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2022-03-18李伟
李伟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颁布,明确了学科培养目标。本文分析了教学情境必须具备的特征,探讨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领域情境设计,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多样态情境应用,以期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设计与应用教学情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5-0042-03
● 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由此可知,教学情境对学科教学的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倡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开展的效率。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知识与情境有机融合,让学生或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或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中,或神游于思维灵动的深度思考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问题解决的内在联系,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见的效用,感受到在问题解决以后产生的成就感与个人价值,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产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持续地关注学习,让学习可持续发展。
2.促进学科知识整体架构的形成
新课标凝练了本学科四个学科大概念,以此构建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使得学科知识形成有机整体。由于受课时、教师理念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容易产生就知识而教授知识,以及知识碎片化学习的现象。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真实问题的解决,一般情况下非孤立的知识点所能胜任,必定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知识整体架构的形成。
3.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而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反复经历一系列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等过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习提供真实问题解决的场景,学生通过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学科素养。
4.促进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
在倡导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价起着关键作用,在新课标的“命题建议”部分,通过词频分析可知,“情境”一词占比极高,仅次于“素养”“学科”“要求”,位列第四。新课标中更是强调“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是测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 教学情境必须具备的特征
1.真实性
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特定价值,真实问题的解决会涉及综合能力与系统知识,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必须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以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
2.学科性
教学情境仅考虑真实性是不够的,应同时考虑在此情境中是否与学科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统一,问题解决中本学科知识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即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考虑情境与学科知识统一。
3.素养性
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素养,因此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面临真实的问题困境,运用所学知识,经历问题分析、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编写代码等过程,以优化迭代的方案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等素养。
4.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是指创设的情境引发的问题解决,要能体现一定的能力层次,能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可能,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多领域情境设计
1.学科领域的情境
信息技术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算法与程序设计领域已经形成了诸多经典问题案例。学科领域的情境具有针对性强、结构良好、已历经考验证明其可用性等特征,它是宝贵的学科财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可以作为较稳定的来源。学科领域的情境示例如表1所示。
2.生活领域的情境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知识的价值在于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生活领域的情境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创设的,这类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应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为学生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提供基础,容易被学生接受。與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领域情境,又可分为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三个分支,生活领域的情境示例如表2所示。
3.生产领域的情境
生产领域亦称“物质生产领域”,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林业、水利事业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部分生产领域的情境,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与顽强的工作作风,这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例如,创设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情境如下。
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中,为了达到给予不同用户群体不同仅限的目的,请设计一个登录程序,以实现用户的合法性检测。规则如下:
①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对应密码存于一个数据库中,输入正确的用户和密码登录;
②检测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如果用户名不存在或者为空,则一直提示输入正确的用户名;
③当检测到用户名正确的时候,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并检测密码与用户名是否匹配,否则提示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并提示还有几次机会重新输入;
④在用户输入密码时,如果输入错误超过三次,程序停止运行;
⑤当检测到用户名与密码相匹配时,提示登录成功。
情境分析:在生产领域,要求写出“完美的程序”,因此在规则的制订上,必须参考生产领域的要求,做到严谨、科学、准确、无漏洞。
● 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多样态情境应用
1.以高趣味性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为提升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可从三方面加以考虑:其一,内容有趣,应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选择信息技术发展最前沿的情境,选择具有信息技术知识渊源的情境;其二,呈现方式有趣,可以将观看情境图片、播放情境视频、讲解情境故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其三,解决问题情境的方法有趣,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设置多样而有趣的解决方式,如说一说、算一算、写一写、猜一猜、演一演、练一练。
2.以高适配度情境引领知识学习
创设情境使学习真实发生是情境教学的主要意义所在。因此,必须根据知识特征与素养培养目标选择高适配性的情境,如在学习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课时中,可以设计如下情境:
在某快递公司运费计算中,针对“物品重量”的计费规则是:(1)一公斤(包含)及以内:内地,每公斤23元;港澳台,每公斤35元。不足一公斤,按照一公斤计算。(2)超过一公斤部分:内地,每公斤10元;港澳台,每公斤13元。不足一公斤,按照一公斤计算。请根据上述情境进行运费计算的程序设计。
情境分析:此情境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来源于生产领域的实际问题。从学科内容的适配性来看,费用需要根据物品的不同重量进行计算,另外还与运送的地址有关联,需要学生采用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解决此问题。另外,解决此问题需要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编写代码等一系列过程,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3.以高综合性情境促进应用提升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由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到创新,需要教师科学引领。以高综合性的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解决综合问题,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习的飞跃。例如,在进行信息系统的搭建实例教学设计时,可以设置如下情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安静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学习。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校园噪声监控系统”,包括硬件搭建与软件编写,以实现对校园噪声的监控。
情境分析:此情境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来源于学习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等因素。同时,还要综合设计信息系统架构,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架构、硬件配置、编程框架,更要考虑其间的数据采集、存储、运算、输出等逻辑,从而将所学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问题中,以达到知识学习、素养培养的目标。
4.以高开放式情境培养创新精神
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创设高开放式的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多路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例如:
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非负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请你设计一個程序,求解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情境分析:此情境属于学科领域的情境,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平方根近似值的解法有线性穿插计算法、微分计算法、极限近似计算法、泰勒公式展开法等多种算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上网搜索、查询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多方位了解其多种解法,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创设多领域情境、实施多样态情境应用,从而呈现专业、开放、灵动、发展的良好教学环境,是学科教师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44d42c84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2.html.
34015019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