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的名字曾是国家机密之一

2022-03-17张爽

飞碟探索 2022年5期
关键词:程开甲核试验核武器

张爽

2018年11月17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逝世,享年101岁。他的名字曾是我国的机密之一。他为了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隐姓埋名20多年。他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年少时期立下远大理想:科学救国,振兴中华

程开甲的青少年时代,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饱受欺凌。当时,程开甲就立下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1937年,高中毕业的程开甲同时被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他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一流的老师。1941年毕业后,程开甲留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开始钻研相对论和基本粒子。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教授,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双带理论的研究。在玻恩身边的4年,程开甲结识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谔、缪勒、鲍威尔等科學巨匠,并与导师共同提出了超导电的双带模型。1948年苏黎世的国际学术会议上,程开甲与师兄海森堡就学术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连大会主持人、著名物理学家泡利都无法裁判。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在他此后从事一生的核科研领域,发表论文数量为零。其实,早在1944年,年仅26岁的程开甲写过一篇论文《弱相互作用需要205个质子质量的介子》,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亲自对其修改,并送给物理学大家狄拉克,却因狄拉克“不需要重介子”的判断,论文未能发表,这使程开甲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一位国外科学家后来做了类似实验,摘得197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颇具戏剧色彩的是,这位科学家测得的新粒子质量与程开甲当年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彼时,日军侵华。到英国留学后,国家贫困落后受欺负,身为一个中国人,程开甲深刻感受到来自外国人的歧视。

获得博士学位后,程开甲成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工资有700英镑,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高兴的程开甲想给远在中国的妻子购买一件17英镑的皮大衣,然而,服装店的老板不相信他会有这么多钱,竟打电话问银行:“这个中国人能有那么多钱?”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寻常夜晚,新闻报道英国船紫石英号无视中方劝说警告,擅自闯入我国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打击,这件事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英国人指着程开甲等人说:“你们中国人还敢打我们呀!”程开甲心中无限感慨:“我们中国人也有这一天!”

从那一刻起,程开甲下定决心:回家去!回祖国去!于是,他婉谢导师玻恩和朋友好意,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研究条件,于1950年8月毅然回到祖国。当乘坐的船开到香港码头,他急不可待地从船上跳下来。站在码头上他激动不已,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情不自禁地喊:“祖国啊!我终于回来了!”

为国家事业隐姓埋名20余年,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回国后最初的10年,是日子平静的10年,他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除了搞好教学、科研之外,还尽量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为了配合国家需要,他10年内4次转换自己的研究方向,只因一句:“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要我做什么都行!”

让人意外的是,1963年起,这位叱咤学术界的科学家突然“消失”了。

1960年,一纸调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1962年秋,他赴核试验基地组建核技术研究所,为试爆第一颗原子弹做技术准备。就这样,程开甲一脚踏进“死亡之海”罗布泊,从此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

罗布泊的核试验场上流传着许多程开甲工作和生活中的故事。有一次,试验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他和基地司令员一起去汇报情况,程开甲对答如流,各种数据如数家珍。临近汇报完毕,一句“程开甲同志,你今年多大年龄?”让程开甲突然愣住了,想了半天,居然很长时间没有回答出来。一个能把圆周率记到小数点后60多位的人,居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从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在此期间,程开甲成功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为了尽快获得爆心的第一手数据,他爬进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终于拿到了核爆炸的珍贵资料和数据。一次地下核试验爆炸结束后,程开甲来到现场要求进洞。因为核试验平洞内环境极其恶劣,具高温、高放射性,还可能坍塌,技术人员担心发生意外,极力劝阻他。他说:“你们听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吗?我只有到实地看了,心里才会踏实。”在程开甲看来,“深入虎穴”观察到的地下核试验现象与只听汇报的感受大不相同,每次进洞都会有新收获。

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与邓稼先和钱学森等人不同,除了科学家的身份之外,程开甲还是一个军人,人们称他为“核司令”。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获奖无数,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八一勋章、“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等诸多荣誉。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回望百年人生,程开甲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程开甲一生为国铸核盾,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他曾披一袭赤子火热之甲,于艰难困苦中苦心开辟中国核武器事业探索之路。他的一生,风骨灼灼,恰如大漠上的星辰闪耀,雷霆万钧虽已远去,却用光亮与璀璨,密密织成了温暖后世的锦袍。

本文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央视《感动中国》、央广军事、新华社、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程开甲核试验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奇葩秀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师兄弟争论
学普通话没有完成
殷殷情深
台湾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