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华性别传播理念与实践创新研究
2022-03-17朱瑞文
朱瑞文,李 日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近现代中国妇女运动中,报刊在传播妇女解放意识和倡导性别平等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性别传播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是金仲华。
金仲华,浙江桐乡人,是现代著名新闻记者、编辑和社会活动家,长期关注妇女解放运动,传播性别平等观念。自1928年起,他先后主编或编辑《妇女杂志》和《东方杂志》中的《妇女与家庭》《妇女生活》等栏目,撰写了大量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出版了《妇女谈薮》《妇女问题的各方面》和《妇女问题》等著作,其内容涉及婚姻家庭、服饰美容、妇女教育、妇女运动、中外妇女历史现状和女界人物等方面。他呼吁女性从家庭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接受教育,争取职业,回归社会,获得经济解放,反抗不平等和不自由的制度,从而获得真正的“人”的解放。在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中,他通过妇女报刊宣传战局,促进妇女觉醒,积极投身抗战洪流,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性别传播研究的兴起有着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2]从传媒实践角度来看,金仲华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下开展报刊活动,灵活地加入社会性别视角,提出很多对妇女有积极影响的性别议题,比如男女享有同样的参政权、受教育权、择业权等议题以及与妇女生活密切相关的生育问题、性爱问题、社会保护设施等等。他不断创新报道内容、角度和方式,通过议题设置、内容编排、信息传递和反馈等方面的新闻创新,将与妇女发展相关的性别议题设置为社会公共议题,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性别平等,形成了独特的性别传播理念和实践。
一、金仲华性别传播理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金仲华性别传播理念立足中国妇女历史和当时的现状,与时代互动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萌芽阶段,金仲华将妇女问题作为单属于妇女一性的问题看待,认为“被压迫的女性应该向压迫者的男性争取平权”[3];二是探索阶段,金仲华开始认识到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妇女与社会上其他被压迫者一样,应该向整个的建筑在不平等基础上的社会争取解放”[4]48;三是成熟阶段,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他认识到妇女是抗战救亡的重要力量,应向妇女宣讲战争局势,动员妇女积极参战,将女性命运和民族兴亡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妇女解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萌芽阶段:作为妇女的“一性”之问题
金仲华注重性别传播是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历史大潮的必然选择。18世纪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下,女权运动兴起,妇女报刊应运而生。戊戌维新时期,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不少同时代在西方流行的著作、观点被译介成中文,中国成了女权主义理论国际化进程的一环”[5],后经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阶段,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1927年秋,金仲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美的书店任编辑,负责处理读者来信来稿。书店总编辑张竞生早年留法,思想激进,宣扬“性解放”和外婚制,专门出版妇女画报和有关性知识的书籍。金仲华不赞同照搬欧美的“性解放”以拯救中国妇女的观念,认为应通过提倡女子教育来实现妇女解放,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主办妇女刊物以知识启迪读者,唤起妇女自强奋斗的精神,他说“欲解放妇女,必须尊重女子人格,提高女权。欲提高女权,必先使女子受教育,培养工作能力。因此,提倡女学是解放妇女的先决条件,办妇女刊物的宗旨,主要在于提倡女子教育”[6]49。这是金氏对妇女问题的独立思考,他还认为提倡“性解放”弊端显著,男女皆受其害,“对女人来说,被当作男人的玩物,进一步依附男人,永远不能独立生活。对男人来说,意志消沉,不仅人格日趋堕落,而且会把国家民族忘得干净,无法抵御外国侵略。弊端极大,不宜提倡”[6]49。
这一阶段,在妇女报刊上,更多的是男性知识分子在发声讨论,“已成为一群受过西欧新思潮启迪的年轻男性知识分子共同享有的妇女问题的讨论空间”[7],盲目追求商业利益、低俗猎奇的性解放言论充斥报纸版面。金仲华初入新闻业,对妇女问题的看法却能立足中国国情和当时中国妇女的现状,提倡通过女子教育和职业训练解放女性,认为妇女问题是由一性造成的,而非社会问题,即主张通过女性反抗男性争取平权来解决妇女问题。此外,此时新闻出版业关注的对象,普遍局限在小资产阶级妇女范围之内,广大的劳动妇女被严重忽视。因此,金仲华与张竞生的观念相悖,尚未开展明确的新闻活动旋即离职,但其对妇女问题的看法能立足中国妇女历史和当时的现状,亦是难能可贵。
(二)探索阶段:作为社会之问题
1928年至1934年,金仲华先后编辑或主编《妇女杂志》,从事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编译工作、担任《东方杂志》的《妇女与家庭》栏目社外主编、与胡愈之等人创办“苏联之友社”等,出版多本研究妇女问题的书籍。性别传播理念和实践互为影响,在丰富的新闻实践中,他的性别传播理念得到系统性成长,并反作用于实践创新。
《妇女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前后共出版17卷204期,是民国时期历时最长、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女性刊物,是中国女性报刊史上“最有实力的女性期刊”[8]。1928年春至1931年底,金仲华被商务印书馆聘为《妇女杂志》的助理编辑,先后经历杜就田、叶圣陶、杨润馀主编时期。1928年,因前任主编章锡琛的过激言论引起社会各界对该杂志立场的不满,由杜就田接任《妇女杂志》主编,杂志回归中庸,撰稿群体呈现“少量集中,大量分散”的状况,内容特征是“不重编辑部言论,而以征文为杂志内容主要构成”[9],杂志进入刊行以来的低潮期。1930年夏,商务印书馆为改变《妇女杂志》之颓势,聘叶圣陶为主编进行短促革新,金仲华与叶圣陶“一见如故,协作得很好,情谊宛如亲兄弟”[10],他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妇女解放思潮和运动发展进程,大幅增加国外消息,探讨服饰美容、婚姻家庭等生活问题,还涉及生育运动、参政运动、职业解放等社会问题,认为妇女报刊讨论的范围不应限于妇女问题和妇女知识,“少与妇女谈国家大事,这是我们对读者很负疚的事情。尤其是当这内灾外患交迫的年关,使我们益增内心的惭愧”[11]2,杂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随后,金仲华晋升为主编。(1)1931年3月,叶圣陶离开商务印书馆赴开明书店办《中学生》杂志,王云五派杨润馀担任主编,因其妇女问题和编辑业务皆为外行,金仲华代行一切事务,成为事实上的主编。接编后,不到年底杨润馀离开,金仲华被正式任命为主编,但因1932年“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遭日军轰炸,《妇女杂志》被迫停刊,只出版至1931年12月1日。
1930年至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出版法》和《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钳制书籍、报刊等先进文化事业。德国社会民主党奥古斯特·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妇女问题专著,金仲华善英文,他引用其中的观点论述妇女奴隶既受到劳动上的榨取,又被剥夺了独立的人格,成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唯有通过推翻专制政府,废除奴隶制度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1932年夏至1933年年底,金仲华应地下党人肖项平、刘进中邀请进入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担任编译工作,开始有机会接触并整理大量国际问题资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32年10月16日,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复刊,添设了《妇女与家庭》栏目代替以前的《妇女杂志》,编辑部同仁“希望能够竭力保存旧刊物的固性及其特长”[12],金仲华应主编胡愈之邀请担任《妇女与家庭》栏目主编,延续其编辑方针和妇女解放主旨。《妇女与家庭》栏目是浓缩版的《妇女杂志》,以论说和消息为主,既重视长篇论说传播男女平等、妇女劳动、奴婢解放等思想,又包含大量的世界妇女解放讯息,共同推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直到1934年7月离职。[13]
1933年6月,金仲华加入由中国共产党建立并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秋与胡愈之、章乃器等进步文化人士一起发起成立“苏联之友社”,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国革命。他认为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反对压迫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问题,“施行压迫束缚的封建社会对于内部的自由反抗的趋向绝不容许其存留;但是妇女已经发生了的解放的要求却也不容易被摧残。这二者间起了长久的抗争,愈抗争而妇女问题的重要性愈显著。就妇女方面讲,这种对于压迫束缚的势力抗争的运动即称为妇女运动;因为妇女所争的主要是妇女固有的权利的恢复,故又称为女权运动”[14]2-3。值得指出的是,金仲华明确提出重视妇女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儿童社会抚养化、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点,为妇女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同年,女子书店出版金仲华的《妇女谈薮》、商务印书馆出版金仲华著、王云五主编《妇女问题的各方面》等书,金仲华渐渐在读者中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妇女问题领域的专家编辑。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金仲华关注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小资产阶级妇女,他开始以大量篇幅关注广大普通劳动妇女、妇女奴隶、奴婢等,他认为“妇女不是要为扩大所谓的女权,而是为限制剥削的自由而斗争”[15],通过报刊进行性别解放传播,呼吁妇女反抗剥削和压迫,增加公共讨论的必要性,推动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同时,金氏认为“中国是一个贫乏和落后的国家,一般妇女知识的贫乏和思想的落后尤甚”[16],由此可见,多谈论妇女问题,介绍妇女知识,是该刊物不同于其他日报、周刊、月刊的特色,其性别传播的特色和优势日渐凸显。
(三)成熟阶段:作为联合抗战中的妇女力量之问题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恐慌和失业人数的增多,国外开始鼓吹“新贤妻良母主义”,提倡妇女从职业回归家庭,激起新的压迫妇女的反潮。中国的妇女解放进程是世界妇女运动国际化的一环,金仲华认为国内同样出现了“新贤妻良母主义”主张,并鼓励妇女“只应该以最大的努力,把她们的职业生活改善起来,推广起来。站在职业战线上的妇女,应当认清这一点,不受暂时的时代反潮的动摇”[17]。
第五,分类指导,做好畜禽防疫工作。对于非疫区,尤其是一直未有疫情出现的区域,应实施免疫工作,防止有非必要免疫出现,应将生物安全作为主要内容,出现疫情,则应先进行捕杀,严格处理。不免疫动物,应实施安全策略,创建传染病监测系统,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实施掌握动态,按照监测结果做好防疫工作。
1935年7月,在《妇女生活》创刊号上,金仲华认为:“任何社会运动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的,换句话说,它的发展是决定于它所处的社会阶段的。妇女运动也不是例外。”[18]7封建社会中的妇女运动是社会上层少数妇女以英雄姿态向上层男性统治者要求权利平等,活动的社会基础极为浅狭。在辛亥革命后,效仿欧美的资本主义文化建立,中国的妇女运动扩展到大多数妇女,减少了独立的姿态,汇合到整个社会运动中,成为社会运动的支流。金仲华认为,妇女报刊不应以性别为噱头赚钱或玩赏,要关注大多数妇女的“生活”,当时的中国战祸连连,民生颠沛,报刊应让妇女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对于国家和社会是何等的需要”[19]妇2,只有动员妇女有意识地担当起救亡图存的任务,才能解救痛苦中的妇女。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了使妇女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团结御侮迫在眉睫,1937年初,金仲华开始在《妇女生活》开设《半月时事写真》栏目,由金仲华设计,蔡若虹绘制。他把妇女报刊作为抗日宣传的工具,积极向妇女宣传救亡图存的抗战思想,将妇女解放运动和抗战紧密联系,使妇女认识到女性不应局限在家庭生活中,国家富强和民族解放更需要强大的女性力量。另外,他考虑到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且对时事政治关注度不高,中国妇女类报刊的性别传播必须降低妇女的阅读困难,唤起妇女的阅读兴趣,于是,他将时事绘制在世界地图上,以有趣、生动的图画来揭露当时的抗战局势和国际时事,“我们可以把时事看得和电影一样,和我们家常事情一样。上面的一张地图,你假定它就是一张电影银幕,每半个月,我们来映演一回”[20]。“七七事变”后,性别传播随机而变,金仲华对《妇女生活》的《半月时事写真》栏目进行了创新性改版,每期四幅漫画,增加文字说明。“《时事写真》,虽仍旧,但图画已换了方式,说明更详了。看图识时事,这对许多平日不欢喜读时事的朋友,认为是一个绝好的帮助”[21]。经过改版,《半月时事写真》大受读者欢迎,成为面向社会、尤其是面向妇女界进行抗战社会动员的重要平台。另外,金仲华以孟鱼为笔名每期绘制一张国际形势地图向妇女传达抗战的新形势,《妇女生活》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妇女刊物。1938年3月,他开始以穆如的笔名同时为该刊的《半月时事写真》固定撰稿,培养其妹金端苓负责每期的时事地图绘制,至8月20日,共出版9期,后因去战地工作而停笔。
综上,1935年至1938年,金仲华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一方面驳斥“新贤妻良母主义”,鼓励妇女走出家庭,获得职业;另一方面,提出“性别平等,联合抗战”理念,生动形象地向妇女传达时事,坚定认为女子与男子一样是抗战的主力,承担着相同的责任和任务,动员妇女加入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而奋斗,这是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的历史潮流的内在需要。
二、金仲华性别传播中的实践创新
妇女报刊是解放妇女的重要宣传途径,金仲华的新闻活动和编辑方针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国内的政治局势密切互动。自1928年至1938年,他不断调整妇女报刊的报道内容和宣传方向,与抗战形势相呼应,与救亡使命相倚伏,其编辑业务从初学到熟练,从熟练到探索,从探索到创新,最终形成一套个性鲜明的性别传播模式,具有新闻的客观性、思考的学术性和表达的文学性三个明显特点。
(一)议题设置创新
首先,金仲华具有作家型记者的思维,议题深度和知识性突出,善于挖掘出版资源。报刊刊登的新闻往往是即时的信息,缺乏持久性,而金仲华撰写或编辑长篇论说文章,引古论今,素材丰富,内容宏大,独具特色,包含巨大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与图书的知识性不谋而合。如:1929年11月1日,他在《妇女杂志》第15卷第11号发表《百年来节育运动纷扰的历史观》,向中国介绍节育主义运动的起源、背景、理论基础及希腊、美国、远东与英国等地发展现状,客观中立,信息量巨大,是民国时期最先系统介绍“节育”问题的文献;1930年2月1日,他在《妇女杂志》第16期第2号发表了长达17页的《一九二九年世界妇女运动进展的鸟瞰》,概述了英国女子选举权的扩张与新内阁的成立、美国妇女的社会政治活动、德意志国会中的女议员、苏联的女工保护、战后新兴弱小民族中的妇女、南欧南美拉丁国家女权的衰落、东亚各国的妇女、柏林国际女子大会等八部分内容,从世界各国的妇女运动经验和教训中反观中国的妇女运动,认为我国妇女运动在欧战时始发,随着革命形势发生变化。于是,金仲华将新闻作品按照专题汇编起来,进行二次加工,选辑成册发行出版,其单行本包括《妇女问题的各方面》《妇女问题》等。这种新闻报道和图书出版的结合,一方面便于读者系统深入了解妇女问题的全貌,延长了新闻的生命力,增强了新闻的持久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金仲华本人在探讨妇女问题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妇女问题产生新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妇女解放。
其次,金仲华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金仲华精通英文,性别议题国际视野广阔,体现在地域广和内容丰富两个维度,长于观察报道国际妇女问题。金仲华认为,中国妇女运动是世界妇女运动的重要一环,研究和报道国外妇女的历史与现状可以为中国妇女解放提供有益借鉴。在他编写的10期《妇女谈薮》专栏中,专门搜集和介绍了西方妇女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呈现出世界女性的多棱生活图景,后选辑成册,由女子书店发行。《妇女谈薮》是第一本专谈外国妇女生活的著作,所谈到的国家涉及美、德、英、法、瑞典、挪威、印度、墨西哥、奥匈、捷克、丹麦、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比利时、荷兰、波兰、瑞士、苏俄等数十国,所谈的事,有关于各国妇女的一般生活、劳动以至参政情形的,还有外国妇女界中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和社会运动者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妇女生活上的小事情,如服装、美容等,使读者“开拓心胸,增广知识,无论男女,读之皆有裨益”[22]。他将广泛挖掘到的世界妇女运动的新闻传达到中国的妇女类报刊上,既拓宽了国内读者的视野,丰富了专栏内容,也不断重新定位着中国妇女解放之于世界妇女解放的位置,向中国女性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女科学家、女文学家等杰出的女性角色,证明以男女平等为基础的女性解放是可行且现实的。
(二)内容编排创新
金仲华集编辑、翻译、撰稿三种能力于一身,经历了“由爱好者到撰稿人,由撰稿人到编辑,由编辑到专家的过程”[23]66。他编辑或翻译时,注重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丰富性,撰写文章兼具思想性和学术性,具有流传价值,版面设计重视图文并茂,为性别传播实践开辟了新的思路。
第二,注重搜集编译性别议题的国外新闻和先进著作。《妇女杂志》主要讨论妇女问题和传播妇女知识,金仲华在《妇女杂志》负责《妇女谈薮》专栏,为使其区别于其他文章和栏目,他专门编译世界各地妇女问题的通讯,报道内容与世界妇女运动接轨,新奇及时,极丰富地展现了世界妇女的生活面貌和妇女运动的现状。除此之外,他将西方同时代流行的著作、观点译介成中文发表在杂志上,其中包括美国海伦夫人的《转变中的妇女》、英国霭理斯的《男女艺术冲动的比较》、居尔门夫人的《妇女与经济》、希里纳女士的《妇女与劳动》、宾乞班克女士的《产业革命与妇女劳动者》等,并撰写相关的书评。他的书评不仅是对书籍的介绍,还结合当下中国妇女的状况分析,使女性读者充分知晓书籍的内容。
第三,文章的思想性和学术性突出。金仲华将国际新闻做摘要和札记,阅读分析年鉴,记录笔记,积累丰富的资料,深入研究妇女问题,角度新颖,内容宏大,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维度。一方面,他从时间的角度解读妇女问题,追溯历史,考察现状,推测未来,“妇女问题从最初发生到现在已历二三百年,在目前它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它的完全解决应当在将来;我们要考察这问题在过去二三百年中经过了如何的发展,在目前发展到了如何的地步,从而推测在将来要由何种的发展途径而达到完全的解决”[14]1-2。另一方面,从空间维度上呈现世界各地妇女解放的现状,涉及美、德、英、法、苏联、保加利亚、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新闻打破了中国妇女固有的空间观,用世界妇女的生活状态、教育情况、职业劳动、政治运动等情形激励中国妇女团结奋斗,争取解放。
第四,版面设计上讲究图文并茂。1935年主编《永生》时,金仲华策划绘制形势地图,开辟“图画的世界”(形势地图)和“每周漫画”两个专栏,“每期一个主题,两个整页,在中国地图或世界全图的基础上,对于重要事件用漫画笔意放大,以箭头指向发生地,既能反映全局动态,又能勾勒其中利害关联和前因后果,图下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提示说明”[25]。他把辛辣精致的漫画和通俗直观的形势地图引入妇女报刊,“一是把复杂的问题简洁化、图画化;二是在版面上穿插运用,使版面更富有跳跃感,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读者更乐于接受”。[23]66-67在民族危亡日益严重的年代,他在《妇女生活》向中国妇女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动员全国妇女参与到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中,将中国的妇女解放提高到民族危亡的高度。利用国际形势地图、时事漫画等图画元素解读时事,生动活泼、直观辛辣,向妇女读者传播时事战局,力图唤起妇女团结一致反抗侵略者的意识,将现代妇女解放运动上升至共同抵御外侮的民族运动,有力回击了封建落后的男权思想。
(三)信息传递和反馈创新
金仲华性别传播的宗旨是介绍妇女知识,启迪女性自觉意识,推动女性自我解放,因此,他十分注重报刊文章的信息传达与反馈,编读互动形式丰富。
首先,在信息传递方面,关注读者需求,注重接近性和鼓舞性。一方面,他选择更贴近读者的新闻报道,“为适合我国的读者的兴趣起见,现在单就东方的几个国家的妇女说”[26]113,他选择了几个重要的东方国家,以贴近读者的生活和兴趣,吸引读者的阅读;另一方面,他敏锐察觉到妇女运动微小的变化,意识到妇女解放运动是一个漫长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一年的时光原是短促得没有什么显著的进步可以察看得出来,但在新年头上每个人都应该乐观些——举一些刚过去的进步的迹象,激发当前的努力的勇气,这种工作乃是必需的”[26]113。于是他考虑到用文章与读者见面的时间节点来安排内容,在每年年初前两期,他会撰写或编辑一些总结性的文章来回顾去年的妇女运动状况,指出其进步和问题,以此激发当前妇女读者的努力和勇气。1930年2月1日,他撰写《一九二九年世界妇女运动进展的鸟瞰》,从宏观盘点了世界各国解放的妇女在政治上、社会上所留下的种种成功的痕迹,“一九二九年是妇女之年。地位的发展,跟着权利的恢复,步步前进,使我们发现了妇女途上种种成功的光荣和历史”[27]。在1931年1月1日,他发表《一九三○年几个东方国家的妇女》,分别介绍了日本、土耳其、印度与我国的妇女运动在过去一年的进步迹象。1933年1月1日,他撰写了《中国妇女往何处去》,“新年,这是一个宜于立一些新志愿或作一些新希望的时候。在家庭中的妇女也应当趁这时候想一想自己当前的问题,尤其因为大家所对着的是这样的一个残破的国,紊乱的社会和毫无生气的家”[19]1。他力争使杂志“在这新的年头于读者初相见时,要将过去的一年中所有关于妇女的重要事情总结说一说,再以进化的标尺测量着妇女在这一年中究竟往前走了多少路程”[26]113,从而鼓舞妇女读者将来要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达到真正的解放。
其次,在信息反馈方面,语言通俗易懂,常出现与读者对话的语句,展现出编辑与读者的互动。中国的妇女类报刊缺乏与时局的互动,金仲华以为“妇女大概很少留意日报上的国家政治的新闻,更少注目到其他刊物上所讨论的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13]22,但迫于政治形势日趋严峻,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亡迫在眉睫,金仲华以漫画的形式在《妇女生活》上宣传半月来的世界战争局势和中国时局状况,并以穆如的笔名撰写“半月时事”文字专栏,在文章结尾处,金仲华就该文的时事内容提出三至五个问题,以期读者来信,聆听读者的声音,与读者互动讨论,解疑答惑,使读者认清国内外的战争局势,指导妇女积极参与抗战。随后,自1938年6月5日第6卷第3期起,金仲华开始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解读半月时事,直到赴战地工作后才停止更新。这种形式充满对话感,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性,也增加了阅读时事的趣味性。
最后,为读者服务,科普女性健康知识。金仲华主编《妇女与家庭》栏目时,仍保留《妇女杂志》中生命力最持久的专栏《医事卫生顾问》,鼓励读者来信咨询医药卫生疑难,杂志特约医师程瀚章来解答,每期回答一些有关妇女身体与疾病的问题,这个专栏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由专业医师把关,将女性及其家庭成员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诉求通过来信的方式反映给妇女专刊,发挥了媒体作为公共话语平台的作用,不仅传播了女性健康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知识,而且推动女性自主参与和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
自家庭制度成立后,妇女被“囚”到家中,便把自由平等的意义丧失了,地位也随之低落。产业革命以后,女权运动兴起,妇女报刊充当“号手”的作用,向世界各地传播反压迫、反束缚的妇女解放思想,中国新闻界妇女报刊成为妇女运动全球化的一环。金仲华作为中国新闻界的一分子,以学者型编辑记者的身份对妇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撰写大量论说文章、搜集翻译世界妇女新讯、译介同时代的西方妇女问题理论著作、编著妇女专刊,展示一个多棱的世界妇女生活图景,给中国现代妇女运动者提供可能性,唤醒中国妇女自我解放的意识,引进并介绍改良妇女劳动法、家事社会化、儿童公育的方法。随着内忧外患形势加剧,他认识到妇女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部分,他跳出西方单纯追求女性权利的妇女解放思想,将时事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妇女报刊上,与妇女谈国事,动员妇女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妇女解放与民族危亡紧密联系起来,让那些压迫妇女的落后思想和不平等的封建制度不攻自破。金仲华有身为新闻人的担当,其性别传播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用媒介活动唤起女性力量,积极创新议题内容、编排形式,普及性别平等观念,促进了现代妇女的解放运动。
直到现在,大多数女性已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但伴随着就业岗位缺少等问题出现,女性回归家庭的话题在公共舆论场上不断被提上议程加以讨论。以史为鉴,不难发现,女性问题由来已久。如今媒介技术丰富多样,但以女性解放为前提的媒介新闻工作者日趋减少,性别传播的创新动力不足,取而代之的是以促进女性消费为目的涌现出来的大量媒介和信息,市场和资本在消费女性的同时,又在解放着女性。诚然,在将来,如金仲华所说,“妇女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也就是人类中消灭了不平与压迫的时候;到那时,展开在我们面前的世界是有着完全的自由与平等了”[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