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
——以Running Man百度贴吧粉丝社群为例

2022-03-17黄少华李思思

关键词:社群仪式共同体

黄少华, 李思思

(1.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2.宁波大学 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共同体”最初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被建构和使用的,以指称为达到某些共同目的而形成的共同关系或团体。[1]随着共同体概念的使用被延伸到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其含义也被不断拓展,被用于指称各种形式的以情感为纽带的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2]滕尼斯将“共同体”视为一个与“社会”相对的概念,意指一种建立在自然情感基础之上的社会联系,在共同体中,人们相互依存、联系紧密、互动频繁。[3]不少学者强调,共同体是人们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安德森在讨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时,进一步提出“想象的共同体”概念[4]。

现代性、全球化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越来越不受地域限制,基于自然情感的共同体因此逐渐式微甚至消逝,共同体概念在新的语境中开始被赋予新的含义,传统的身份认同建构机制也随之瓦解。[5]今天,网络媒介在信息分享、情感互动与认同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也越来越成为共同体被想象地建构的基础力量。其中,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而形成的虚拟粉丝社群,因其明显的趣缘性、互动性、流动性和凝聚力特征成为网络场域中颇为典型的共同体形态。这一基于共同兴趣建构的趣缘共同体,并不需要依赖现实社会的组织结构,而是一种借助情感和兴趣得以维系的共同体,该共同体认同呈现出一种强烈却又多元、流动、短暂、不稳定的特征。[6]相较于传统以地域或血缘为基础和纽带的共同体,这种虚拟粉丝社群的构成机制、互动方式和认同构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Running Man(以下简称RM)是韩国SBS电视台于2010年7月开始在“星期天真好”单元播出的户外竞技真人秀综艺节目,节目有统一的游戏规则,但每期节目设置的主题和任务都不相同,节目开头、游戏环节和结局都是不确定的。因此,每期节目都会带给观众新感受和新体验。RM在亚洲拥有极高的人气。从2013年开始,节目成员在香港、北京、上海、新加坡等亚洲重要城市巡回演出,掀起了一股韩流浪潮。截至2017年2月28日,RM百度贴吧共发布了超过1 224万篇主题帖,注册成员超过123万。本研究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方法,浏览和分析了RM百度贴吧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发表的相关帖子,借助“想象的共同体”概念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对粉丝社群成员的讲述、讨论与阐释进行分析,以揭示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机制。

一、分析架构与方法

在《想象的共同体》中,安德森系统梳理了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源和散布。他将民族视为“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并强调想象的方式是区别不同的共同体的基础,认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和他们相遇,或者甚至听说过他们,然而,他们相互联接的意象却活在每一个成员的心中”[4]。安德森从资本主义、印刷科技和人类语言的宿命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历史脉络。首先,他以小说和报纸为例,描述了印刷媒体如何激起“想象的关联”,使人们获得一种共同的民族体验;其次,印刷资本主义赋予语言一种新的固定性,历史成为一种延续的可想象物,统一的历史感为群体身份的生产勾勒了时间脉络;最后,民族语言限定了民族的边界,奠定了民族意识的基础。虽然有一些学者对“想象的共同体”概念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解释力提出了质疑[7-9],如概念界定和使用范围的模糊性、对共同体内部结构复杂性的忽视等,但自安德森提出“想象的共同体”概念之后,“想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对共同体建构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调与重视,“想象的共同体”已成为共同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延续“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论逻辑,鲍曼认为,在新媒介环境下,“美学共同体”已取代传统的社会共同体,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社群组织形式。所谓美学共同体,是后现代大众基于对确定性的渴求而形成的共同体。在美学共同体中,“人们以各种格局相处在一起,以体验多重的吸引、感受、感知以及一个超逻辑共同体的升级,体验同在一起的具体感受,以及依附于同一个可被别人认可的符号的共同情感而产生的共同感”[10]。与想象的共同体一样,基于共同兴趣对象的共同情感体验和想象,是美学共同体成员形成集体认同感的基础。

互联网的勃兴进一步强化了想象对共同体建构的意义。互联网让共同体想象产生了“新的和未被预见的发展”,使“共同体想象的空间变成了整个世界”[11]。在网络空间,共同体想象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共同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和情感记忆成为共同体想象和认同建构的基础。作为一种基于共同情感寄托和自我投射建构起来的虚拟共同体,虚拟粉丝社群是一种典型的想象共同体或者说美学共同体,具有与民族共同体相似的情感机制。例如,仪式作为一种“能够唤醒、引导和控制各种强烈的情感”的程序性活动[12],对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和认同凝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仪式作为一种在特定时空基于特定主题而进行的象征性集体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这种沟通和互动,共同体的符号表征被创造或再造,集体情感被唤起,共同体意识得以建构和延续。“对社会性的组织而言,互动仪式能够产生集体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与符号联系起来,从而构成组织信仰、组织思想、组织道德规范以及组织文化的基础。”[14]这种基于共同情感和符号的仪式互动,形塑了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认同和归属感,从而为共同体的建构和延续奠定了情感基础,是虚拟粉丝社群产生情感共鸣和共同体想象的行动路径。

集体记忆对共同体凝聚和认同建构至关重要。安德森认为,历史感对民族情感的形成不可或缺。阿斯曼也认为,历史感知是任何个体和群体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15]在共同体认同建构中,历史是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被重新创造和想象的,在此过程中,历史事实被重新选择、重组与摒弃[16],成为共同体想象和认同建构的重要纽带。如果说仪式互动是通过营造共同的时空在场感来建构一种共通的共同体情感,那么集体记忆则赋予了共同体成员可延续的共同感知与情感纽带,两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为共同体想象提供了情感路径。需要强调的是,社群的共同体想象并不是凭空捏造和随意组合的,无论是仪式互动的开展抑或是集体记忆的凝聚,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制度和价值标准。正如伊兹欧尼所说,共同体是对一组共享的价值、规范和意义,以及一个共享的历史和身份认同的一定程度的承诺。[17]或者说,共同体是在一定的共享意义框架下想象地建构的,社群的共同体想象话语与行动,都遵循这种共享意义框架,意义框架规范着共同体成员的情感取向和情感表达。任何违反和破坏意义框架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越轨”而受到排斥。

二、仪式互动与共同体想象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介作为一种跨时空中介,已经成为人们展开仪式互动的重要场域。作为共同体建构和延续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仪式有助于引发共同体成员的社会互动,建构情感共识和共同体认同,强化成员对共同体的归属感。涂尔干认为,仪式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塑造共同体验,激发和增强个体的集体认同,促进个体间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18]在RM百度贴吧粉丝社群中,观影仪式、生日祝福仪式和纪念日怀旧仪式三种媒介仪式,是粉丝展开互动,形塑共同的时空在场感,建构共同体想象和认同的重要机制。

(一)观影仪式

观影行为是大众媒介仪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观影仪式中,大众媒介将仪式的现场参与者与屏幕前的观众置入共同的时空情境中,通过建构共同的情感语境,使观众脱离日常生活情境,与其他在场参与者一起进入由仪式营造的时空情境,形成一种虚拟的共同情感。互联网虽然使观影越来越成为一种私人化和个体化的行为,但同时也让观影行为呈现出新的仪式意义。如大量网民通过视频网站同步观看直播,在节目过程中分享情感与观点,使媒介仪式不再只是“观看仪式”,同时也是一种“参与仪式”。这种参与式观影仪式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塑造一种共同的时空在场感,使仪式参与者获得共同的心理体验与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共同心理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

在中国,RM每周日晚在爱奇艺同步实时直播。对RM粉丝来说,第一时间观看节目是极具仪式感的事情。这种仪式感除了来自节目本身的吸引力外,更重要的是来自粉丝在观看前、观看过程中及观看后围绕节目展开的讨论与互动。在RM百度贴吧中,这种讨论和互动是通过直播贴进行的。直播贴是目前广泛存在于虚拟粉丝社区中的主题帖,在直播前由吧主发布并置顶,贴吧成员围绕最新的情节和内容展开讨论与交流。通常在节目开始前,就已经有不少粉丝进入贴吧开始互动。“占座”是粉丝在观看前最典型的互动行为,很多粉丝会在直播贴中争占前排。在百度贴吧中,前排被吧友引申为回复的楼层数占主题帖的第一页。在直播开始前,总是会有很多网友通过“占座”刷自己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并由此营造一种共同等待和期许的气氛。这是仪式的准备与进入时刻。由此,一种想象性的共同在场感逐渐酝酿并通过互动被不断放大,最后在直播正式开始的那一瞬间强烈爆发。

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19]。行动者通过参与这种分享意义的传播仪式,进行情感表达和情感互动,获得情感支持,由此形成和强化共同体想象、集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在Gary(姜熙健)退出事件中,粉丝正是通过这种互动仪式,强化了共同体想象和身份认同。2016年10月25日,Gary因为音乐事业要退出节目录制。消息一经公布,许多RM粉丝陷入了沮丧,纷纷在贴吧中表达自己对RM的情感及对Gary的祝福,营造出一种伤感的离别氛围。“再见了,gary 7012”[注]“7012”中的“7”指节目中的7位固定成员,“012”谐音为韩语的永远,因韩语发音连起来就是“7”和“永远的”,意思是7个人要永远在一起。。对于很多RM粉丝来说,7012是“美好的四个数字!”作为一种情感表征符号,7012蕴含着粉丝对RM7名成员的喜爱与迷恋,寄托着粉丝对节目的期待与祝福,表征着粉丝的认同与情感。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情感表达与情感共鸣、意义共享,粉丝建构和维系了共同体的想象,形塑和强化了社群的共同体归属感与共同体身份认同。

(二)祝福仪式

生日祝福是RM粉丝社群中一种较为典型的互动仪式。网络空间中信息传递和社会互动的跨时空特征,使在现实生活中时空分离的粉丝社群成员,能够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仪式符号、仪式程序、仪式氛围和仪式表演等方式,共同参与偶像的生日祝福仪式,表达与共享对偶像的共同情感,从而融入群体,强化和提升共同体的凝聚力。通过参与偶像的生日祝福仪式,粉丝的日常生活与想象中的偶像世界相融合,从而强化了粉丝成员的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

RM百度贴吧每年都会组织一系列针对节目成员的祝福活动,包括以吧务组名义发布的节目成员生日祝福主题帖。比如,节目成员池石镇2016年过生日时,吧务组发布了“RM吧全体吧务送上池石镇生日祝福”。很多粉丝在回复帖中表达了他们对池石镇的生日祝福。同时,也有一些粉丝单独在贴吧中发帖表达祝福,甚至还有粉丝通过线上动员,发动大家参与送祝福活动。比如,官方账号“SBSRM”曾在2015年发起RM 2月庆生活动,邀请“大家一起来祝福池叔生日快乐”,并在活动进程中,实时在贴吧中回馈活动消息。这场由吧务发起,吸引了大量粉丝参与的生日祝福互动,加深了偶像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强化了粉丝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粉丝的个人情感被聚合为集体共鸣,由此建构了一种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

(三)怀旧仪式

戴维斯认为,怀旧是后现代主体“不断建构、维系和重建我们的认同的手段之一”[20]。对于粉丝群体的认同形塑和共同体想象来说,怀旧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回顾过去的美好,期待未来的美好,粉丝成员强化了对群体同质性的感受,强化了对群体作为精神共同体的想象。例如,在RM播出到第300期时,节目组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通过回顾往期节目,营造了一种怀旧氛围,以激起粉丝的情感共鸣。而RM百度贴吧吧主也在贴吧中发布了“三生有幸_百期同行”主题帖,感谢相遇,感叹“有生之年遇见你们,我们,真的好幸运!”这个帖子在RM百度贴吧中引发了大量相关的主题帖,纪念RM播出300期。粉丝通过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的仪式性怀旧,抒发了自己对RM的认同感。这种认同表达强化了粉丝与偶像之间以及粉丝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无论是粉丝在帖子中感叹自己与RM一同走过的历程,还是解释自己为什么迷恋RM,RM节目中的七名固定成员都被粉丝视为一种精神象征。RM粉丝在百度贴吧、新浪微博及其他网络平台,通过抒发情感、制作纪念视频、创作纪念漫画等怀旧仪式,表达对偶像的强烈情感。这些情感表达,在客观上强化了粉丝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系,凝聚了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

三、集体记忆与共同体想象

集体记忆的建构一直是RM粉丝社群的一种重要情感表达方式。RM百度贴吧自2010年创设以来,就一直有粉丝不断梳理和回顾节目,追溯偶像的过往。与以往基于血缘或地缘的传统社群不同,粉丝社群的纽带是共同的情感,其中尤其是对偶像的共同情感是虚拟社群被想象地建构的重要基础。有学者认为,对族群起源及历史变迁、构成群体边界的日常生活、族群文化传统和族群价值观的集体记忆,以及对历史上重要族群事件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族群集体认同的想象和记忆元素。[21]70在RM百度贴吧中,粉丝的集体记忆建构,主要集中在起源记忆、日常生活记忆和事件记忆三个方面。

(一)起源记忆

与传统社群不同,虚拟粉丝社群成员之间并没有血缘或地缘联系,社群成员的共同情感体验是社群成员之间的唯一纽带。因此,对于偶像及偶像与粉丝情感关系的共同记忆,是凝聚共同体想象及社群成员集体认同的主要纽带。

RM节目于2010年7月在SBS电视台“星期天真好”单元正式开播之初,并没有引起国内粉丝的注意。经过主办方的不断改版,逐渐引起了国内观众的注意,甚至在整个亚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RM百度贴吧的参与观察,本研究发现,大多数RM百度贴吧粉丝并没有亲身经历RM节目的诞生。因此,在早期的主题帖中,第1期节目并没有被粉丝赋予特殊的意义。然而,2016年12月,节目因成员变动而决定停播,此后的第1期节目却被粉丝赋予了重要的情感意义,甚至成为不可或缺的文本。粉丝以文字与截图形式在各类回顾帖中频繁地呈现这期节目的内容和场景,以表达自己对节目及偶像的喜爱、留恋与不舍之情。例如,粉丝“fz19790716”写道:

2010年的那一天。首尔下着细微的小雨。一帮人集结在了SBS大楼的顶部。然后一部让我们爱到无法自制的节目running man就开始了他七年漫长又短暂的路程。每次看到这第一季第一集的画面都会让现在的自己有些难过。总是感觉鼻子酸酸的。那时哪里会想到这么快就要和RM告别了。真的从没想过7012也会结束的那么快,甚至说我们所热爱的RM也很快就要进入终章了。说再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好想那一天慢点,慢点再慢点的到来啊。唉。

通过对RM百度贴吧主题帖的梳理,我们发现,自2011年开始,有关RM的起源表述以及与自己与RM发生关系的开端表述,就一直受到粉丝的关注和喜爱。这也是粉丝建构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的重要方式。粉丝通过回忆自己与节目发生关系的那一刻,共享对RM节目的想象,从而获得一种集体认同感。

(二)日常记忆

从节目开播到2017年2月,SBS一共制作播出了300多期RM节目,这些节目构成了粉丝对RM日常记忆的重要元素。在百度贴吧,粉丝通过晒截图与情节片断,对节目文本进行了选择性呈现。这种对节目文本的选择性呈现,作为一种集体记忆选择机制,使某些节目内容记忆被淡化甚至遗忘,而另一些节目内容则因为不断展示和重现而被记忆强化。这些被强化的记忆,构成了RM粉丝的日常集体记忆。

我们发现,粉丝在RM百度贴吧中的日常记忆帖,大多把“真诚”“惊喜”“搞笑”“感动”和“好看”等元素作为选择节目内容的标准,并因而成为记忆选择的标准:

Running Man不止是一个节目,而是一次次带来的惊喜、震撼、欢乐、感动和正能量。RM的七只大家庭和跑男精神永远无法复制,更是无法超越!!……他们用生命在游戏,他们是真的在用心给大家带来欢乐。因为他们的真诚,Running Man无可替代!

在类似的帖子中,粉丝强调的都是节目的“真诚”“惊喜”“搞笑”和“好看”。符合这些标准的节目,总会被粉丝反复提及和呈现。这种反复提及和呈现的过程,就是研究集体记忆的学者所强调的经典化过程。阿斯曼认为,文本和仪式的经典化是文化记忆得以形成的核心。[22]一旦这些“真诚”“惊喜”“搞笑”“感动”“好看”的节目经粉丝的不断重现被建构为经典文本,就会成为虚拟粉丝社群日常记忆的核心内容。借助这些经典文本,粉丝社群的意义建构逻辑得以确立,共通的集体情感得以形塑,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得以强化。

(三)事件记忆

2016年12月是RM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6年12月,SBS电视台发表声明,金钟国和宋智孝因忙于演艺及音乐事业不得不退出RM,电视台会邀请部分新成员开始第二季RM。但其后媒体揭发,金宋二人是SBS单方面发表下车声明之后被迫退出的。这引发了大批粉丝的不满。SBS制作组与节目成员紧急商讨后,决定于2017年2月终止这档节目。[注]2017年1月,节目制作方又发布声明,宣布取消停播决定,节目将继续制作播出。当SBS制作组宣布节目终止时,引发了RM粉丝大规模的怀旧热潮,与节目的辉煌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粉丝“人海中遇见你”说:

从第一期开始,到现在。running man,陪伴着我几年的时光。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优秀的节目,最后的结局会是这么的无奈,不奢求有怎样的转机,只希望剩下的日子里,他们能够一起帅气的走完。

有学者强调:“重要的族群历史事件,往往会成为族群集体记忆建构或遗忘的焦点。尤其是围绕这些重要历史事件而引发的族群光荣(与苦难)的集体记忆,更是维持族群边界和强化族群认同的关键。”[21]163在RM粉丝眼中,RM有辉煌的历史,而且这些辉煌应该永远延续。粉丝对RM光荣历史的集体记忆,客观上强化了社群成员的自豪感,促进了社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了粉丝对RM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与对RM的光辉历史记忆一样,粉丝对节目经历的艰难与困苦的集体记忆,同样也促进了共同体的认同凝聚。对危机时刻的共同记忆,形塑了粉丝社群成员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同体想象。2016年10月,节目组成员Gary因专注音乐事业而退出节目,引发了粉丝社群强烈的情感波澜。仅在消息发布的当天晚上,RM百度贴吧中就发布了相关主题帖74篇,回复帖数千篇。在此后数月中,仍不断有RM粉丝围绕这一事件写下各种文字。粉丝“蓝橙子2008”说:

不敢回头想那已经跑过的77 000,不敢想7012,不敢想7变成6的画面……好多画面一桢桢跳出眼帘,每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可见……真正的rm粉都懂,这些年rm带给了我们什么。希望一切如常,无论狗哥,无论6只,事业越来越好,也都有幸福的生活。真诚地说声,酷暑严寒跑了7年,你们都辛苦了,我们都懂,谢谢……

粉丝对节目变迁中的光荣、苦难与危机的集体记忆,加深了粉丝对节目及偶像的情感,让粉丝在选择性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这些共同的集体记忆,不仅有助于群体成员形成清晰的自我表达,而且有助于凝聚集体认同,产生一种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同体想象,并由此激发社群成员的情感共鸣、情感互动和情感认同。

四、意义世界的建构

泰勒强调,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对生活的意义感即“何为善好生活”的理解密切相关。“不对我们的善的印象是如何而来的这个问题有某种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就不能对这种认同有真正清楚的把握。”[23]RM粉丝社群借助仪式互动和集体记忆建构的共同体想象和集体认同,实际上也是一个阐释和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即对“何为善好生活”的界定过程。粉丝在参与仪式互动、建构集体记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某种叙事结构,逐步形塑了一种一致的共同体想象和群体认同,达成对“我们是谁”和“何为善好生活”的共识。

如前所述,“7012”是一个对RM粉丝有特殊意义的概念。在早期的RM粉丝中,对节目的喜爱和对成员的喜爱这两种情感几乎不分彼此。但是,RM更换了主PD和遭遇收视率下降,并数度传出可能停播的消息。节目组为了凝聚人气,提升收视率,在2015年12月6日的直播节目中,喊出“7012”以表达对节目美好未来的期望,希望由7名成员组成的RM能够一直奔跑下去。由此可见,提出“7012”的初衷,是想强调相对于节目本身,7名节目成员才是核心。“7012”由此成为RM贴吧的焦点话题,“没有什么比7012更重要”逐渐成为社群成员的共识,那些不认同这一说法的粉丝则被“他者”化和边缘化。至此,一个围绕“7012”的意义框架逐渐成型,以至于对很多RM粉丝来说,节目本身是否好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几乎RM每次更新节目后,RM百度贴吧都会出现评论文章。但是批评性质的评论帖,常常会在短时间内就被管理员删帖,只有如“这期超级好看”之类的帖子才能得以留存。因此,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情形:有大量主题帖提到那些“总是挑节目毛病”的“黑粉”,但是在RM百度贴吧留存下来的帖子中,却难觅此类“黑粉”的身影。显然,这是因为这些“黑粉”的声音,大多被贴吧管理人员删了。由此不难想象,RM百度贴吧中的核心粉丝,对RM共同体所塑造的意义世界,其守护意愿是多么强烈。

劳伦斯强调,情感是有形的,它会生产出一种“要义地图”,引导人们如何投入世界,以及如何理解世界的意义。在“要义地图”中,情感的重要性并不是基于具体内容,而主要基于差异的建构以及建构和呈现差异的方式。正是通过有差异的情感建构和呈现,不断重复和强调“7012”的重要性,RM粉丝绘制了“要义地图”,建构起认同的边界,以充分凸现“我们”的世界的意义。正如廖经庭所说:“社群认同建构藉由不断述说、记忆与想象来形塑,同一社群述说相同的历史故事,认同相同的语言,这些‘共同’的关系塑造一个社群的情感联系。”[24]由此,一个想象的社群共同体得以建构,以此为基础的意义世界得以形塑。

结语

自安德森提出“想象的共同体”以来,这一概念便频见于各种学术论文和著作中,几乎成为一种学界“共识”。本文借助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基于这一概念蕴含的理论逻辑,对RM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发现,安德森提出的“想象的共同体”概念,对于网络时代的共同体形塑和集体认同建构,仍有较强的解释力;仪式性互动和集体记忆,仍然是虚拟粉丝社群共同体想象和认同建构的重要社会机制。但是,虚拟粉丝社群基于仪式性互动和集体记忆建构共同体想象与认同的方式,又具有不同于现实社区的特征。在网络空间中,空间距离已不再是互动的障碍,人们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地与他人进行互动。但网络互动的身体不在场特征,也使想象整个社区“承载着彼此心灵意义上的共同兴趣和意义交流,想象彼此情感的慰藉与依赖”,成为形塑共同体想象和认同建构的关键。同时,网络空间的崛起,还为集体记忆的表达与呈现,提供了一个不需要依赖特定时空的理想场域。在虚拟粉丝社区中,粉丝通过对集体记忆的选择和重组,确立了“我们”与“他者”之间的边界,想象地建构并不断强化自己的共同体认同。[25]

涂尔干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曾经提出“集体意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不只是一群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并利用工具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们的集合,社会作为有机体,还必然依赖于一些非物质、精神性的要素,依赖于某种理想或理念。这种精神性的要素,涂尔干称之为“集体意识”,它们不是外在于社会的,而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庆典、共同聚会及参与公共节日等活动,人们投入到某种“集体欢腾”(collective effervescence)状态之中,而这正是社会创造和延续的基础。在涂尔干的“集体意识”概念基础上,哈布瓦赫进一步提出了“集体记忆”概念。他认为,“集体欢腾”状态只展现在庆典、共同聚会及参与公共节日等活动中,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呈现。而“集体记忆”概念,正好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集体凝聚与集体认同,它填补了存在于“集体欢腾”与例行日常生活之间的断裂和空隙。哈布瓦赫强调,集体记忆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脉络基础之上的,“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了他们的记忆的。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加以定位”[26]。记忆是经由社会建构而成的。在一个社会里,有多少不同团体(groups)与制度(institutions),就会有多少不同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集体记忆,均有助于加强群体内部的社会互动,凝聚群体成员的集体认同。显然,在RM虚拟粉丝社群的共同体想象和认同建构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涂尔干“集体欢腾”和哈布瓦赫“集体记忆”两种机制的身影。

猜你喜欢

社群仪式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群短命七宗罪
Talking strategies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