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探析
2022-03-17王震,雷伟
王 震,雷 伟
(川北医学院 1.马克思主义学院,2.精神卫生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当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与现实深度融合和互动的语境下,面对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面对大学生日趋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聚焦大学生这一群体,着眼理想信念、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目标,才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纵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现状,主要侧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内涵、条件、氛围及重视程度等方面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本文的基础和起点,但纵观数量众多、主题丰富、角度各异的既有成果,鲜有价值的方位为视角,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那么,新时代如何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使大学生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呢?笔者认为,需要在思想引领、能力塑造和为学立业三种方位上,围绕理想信念、素质本领和责任担当等方面下功夫。其中,理想信念是精神居所,具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具有了干事创业的方向;素质本领是立身之要,有了过硬的素质本领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基础;责任担当是使命职责,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就有了干事创业的胆识力量。
一、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引领上把准方向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5页。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接受力强,思维活跃,又充满好奇心,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启迪,从建党建国的实践中接受启示,在思想引领方位上把准方向。
(一)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启迪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信仰的启迪。信仰意指信奉和敬仰,表现为强烈的信念,是个人抱定决心为理想奋斗的强大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信仰不仅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要深邃体察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强大信仰,乃是历代英勇志士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深邃体察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能够在艰难困苦的历史中奋斗出来,背后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克思主义始终如一的信仰;深邃体察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时代背景下,只要胸怀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就可以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可以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接力传承和坚守的智慧信条。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精神的启迪。精神反映的是人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表现出一种外在的活力和生气。无论任何困难时期,我们党始终表现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气质,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无不是这种精神的映现。大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美好的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又身处这样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理应从这种精神气质中接受启迪、汲取力量,要好学习,懂得知识的重要,智力资源的宝贵;又要学好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还要知晓如何学习,科学规划,抓住重点,不盲目学习,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学习促进实践,以实践强化学习,在为新时代贡献知识、青春和才干中完成自我精神成长。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思想的启迪。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融入中国的具体实际,就在于它是一种科学的思想和革命的理论。科学的思想主要因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革命的理论主要因为它的政治立场和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深刻理解这种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涵,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指导作用;科学把握它的政治立场旨在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具体意义,科学把握它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社会制度和价值追求的现实价值。
(二)从建党建国的实践中接受启示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中感受启迪,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接受启示,这就要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探讨,必须引导大学生回到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和建党100多年的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有益启示。
首先,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中接受启示。虽然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改革开放早期阶段,但无不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为此,一要从改革开放的远见中产生共鸣。要明白正是延循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潮流,正是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成就了改革开放,理应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理性观察问题的能力,塑造洞察世事的眼光。二要从改革开放的创新中产生共鸣。要明白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就了改革开放,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以大无畏的创新勇气,克服困难,超越既往,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脚踏实地做更优秀的自己,收获别样的人生风景。三要从改革开放的开放中产生共鸣。当代大学生身处全球信息化传播的时代,要明白正是通过以开放倒逼改革这一重要经验,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打开了缺口;要站在历史发展潮头,以开放的胸怀和姿态,辨明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培养内外兼修的品格。四要从改革开放的实干中产生共鸣。要明白改革开放正是实干的结果,理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名的道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既做促进派,也当实干家,真正用双手创造精彩人生。
其次,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实践中接受启示。新中国的历史是党领导的伟大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中国的历史。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不仅要了解今天的中国,还应该了解中国的昨天。一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改造和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内外环境中,体认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新成就,领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和时代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要立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通过对这一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评析历史是非和洞悉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最后,从建党100多年的实践中接受启示。在把握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历史实践基础上,当代大学生要学习和把握建党100多年的历史实践。一要从这一历史实践中领悟先进理论指导的重大意义,明白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不可能在重要历史关头坚定担起时代重任,带领人民战胜压迫和剥削,走向繁荣富强。二要从这一历史实践中领悟鲜血、汗水和泪水的真谛,明白100多年所走过的路,正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付出巨大牺牲,通过无数鲜血、汗水和泪水书写的,是一部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交织的历史。三要从这一历史实践中领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同各族人民一道,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探索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道路,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深刻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勇敢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获致更大力量走好未来人生路。
二、增强素质本领,在能力塑造上筑牢基础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居所,有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就有了干事创业的方向,这是外在宏观视角的分析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从内在微观的视角探讨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本领,揭示能力提升对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探析的基础作用。那么,如何增强素质本领呢?只有通过学习的涵养,做到明辨是非,才能在实践中实现能力提升。
(一)抓实学习
学习是增强本领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知识迅速更新的节奏和步伐,把学习当作头等要务、大事,让学习成为日常生活方式,成为砥砺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其一,要勤于学。大学生活是多彩的万花筒,但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加之巨量信息螺旋式倍增时代的洪流,大学生要清醒认识到大学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学习,矛盾的主要方面依然是把学习做实做好。如果学习没搞好,其他做的再好,也是一种不完美、不科学的大学生活安排。为此,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理念和原则,紧紧聚焦学习主业,相反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优势很快变为劣势,也很快落后于别人,落伍于时代。所以,更应该具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摆正学习的“姿态”,珍惜青春时光,真正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真功夫,学通弄懂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其二,要善于学。注重学习是前提,书山有路勤为径。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要学习,而不是沉下心来,耐不住冷板凳,那么再美好的规划终将成为虚幻泡影。相反,只有勤于学,努力用功,安下心来、心无旁骛、只求真学,才能通过大学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要善于学,不能什么知识都一股脑地“拿来”,只求量不求质,否则只能是猴子摘瓜,无所获益。相反,要抓住重点,强调精要,做到专兼结合,既要学好专业知识,突出特长特色,又要在专的基础上,广博学习,涉猎不同学科、与自我专业交叉学科以及自身感兴趣的学科知识,做到专博结合、愈博愈专,促进二者的统一。
其三,要学思结合。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阶段,大学的学习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学习与思考的统一。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受制于冰冷的知识,无法形成独到的智慧和见解。相反,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味冥想而不沉下心来钻研,最终只能是海市蜃楼、以沙聚塔。学与思相辅相成,只有把学和思融会贯通,才能收获深刻而系统的真知。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让自己沉到基层、沉到一线、沉到人民群众中间,贴近中国大地求学问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练就真本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二)做到明辨
明辨是增强本领的现实要旨。当代大学生面对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面对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情况新课题,只有结合个人学习要求和目标任务,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流趋势,更新思维方式方法,才能明辨是非本末,把准握牢成长成才的节律。
第一,明辨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从历史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也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不同国家人们之间的交往从来没有这样紧密。从现实来看,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交错,经济增长后劲匮乏,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亟需调整,不同矛盾之间斗争从来没有这样繁杂。大学生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理性看待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42页。科学揣度自我发展方位,做好优长短缺的内向审视,找准增强本领的最佳发力点。
第二,明辨当代中国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分量很重、内涵很深的政治论断。当代大学生生逢伟大时代,要深刻明晰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大势,务必辨明这个时代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及其标示的历史方位,主动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学习、生活和实践,立足本职岗位和学业实际,自觉把个人前途同新思想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努力在日常平凡的学习和参与社会服务实践中,贡献个人应有的青春热情和力量。
其次,要明辨个人发展路向。个人的发展与国内外大势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深刻明辨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形势,有助于清晰定位个人发展的方向。相反,如果没有对历史、对时代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个人的发展规划将会变得空洞而单调。为此,当代大学生要融入历史实践,从中汲取经验和力量,通过历史辨明未来可能面对的境遇,以有效校正自我发展路径;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从时代的温度中感知自身冷暖,明晰肩负的使命,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中奉献青春力量。
(三)联系实践
实践是增强本领的根本旨趣,抓实学习,明辨世事时事,无不是为了指导实践。相反,如果不沉下心来认真实践,再美好的理论规划,都只能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当代大学生必须实践、实践、再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自身本领在实践中提升。
首先,下决心抓实践。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塑的关键时期,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本着高度自我负责的态度,拧紧责任螺丝,自觉做好实践的思想和行动;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怕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要不弃微末,不舍寸功,深刻认识困难越大、挑战越大,自身能力提升也就越大的深刻道理,统筹取势与取实的辩证统一。取势在看清形势,取实在能出实招,学会审时度势,绝不能在取实上找窍门、钻空子,更不能刻舟求剑、闭门造车,而要多到社会一线去、多到基层人民中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贴地感知最本真的现实。
第三,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矛盾交织的统一体,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由程度不同、大小各异的矛盾构成的整体。如此,在实践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问题,碰到很多困惑,遇到问题或困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遮掩问题。相反,越是遇到困难越要保持冷静,条分缕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求破解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感谢问题,正是问题提供了进步的可能,也正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看得更远。
再次,务求实践效果。实践是为了更好指导认识,让新的认识反过来促进实践水平的提升。要求得实践效果,需要认真做好规划,设定一个实践的路径和阶段性目标任务。然后根据理论、目标和任务,科学谋划具体的落实步骤和举措,并确保举措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再根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优化实践的目标任务举措,让自己原初的设想更加贴近实际,服务于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样,从理念、目标、任务到落实就形成一个循环式的、螺旋式上升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大学生也可能在此一过程读懂实践的无字之书,借助实践提升素质本领。
三、强化责任担当,在为学立业上厚植保障
上述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建构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的方位问题的基础。从学术构图的维度看,总体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问题,还需要从中观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责任担当是使命职责,有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勇气和力量,也就为为学立业提供了保障。
(一)经得起挫折
经得起挫折是强化责任担当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基本是“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裕,很少真正尝过艰苦滋味,越是如此越是需要面对挫折。只有经得起挫折,才能在社会转型的思想交替中,自觉校正价值取向。
一要正确看待挫折。大学生学习生活当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或喜或忧的事情、或顺或逆的情境,面对不悦不快不合心意的情况,一定要理性看待,用平常心对待困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困难;要认识到受委屈、吃苦头都是常事,绝不能因无关紧要的小事影响长远目标的实现,更不能一味地抱怨,否则只能损伤自己;要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一种光鲜背后都饱含着奋斗,只有吃得别人吃不得的苦,才能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绩。二要学会苦中作乐。世界是美好的,但也是现实的。大学生要学会苦中作乐,懂得知足知不足,物质方面的东西可以知足,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要知不足;要放低姿态,如果一味地讲阔气、讲排场、讲面子,这个事情不想做,那个事情不愿做,想做的事情做不来,那么世界给你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把目标分解细化,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学会在点滴努力中享受奋斗的乐趣。三要坚信未来的美好。经得起挫折才有美好未来,大学生的最大资本就是年轻,要根据专业和个人兴趣,踏实地为理想目标奋斗,要有梦想并持续不懈地为之努力;要科学预见未来,看对大趋势之后就要准备比别人吃更多的苦,只要不怕吃苦并且按部就班地做好“现在”,无数“现在”自然累积成美好未来。
(二)勇于求新
勇于求新是强化责任担当的具体指向。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局部负面消息的影响,忽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致看待问题片面,产生消极情绪。相反,应该具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眼光,敢于突破传统的界限,跨越世俗的藩篱,做无畏无惧的担当者。
首先,认清形势勇于求新。大学就是一个微社会组织,加之信息时代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和波及,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峻挑战。当然,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但还有一些与新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受高校“官僚化”的影响,大学生机关化、娱乐化、贵族化和“官僚化”的意识仍然存在,一些大学生分心于社会上远离专业学习的活动,聚焦主责主业的自觉性不够强,还有的学生思想“西化”程度较深等。这就要求自身必须过硬,“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第309页。永葆青春活力。
其次,把握规律勇于求新。规律是内在于现象的具有一定发展趋势的客观力量,大学生在认清形势的前提下,要着眼问题的本质,切实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表象背后的本质。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习认清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习理解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总要求的时代内涵,学习思考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自身成长成才规律,积极发挥自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再次,履行使命勇于求新。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辉历程,可以深刻地体会党之所以勇于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当代大学生要勇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摆正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的关系,坚持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服从组织,保持青年丰满人格;要强化政治责任,在政治立场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传播并扩大党的方针政策的影响力,争做共产主义事业后备力量的中坚和骨干;要具有克己无私的情怀,乐于付出,勤于奉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锤炼意志和品格。
(三)甘于奉献
甘于奉献是强化责任担当的理论要件。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向外看,看外在的世界,较少做内向省思,这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的重要成因之一。当代大学生只有学会奉献、懂得奉献、乐于奉献,才能更好地为强化责任担当提供支撑。
一要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奉献精神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优良传统,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艰辛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伟大的奉献精神,敢于抛头颅、不怕洒热血,经过千艰万苦,才成就了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当代大学生要深刻体认这一点,自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把奉献牢记脑中心头,保持定力、坚守初衷,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习气,远离追名逐利的彷徨,少患个人私利得失,多忧社会国家事业兴衰;学习生活上多一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任劳任怨、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勇于承担,脚踏实地干出一番成绩。
二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也不例外,但人具有强大的自觉能动性,能够在价值观的指引下,科学审慎地做出选择和判断。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平常做事时要以身作则,实干但不蛮干,读书学习时要耐得住寂寞,不为名缰利索牵绊,不断积淀人生厚度;抓住大好青春时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汲取知识营养,练就实践技能;怀着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热情,铆足干事的韧劲、闯劲和拼劲,以无私的奉献精神释放青春激情;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细节做起,把甘于奉献融入具体行动,把个人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事业,争做实干者和奉献家。
三要营造氛围,甘于奉献。良好的环境氛围对一个人、一件事的影响不可忽视,如果环境条件积极有利,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环境氛围条件的影响,努力学先进争优秀,争做创先争优的标杆,自觉把心思花在学习创先进上,把本领用在齐心协力当先锋上;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为其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传承传递甘于奉献的精神,做到骨子里始终浸润着对他人的温情,心坎里始终装着他人的冷暖,时时事事体现着奉献他人的情操。
结 语
通过审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我们尝试从理想信念、素质本领和责任担当三个精要方面,着力在思想引领、能力塑造和为学立业三种方位上,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的路径和效用问题。最后,需要追问的是:如何从整体上统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问题,单单强调方向,突出基础,还是诉诸保障?我们认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紧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统筹协调理想信念、素质本领和责任担当的辩证统一,教育引导大学生明大理、识大势、知大任、养大德,找准激发大学生发挥生力军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大思政”格局中,不断凝聚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力量。
一般而言,理想信念寄寓大学生干事创业的方向,素质本领奠定大学生躬耕事业的基础,责任担当护航大学生成就美好人生的保障,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整体。理想信念是方向,方向明确,就有了正确的人生导向。素质本领是基础,是紧跟方向的根本。如果明晰了方向,却没有沿着既定方向前行的素质本领,那么迟早会迷失方向。责任担当是使命职责,是沿着方向走下去的理性判断。如果有方向、有本领,却没有把本领用在为正确方向努力的事业上,那么这样的本领于方向来说无疑是无用之本领。可以说,探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问题,必须紧紧扭住理想信念、素质本领和责任担当这三大主题,从理想信念中获致力量,从素质本领中汲取能量,从责任担当中补充给养,从而提高思想引领的力度,铸牢能力塑造的根基,厚植为学立业的保障。
当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问题,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命题,联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关于人的问题论述,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命题的理论探察。在马克思看来,人在历史中扮演着“剧作者”和“剧中人”的双重角色,马克思一方面强调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又强调人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页。既讲历史的发展会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生产力,又讲这些生产力将为新的一代所改变,意即人与环境之间的辩证法。可以说,马克思关于人的观点是唯物辩证的,他把人的主体地位和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相结合,既反对宿命论又反对唯意志论。如是观之,上述分析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方位培养对象的当代大学生,无疑带有“剧作者”和“剧中人”的色彩。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要在新时代的历史接力棒中坚定理想信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要,又要主动担起历史和时代使命,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是由于这种逻辑关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才能整合各种思想资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建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