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

2022-03-18颜菲顾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数字

颜菲 顾庆

[摘           要]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优质教育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民办高校应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析当今人才市场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做好整体设计,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应用型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60-0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该专业涉及互联网UI设计、游戏设计与运营推广、虚拟现实设计、动漫制作、影视制作等多个互联网新兴行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正式发布。从本次评估结果看,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互联网发展水平最高,分列综合排名前五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急需大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培养目标,依托长三角互联网企业构建全新的专业工作室,深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设计环节的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着力于培养符合人才市场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与其他专业相比,数字媒体专业具有对社会及市场高度依存的特点,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高端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细致、科学的人才能力分析报告是构建科学、高效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体系的重要条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包括专业艺术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广泛的知识体系。

如表1所示,高质量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扎实的文化功底、熟练的软件操作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用户需求分析能力、数媒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数媒产品营销、版权保护能力等多维度的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比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极高,单纯依靠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没有及时且适量的实践课程训练,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转化成有效的设计能力。因此,构建合理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也应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效果,并反推实践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完善。

二、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体系及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设计系统的必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踐性极高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理论讲述和示范需要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深入体会,从而掌握核心知识,获取艺术性创造思维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实践证明,应用型课程源于大量的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规划、递进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大幅度挖掘应用型课程的实操性和创意性。

为了确保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能够达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所需的高质量人才,高校首先应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设计系统,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运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二)构建教学目标达成度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确保构建的实践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应注重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落实的效果,准确掌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个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情况,为教师准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供支撑。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体系的基本构成

全面的素养和能力培养仅通过课堂和书本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经过系统的实践训练和培养才可能完成。因此,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不仅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的时间利用率,还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零散的知识点提炼成知识体系,从而慢慢融会贯通,内化成设计的能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细分为课内教学设计、课外教学设计、分层教学设计以及校外实践教学设计。

下面具体阐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内教学设计。

(一)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手法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方向课90%以上都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需掌握知识点的需要,结合相关案例,通过提问、启发、讨论、分析、演示、反思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内实践中体会和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涵,使学生通过提问引出对问题的思考,在讨论中发现自己尚存的问题,在分析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在演示中了解问题的内涵,在反思中感悟问题的本质(如图1所示)。

(二)设计与需求相结合的课后实践训练体系

1.充足的课后作业做补充,解决课题时间有限所带来的练习不足的问题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完全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及内化显然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完善的课后练习体系对课堂实践练习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后的设计作业。俗话说“旁观者清”,很多学生看不清自己设计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教师讲评、同学互评等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不断修改、层层反思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构架。

2.布置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实现实践设计的分层教学

区别于其他专业,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教学主要目标,这些能力并非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而逐渐提升,而是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基础、理解力、感悟力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每个学生质变过程中所需积累的数量和时间都不尽相同。如果给整个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安排相同数量、相同题材或者相同难度的实践练习,就很难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多个课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内容。

3.定期进行阶段性教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反思学习中尚存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工作主要是依托日益发展的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对商业、产品等进行宣传及推广。要想了解更多不同群体客户的喜好和需求,就必须把作品展示在大众面前,接受各个用户群体的评价和反馈。在校内,定期进行阶段性教学成果展示,让学生的作品走出班级、走出年级、走出专业限制,让更多的人去品评、去鉴赏,使学生能在不同用户群体观赏者的品评中去完善自己对作品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应实时关注各类全国、全市级别的设计比赛,并把参赛信息按照时间整理后发布在学生的消息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大赛提升自己,最终使创意作品脱胎于课堂,且应用于实践。

四、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的是具备较高人文、艺术素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并能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能在数字媒体各领域中,将创意与数字媒体技术良好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与创作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具有人文、艺术素养以及较强创意能力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这些教学目标的考核标准是很难量化的。因此,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是落实实践教学设计体系的重要组成。

(一)构建分布式评价体系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特点,为落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的有效开展,要注重过程控制及目标控制的综合评价方式。具体实施方法即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讨论参与度、实践项目的数量及质量等多个方面去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合理设计考查标准之间的比例,从而得到最终的综合成绩。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听课时的认真程度及对知识吸收内化的程度,讨论参与度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团队意识,实践项目的数量及质量考核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耐力及知识内化的程度。因此,构建分布式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更真实地考核实践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

(二)构建阶段性评价体系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常受到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基础的影响,对自己目前的水平存在错误的认知,这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仅仅在学期末给学生终结式分数,就会出现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不能清晰地明白这个分数背后所隐含的问题,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思改進。因此,构建阶段性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不断从评价中及时获得问题的反馈,反思其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订正,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阶段性评价中获取有效数据加以分析总结,从而调整实践教学进度并完善实践教学设计,反推教学改革。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工作主要从事UI界面设计、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等。这些都涉及艺术审美评价,艺术审美本来就具有标准不定性的特点,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评判来评分,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难有机会阐述个人的主观思想,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打分、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拓宽艺术审美视野。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强化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设计应注重课程从实际出发,符合人才市场需求,遵循学生知识学习及能力提升的客观规律。教学目标考核标准应实现阶段性、分布式、多元化评价标准,尤其是要注重在考核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人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积极提升个人的实践综合能力,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正向引导,反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新,郑艺,徐欣.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10(4):133-135.

[2]杨哲.数字媒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分析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80-83.

[3]齐幼菊,卢方,厉毅.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远程实验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应用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6):56-63.

[4]韩洁.创造力教育视角下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101-104.

[5]王晓蕾,林妍梅.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12):34-38.

[6]包竞生.应用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J].下一代课学研究,2020(6):71-72.

◎编辑 郑晓燕

153650118639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数字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