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明春《半罐局长》的人物和语言艺术

2022-03-17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令狐局长小说

姚 春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我有幸结识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渠县作协主席李明春先生。在一次活动中,他赠给我两部小说《半罐局长》[1]《老屋》。

读其书,应首先知其人。这是我国文艺批评的知人论世传统。李明春,系四川渠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知名作家,渠县作协主席。大专学历,下乡知青,从生产队监收员干起,历任生产队长、大队支部书记、乡党委书记、区委书记。有近20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当过县政策研究室主任,在县教育局局长位置上干了13年,现供职于县委宣传部。2010年秋从事文学创作,已出版长篇小说《风雨紫竹沟》《半罐局长》《山盟》,中短篇小说集《生死纠缠》《大哥二哥》《老屋》等。

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半罐局长》刻画人物几十个,该小说主人翁令狐阳这个形象最为成功,是当代中国基层教育局长的典型形象。

令狐阳土匪家庭出生,只有电大专科文凭,喜吃“山货”(山耗子熏成的腊肉),爱下象棋,衣着朴素,语言风趣,踏实肯干。是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精明能干,有教育情怀,不怕困难,不爱常规出棋,剑走偏锋,有情有义的县教育局局长。

一是身上有“匪气”。小说里“匪气”,可以解读胆气,貌似邪气实为正气,朴实之气,以农民打成一片。小说中主人公的语言描写道“我妈临死时对我要求也低,说只要不像你爷那样当土匪,干啥都行”“真的,你知道我们家是土匪出生,像我这号人,从胎中就带有匪气,一直在农村工作,跟农民打交道那一套我懂,袖子一挽,拿酒来,只要就喝通了,啥事都通了。”“人啊,可以不要名不要利,甚至可以不要命,没法不要父母给的本性,真到了那一步,明知遍地是刺,你也会一脚踩下去,只要有口气,你还会往下走。”“好比一个饿汉,管他偷也好,抢也好,先得找着吃的才行。”这种土匪的出生,对生活的要求不高,使得令狐阳后来当官不会追名逐利,当贪官,身上有农民的朴实,干事讲实效,“黑猫白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应该是主人翁最根本的生命底色。

二是基层工作与村民关系和谐。老百姓喜欢令狐阳。村民开他的玩笑说:上山像个砍柴的,下河像个推船的,凑拢一看,原来是令乡长下村来了。这村民的玩笑话,从侧面反映了令狐阳的形象。

三是很有教育情怀,语言接地气。小说令狐阳在省教委介绍宕县近两年来教育上的大动作,大变化时的发言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令狐阳站起来,像耍猴戏的向四周抱拳摇了摇,放开胆子,敞开喉咙吼了起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说来是中国人“幼有所学”的千年梦想,可从上到下拿不出钱来,是一篮豇豆一篮茄子——两篮(难)。……办好一座学校,就是葬好一座祖坟,要修祖坟那样虔诚,那样舍得,那样巴心巴肝,祖宗才会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话靠政府去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棋靠我们去下,恶人该我们去当,恶名该我们去背……比如踏实肯干,不拍困难。小说第71页写道:令狐阳马上以局长的身份大包大揽过来。变了泥鳅不怕糊眼睛,干上烦的事了,哪能怕烦?令狐阳生来不怕烦,别人不烦他,他也会去烦别人。小说第121页写道:我告诉大家,走泥泞路,首先要舍得,要有三不怕,不怕摔跟斗,不怕污泥满身有损形象,不拍跌倒了从此爬不起来。

四是精明能干,语言极有鼓动性。小说第120页,写令狐阳给全县校长开现场会,正面描写道:令狐阳在会上张开手掌,像把刀样,把话斩成一节节的,砸在地上蹦蹦响雄赳赳地说,给人当老师,得有本事才行,管老师的校长更得比老师还有本事才行。什么叫本事?有钱办事不叫本事,要没钱也把事办成,那才叫本事。令狐阳再把拳头收回来,同另一只手合在一起,说:没动工时,国土、建设、环保这些一等部门的人,你要把他当爹当爷一样供起,好吃好喝侍候着。房子动工了,你们就成了兄弟,他们还是大哥,你还得尊敬,腰杆还得弯着。房子修起了,你就是爹。若是学生进去上课了,你就成了爷,管他哪个龟孙子来,要罚款的,要抓人的,要拆房子的,你瞅都不可以瞅他一眼,各自上你的课,真有哪个龟孙子闹凶了,你干脆就把课停了,自有人来收拾,丧不到你半根汗毛……小说第121页,侧面描写令狐阳工作的效果写道:长期被阴霾笼罩的夫子面孔,全被令狐阳当做菩萨开了光,一个个神采飞扬入过海八仙。校长们像已群发了情的牯牛,昂起头,从满了躁动,摩拳擦掌,豪情伴着酒气喷出。没等席散,已有人坐不住,悄悄赶回去动手了。

五是不爱常规出棋,剑走偏锋。亚里斯多德提到人物性格时总说“在行动中的人物。人物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见出典型性。”[2]小说叙述了许多事件,这里仅举说三件事。

(1)“烂棉絮”伍坨事件。这是处理上访事件的一个典型事件。“上访油子”,教育上出了名的“烂棉絮”伍坨,都60几岁了,是龙湾小学退休的炊事员,家里贫寒,孩子又不符合安排的政策。却死缠烂打,为孩子就业要求教育局解决而专缠局长的上访户。令狐阳一上任当天伍坨就扭他,拉他同跳河,跳楼,静坐,花样使尽。令局长陪他不吃不拉,在办公室呆坐,把门关起,钥匙收好。最终,“烂棉絮”年老夹不住小便拉在裤子上难堪而去。后来,伍坨因交教育附加费等向来收钱的干部泼尿,与乡村干部发生抓扯,最后死在送医院的路途上,伍坨的尸体停放在学校里,家里亲属来闹事。作为教育局长的令狐阳用他的智慧“剑走偏锋”,很好地平息了事件。

(2)订教材事件。这件事可看成令狐阳为宕县教育找钱而打的一个擦边球。令局长从龙寨小学校长好友吴媛处知道,在外县新华书店订的正版教材,有五个点子的回扣。龙寨小学,五个点子,这一学期学校省了五万多块。于是,全县一百多个学校,一年两学期,一千多万!教育局出个文件,要求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旧书新用,推行使用上年级的旧教材。每个学校教材数压缩一半,书款就少了一半。文件送给县新华书店一份,提前告诉他们,教材订数少了,别大惊小怪。这笔钱可以解决许多教育上的事。后来,县新华书店的汪经理,省市新华书店,省教育厅过问令狐阳,他都用“令半罐”的智慧一一应对过去了。

(3)乡中心校中小学分设事件。这可以看出令狐阳求真务实,巧妙应对的典型事件。地区教育部门要求一个中心校分设初中和小学,校长要两个,校门要两个,操场厕所也要两个。宕县穷,无人力财力。令局长用每学校增挂一个牌子来应对上面检查。后虽副局长曹达使坏 ,但在省上的介绍“普九 ”经验会上,令狐阳慷慨激昂的演说,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经久不息。”

六是有情有义,侠骨柔肠。例如。

(1)在老领导组织部长王南下死后,老伴吕大姐无工作,他们无子女,吕大姐晚境堪忧。令局长知恩图报,把他们的两个老家的亲侄女,送去读委培,一可解决 吕大姐实际困难,又可以适量补充宕县教师缺口。

(2)对亲人,自己老婆盛琳的幺叔盛从杰民办教师转正的支招儿。盛从杰按身份证年龄过了文件规定的年龄,来他家要令局长帮忙。令支招儿“文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暗示想法重办身份证,开证明把事办成。这反映令的社会经验丰富,对亲情的有情有义。

(3)对教师殷世奎,这个曾经的本科生,“照书念”,学生不欢迎,没有学校要他,到教育局要工作。令局长进行了教育妥善安排。

七是对人爱开玩笑,语言风趣,是个喜乐人。比如:对女同学秦洁,小说第12页写道:汇报片成了令狐阳的名片,连秦洁见面都要报以灿烂,柔柔地求他:“令狐阳,几时也给我们写个汇报片。”令狐阳眉头一皱,佯装生气:“你叫我啥?”“令狐阳呀!”“错了。”令狐阳板着脸把话扳过来:“该叫老庚。”秦洁迷糊了,嘴儿一咧,笑着说:“喔哟!我几时成了你的老庚了?”令狐阳问:“你属啥的?”“我属虎,咋的?”令狐阳说:“我也属虎,就不同岁(睡)吗!”秦洁不知道令狐阳的油嘴儿占她便宜,爽快说:“同岁就同岁嘛,你答应写不?”令狐阳乐了,再来一句确认:“你答应与我同睡,我才答应写。”秦洁回答干脆:“我答应与你同岁……”突然发现不对劲,四周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当然,主人翁身上还有一些为了办好教育,采取一些社会“潜规则”的行为。如为了跟财政局长钱友要钱,调动他女婿区乡进城工作,跟他送大哥大手机等。总之,令狐阳是一个圆形人物,有许许多多可爱的性格,也有一些阴暗面。作家塑造得十分成功,有血有肉。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3]作家李明春深谙此道。令狐阳可以说有金庸《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高度忠义正义之气,喜欢乱开玩笑的特点;令狐阳愛下象棋,后被奉志称“棋王”,这也会让我们联想到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形象,令狐阳用棋解忧散怀,寄情养性,工作生活累后的闲雅与逃逸。令狐阳形象还有哲人的理智,战士的意志,农工商的情欲,但他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情怀。小说大量笔墨刻画,读过该小说的人是显而易见的。

二、语言艺术特色

小说语言艺术上看:老道机趣,文化功底深厚。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朱自清语)《半罐局长》的语言十分优美,老道机趣而蕴含文化。

一是写景物极其生动形象。“风呼呼地刮,像是把年终剩下的几天打捆刮走。”(小说第89页)用拟声“呼呼”,用比喻手法,写风之劲。“降霜了,大地蹦起一张冷冰冰的脸,平时活泼欢快的小溪,也挂着泪珠,发出金属样的声响。”(第89页)拟人,比喻手法,融情于景表达寒冷悲伤之情。

二写人物动作生动有味。“说着,憋了几天得其终于喷发,一巴掌拍下去,银耳汤一个趔趄,桌子委屈得滴滴泪。”(第1页)拟人,叠词,动作反映人委屈而愤怒的内心。

三语言有音乐美。“稀饭喝的饱,风都吹得倒。”(第1页)“饱”“倒”押韵。 “低手面前满面春风,高手面前一脸阴霾。”(第4页)对比语言句式整齐,活灵活现刻画下棋小妖“心态浮,功夫浅”的样子。

四语言最有特色的是体现川东地域风味儿。体现在取外号。如“令半罐”“廖胖子”“烂棉絮”等等。体现在俗语。如“坐冷板凳”“烧菜煮饭,就看咸淡”“三天不吃饭,也要冲个卖米汉。”“烧猪圈脇牛圈。”“狗狂撕背背,人狂生是非。”“扫帚进城三年都成精。”“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各自的娃娃各自哄。”“打上南天门,也要讨说法。”“咬我脑壳硬,咬我屁股臭。”“人不求人一般大,海水不流一样平。”等等。体现在歇后语。如“火烧燎裆——喊暖和。”“扁担做裤腰带——硬板。”“狗坐轿子--不受人抬举。”“脱了裤子打屁——费那么多周折。”等等。

体现在民谣,如“月亮走。我也走,我把影子当黑狗……”

五是题目、人名有深意。题目《半罐局长》,是为作家反思后的自嘲。人名“吴媛(谐音无缘)”“曹达(朝内有人自然显达,谐音朝达)”“恶五妹(谐恶吾妹,恶上我的妹子)”“龙文章(让人联想《龙文鞭影》[4]这蒙学读物,令狐阳老师名)等等。

六诗化的语言。如,刘君马上吟了泰戈尔的几句诗“独觉黑夜美,其美无人知。恰如所欣来,正当灯灭时。”(第38页)作家借刘君之口,表达自己和小说主人公的孤独和工作的劳累。当然也反映作家的读书量。真是韵味无穷,读来令人激赏!

七是哲理句多多,彰显作家思想深邃。如,“原来这官帽上的辉煌绚丽,少不了女人的胭脂红。”(第335页)有力地嘲讽了一些人当官靠的是女色进贡上级呀!何等深刻!又如,“有一种假话像预言,过去没有的事,一旦说了,保不定今后就有了。”(第178页)假话里有时是预言。

再如,“生命在于响动,人弄出了响动,那叫名头:单位弄出了响动,那叫声誉。”(第7页)这句话很励志。

八是小说语言的创新。比如:第243页“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句,我疑心该为“富不丢书,穷不丢猪。”我在老家听到的是“富人要读书,穷人要喂猪。”这句话的意思,传统的农业社会,广大的农村,农民中的不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要重视养猪和子弟的读书。但作家为了在小说中强调农村孩子读书的重要,不能辍学,把传统的俗语进行了创新,写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富不丢猪,穷不丢书。”在语境中表达“再穷也不能丢下孩子读书”的意思。

九是细节描写,语言中透露出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如,小说写令狐阳回到母校龙寨乡小学察看学生宿舍:手电光在一个墙角停住,那里有个鼠洞,一只老鼠刚伸出头又缩回去。令狐阳感觉那一双鼠眼好熟悉,说:“我读书时那个洞就在,你堵这里,他就在另一个地方套一个洞出来,甚至就在你睡的铺下面打洞。龙老师说,你让它三尺又何妨。后来一直没堵。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此处细节描写,字里行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令人激赏。这个鼠洞,是作家精心设计的,这让人联想到《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行》[5]里“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的意境,何其荒芜,落后,破败,令人感伤。龙老师的回答,把这种感伤给以幽默风趣地淡化,把要改变这种落后给人以责任感使命感。为何作如是之观?“让它三尺又何妨”出自“六尺巷”[7]的典故。据载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回复老家人与邻里吴家争三尺地界的信诗“千里家书单道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接到信很羞愧,让出三尺。对方吴家也不争了也让出三尺,这就是今天“六尺巷”(在今安徽桐城)的来历。这里写来,主要是幽默一下,言人不跟老鼠争地方,更暗示读者“礼让”。“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本是四川俗语。然而这句话,使人联想小平同志曾说这话,想起小平复出手抓教育。既有时代信息,又有责任暗示。“峨眉自古路朝天,最是公来不封山。半边容我与君走,尚与路人留半边。”[5]1980年,小平同志来成都休假,视察,由省委书记谭启龙陪同上峨眉山。安全部门原计划封山,小平不同意,说:“我们也是游客,人家也是游客,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是为领袖伟人佳话。

李明春先生《半罐局长》语言隽永,此处来自于灵感,更见其读书量。杜工部说“读书破万卷,下不如有神。”朱光潜说,“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是灵感。据杜工部的经验看,灵感是从功夫出来的。[6]

“雪化了,街上一片泥泞。令狐阳从龙文章家出来,把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留给记忆。”(小说第341页)

掩卷遐思,作家吧齿颊留香留给了他的读者。

梁启超分析小说特有的高强度的艺术感染力说:“一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这就是“熏”“浸”“刺”“提”。“熏”的作用能是小说境界迅速占领人的心灵世界,其整个精神为小说境界所支配;“浸”的作用能使小说的境界在读完作品之后长期留在人的心灵里,“如酒焉,作十日饮,则作百日醉。”所谓“刺”,就是使人感情达到不能自制的程度,并于作品中人物共悲喜,同欢戚。所谓“提”,是指读者如于小说之中,而将自身化为小说之主人公,“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次界以入于彼界。”此时读者的精神境界已得到净化和升华,进入到了完全虚静、物化的状态,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7]

结 语

明春先生《半罐局长》是一部优秀的教育题材带有回忆性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作家吸收我国传统小说和当代金庸、阿城等小说的刻画人物的营养,扎根川东这片热土,吸取本地方言土语,艺术化的再现了我国中西部基层“普九”教育的诗史。小说最大的成功是刻画了令狐阳这个中国当代“普九”时期基层教育局长的典型形象。小说语言艺术有特色老道机趣,文化功底深厚。

当然,小说人物活动的故事情节过于庞杂,以致略显结构不够紧凑;小说语言虽然老道,但也有一些句子,不符合语法规范。我们相信作家也是会不断成长、成熟的,期待看到下一部更优秀的作品。

猜你喜欢

令狐局长小说
A Changing Life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闻项某被查二首
怒剑
延风诗廊
谁把局长推下水
鱼局长
黄局长之死
谁都可以当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