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探讨

2022-03-17黄冰凤唐世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娱乐价值观大学生

黄冰凤,唐世纲

(1.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537000;2.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2页。我们当前所进行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实质上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度、赞同度与拥护度。高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前沿阵地,责任重大。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应运而生,如网络泛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等,这些思潮给高校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此形势下,本文拟对网络泛娱乐化思潮进行深入剖析,以认清其实质及其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产生的冲击,进而提出避免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不利影响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内涵与特征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是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倾向。泛娱乐化是相对于娱乐化而言,其突出特点在于“泛”,体现出“时时可娱乐、处处可娱乐、事事可娱乐”的鲜明特点。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提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网络泛娱乐化是泛娱乐化在网络层面的体现和表达,它正逐渐侵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内容呈现出“三化”样态

与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的是,为了迎合广大网民需求,网络泛娱乐化内容呈现出“三化”的特征。一是传播内容感性化。感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网络泛娱乐化过分地抓住人的感性特点,传播大量取悦人体感官的日常生活内容,使人们在这种“感官式”的娱乐内容中逐渐削弱自身对理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崇拜感。二是传播内容低俗、庸俗、恶俗、媚俗化。在资本的强大推动力下,一些本该是极其严肃的事情,却被过度地消遣娱乐,使大众逐步失去理性思维及批判精神。三是传播内容碎片化。崇尚快乐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人们需要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寻求身心的放松与愉悦,而以碎片化形式传播的网络泛娱乐化产品为愉悦人们的生活提供丰沃土壤。一些资本家为了充分取悦网络受众,达到“时时、处处、事事”娱乐人们的目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渗透碎片化的泛娱乐化内容,这无疑对逻辑严密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

(二)主体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时代,人人皆可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与接收者,网络泛娱乐化的传播主体体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3.0%”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s://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6/202202/t20220225_71724.htm,2022-03-02.,这些网民群体是网络泛娱乐化传播主体的基础。在网络泛娱乐化的“熏陶”下,广大网民期望从娱乐化的产品中寻求短暂的满足感、愉悦感、好奇感,这实质上是一种娱乐式的“躺平”现象。目前,网络泛娱乐化的传播主体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媒体、网络自媒体运营者和运营组织、网络红人。②王娟、刘文雅:《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第62—66页。其中,网络新闻媒体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工具,具有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特点,是多数人及时了解时事政治等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在“流量至上”的网络时代,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所谓的流量,在标题、内容等方面贴上“娱乐”的标签,以此提高网民的点击率、阅读量。对于网络自媒体运营者和运营组织而言,以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信息是其一以贯之的营销策略,如一些营销号过度包装娱乐明星等,这实质上是一种网络泛娱乐化的表现。在网络泛娱乐化的传播主体上,“网络红人”成为传播散发网络泛娱乐化产品的重要推手之一,他们普遍拥有较多粉丝数量,号召力强、影响力高。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些“网红”大打“流量牌”,甚至卖俗扮丑,以赚取网民的眼球,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生态。

(三)形式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网络泛娱乐化的鲜明特点是“时时可娱乐、处处可娱乐、事事可娱乐”,其形式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主要有恶搞式、调侃式,极具娱乐狂欢性,其本质是对娱乐使人身心愉悦的异化。恶搞式的娱乐运用戏仿、拼凑、浮夸等手段对具有主流价值观的人、事、物进行重新解构,达到消解权威的效果,进而实现大众狂欢、娱乐至上的消遣目的,尤其是炮制垃圾拼盘的恶搞等等,这些泛娱乐化的恶搞行为极具颠覆性、危害性,使正确的社会舆论方向发生偏移。调侃式的娱乐主要通过言语戏弄、嘲弄,以“凑热闹”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调侃,诸类网络调侃往往是戏谑性的无意识行为,如调侃“不要迷恋哥,哥只会胡说”等。炒作式的娱乐往往通过炒作的方式故意夸大事实、过度包装,吸引网民的关注度,以获取更大商业利益,这样的炒作行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视。

(四)载体展现出“时代化”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资本的驱动下,网络泛娱乐化传播载体的时代性尤其突出,各种新型的网络泛娱乐化互动方式纷纷登场,如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短视频等。这种时代化的网络泛娱乐化互动方式,紧抓市场需求以及网民需求,源源不断地输出符合大众口味的“娱乐大餐”,尤其是短视频,正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s://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86/202202/t20220225_71724.htm,2022-03-02.,用户规模庞大。随着短视频的流行,一些自媒体运营者或者网络大咖、博主尤其善于利用网民的好奇心或情感共鸣心理,推出泛娱乐化内容,分散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场域。

二、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居民”,网络是其获取信息、交流互动、购物消费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衍生出碎片化、媚俗化、感官化等网络泛娱乐化产品,部分大学生深受影响。网络泛娱乐化正逐渐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理性认识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挑战则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弱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是指大学生认可、接受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并用这些主流价值观武装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能够轻易获取信息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容易接受简短快捷、支离破碎而又能使精神愉悦的内容”②尼古拉斯·卡尔著,刘纯毅译:《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害了我们的大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这使主流意识形态出现“失语、失声,甚至失踪”的情况。③付安玲、张耀灿:《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5 期,第105-112页。网络泛娱乐化产品,正在一步步地弱化一些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网络泛娱乐化环境,使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认知容易发生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如某些网络营销号肆意发布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暗流,正慢慢地侵蚀着部分“00”后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二)催生大学生的价值虚无主义

网络泛娱乐化思潮下,一些“无价值”的网络泛娱乐化产品,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原本有价值的人、事、物被当成娱乐狂欢的对象,催生了人们的价值虚无主义。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的组成部分,容易被无价值的网络泛娱乐化产品所影响,他们试图通过泛娱乐化的方式去获取物质财富,导致价值虚无主义盛行,极大地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效果。

(三)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

网络泛娱乐化实质上蕴含着消费主义。资本通过鼓吹“金钱主宰一切”“金钱神圣化”“享乐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引发广大网民群众的非理性消费。大学阶段,大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型,加上学习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受以实现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网络泛娱乐化产品影响,会错误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消费的质和量,消费得越多,人生就越幸福”,通过消费来“从众”“立异”,削弱了自己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由于网络泛娱乐化的影响,一些娱乐节目、综艺节目、选秀节目为了吸金,设置投票通道,发动大众花钱投票。其典型例子是爱奇艺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引发的荒唐“倒奶事件”。“倒奶事件”背后映射出的是部分青少年粉丝的不理智追星,是极其浪费的行为,他们全然忘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另外在娱乐明星的养成上,一些节目线上线下应援活动频繁,设置了打榜、刷数据、周边出售、明星本人微博的转赞评、巡演等,参与这些活动都需要较好的经济基础。一些青年大学生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盲目追星,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导致不理性消费。

三、网络泛娱乐化思潮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向

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青年寄予深切希望并提出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页。面对网络泛娱乐化对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解构与稀释,教育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从多个维度探索如何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以避免网络泛娱乐化思潮麻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青年赋能助力。

(一)理论滋养:激发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生动力

大学生之所以受泛娱乐化的网络产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难以辨别网络泛娱乐化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挑战。“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为了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首要的举措就是强化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去滋养新时代大学生,进而激发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强大内生动力。其最为根本的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6页。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丰厚的滋养、体验真理的味道,进而启迪政治智慧、启发实践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各高校要善于运用其理论观点和方法论,滋养新时代大学生。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学习。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论自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价值意蕴,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另一方面,学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不被网络泛娱乐化产品“愚乐”。此外还要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奋斗幸福观”涵育新时代大学生,以“接力奋斗、顽强奋斗、共同奋斗”精神滋养大学生,使之深刻理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春的底色永远离不开“奋斗”两字,书写新时代的辉煌业绩亦离不开砥砺奋斗。

(二)价值引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尤其重要。网络泛娱乐化产品的“无价值”特征,催生了价值虚无主义,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失去主动权、话语权。正确辨别网络泛娱乐化的“无价值”信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需要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让其成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指引和实践导向,确保主流意识形态不被网络泛娱乐化产品所分化和虚化,为塑造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创造有利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亦是国家发展的稳定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合力。思政课程是启智润心的人生大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性课程。因此,高校思政课作为人生大课,需发挥其显性教育的育人作用,讲清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其组成部分、本真要义、战略意义、实践策略等;要引导大学生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上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国家理想中,进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课程思政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隐性课程。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期,处于学生成长成熟成才的高端,在促进大学思政课与各类课程的协同中,学校要以学生正确的三观培育为主。由于大学阶段的课程门类非常多,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在进行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挖掘各学科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如对于理工类课程而言,主要是挖掘其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与科学工程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精神及勇于突破的优秀品质;对于艺术类课程而言,主要是挖掘其审美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只有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才能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正确认清网络泛娱乐化产品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分化和虚化,使真正具有主流价值导向的娱乐产品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生态净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是网络泛娱乐化思潮生存和发展的场域,若要有效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同效果,必须净化网络空间。可通过构建“政府、社会组织、高校、网络平台、学生个体”五位一体的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模式,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一是发挥政府部门对网络空间生态治理的主导作用,及时监管网络舆论焦点走向、网络群体行为规范、网络社会发展方向。具体的举措有: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完善网络立法,从法律上规范网络空间的娱乐化行为;发挥政府的统筹动员作用,有效推进各方共同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生态治理体系。二是凝聚社会组织的力量,包括企业、志愿者团队、慈善团体、BBS、基金会、宗教组织等。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协助政府共同建立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生态系统,帮助监督互联网企业,正确引导个人参与网络社会治理。三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信息的话语权与主动权上占据有利地位。高校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主战场,应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利用易班、MOOC、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发布积极向上、正向价值的娱乐话题,引导大学生自觉远离无价值的网络泛娱乐化产品。四是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在资本利益的助推下,网络泛娱乐化产品借助一批批新型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肆意输出,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新型网络平台的监管,对其内容进行监测,有效拦截色情、暴力、庸俗化等不良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网络环境。五是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自觉远离网络泛娱乐化产品,防止出现“娱乐至死”的错误思想倾向,同时,敢于对危害性强的网络泛娱乐化主义进行举报,共同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娱乐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娱乐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