要政策方针也就成为这部分教学的主要课程思政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五大任务,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经过“十三五”建设,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依旧任重道远。“十四五”期间还要供需两方发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这些内容融入会计教学,既是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更新,也是课程思政的精准贯彻,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国经济发展担负使命的责任感。

2.3.1 资金筹集核算与企业去杠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讲解资金筹集业务的会计核算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相关会计分录引入“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思政内容。负债比例较高但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以采用“发展型”去杠杆方法,包括市场化债转股、多渠道补充企业资本金、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资产等方法,让学生结合讲解写出这些去杠杆方法的会计分录。

而对处于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不同所有者以完善监督、增强激励、提高企业治理效率。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出混合所有制下实收资本明细账设置方法,并重点分析企业不同产权性质的所有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也可以选择一家国有股本主导的上市公司为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国有股份持股链条。

2.3.2 增值税核算与供给侧改革“减税降费”

在采购和销售的会计核算中,增值税计算与会计处理是个重点。在讲解中可以适当梳理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历程,2018年5月,制造业的增值税率由17%降到16%,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税率由11%降至10%;而到了2019年4月,制造业的增值税率由16%进一步降到13%,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税率由10%降至9%。在讲解税率变化下增值税计算和会计处理差异的同时,让学生查找国家或地方减税降费的相关宏观统计数据,深刻理解国家在供给侧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活力的决心和努力理解“政府做减法、企业做加法、市场做乘法”的经济效果。

2.3.3 成本费用核算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在讲解企业期间费用和成本核算时,可以结合供给侧改革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将近年来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该方案从企业成本耗费的源头出发,提出通过降低外部成本与企业内部挖潜相结合,努力使企业税费负担、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得到合理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上涨得到合理控制,同时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相应机会成本。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这些成本发生根源分析其在会计核算中应归集到哪些科目,写出相应会计分录,并设计课后案例分析作业,分析如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降低成本。

2.3.4 无形资产核算与创新发展理念

在讲解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核算时,可以结合“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发展理念开展课程思政。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知识和数据等创新要素将向企业集聚。从会计结果分析,企业创新活动与研发费用、无形资产核算紧密相关。给学生讲解无形资产入账、摊销和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后,进一步讲述创新发展理念、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相关会计处理。2021年起,制造企业中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摊销。课后可以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按照研发支出科目设置借方多栏式辅助账,细化研发费用核算和所得税扣除计算。

2.3.5 财务报表分析与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会计信息循环

会计是商业语言,作为引导资源向企业配置的信息系统,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些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一个引导机制正是会计信息系统,让学生通过流程图勾画出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审计师、决策者和市场共同参与形成会计信息流转循环的过程。课后还可以设计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业,了解会计信息扭曲给资源配置、投资者决策和社会福利增进带来的不利经济后果。同时,会计循环从手工处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到智慧财务,学生要主动学习新科技,用创新意识迎接数字经济时代。

2.4 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思政内容

会计学课程的最后部分是会计工作组织和制度法规,讲解会计领域最新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是课程思政的直观体现,培养学生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在会计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程序制定的《会计法》,第二层级为经国务院发布的会计行政法规,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等,第三层级是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机关——财政部就会计工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法规原文和案例,培养学生的会计法治思维。

在讲解会计职业道德时,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联系。会计人员在个人层面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管理和服务企业中遵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并胸怀梦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猜你喜欢

会计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国家一流专业会计学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