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痰汤治疗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22-03-18卢永军杨秀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内皮血浆脑梗死

卢永军,杨秀英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2289)

急性脑梗死也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此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是一种急危重症[1]。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复杂,涉及血管异常、血液异常、血液动力学指标异常等诸多因素。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中风”的范畴。导痰汤是中医治疗痰浊证的基本方,可燥湿化痰、行气开郁[2]。本文研究用导痰汤治疗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西医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得到确诊;病情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中关于痰浊上扰型中风的诊断标准;年龄≤70岁;发病至入院的时间<48 h;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脑外伤、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或大面积脑梗死;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47~69岁,平均年龄为(63.04±4.50)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5.36±0.52)h,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平均评分为(21.36±3.11)分;其中,男、女分别有19例、1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45~69岁,平均年龄为(61.88±4.27)岁;其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5.58±0.43)h,入院时平均的NIHSS评分为(21.19±2.69)分;其中,男、女分别有21例、13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要求患者应具有溶栓的指征)、抗凝、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导痰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导痰汤的方药组成是:法半夏9 g、天南星12 g、茯苓20 g、枳实12 g、橘红10 g、甘草6 g。辨证加减:兼有风动证者于方中加入天麻、钩藤,兼见热象者于方中加入黄芩、黄连,肝火旺盛者于方中加入龙胆草、山栀、夏枯草,咽干口燥者于方中加入天花粉、天冬。水煎服,每天服1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NIHSS评分。NIHSS的总分为42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用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89%。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5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30%。(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及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计数、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用t、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平均的 NIHSS评分分别为(12.04±2.37) 分与(17.18±3.09)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血浆FIB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及14 d后,两组患者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血浆FIB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血浆FIB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PT(s) APTT(s) 血浆FIB(g/L)观察组(n=34)治疗前 9.81±2.72 26.34±4.98 55.77±7.28治疗7 d后 11.37±1.92▲# 30.16±5.03▲# 44.37±5.65▲#治疗14 d后 14.05±1.89▲# 35.66±4.71▲# 30.25±5.27▲#对照组(n=34)治疗前 9.46±2.53 26.77±5.02 56.29±7.10治疗7 d后 10.55±1.71▲ 27.98±4.85▲ 48.05±6.33▲治疗14 d后 11.76±2.04▲ 29.23±5.75▲ 40.22±6.06▲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血清VEGF、ICAM-1、NO及血浆ET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及14 d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计数、血清VEGF和NO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ICAM-1和血浆ET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EPCs计数、血清VEGF和NO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CAM-1和血浆E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外周血EPCs计数(×106)血清VEGF(pg/mL)血清ICAM-1(ng/mL)血浆ET(pg/mL)血清NO(ng/mL)治疗前 22.13±3.16 7.68±0.82 569.46±61.23 68.13±7.69 2.24±0.76观察组(n=34) 治疗7 d后 30.98±2.62▲# 10.29±0.85▲# 339.82±57.26▲# 56.72±7.17▲# 4.36±0.88▲#治疗14 d后 41.12±2.45▲# 12.48±86▲# 229.06±63.27▲# 49.55±8.23▲# 5.05±0.85▲#治疗前 22.30±2.89 7.55±0.77 571.10±60.92 68.45±7.25 2.18±0.81对照组(n=34) 治疗7 d后 27.35±2.27▲ 9.09±0.71▲ 423.65±67.23▲ 60.98±8.35▲ 2.99±0.67▲治疗14 d后 32.01±2.18▲ 9.94±0.83▲ 347.36±61.19▲ 56.77±7.64▲ 3.39±0.78▲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5例、16例、12例、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6%(33/34)。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例、10例、15例、5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29%(29/3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脑血供突然中断导致的脑组织软化或坏死[3]。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PCs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及新血管的生成[4]。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的范畴,痰浊上扰、瘀血内生是其主要病机。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是此病常见的中医证型。导痰汤是中医治疗痰浊证的常用方。方中的法半夏、天南星可燥湿祛痰,枳实、橘红可理气、化痰、降浊,茯苓可渗湿,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诸药合用,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开郁、降浊祛瘀之功[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痰浊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导痰汤对其进行治疗能提高其疗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内皮血浆脑梗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