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命题研究
2022-03-18朱桂平刘子钩
朱桂平 刘子钩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不管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準(2011年版)》中提出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五个特征,还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实是一脉相承,相互对应的。
近年来,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题的考查方向越来越明确地指向核心素养。命题的方向更重要的作用是倒逼初中地理进行教学改革。下面基于地理学科素养,以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泰山站为情境,借助学业水平考试的导向性,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命制一组初中学业水平考题,旨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意义的问题,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厚植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
一、试题设计
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风库”等别称,纬度高,气候严寒,但仍阻挡不了科学家们科考的热情。“泰山站”是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外形酷似一艘飞船,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图1为“南极地区图及泰山站景观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4题。
1.我国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的地理坐标正确的是( )
A.( 76°E, 73°S ) B.( 76°W,73°S )
C.( 76°E, 73°N ) D.( 76°W,73°N )
2.科学家们一般选择12月至次年3月期间去南极考察,科学家们在此期间看到的景观是( )
A.正值南半球冬季 B.出现极夜现象
C.看见美丽的极光 D.出现极昼现象
3.我国科考站——泰山站的外形设计酷似一艘飞船,请推测设计师设计的原因( )
A.表面上是南极站,实际上是飞行器
B.架高之后,视野开阔,可瞭望远方
C.减弱风阻,架空避免风雪堆积、掩盖
D.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
4.人类不断的开发利用南极地区的资源,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大量捕猎鲸鱼、企鹅等珍稀动物 B.设立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
C.大力开发南极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 D.大规模开发南极的固态淡水资源
参考答案:1.A 2.D 3.C 4.B
二、试题解析
第1题,指向区域认知素养的考查。本小题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区域,通过从南极上空俯视判断某一点的地理坐标,需要学生具备经纬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方向判读等必备知识,调用经纬网的判读方法判断南极地区泰山站的地理坐标。本小题的判读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获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确定图中区域为南极并在极圈外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第二步,获取图中信息判断东西经度,并标注在度数后面;第三步,根据选项判读泰山站的地理坐标。
第2题,指向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本小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真实的区域背景下综合考虑推测、判断各种地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本小题需要学生具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必备知识和各要素综合考虑的思维,调用所学知识在南极地区的空间尺度, 12月至次年3月特定的时间段去判断科学家们可能看到的景观。本小题解题解题思路:第一,结合时间限定和空间限定判断南极地区的季节;第二,根据季节判定能够看到极光的几率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题,指向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本小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泰山站的外形这一现象调用所学知识推测设计者的意图,发散学生的思维。本小题需要学生具备南极地区的区域特征的必备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推测泰山站外形设计的优势,并且厚植家国情怀,让学生为祖国的发展和先进的技术而骄傲。
第4题,指向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本小题要求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考虑南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南极地区资源丰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必须考虑的问题,避免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出现,还大家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设计思路及命题展望
本试题是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求,从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纬度,围绕南极地区的区域特征这一主题说好中国故事而设计。试题创设了我国科学家们去南极地区科考的真实情境,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链,从知识立意的角度考查地理坐标判读、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南极地区的区域特征;从能力立意的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素养立意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地理位置空间定位能力、厘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最后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凸显试题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本组试题基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而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模式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01911950】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人民教育出版,20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423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