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生活化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2022-03-18梁景秀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有效途径生活化

梁景秀

【摘要】劳动是创造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提出,“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根据《指南》的精神,我园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生活化劳动教育的实施,多种方式并举,帮助幼儿在生活中自然习得劳动本领,体验和感受劳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养成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并通过劳动挖掘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劳动教育;有效途径

生活化劳动教育,指向劳动教育是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在基于幼儿的成长和现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幼儿的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通过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然的劳动情境获得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习得劳动技能,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如幼儿在一日生活的进餐环节中,通过抓握、咀嚼等动作,完成自我进餐的过程;当幼儿进餐完毕,自行收拾整理餐具、清理桌面,这是自我服务的过程;值日生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垃圾,这是服务他人的过程。幼儿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日常生活环节中,自然而然获得劳动的体验,感受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良好品质。生活化劳动伴随幼儿日常生活自然展开,真实成果的体验和分享使幼儿得到了认可和尊重,幼儿也看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享受价值认同和被人需要、尊重的氛围中酝酿出根植于心的劳动情感。

一、在生活活动中唤醒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初步的劳动能力

幼儿的学习是在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因此,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也应该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我们应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开展劳动教育。

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为己”为主,着重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独立进餐等。如早上来园,引导幼儿独立放书包,午睡起床后,自己学习叠被子……过程中,老师注意给与幼儿正面的鼓励和引导,提高幼儿参与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养成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

在中大班,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逐步强化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习惯,并鼓励幼儿为同伴服务,为幼儿园服务。如开展养殖活动,每天给小动物喂食、清洁。幼儿一开始因为好奇、喜欢小动物而参与劳动,在陪伴和照顾的过程中,慢慢懂得了照顾和关爱,懂得了付出和收获。在开展值日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对话的方式,共同探讨班级哪些地方需要值日生、值日生需要做什么、值日生是为谁服务等问题。并且,教师可鼓励幼儿把每天的值日内容通过表征的方式画下来或者说出来,形成班级的值日生公约。另外,可定期开展值日生交流活动。老师在活动后通过集体分享和鼓励的方式,肯定幼儿的付出,让幼儿感受到服务他人的愉悦和自豪,逐步把劳动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在一日生活中唤醒幼儿的劳动意识,需要老师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

二、在游戏和特定情境中学习劳动的方法,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幼儿习得劳动的方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通过个别化学习活动、户外自主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实践,找出解决办法,再通过探索实践,提升梳理出最好的经验,这体现的是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

如在美工区活动中,可以思考如何利用美术或手工创作来美化班级环境,如何通过设计标识的方式让班级环境变得更有序,如何利用收纳让美工区的物品更便于收拾和整理等。如在班级环境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中,为了展示幼儿的讨论过程和劳动成果,教师可在班级设立主题墙,放置幼儿讨论后画出来的折衣服步骤图、在家里练习折衣服的照片、可以如何快速折衣服的作业单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直观地感知自己在劳动中的过程和表现,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利用环境记录幼儿的劳动全过程。把学习和劳动的内涵结合起来,潜移默化让幼儿习得良好的劳动实践能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通过“三个一”活动在劳动实践基地中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每天一劳动。在天台农场,幼儿可参与拔草,种植,浇水,摘菜等活动。幼儿园把天台农场按班级为单位划分了不同的种植区域,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种子的浸泡到发芽、从嫩苗成长到泥土耕种、从施肥浇水到除草赶虫、从采摘到清洗,从烹调到享用美味——这一系列与天台农场对话的基础上,形成幼儿劳动实践基地课程。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展开一次又一次的对话,通过对话推进项目从简单到复杂的衍生,让幼儿感知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艰辛,体会丰收的快乐。

每周一劳作。幼儿园开展每周一次的全园劳动日。幼儿自由选择进行劳动的场地区域,有的刷皮球,有的扫操场,有的捡树叶,有的抹小车……幼儿用自己的劳动实践,为美化自己的校园贡献一份力量。

每月一烹调。在生活馆,老师家长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兴趣,生成每月一次的班级烹饪主题。教师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商讨菜肴的确定、食材的采购、分组的任务等确定烹饪框架。从天台农场采摘蔬菜、现场清洁、分组合作烹调、共同享用美食、分组清洁整理等全过程都由幼儿亲身参与,体现了幼儿的亲身感知,动手操作,直接感受。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在家庭生活中延伸劳动教育的需求,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

幼儿劳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化劳动教育更是贴近幼儿的一日生活,因此更需要家园同步,在家庭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配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等系列亲子活动,倡导“懒妈妈,勤快宝宝”的理念,要求家长在家随时提醒幼儿参与自我动手、自我服务、为家人服务等活动。家长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参与劳动的精彩瞬间,在班级微信群里跟小伙伴一起分享。老师对幼儿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和家长持续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劳动从抽离幼儿生活到融入幼儿生活、整合幼儿生活,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

总而言之,生活化劳动教育,以幼儿一日生活为载体,通过参与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劳动,获得劳动的体验和感受,在劳动中成长。生活化的劳动教育旨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劳动,在亲身参与中品味劳动,在实践感知中习得劳动,使劳动成为幼儿生活常态。幼儿在劳动中学习服务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逐步形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的内在动力,并把这些内在动力转化为影响幼儿终身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幼儿园德育生活化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EA210377)。中山市教育科研2020年度重点项目“基于对话的园本课程建构研究”(立项编号:A202022)】

参考文献:

[1] 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 .教育观察,2019(38):60-62.

[2] 任萍.幼儿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探讨[J] .赢未来,2019(32):23.

370350190826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有效途径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