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
2022-03-18李伟卫
李伟卫
(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南京 21129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群体。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阐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长期吸烟、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长期吸入粉尘颗粒或化学物质、肺发育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有关[1]。支气管扩张是指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遭到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较为常见[2-3]。以往临床上普遍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扩张属于两种独立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扩张认识的逐步深入,发现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如气道内炎症反应、反复气道感染、慢性咳嗽咳痰等)[4]。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认识,本文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分析并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 例合并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设为合并组,将其中30 例无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合并组患者的病情符合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3 个月;年龄为50 ~80 岁;病历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活动性肺结核或肺脓肿;病历资料不完整。在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8 例、12 例;其平均年龄为(67.34±9.6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平均病程为(12.24±2.36)年。在合并组30 例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9 例、11 例;其平均年龄为(67.80±9.0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平均病程为(13.38±2.40)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有无肺部疾病史(如肺结核病史、肺炎病史、结核性胸膜炎病史等)、临床表现、病情是否呈季节性发作及肺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及FEV1/FVC。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并基于离散结合连续、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疾病史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合并组患者中有肺部疾病史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部疾病史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发作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合并组患者中病情呈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占比更高,其中有咯血、咳黄脓痰症状患者的占比均更高,有中- 大流量痰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病情发作情况的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合并组患者的VC、FVC、FEV1和FEV1/FVC 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s)
组别VC(L)FVC(L)FEV1(L)FEV1/FVC(%)合并组(n=30)2.26±0.212.29±0.201.48±0.1651.23±6.34对照组(n=30)2.73±0.192.75±0.171.76±0.2063.25±7.54 P 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是此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据统计,全球60 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0%。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短、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并发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5-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慢性气道炎症(慢性气道炎症的出现涉及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与CD8+T 淋巴细胞等)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的早期,其肺内的杯状细胞较多,可分泌大量黏液,且其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功能减弱,无法有效促进痰液的排出,导致大量痰液滞留于肺和气道内,从而可引起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其支气管壁的纤维组织可出现异常增生变厚的现象,使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导致支气管壁纤维化与塌陷,最终可引起支气管扩张[7]。国外有学者选择200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均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 检查,结果发现其中约有4% 的患者存在支气管扩张,且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其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会逐渐增高。有研究指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可高达50%。一项针对亚洲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有超过50% 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被证实存在支气管扩张,这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有关[8-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原因主要是其反复出现气道感染及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壁的弹力纤维、平滑肌、软骨受损及吸道纤毛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使支气管壁形成疤痕并增厚,分泌物被大量滞留在气道内,导致呼吸道的阻力显著提升,最终引起支气管扩张[10-11]。进行高分辨率CT 检查可明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无支气管扩张,进而可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单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治疗的难度也更大。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合并组患者中有肺部疾病史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中病情呈季节性发作的患者占比更高,其中有咯血、咳黄脓痰症状患者的占比均更高,有中- 大流量痰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VC、FVC、FEV1和FEV1/FVC 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多呈季节性发作,此病患者多有肺部疾病史,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咯血、咳黄脓痰等,且其肺功能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