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音乐韵律活动中的运用

2022-03-17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机关幼儿园

天津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律动动作幼儿园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机关幼儿园 谢 芳

幼儿现阶段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认知主要以幼儿自身实际行动获得的主观经验为主,认知事物时需要借助物体的表象。音乐律动主要是肢体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但这一阶段的幼儿很多时候并不能想到能符合音乐特点的动作,教师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肢体动作,促进音乐律动游戏化进程,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效用。

一、律动活动含义

肢体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能促进幼儿对律动音乐节奏、旋律、节拍等音乐元素的认知,律动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极大限度地提升幼儿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律动动作整体上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三个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律动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情况,保障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游戏性

律动活动的游戏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活动内容的游戏性。音乐、动作是活动开展的两大必要元素,其自带游戏性特点。就音乐内容来说,教师选取的音乐应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特点,对幼儿有较大的吸引性,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层次、结构变化的把握,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其二是活动形式的游戏性。拍手、踏脚、点头、转圈等,都是在幼儿律动游戏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律动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让幼儿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随之改变动作的运动轨迹、速度等,让幼儿在模仿、创编动作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其三是操作的游戏性。当音乐律动受到游戏规则的束缚时,律动活动便被不自觉地赋予了游戏性,幼儿的整个活动操作都要在规则下进行,无论有意或无意违背游戏规则,都会对整个律动游戏产生破坏,影响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幼儿律动游戏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规则意识的渗透。

三、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对音乐律动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的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和家长焦虑的影响,在不断提倡素质化教育的今天,仍有个别民办幼儿园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将幼儿园课程内容、形式小学化,这使课程脱离了幼儿原有的身心发展接受范畴,揠苗助长下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故此,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地落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将游戏与音乐律动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园教学活动重获生机。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律动活动的载歌载舞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在游戏的欢乐中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音乐律动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材料,营造游戏音乐活动场景

幼儿的年龄和思维发展程度,决定了幼儿学习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依赖程度,特别是对小班幼儿而言,其抽象能力尚处于萌发发展时期,对事物的认知、分析更依赖于事物的表象信息。这要求教师在开展律动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游戏活动场景,让幼儿获得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使之更好地投入活动过程,获得身心的双重愉悦体验。以音乐律动活动“猴子爬树”为例,教师开展活动前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幼儿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有节奏地跟随音乐做猴子爬树、下树的动作,并根据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音乐中涉及的猴子尾巴、猴子面具等猴子服饰装扮道具,以及音乐中出现的大树、猴山等场景构成元素,利用音频软件搜集猴子追逐打闹的声音,整体准备音乐游戏的道具,利用这些道具布置教室,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猴山中,让幼儿在立体化的真实场景中将自己当作“小猴子”,更深入、沉浸式地体会音乐中猴子的情绪状态等,并通过模仿、创编动作等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在活动课堂上出现“猴子乐园”的欢乐场景,使幼儿在猴子动作的模仿中感知音乐特点,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二)选取合适的内容,提升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幼儿的音乐律动游戏包含众多方面,肢体动作的运用表达是活动正常开展的有效保障,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是幼儿动作表现的三个阶段。幼儿教师在选择音乐律动活动内容时要注意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设计律动游戏环节时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点,创新内容表现形式,让幼儿在多样化的互动游戏中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小班音乐《刷牙歌》为例,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选择内容清晰、旋律简单的歌曲。幼儿园教育是融合性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的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选择《刷牙歌》让幼儿在音乐律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刷牙的正确方式,获得生活认知、音乐表达双方面的能力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导入知识:“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看一下这个谜语,猜一猜这位朋友是谁吧!(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测,教师点评幼儿的互动:“小朋友真聪明,能自己想出答案,在这个谜语中你们是通过哪个词判断出是牙齿的呢?提到刷牙,小朋友都是怎样刷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与刷牙相关的儿歌——《刷牙歌》,一起来听一听音乐中是如何刷牙的吧!”教师将谜语导入本次活动中,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音乐,使幼儿了解刷牙的顺序是“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里里外外刷一刷”。教师跟随音乐做刷牙动作让幼儿模仿,在幼儿对音乐内容、节奏了解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刷牙音乐游戏。教师扮演牙刷,幼儿扮演牙齿上边的细菌,教师向左刷,幼儿向右跑,教师向右刷,幼儿向左跑,教师向上刷,幼儿蹲下躲避,教师向下刷,教师向上跳起,最后音乐结束,细菌被消灭。让幼儿创编动作,在刷牙游戏中幼儿进一步了解了歌曲内容,师生游戏互动中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反应速度,让其体会到了游戏的乐趣。

(三)运用互动课件,制作符合幼儿认知的画面

音乐主要是通过旋律急缓、节拍高低等变化表现不同的场景、音乐者的情绪变化,整体表现具有抽象性。幼儿在对音乐的结构、节奏认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互动课件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制作具有动作指导意义的图谱,将音乐的结构、特点等表现在画面上,让幼儿通过直观的图谱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变化情况,辅助其肢体动作的表达。以音乐《猫和老鼠》为例,本首音乐主要讲述的是小老鼠看见奶酪、香蕉,并在猫咪看守下偷走一块奶酪的故事,音乐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个音乐的节奏变化较为丰富,对幼儿来说仅依靠听觉辨析、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有些困难。幼儿教师可以实现依据歌曲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互动课件,将音乐内容形象化地表达在音乐图谱上,如“老鼠看见一块奶酪,老鼠看见一块蛋糕,老鼠看见两串香蕉”一句,教师可以在音乐图谱中绘制一只老鼠、一对眼睛、一块奶酪;一只老鼠、一对眼睛、一块蛋糕;两只老鼠、一对眼睛、两个香蕉;针对歌词“猫咪舔毛、舔毛、舔毛,小老鼠偷走一块奶酪”绘制一只猫咪,猫咪舔毛(猫咪由小到大,大猫咪与小猫咪之间用弧线连接,表示舔毛的过程,舔毛画面重复两次);一只老鼠,一块奶酪(老鼠与奶酪之间画指向老鼠的箭头)。这样将音乐中涉及的形象展现在幼儿眼前,能让幼儿更快速地了解到音乐表达的内容。

教师出示图谱,并依据图谱中的内容创设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在图谱上面都见到了什么”,教师点评幼儿的回答,如“小朋友们将画面中的主要元素都找到啦,但是观察还要再细心一些,再仔细看一下画面中除了刚刚提到的还有哪些内容”。在幼儿将谱图中的所有元素都找到后,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猫和老鼠》,并提问:“哪位小朋友可以表述一下音乐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呀?哪位小朋友可以说一下猫咪中间的线条、小箭头的标志都代表什么含义呢?”

教师带领幼儿将图谱中的内容与音乐一一对应,使幼儿对音乐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第二遍播放音乐“猫和老鼠”,教师利用指挥棒等跟随音乐点击图谱内容,让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引导幼儿发现教师动作中的快慢变化等,了解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情况,教师请幼儿跟随教师模仿指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四)设置互动游戏,增强音乐律动游戏互动

教师和幼儿是音乐律动活动开展的两大群体构成,两者之间的互动情况影响着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身心感受,是影响音乐律动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律动活动中要巧妙地设置互动游戏,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游戏的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互动游戏的设置也可以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提供机会,让其在互相交流中实现音乐素养、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小动物模仿操》为例,本首儿歌曲风轻快,内容有趣,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让幼儿倾听歌曲,感知音乐的节奏与内容。教师创设问题:“儿歌中都涉及了哪些小动物?歌曲中是如何描写小白兔、小蝌蚪、小燕子、大花狗、小鸭子、大公鸡的?”让幼儿知道歌曲中的小白兔是白白的,耳朵是竖起来的,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小蝌蚪是黑黝黝的,有着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朋友对歌曲中的动物和它们的形象都有了了解、认识,你能想出一个动作表示这个小动物的形象吗?”教师点评幼儿的动作:“老师看到大家用手做兔子的耳朵,放在头上,一蹦一蹦的,代表兔子;用一只手握拳代表小蝌蚪大大的脑袋,一只手出一个手指头代表小蝌蚪细细的身体,两只手一起晃动表示小蝌蚪在水中游泳的状态……看来小朋友的想象都很丰富呢,现在我们一起用刚刚创编出来的动作跟随音乐一起律动吧!”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节奏中不断地变换动作,模仿歌曲中小动物的形象和动作。

教师与幼儿在对话中分析歌曲中的动物形象、动作等,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动物创编相应的动作,并及时予以肯定,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使其更喜爱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幼儿一起跟随音乐模仿动物动作,活动氛围融洽、轻松,有利于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音乐律动游戏的乐趣,增强对音乐游戏的喜爱。

(五)设置游戏规则,保障幼儿律动游戏的展开

音乐律动游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音乐,一部分是游戏。游戏是音乐律动的表现形式,游戏形式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游戏规则的参与,游戏规则是对游戏参与者的约束,也是保障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在活动之前精心挑选适合音乐的游戏,并依据班级幼儿的认知理解情况、动作能力发展状况等,对游戏规则进行适当的改编,使游戏规则能更好地适应班级幼儿的发展需要,达到音乐律动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以音乐活动《小兔和狼》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为幼儿讲述小兔和狼的故事。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白兔为我们带来了它的一段神奇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吧!早晨起来阳光明媚,兔妈妈决定带着兔宝宝到树林里玩耍,它们一边开心地唱着、跳着,一边采着蘑菇,玩得十分开心。就在这时,兔妈妈听到了重重的脚步声,是谁来了呢?兔妈妈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连忙将小白兔拉着蹲了下来,并对小白兔说:“宝宝们,快蹲下来,嘘,不能有声音,被大灰狼抓走会把我们吃掉的。”这个时候小白兔们才知道原来是大灰狼来了,它们快速蹲了下来,紧紧地捂住嘴巴,不发出声音。大灰狼东瞧瞧、西望望,找了半天,什么也没发现,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教师在故事讲授结束后提问:“在这个故事里都有谁呀?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其实这个故事也被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然后播放音乐《小兔和狼》。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兔子是如何走路的?哪位小朋友可以模仿一下?谁能学一下小兔子竖起耳朵听的动作?小兔子听到是狼来了之后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点评幼儿的表现:“看来小朋友们对兔子的动作变化都有了很深的了解,知道在唱到‘哎呀’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不然会被大灰狼发现的,接下来一起表演以下这个故事吧!”教师扮演大灰狼、幼儿扮演小白兔,跟随音乐开展游戏。

教师在带领幼儿对小兔子和狼的故事分析中了解了大概的故事场景,倾听音乐,帮助幼儿掌握不同的音乐内容应该表现出的动作,如音乐表演要遵守兔子的动作规则,让幼儿能依据规则最大限度地还原、表现出音乐故事内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面对具有极强艺术表现性的音乐活动,幼儿教师将游戏化教学融入律动活动,引导幼儿利用肢体表达音乐抽象的节奏、节拍等要素,将音乐内容实体化,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律动学习兴趣,也让幼儿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获得了音乐的分析鉴赏以及音乐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律动动作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爱“上”幼儿园
动作描写要具体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