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山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2022-03-18丁琳蒋永健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文│丁琳 蒋永健(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
孟芳 步国花(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畜牧农机发展中心)
一、基本情况
临安区是浙江省杭州市辖区,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山地面积占86%,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区生态资源丰富,境内有诸多可开发的山坡山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用地的同时也构筑了天然防疫屏障,2018年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近年来,临安秉承“两山”理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统筹环境承载能力,不断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传统畜牧,培育特色畜牧,实现了畜牧业的华丽蝶变。
临安畜牧业以生猪、湖羊、蛋鸡和奶牛为主导,2020年产值达14.4亿元,是继竹笋产业之后的第二大农业产业。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规模养殖场155家,其中生猪养殖场97家,主要集中在於潜镇、天目山镇、潜川镇、板桥镇等4个乡镇;湖羊养殖场33家,主要集中在板桥、太湖源、昌化镇等3个乡镇;奶牛养殖场2家,分布在板桥和龙岗镇;蛋禽养殖场7家,主要分布在板桥、於潜镇,其他还有肉牛场4家,肉禽场6家等,分布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
据业务统计,2020年年底临安区生猪存栏13.8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06万头,出栏20.33万头,生猪出栏 500 头以上规模比重 84.6%;家禽总存栏70.69万羽,其中蛋鸡存栏38.99万羽,肉鸡存栏18.31万羽,累计出栏家禽100万羽;羊存栏5.81万只,出栏5.74万只,其中湖羊存栏5.27万,出栏4.52万只;牛存栏2899头,出栏2822头,其中奶牛存栏1933头,出栏446头。全区畜禽存栏量按照DB33/593-2005中的换算比例,折算成猪当量为20.9万头。粪污产生规模的计算采用国家环保部推荐的估算系数(表1),计算得出2020年全区养殖场户产生畜禽粪量23.95万吨,尿液量27.57万吨,粪、尿总量为51.52万吨,详见表2。
表1 2020年临安区畜禽养殖场户年产粪尿总量
表2 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消纳情况
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利用方式以就地利用为主,异地利用为辅,共配套消纳土地面积26.51万亩,其中异地消纳土地约2万亩。建设以光明村和正兴牧业为核心的农牧结合示范园区2个,有效解决了养殖集中区域沼液沼渣就地利用难的问题。2020年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32.47万吨,资源化利用量32.22万吨(沼液24.38万吨,干粪7.84万吨),资源化利用率99.22%。
二、主要举措
1.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分类推广粪污治理模式。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区9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全部实施“两分离、三配套”治理模式,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集粪棚密封式管理,全部通过农业和环保部门污染整治达标验收。目前全区主要分2种粪污治理模式,第一种是全粪污收集模式,适用于存栏2000头以上猪场。养殖场采用尿泡粪等工艺进行粪污收集处理,全粪污经过固液分离机压榨后,固体经发酵床、发酵罐等发酵成有机肥出售,尿液经过大型沼气工艺预处理后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消纳或者纳管处理,临安现有省级万头以上新建猪场6个,其中投产的3个,都采用全粪污收集模式,配备发酵罐,污水工业化处理后还田;第二种是干清粪处理模式,适用于存栏2000头以下猪场。养殖场按照“两分离、三配套”工艺收集处理废弃物,收集的粪便直接进行堆积发酵成有机肥出售或异地消纳,尿液进入三格式贮存池储存发酵后,进行就地或者异地消纳。
2.强化政策供给,重点支持资源化利用设施等基础建设。出台了《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文件,按照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职责,有序开展临安区高水平资源化利用工作。
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0~300万元,保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主要用于: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的设施设备;服务组织田间地头沼液池建设和管道铺设;服务组织沼液运输;新建粪便收集中心;污染整治第三方监管平台运营。对铺设管道补助20元/米,对消纳基地储液池补助300元/立方米,沼液运输异地消纳15元/吨。对新建猪场的产能补贴也有序进行,目前鹏旺养殖场已核定产能出栏1万头,下拨奖励100万元;锦道和福荣是半投产状态,预拨奖励资金142万元和100万元。
3.创新运行机制,全力构建绿色循环体系。全力完善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和利用网络体系,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粪污收集中心3个;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培育沼液农牧结合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配有粪污、沼液运输车9辆,储液池18290立方米,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对天目山镇、於潜镇、太阳镇废弃物高水平资源化利用给予项目资金扶持,将板桥镇沼液资源化综合利用服务项目列入杭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板桥镇临安万祥农业技术咨询服务部与杭州爱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临安锦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安板桥镇洪军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共同建设了“水果沼液利用示范点”“蔬菜沼液利用示范点”“水稻沼液利用示范点”等3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一套沼液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并在全区推广利用。2020年板桥镇等4个镇异地运输并利用沼液共61770吨,补助资金92.655万元。
4.加强技术示范,发展种养融合、环境友好型畜牧业。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以土壤肥力培育集成技术、养殖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和减臭技术为核心,推广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置与还田利用、发酵床垫料资源化利用、沼液肥料化利用等模式,促进畜禽液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扶持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鼓励沼渣、沼液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构建沼肥循环利用体系,因地制宜推广“羊(兔)-粪-作物”“猪-沼-粮、畜-沼-果蔬”等循环利用路径,建成特色美丽牧场72家。环境控制基地之一的鹏旺猪场是浙江省2018年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规模猪场养殖污染减排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的示范点,猪舍采用末端喷淋除臭后,舍内氨气浓度8.6ppm,舍外仅0.5ppm,氨气浓度降低了94%。
5.强化数字化应用,实现畜禽粪污线上线下闭环监管。全区所有规模养殖场安装了沼液流量计、液位仪、智能电表、摄像头等监管设备,建立集监测、控制、管理、发布于一体的综合集中监管平台。通过对污水出水量、处理池液位高度以及视频监控画面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养殖场粪污处理区24小时实时监控,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此外,线下建立了区、镇联动和第三方巡查机制,定期对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巡查。区、镇巡查组每月每场巡查2次以上;第三方污染巡查监管平台配备线下巡查人员5名,巡查车辆3辆,对养殖场开展每月两次的现场巡查,同时实行24小时视频移动侦测预警在线监控。2020年度线下巡查共出动3890人次,发现46个问题,整改到位46个,处理污染隐患18起,及时有效制止了污染事件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不到位,仍存在污染隐患。虽然经过改造提升项目,大部分养殖场基本配备了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但治理中存在治大放小、治近放远、治水放山、治猪牛放家禽等问题,且至今仍有一部分小规模畜禽场户未治理。有的虽已治理但由于治理规模的扩大,而使其与原有治污设施不配套。部分养殖场的粪污治理工艺相对粗放,粪便通过堆积发酵简单处理,粪便中的氮、磷等元素损耗大。
2.沼液产生和使用存在时间差。主观上主要是种植消纳基地小,部分基地对沼液认可度不高,沼液使用不科学。客观上,沼液施用的季节性与沼液产生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矛盾,农田施肥季节大多在春、秋两季,养殖场尤其到了夏季,沼液产生量大,很难及时处理,进而带来环保隐患。
表3 2020年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补助资金分配表
3.臭气治理整体认识不够。临安目前已建成环境控制基地3个,其中,猪场2个(鹏旺猪场和杜根贤猪场),蛋鸡场(文华蛋鸡场)1个,但由于这3个场都是刚刚建成投产的养殖场,并没有满负荷生产,除臭效果还有待考证。其他养殖场大多没有应用综合减臭技术。
四、对策建议
1.聚焦短板,提升农牧循环产业链设施装备水平。按照农牧循环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包括养殖环节、种植环节、有机肥加工环节和沼液社会化服务环节等,分规模、分畜种,对现有的畜禽治理途径及生态循环模式,进一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通过干湿分离、自动刮粪、尿泡粪等工艺实现粪污减量,过程生化处理、发酵罐(床)等设施提升改造实现“固、液、气”三废控制,末端有机肥生产、田间储液池、还田管网设施、喷淋除臭等手段实现粪污高效利用、臭气减量。
2.聚焦精准,提高消纳基地沼液利用科学性。强化畜牧、种植部门间联动,畜牧本部门要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规范化处置管理,开展初级有机肥、沼液等还田前pH值、盐分、养分等含量检测,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还田;种植部门负责粪水精准、规范还田,开展土壤养分、pH值检测,量化粪水替代量,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和效果评价等。
3.聚焦示范,加大对综合减臭技术的推广力度。按照点上探索、面上推广的思路,切实加强“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与推广部门的力量,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建的3个环境控制基地的减臭效果进行跟踪了解,对应用效果较好的减臭技术要加强示范推广,并及时总结技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