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智慧图书馆建设技术路径探析
2022-03-18梁征
梁征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图書馆建设;“十四五”规划;智能化技术
摘 要:我国已进入“十四五”规划发展时期,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兴起,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厘清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各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以期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图书馆的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1-0098-03
近年来,虽然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在不断探索利用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但已建成的智慧图书馆仅能够提供图书馆原有的基础服务,并没有实现突破性创新。2021年1月,广州图书馆制定并审议通过了《广州图书馆2021—2025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十四五”规划时期的图书馆发展方向将由高效能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计划在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市的图书馆体系内推广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通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推动图书馆空间、资源、服务、管理的智慧化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以数据驱动、精准对接读者的“个性定制、即时传递”模式正在取代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应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利用智能化技术并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
1 “十四五”背景下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1.1 满足读者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智慧图书馆应利用智能化技术开展读者服务,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形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加有效地整合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提出了不断加强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加强对图书馆业务、用户行为和活动数据分析的建设方案,旨在以多种形式的智能化服务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通过读者需求画像为读者推荐资源或服务,及时满足读者需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丰富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深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在形式和内容上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1.2 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目前,我国和欧美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主要有智慧检索、智慧推荐、学科服务、空间服务、智慧参考咨询、个性化定制、移动图书馆、信息共享、一站式学术搜索、在线课程、智能自助服务等[2-3]。这些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但仍难以做到全方位、智能化的软硬件融合,智慧图书馆应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阅读服务,突破性地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能够统一设施设备、活动、空间等资源的资源管理平台,以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赋予图书馆基础设施更加智慧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实现馆藏资源的科学管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构建易于管理的高效信息服务空间。广州图书馆计划引入数字收藏与在线展览分享系统,为读者提供多终端应用服务,读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通过多种终端设备在线获取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或参与馆内活动,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1.3 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效率
广州图书馆不断探索智能化技术的深层次利用方式,于2015年建成了基于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自动化分拣系统,分拣效率高达每小时5,000册,平均仅需1.4秒即可完成一册图书的分拣操作,在实现高效智能化目标的同时,满足了图书馆对于图书分拣系统低噪声、低能耗和低空间占用的要求。自该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广州图书馆的外借文献流通量连年递增,仅需3名管理人员就达到了最高1,169.7万册次的全年外借文献流通量,且将每册图书的再上架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以内,大大提高了图书流通效率和上架精准度[4]。广州图书馆配备了具有RFID感应功能和扫描统计功能的图书整理辅助设备,在保障图书上架准确性的同时,帮助馆员轻松完成书架整理及书籍信息统计工作[5]。此外,广州图书馆还引进了AR智能导航书架、图书搜索定位和数据化智慧管理系统,创新了工作模式,减轻了馆员的工作压力,业务效率不断提高。
2 智能化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探析
2.1 5G通信技术
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提出要继续增强技术研发和支撑能力,加强主分馆自助服务设备的建设,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汇集、整合发布,利用智能化系统展示广州“图书馆之城”的建设进展与服务绩效。利用5G通信技术,图书馆可有效提升主分馆体系、自助借还服务的服务效能,扩大流动图书借还服务的范围。5G网络具有速度快、延迟低、安全性高等特性,能够解决图书馆主分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分馆的服务能力,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使用云平台的资源和服务,利用云计算服务进行智能检索,获得更精准的资源推荐信息。
2.2 大数据技术
优化统计分析功能、建立分层次服务机制、保障专业化服务管理的数据支撑,是广州图书馆“十四五”规划时期提升数据服务能力的重点建设方向。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目标,有利于图书馆打破信息壁垒,完善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资源类型和读者的阅读需求逐渐增多,图书馆不仅应主动、深入挖掘数据资源,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开展参考咨询服务,还应精准预测读者的需求信息,建立读者需求动态知识图谱,开展个性化的学习研究、休闲阅读、亲子互动、文化科普等服务。
2.3 人工智能技术
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学习中心、知识中心、交流共享中心和创新中心,其空间重构工作应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要求[6]。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着力提升图书馆主题空间建设,为用户营造虚实结合、动态交互、沉浸式体验的智慧化知识获取与交流环境,以及提供远程获取与现场活动等效的公共活动体验作为“十四五”规划时期的空间重构目标。图书馆的空间重构工作应从读者体验、服务创新、系统规范等多个方面抓起,整合馆藏资源、人才资源、环境资源和技术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空间重构,并依托智能化的阅读空间开展更具互动性的阅读推广活动。
2.4 增强现实(AR)技术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文献服务形式以自助式服务为主,自助式服务虽然给了读者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但很多读者在检索文献资源的过程中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外国人及残障人士。因此,图书馆可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和导航追踪定位技术构建可视化的图书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关联标记馆内的路网节点,实现AR标识的追踪定位,读者可根据手机实时生成的导览路径获取文献资源[7]。
2.5 智能阅读设备
目前,广州市的部分图书馆引进了智能语音翻译设备,用于场景展示和辅助馆员的日常工作。集文字识别技术(OCR技术)、语音合成技术(TTS技术)、语义网络分析技术(NLP技术)和人工智能翻译技术于一身的智能阅读设备,能够帮助视听能力下降的中老年读者阅读文献,帮助尚未识字或正在学习识字的儿童阅读书籍,帮助不会中文的外国读者阅读中文文献[8]。广州图书馆通过引进专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的人工智能朗读设备,帮助有视觉障碍的读者以听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努力实现全民阅读推广。
3 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
3.1 丰富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建设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在智能化技术的驱动下,图书馆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资源获取方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明确要求构建面向区域合作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应用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技术合作,继续深化“广佛同城”建设,擴大资源的覆盖范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的资源融合,扩大服务范围,推动行业内的技术合作,共享科技创新成果,使智慧馆藏建设成为图书馆行业的共同财富。
3.2 深化技术创新
智能化技术的创新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图书馆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互联技术的协同创新效应,主动分析读者的需求信息,避免部分读者反馈缺失的问题,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黏性。
3.3 加强队伍建设
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发展和运行的实践者,培养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出众的馆员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尤为重要。广州图书馆在《规划》中明确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要加强中心馆和区域馆馆员技术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大对馆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提升馆员对智能化软硬件设施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馆员树立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并适应服务模式的改变和新的工作节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开展智慧图书馆服务。
3.4 持续做好服务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读者既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受益者,也是智慧图书馆大数据的生产者。因此,图书馆应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造性地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读者满意度,为智慧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范并思,陈传夫,等.面向未来的图书馆与社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2):4-28.
[2] 曾光,明均仁,邓梅霜.美国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调查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8(13):83-96.
[3] 雷红刚.“互联网+”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对比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8(12):53-55,81.
[4] 王永东.图书自动分拣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5):84-88.
[5] 林晓玲,杨明华.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定位排架方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12(3):102-104,131.
[6] 程焕文,钟远薪.智慧图书馆的三维解析[J].图书馆论坛,2021(6):43-55.
[7] 胡睿婷,刁明光.AR标识追踪定位技术在室内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16):11-12.
[8] 刘敦儒.面向中老年人的文字朗读系统[J].通讯世界,2018(10):254-256.
(编校:冯耕)
120750170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