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前兆和表现有哪些
2022-03-17栗明星
栗明星
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这是因为破损的斑块表面会聚集血小板,特别容易形成血栓,再加上动脉硬化作用,就会诱发心肌梗死,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远离此病伤害,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心肌梗死的前兆和表现。
研究资料显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这类患者更应关注自身情况,尤其是遇到恶劣气候时,必须做好保健工作。此外,疲劳过度、情绪波动大、工作紧张、睡眠差、过饱饮食等,都存在引发此病的可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必须加强预防。
心肌梗死及其危害
心肌梗死一般指闭塞冠状动脉后,中断血流,心肌在持续缺血情况下发生的局部坏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高致死率,由于心肌弹性降低,导致心脏破裂,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
心肌梗死发作后,会增加内膜粗糙度,导致有涡流出现在心脏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血栓。一般出现于梗死灶纤维化愈合期和梗死早期,属于安全隐患之一,可能会发生心律不齐、腹壁血栓等情况。
发生心肌梗死的2~4 d后,还可能会出现急性心包炎,这种情况十分危重,必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控制病情进展。
大约10%~20%的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以下情况,即在梗塞面积超过40%时,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出现心源性休克问题,若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死亡。
心肌梗死的前兆和表现
心肌梗死发作之前,通常会有一些前兆和表现。
疼痛
疼痛感是此病的典型症状表现,性质类似于心绞痛。尤其是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或者夜间睡眠时,疼痛程度会持续加重,且疼痛范围也会扩大,疼痛时间在数小时或数天不等。即使应用硝酸甘油片,也不能使这种疼痛症状减轻;同时,患者还会伴随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
发生心肌梗死前,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往往会被误认为其他疾病,如急性胰腺炎等。
胸闷、憋气
心肌梗死发生前,因为心脏排血量和心肌收缩率降低,会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若只有近期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必须提高警惕。
心力衰竭
这是此病最严重的症状之一,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疼痛和胸闷症状明显,主要由于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脏适应性降低导致。此外,患者还会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发生肺水肿、肝肿痛等。
言语不清
发生心肌梗死时,因为心脏排血量降低,会发生脑供血不足的情况,进而引发患者神经异常,如意识模糊、偏瘫、言语不清等,甚至会伴随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低血压、休克
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血压下降,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数周,然后再次升高,并且无法恢复到以往水平。若疼痛症状缓解后,收缩压小于80 mmHg,还会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淋漓大汗、面色惨白、焦虑烦躁、尿量减少等,严重时会出现昏厥、休克等情况。
夜间胸痛
若患者最近一段时间在休息或夜间时,经常有胸痛症狀出现,并且比较突然,没有明确原因,应当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发烧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胸部疼痛1~2 d后,一般会出现体温上升情况,温度大约在38℃左右,基本不会超过39℃,发烧持续时间约为7 d。发烧过程中伴随白细胞增高、心动过速等。
心律失常
大部分患者心肌梗死发作时,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比较普遍的是频繁发生室性早搏,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进而产生房颤、房扑等症状。
心脏性哮喘
在心肌梗死发作前,很多患者会产生心脏性哮喘症状。发病部位通常是前壁心梗位置,且出现在心肌梗死发作的24 h内,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心肌梗死具有严重危害,提前预防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能够使危害降至最低。
预防
日常生活中主要进食流质食物,坚持清淡饮食,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多进食低盐、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尽量选择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烹饪食物;或者多食用豆制品,为身体补充蛋白质,有利于减轻心肌梗死的危害。此外,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充分放松身体。尤其是洗澡时调节水温到适宜状态,防止水温过高或过低,洗澡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发生意外。
治疗
常规治疗
这是治疗心梗的常用方式,优点是基本不会影响人体功能,比较适用于症状轻微的患者。通过按时服药,保持大便畅通,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可使心梗的影响降至最低。
再灌注治疗
若心肌梗死比较严重,存在诱发梗死可能,有必要应用再灌注治疗方式,以畅通冠状动脉。
药物治疗
这也是治疗心梗的一种常用方法。尤其是对于低血压且持续胸痛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可以抑制疾病发展。对于无禁忌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对已置入药物支架的患者,可口服氯吡格雷。考虑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不良心理情绪会加重心肌梗死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调节个人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急救方法
立刻卧床,马上实施抢救操作,不间断吸氧48 h以上;同时,构建静脉输液通路,以便及时给药。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的危害巨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心肌梗死知识普及力度,确保患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心肌梗死前兆和表现,从而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心肌梗死发作频率。同时,如果发生心肌梗死,应当第一时间采取救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发生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