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2022-03-17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

教育 2022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生培育法治

丁 彤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和提升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奠基课程。通过素养培育和学科课程教学间的融合形式,有利于初中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建立对应的科学化教学目标,进而高效推动核心素养的培育,但因为当前课堂教学质效的低下,导致初中生在素养提升层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问题的呈现不断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并重视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展现,依托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提升,引导学生切实进入到相应的道德与法治课中,以此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知核心素养,懂得自身核心素养的养成,并进一步促进自身个体化的成长。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课堂与素养培育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概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特征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既具备整合性的特点,又具备应用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固执地”应用单一性的说教形式,而应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体验式的教育,依托自然、合理、有效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获取,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只留存在课堂之上,而是迈向社会,借靠社会的进展和家庭的变换,融合性地加强学生的人文内涵和道德修养。

(二)性质

从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出发,这一课程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拥有着紧密的关联。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培养初中生的品德修养,而且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为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明晰社会的法治要求,把课程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通过两者间的联系,有效提高初中生对“法规运作规律”的认知,加强相应的道德素养。初中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理念的获取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为社会培育良好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意识的浅薄性

就初中生而言,这一时期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会重视自身个性的彰显,其目的在于获取社会对自己的认可,所以,就导致这一时期的一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学习的过程里,部分学生也常常会在逆反心理的影响下,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并不重要,从而不严谨地对待这一课程,甚至还认为这一课程不值得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这种意识的产生,会限制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个体化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实践课程的匮乏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因为陈旧教育理念的延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把重点投放在功利性的学习成绩之上。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忽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把时间和精力只花在考试内容上,甚至仅仅考前临时抱佛脚,所以,就会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理念不够深入,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不够稳固。又因课程偏向理念教育的现状,当前道德与法治的实践课程十分匮乏,学生无法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下,感知课程理念的现实应用,更无法从中认识到道德修养生成的重要性。由此,教师就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开展,通过课程重要性的展现,让学生愿意把时间分配到这一学科的体验学习中来,进而以此提高相应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呈现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不仅仅会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延展,而且会联系现实生活和教材内容,强调学生情感认知,关注学生价值观层面的延展。由此就能看出,教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思考和探究及理念掌握的过程里,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体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综合发展的背景下,展现人和社会之间的统一性协调进展,使学生根据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慢慢把握健康生活的价值理念,并使其依照课程内容的逐步研读,形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坚强意志、热爱生命、热爱劳动、倾向科学”的人生态度,懂得诚信做人、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依托理念性的知识学习,慢慢获取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人生态度。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基于课程特点的筑基学习,会使学生在修养形成的背景下,懂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在集体中成长”“友谊的天空”“走进法治天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与法治”“文明与家园”,学会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明白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方法等。也就是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结合学科特征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外,核心素养的重点培育,还会让学生立足于自身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认知到人类和社会间的关联,明白“个体”和“群体”间的基础性理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理念的有效传递和实践课程的高效开展,推进学生身心层面的健康发展。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实施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课堂情境,活跃学生学习思维

由于初中生的知识经验不足,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讲述理念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去认识知识、获取知识、内化知识、掌握知识。由此,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时候,就要重视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间的联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思想特点及创新性比较强的情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思维。透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累积丰富的知识经验,持续提高思维认知,促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为例,教师在讲述“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以此让学生沉浸情境中,思考家人对自己的爱,切实感受家的温暖,明确家所带来的美好,了解亲情之爱的具体含义。而在讲述“让家更美好”的时候,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思想感受和生活经验,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如“美好指的是什么?”“你觉得该如何让家变得更美好?你需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变?”以此让学生进入到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整合教材理念和现实爱意情况的时候,明白家的美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构建,“我”也是家庭里的一员,所以,“我”也应该出力,进而通过与父母或姐妹或兄弟间的交流,建构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

(二)结合合作探索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见解,要想使每个学生的思想都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使课堂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师可以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过程,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增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认识与理解,更好地将彼此之间的思想交融在一起。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为例,教师在讲述“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合作探索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讨问题的构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到“尊重他人”的探讨当中,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达到思想交融,明白“尊重会让社会生活变得更加和谐,既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学生基于此不仅可以学会平等对待他人,还可以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以此做到共同进步。再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感受,提出这样的问题——

王明说:“别人尊重我的时候,我才会尊重别人。”

李红说:“我不管他人是否尊重我,我觉得自己开心最重要。”

(1)你觉得谁说的话更有道理?

(2)尊重是否比帮助更重要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会在自我思考和互相探讨、互相验证的过程中,明确对应的答案,并基于问题进行尊重他人的实践,进而根据自身个体化的感知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而在讲述“以礼待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立足于古代贤人的智慧与理念,开展合作探索活动,如“小组合作演绎活动”“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切实明白“以礼待人”的含义,并在“不积跬步”的思考、观察和践行之下,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三)合理制订学习目标,确立素养培育趋向

目标的制订是活动开展的起始点和归向点,所以,正确制订学习目标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之处。而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应要求,教师在制订目标的时候,要从三维的方向出发进行设计,即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予以制订。由此,才可以从本质上,变换课程趋向性的失误。而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全面解读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标准,还要融入班级教育的具体状况,合理制订相应的课程目标。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少年的担当》出发,教师就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即“走向世界大舞台”“少年当自强”的章节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理念,即“是否明白少年担当?”“是否明白少年自强的含义?”“是否明白‘少年’是自己?”等情况理念,设计对应的课程目标。由此,教师就可以依托三维的标准,设计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明白青少年和世界之间的关联越加密切、迈向世界的方式越加多元,知道世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所提出的要求,掌握青少年全面提高个体素养的价值。

过程方法:通过知识汲取提高思辨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主动融入世界、关注世界。

教师能够在目标明确的背景下,依靠目标进行课程教育,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生能够在清晰化的目标学习下,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明白自己需要掌握什么样的道德理念、获取什么样的文化修养等。在这节课中,学生就可以透过目标的明确化,知道他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员,要从普通的事做起,依靠自身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作出智慧和力量层面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并非是短暂性的教学过程,而是在教材基础上的长期性课堂实践。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平,依靠“理念”和“方式”的转化和创新,改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育,还应该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通过“三维目标的确立”“生活情境的创设”“合作探究的开展”,践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创新性教学方式,最终以“方式”的实践性训练,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初中生培育法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