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课结合: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之新路径
——河南工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实例*

2022-03-17王一哲王玉萍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展馆体验式红色

王一哲,王玉萍

(河南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进入新时代,高校掀起了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获得感为目标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新高潮,涌现出不少成功的典型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思政课传统课堂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但是仍未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河南工学院自主设计建成“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挖掘驻地红色教育资源,利用网络虚拟红色展馆,把红色教育资源和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效对接,实施了“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找到新模式。这里的“馆”指的是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种实体和虚拟红色教育展馆,“课”指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

1 实施“馆课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 红色展馆为“馆课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奋斗,留下了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红色基地、革命博物馆、建设成就展馆、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1]111。随着信息虚拟技术的普及,不少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也纷纷建立了网上数字展馆;近些年来一些学校还在校内投资建设了主题类实体或虚拟红色教育体验馆。这些校内、校外和实体、虚拟的红色教育资源(文中统称为“红色展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载体。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必须要善于利用和依托这些红色展馆,将“馆”与“课”有机结合起来,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不仅要给学生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更要给学生讲清、讲透红色展馆里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

1.2 思政课教学目标为“馆课结合”提出了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不仅要从理论的逻辑和现实的逻辑给大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要通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为了让参观红色展馆的实践活动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都能实现高度契合,2018年,河南工学院自主设计建成“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探索“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2019年,学校与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的红色展馆开展“馆课结合”教学,将“馆课结合”由校内延伸至校外。2021年,学校又建成了虚拟红色教育体验馆,借助网上虚拟红色展馆开展“馆课结合”教学改革,将“馆课结合”由线下延伸至线上。利用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学校设计和开展了“新中国如何走来”“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我、家乡、祖国”“砥砺青春我们正好”“百年大党的现代化探索”等10多个教学专题;依托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实践教学点展馆,开展《从“最美村官裴春亮”看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专题教学;利用红色虚拟教育体验馆,开展“云观一大展馆,弘扬建党精神”专题教学。这些“馆课结合”体验式专题教学,真正实现了红色展馆参观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经过四年多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远超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真心喜爱。

2 实施“馆课结合”的创新之处

“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思政课依托红色展馆,结合教学内容,策划教学主题,创设出一个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全新教学场景,在此场景中真正开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让红色资源有魂有魄、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融入思政课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2.1 教学理念上注重“知行合一”,破解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融合的问题

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单向度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实践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敷衍应付。这就造成了理论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实践教学中学生成了“被放养的羊”的尴尬局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更谈不上最终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理论指导实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思政课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是要使学生将所学之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红色展馆,打造一个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全新的动态的教学场景。在这一教学场景里,通过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和学生的沉浸式体验、自主式参与,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说教轻实践感悟”、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又有效破解了传统实践教学中参观红色展馆模式单一、流于形式的困境,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外部输入、被动接受向自主体验、主动内化的转变,达到“知行合一”。

2.2 教学内容上注重“馆课合一”,解决了参观红色展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契合度低的问题

长期以来,参观红色展馆一直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但这种参观学习往往只是被当做一次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与思政课具体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比较低。学校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红色展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因此,在设计体验馆时,就考虑每个展区至少要与一门思政课相衔接,每一门思政课都能在体验馆找到与教学相对应的展区。体验馆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为主线,由序言区和五大主题功能区组成。序言区主要对应“原理”课,第一主题功能区主要对应“纲要”课,第二主题功能区主要对应“概论”课与“纲要”课,第三、四主题功能区主要对应“基础”课和“概论”课,第五主题功能区是所有课程的落脚点。另外,还有VR、AR、电子沙盘、时间轴、宣誓台等体验项目。体验馆内的教学场景是动态的,教学资源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实时更新。每一门思政课都可以依托体验馆,创设一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融合一体的全新思政课教学场景,开展“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

2.3 教学方式上注重“沉浸体验”,解决了思政课教学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特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独立精神和参与意识等特质。传统课堂的单向度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借助红色展馆,打造全新的动态教学场景,充分尊重当代大学生的特质,运用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的“沉浸理论”,对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进行了整体性设计,把学生置于一个高情境化、高参与度的教学场景中,使他们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通过聚焦于学生的“四感”:即引发新奇感、创设仪式感、获得成就感、增强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自主式参与中欣然接受所学理论,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像“导演”,主要是确定教学主题和规则,实时引导、启发和监控教学过程。真正的“主演”是学生:学生自主体验、自行探索、自主发言、自我展示。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常态。通过教学方式上的“沉浸体验”,真正实现了思政课“教”与“学”并重、“知”与“行”统一。

2.4 教学覆盖面上,解决了传统的参观红色展馆无法实现课程与学生“全覆盖”的问题

传统的红色展馆参观因为路程、经费、安全等原因,很难覆盖所有思政课和所有大学生。这也一直是困扰思政课利用红色展馆开展实践教学的一大问题。“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对所有思政课和所有在校生的“双覆盖”。该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们已开展了10多个专题教学,参与的学生超过4万人次。此模式的运用,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教学方法改革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关于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统一,并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贯彻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系列文件精神的积极探索。特别是线上虚拟红色展馆的开发和利用,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将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找到一条新的路径。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发具有地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红色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丰富“馆课结合”的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实施“馆课结合”教学改革的关键

3.1 “馆课结合”的主题要突出

校外红色展馆都具有十分突出的主题,思政课利用当地红色展馆开展教学,主要精力需放在对展馆内容、布局、设备等的熟悉和掌握上,充分挖掘展馆资源,精准开发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接的教学专题。比如:我们利用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裴寨党建馆开展主题教学,就是根据展馆中对裴春亮致富不忘乡亲、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事迹和裴寨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介绍,与“概论”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中的“人民至上”相结合,拟定“从最美村官裴春亮看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教学主题,通过参观、访谈、与先进面对面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全方位感悟党的基层干部“乡亲不富誓不休”的为民情怀,真实感受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利用网络虚拟红色展馆开展“云观一大展馆,弘扬建党精神”主题教学,让学生担任讲解员,通过他们自己的讲解感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觉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3]。

对于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体、虚拟展馆,在设计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展馆的主题、布局、体验项目等与思政课教学、学校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和驻地红色资源特色相对接的问题,以便为后续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学主题提供便利,也能突出学校思政课教学的特色。以河南工学院理想信念教育体验馆为例,该馆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为主线,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为起点(序言区),设计了“艰难探索 科学选择”“前赴后继 创造辉煌”“凝心聚力 中国精神”“群星灿烂 民族脊梁”“不忘初心 青春建功”五个主题功能展区,展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历经的艰难探索、取得的辉煌成就、创生的革命精神、涌现的英模人物等,让学生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选择科学理想之艰难、追求科学理想之坚定、践行科学理想之顽强、实现科学理想之务实;弄明白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植根于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之中,植根于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土壤之中,植根于中国近代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奋争之中,更植根于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实践之中;理解到正是“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3],才成就了今天之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将个人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创造自己的出彩人生。第四和第五展区还巧妙设计了大国工匠、优秀校友、新乡先进群体等板块,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驻地红色资源特色。

3.2 “馆课结合”的内容要精选

思政课的特殊性要求思政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依据教育部统编教材施教。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与现实热点问题的映照度很高,而“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方式又必须要与红色展馆相契合,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拟定教学主题、制定实施方案时,需要遵循“三关注”原则:一是关注展馆,即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关注所依托的红色展馆的内容、布局、设施等,这是“馆课结合”的前提,否则就很难从本质上与传统的理论教学区分开来。二是关注教材,即教学内容必须以思政课统编教材为蓝本,这是“馆课结合”的核心,否则,进馆教学就很可能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参观学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政课教学。三是关注现实,也就是教学内容要与当时的国家政治大事、社会热点问题、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相照应;“馆课结合”本质上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如果脱离开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学生思想实际,那就背离了教学改革的目的,也很难使学生真正入脑入心。

3.3 “馆课结合”的教学形式要新颖

“馆课结合”不只是将教学场地由教室换到了展馆,而是要创设一个全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场景,让学生进入展馆就像走入专业实验室一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专业实验。拟定“馆课结合”的主题、设计实施方案,就好比开发一个专业实验项目。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各自任务的分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组织、体验方式的选择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改革创新。另外,展馆里的VR、AR、电子沙盘、时间轴、宣誓台、电子签名等体验项目要和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吸引学生参与。

猜你喜欢

展馆体验式红色
红色是什么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