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防控下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
2022-03-17孙宇佳北京市大兴区佟馨幼儿园
孙宇佳 北京市大兴区佟馨幼儿园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促使家园共育工作走向新的阶段。《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提出:“要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要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可见,家园共育是提升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新冠疫情的暴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园的有效沟通,园所的全封闭管理给家园共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家长座谈、家长半日开放观摩、家长会、家长社团等诸多家园共育活动被动叫停,虽然陆续转变为线上形式,但弊端逐渐显现——沟通缺乏深度与情感的交流,导致家园沟通的频率、范围、效果大打折扣。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机会减少,易和教师在教育观点上产生分歧。但是,每个幼儿的成长不会因疫情而停滞,每个家庭的教育责任不能因疫情而推卸。因此,教师更需用“心”探索疫情常态化下家园沟通的新模式。
疫情常态化防控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构建平等交流、协作的家园共同体,以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具有公平原则、教育原则、服务原则。但是,三年来,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幼儿园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机会,线上交流成为家园沟通的重要途径。沟通方式的限制,导致家园交流缺乏有效性。由于家长进园机会减少,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形式、时间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电话沟通、微信交流以及接送时的短暂口头交流变成家园互动的主要途径。这些沟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随机性,效果有限。越是封闭管理,家长越是对幼儿在园生活充满好奇,迫切需要了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全部内容。所以,更需要我们用“心”来探索新的家园共育模式。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家园共育的探究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交流成为一种新的模式,线上家长会、线上调查、视频家访等新的交流方式更方便、时间上也更随意了。但是,久而久之,家长们发现生硬的文字、简单的问候和流程式的家长会并不能让他们了解孩子们的在园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采取什么形式的交流才能让家长放心,真正达到家园一致的教育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家长问卷调查“我最想了解的幼儿园生活”,根据家长的调查结果,教师们开展研讨分析,“我的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幼儿园,我最想知道什么?”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对家长的需求与疑惑有了了解,接下来“如何提高疫情防控背景下家园沟通效率,让家长和幼儿园走得更近”“如何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消除不了解情况而带来的焦虑与猜疑”成了教师们新的话题,如何让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教师需要探究的。
多途径打通疫情防控常态下家园共育的堵点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需要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做好家园沟通工作,通过家园的有效沟通,多途径将培训、助教、共玩、管理、评价、预约相结合,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打造“培训”新形式,形成家园共识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由此可见,幼儿园应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现科学育儿。家园共育中,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致尤为重要。
为此,园所通过开展线上讲、线上读、线上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家长也关注到了幼儿园整体的教育工作,不再仅限于某一特定内容,更加理解教师的工作,为家园共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搭建“助教”新平台,推进家园互动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管理,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很多活动在疫情防控中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是,家园共育不能暂停,我们拓宽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新模式,开展“家长资源库”征集活动,将园内有特长、愿意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家长统一归纳管理,建立“家长资源库”,供园内各项活动共享。如今,家长资源库的“专家爸妈”成了线上讲述专业知识、视频连线“亲子”互动课堂、户外特色活动的有力助手,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增进了家园关系,为疫情防控期间幼儿活动增添了无线的欢乐。
家长社团的家长们也改变以往的活动方式,组建社团群,巧手制作团的家长们将任务带回家,群策群力为孩子们制作玩具,通过以大带小的方式扩展游戏,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我园还建立了园级、年级组、班级信息化家园共育管理体系,设计了以园级为主、各年龄班和各班级为辅的多层次家园共育活动内容体系。我园通过公众号,以每天1 次的频率推送一期“小喇叭讲故事”专栏稿件,结合我园多元阅读特色,以“暖心爸妈讲故事”“佟馨宝贝讲故事”“知心老师讲故事”三个内容板块推送儿童故事,中、大班家长录制亲子游戏视频发给教师在班级共享。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了家园互动的频率,让家长与幼儿园教育达成方向一致、进度一致。
提供“共玩”素材,感受亲子时光 每周亲子时光一直是我园的重点工作,疫情防控下,家长进园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了延续亲子时光的活动,我们利用公众号推送亲子小游戏、居家科学小实验、亲子故事大王广播等,家长把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的照片、视频发到班级家长群,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坚持放下手机,共度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
校园封闭管理不封消息、不封孩子们的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多了解孩子们的在园情况,促进家园的有效沟通,我们将半日开放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幼儿运动会直播,同时,为了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一日在园的学习、游戏、生活各项活动,幼儿每天离园后,教师都会将班级开展的重点活动、发展目标、需要配合的事项等发至班级群中,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形成统一教育方式,保持幼儿在园养成的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与“管理”创新,推动园所发展 开放式的办园理念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关键。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两年来,部分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感到陌生,甚至形成了抵触心理。为了转化家长的情绪,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水平,推动园所的全面发展,我们转变常规的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园内、园外、公园都是会议室,将线上沟通逐步转变成面对面沟通,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调整“评价”机制,提高满意度 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小程序的使用,一定程度解决了校园封闭管理的弊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灵活性。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园所管理,提高满意度,我们除了每学期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外,还将园所的部分活动通过公众号推送给家长,为教师评价打分。如:教师讲故事比赛、保育员梳头比赛、积木搭建比赛等活动,我们录成小视频,通过公众号推送给家长,根据教师的表现进行打分。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家长的兴趣,也提高了推文的阅读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久而久之,家长参与园所活动的评价越来越多,了解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提升了家长满意度。
建立“预约”机制,提升合作效果 受疫情影响,家长几乎没有进园的机会,家园合作效果也有待提升。于是,在疫情平稳的时间段,我们建立“预约”机制,满足家长,尤其是小班家长的入园愿望。
疫情防控期间的家园共育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挑战。教师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经历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等因素后,需要通过智慧的沟通技巧,借助适宜的沟通平台,依托持续、全面地观察解读,积淀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给家长提供科学性的教育建议,满足家长的育儿需求,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进而充分发挥家园共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