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夺:保持清醒的热爱

2022-03-17

电子竞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概论身份

文 杨 直

在入行十年的节点,英雄体育VSPN COO郑夺先生(以下简称郑夺)的第一本著作《电子竞技概论》出版了。

十年前,带着埃森哲的经验,跳槽至电竞行业的他用成熟的企业经营方法论改造了整个行业;十年后,他一股脑地将所有疑惑摆在眼前,希望用追本溯源的方式加固电子竞技未来十年的发展根基。

他坦言,这一次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但和十年前相比,无疑更重要。

“四个问题”

在这本14 章、共计46 万字的《电子竞技概论》里,每当展开对一个问题的讨论时,如果可以,郑夺都会引用最新的热门事件。

在其观察和思考里,固然流量会意料之外地一次次汇聚,将一个又一个事件推至舆论场的中心,但事件背后对应的问题从没有变过。

在书中,他提到:“为何GTV 的电视购物失败了,直播平台使用类似的模式却成功了?”“为何电子竞技庞大的影响力冲不破认知的桎梏?”“为何电子竞技仍然摆脱不掉游戏带来的原罪?”

这些问题曾经短暂地引起过业内外热烈的讨论,但却无疾而终。考虑到电子竞技的多面性,也许,追本溯源才能理清一切。这构成了本书最清晰的主线:电子竞技和科技发展的密不可分,不变的竞技本能和持续变化的表现形式。

郑夺有意放弃了用商业结果回应逻辑质疑的惯用做法,而是用了两章的篇幅,追寻电子竞技对应的需求来源于何处。这是一种经济学式的思考方式。恰如熊皮特在其最经典的著作中,同样花费了不小的篇幅论证“生产的需求”来源于何处,甚至给出了“需求引领生产”的结论一样。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本书最大的识别度。

在论证了存在的根基后,接下来长达十章对于产业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无疑是本书的重点。不管是向有关部门的申报,还是对于不同环节的庖丁解牛,事无巨细的直接结果是认知的具象化。

创新性地引入对监管的介绍与分析、“市场存在与市场表达”和“认知贯通和体验断层”等新理论的提出则成了看似漫长的普及里,带来惊喜感的总结与过渡。

在这个部分里,一个十年奋战在业务最前线,业内领先企业核心管理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两章,郑夺身上曾经的咨询者身份似乎又回来了。镜头再次被拉至楼顶,一系列宏观层面的探讨让电子竞技的未来成了有迹可循的预测,不再是公共信息里那些没头没脑的想象。

郑夺在采访中提到:“概论其实是一个学科里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结合自己曾经的求学经历和后来的教学经历,他提到,概论一书实际上回答了四个问题:它是研究什么问题的?它的体系架构是什么?它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它的现状和发展的未来是什么?

在这本《电子竞技概论》里,他试着去回答这四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并将评判答案的权力交到了读者手中。

身份、视角与答案

在著名的日本动漫《EVA》中,作者脑洞大开地创造了一台人工智能计算机MAGI。每当人类求助于它时,内置的母亲、女人和科学家三种人格不停争吵后,才会给出答案。

在《电子竞技概论》里,我们同样能看到企业家、教师、学者三种身份的切换。

郑夺在采访里提到,从待遇优渥的咨询行业转行至仍在开拓阶段的电子竞技行业,最关键的挑战有两点,首先便是身份和反馈。转行后,他经常收到类似的质疑:“一个北大毕业的为什么要来搞电竞这种坑小孩的东西?”

其次是一些判断的失灵。在咨询行业,成熟的方法论让他总能切中要害地回答企业的疑问,但在最需要研判的新兴行业,他的方法却失了灵。

尽管一线工作的忙碌能够让他暂时性地被推着往前走,但一些问题总会不时出来困扰他:“电子竞技到底是否应该存在?”“推动电竞发展的力量到底是什么?”“这份职业的意义在哪?”

2017 年,郑夺在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与艺术学院陆续开设了五门电竞相关课程,有趣的是,概论一开始并不在其列。学生们总能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

他回忆道:“从他们的反应你能知道自己回答得是不是足够好,有时候可能是出于尊敬不会为难你,但你知道,那并不是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答案。”不久之后,在澳门科技大学授课之余,郑夺开始攻读数字媒体方向的博士。

他走到了一个有趣的路口。一边是在追问和质疑下,越来越难以忽视的关于电竞的困惑,另一方面,则是攻读博士提供的研究便利。但非专职学者的身份和从零建立完整理论的困难仍然让他觉得挑战太过巨大。郑夺授课的PPT 首页写着六个字:“传道授业启惑”,和为人熟知的“传道授业解惑”有一字之差。

郑夺回忆道,北大软件学院杨芙清院士的这幅字给了他很深的触动:师生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启惑”一词,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也赋予了当代老师更大的责任。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之后,他将自己的困惑诉诸曾经软件学院的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决定踏进了从未涉足过的领域。

前文曾提及,在《电子竞技概论》的内容中,学者、企业家、教师的身份轮番出现,究其原因,是这三种身份在创作过程里的轮换。

对于任何一名作者而言,开始往往是最大的挑战。郑夺先是以企业家的身份,零零散散地写下自己的经验和困惑,跨过了最难的一步。接着,他要以学者的身份搭建一个能够将一切统一起来的学术框架,并最终输出一本合格的教科书。后两件事竟花费了他四年的时间。那段时间里,电竞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各种教材层出不穷。郑夺几乎是最早一批开设电竞相关课程的老师,但写作的却不是第一本概论。

在这个过程里,中国传媒大学数学与艺术学院的陈教授给了他踏实探索、完善的勇气和理由。尽管得出答案的过程并不轻松,但郑夺依然坚持,身份使然,这本概论的出版目的不是给一切盖棺定论,而是开卷有益。

融化冰冻的误解

有时候,追本溯源不仅困难,也很痛苦。既然电子竞技是竞技本能在最新科技条件下的新形式,那么追溯至体育就不显得奇怪。然而,它山之石并不总是可以攻玉。

郑夺提到,即便是看似成熟的体育研究,对于诸多概念的理解同样存在着偏差。他提到了国内体育学术研究先驱熊斗寅老先生的事迹。经由熊老先生的一系列论文,他看到了一个被误解的“体育”概念。作为舶来品的体育最早的定义是身体训练,英文是physical education,sport则指的是大型赛事和大众健身活动。熊斗寅老先生统一了这些概念,提出了“体育”这个名词。

继续追溯之下,他又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历史。比如在足球发源地英国,最早将足球引入教育也曾经受到了广泛的争议。他没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却无心插柳般地窥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在体育的“不变性”和电竞的“多变性”之间搭起一个对等的桥梁。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比如郑夺提到了“电竞选手的天赋需要生物学证明”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横向对比的结果,更是一个逻辑的推论。

概论里大部分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是如此。郑夺依然在强调自身的局限性,他承认自己作为学者的不足,希望用实际的经验去弥补。对于概论,他更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抛砖引玉,开启电竞学术研究的进程。学术之外他则提到:“我们影响了很多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成型的年轻人,有必要把社会责任和价值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冰冻的误解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四年里费劲心思的摸索似乎映射了一些即将发生的现实。在概论出版后的时间里,与其说兴奋和欣慰,不如说他在等待着更多的压力。对于概论,教科书之外,他同样重视科普书的属性。

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概论里一些反复提及或是过分清晰的介绍,代表着相比电竞从业者,郑夺更希望那些不了解电竞的人成为他的读者。他提到了概论的封面设计,那是一个红蓝交汇成的螺旋图案。他觉得,那代表了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更广泛的读者接触到概论时,他不满足于只将产业的盛况摆在这些人面前,更希望展示出这个螺旋上升或下降的细微之处,邀请他们一同加入这场未竟的思考。

我们常说,人经由外界定义自身。关于“电竞到底是什么”、“我们做的是什么”等问题,郑夺替自己和从业者们阶段性地找到了答案。他现在等待的,是来自电竞之外的声音。

下半年,他将带着这本书一如既往地和学生们展开讨论,他仍在为那些甚至有些尖锐的提问寻找足够份量的答案。站在从业十年的节点上,他选择直面那些长期困扰电竞行业的本质问题。他不仅仅想要将它们从危机公关的列表里抹去,更想要解决它们。他觉得,这是电竞行业下一个十年里最重要的任务。

结语

微观上看,《电子竞技概论》的出版,无疑是郑夺在寻求和自身的和解。

宏观上看,他在寻求电竞行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和解。例如书中“市场存在与市场表达”这一理论背后所隐喻的,认知仅仅是电子竞技和主流社会之间鸿沟的一部分,就像他过去四年里争分夺秒地挤出时间,在弥合的努力中仅占一部分一样。

然而,就算这只是一次愚公移山式的开始,在商业成功和产业发展造成的晕眩面前,这种努力代表着,起码他是清醒的。

妄自推论之下,“保持清醒的热爱”也许是他最想要送给电竞行业乃至所有年轻读者的寄语。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概论身份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跟踪导练(三)(5)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电子竞技成长之路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