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回顾与展望

2022-03-17洪妍娜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体文学教材

洪妍娜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安徽 合肥 2300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征和审美追求。20世纪80年代编写开启了早期教育观念下的自觉探索,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以“原理”和“概论”等为主导的教材呈现出深切的“文史”意识,21世纪以来编写的教材则逐步走向丰富与多元。幼儿文学教材编写理念的差异,促进了教材的变革与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早期教育观念下的自觉探索

随着幼儿文学创作的自觉、幼儿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细化以及人们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幼儿文学教材的编写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启动。

1986年,王巨明编著的《幼儿文学概论》以幼儿师范试用教材的形式,对幼儿文学现象及其规律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该书以“绪论”开头,以“幼儿文学概论”“幼儿文学文体”“幼儿文学口头表达能力”三部分为主体。在“幼儿文学概论”一章中,作者论述了幼儿文学的概念、功能、艺术特色等基本知识;“幼儿文学文体”部分则介绍了幼儿诗歌、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幼儿戏剧、寓言、幼儿科学文艺以及低幼散文的概念、分类、特点等。“幼儿文学口头表达能力”一章论述了幼儿文学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基本因素与培养训练。书中在附录中所涉及的学术资料,如“我国外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我国各省、市出版的儿童文学报纸、杂志”“儿童文学论文索引”等,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对学习者更具有明确的引导性和检索的便利性。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十多所幼儿园进行调查以及翻阅大量的作品和有关著作,并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幼儿文学的性质、特征创作与发展规律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做出科学的说明,给予幼儿文学创作问题的诸种原理和原则以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回答。可以说,它既是一本理论书,又是一本教科书;既是一本入门书,又是一本工具书。尽管在其前言中他谦虚地认为这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一些基本原理,还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臻于完善,也有待于从事幼儿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幼教工作者提出批评意见,使之逐渐趋于成熟”[1],但它实际上却是一部具有开垦意义和拓荒意义的幼儿文学教材。

华东七省市、四川省幼儿园进修教材协作编写委员会编写的《幼儿文学》,1987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教材共六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学习《幼儿文学》的目的、《幼儿文学》教学的具体任务以及《幼儿文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章“幼儿文学概述”重点阐述了幼儿文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章至第六章则围绕幼儿诗歌、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四种主要的幼儿文学文体展开基础性、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该教材在幼儿文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础理论、作品选读、练习和习作参考。基础理论部分包括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幼儿文学鉴赏和创编的理论指导。作品选读呈现了经典、优秀的中外幼儿文学文本,部分作品的篇目附“点评”,以供读者评析、鉴赏使用。练习和习作参考则让理论学习落到实处,最终切实提高学生幼儿文学鉴赏和创编的能力。

1988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郑光中编著的《幼儿文学ABC》。该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综论幼儿文学基本理论,后四章则细分幼儿文学体裁文类,将幼儿诗歌、幼儿故事、幼儿童话、幼儿戏剧作为幼儿文学的主要文体予以提出。文体论部分先界定文体概念、特点,再说明创作方式,篇末附有 “练习”以及“创作实例举隅”,为幼儿文学学习者提供参考。就论述过程中的具体观点而言,作者不仅善于融合、吸收近年来幼儿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论见解。例如在谈到幼儿生活故事时,运用“顿悟”方式处理人物的思想转变过程。所谓“顿悟”是借用佛教的说法,指顿然领悟了某种道理。“‘顿悟’这种方式如果用得恰当,更能表现幼儿洁白无瑕的内心世界。”[2]关于该教材的价值与特点,方卫平认为“这本《幼儿文学ABC》标志着幼儿文学在理论上的自觉。”[3]该书在介绍幼儿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引证简析幼儿园和小学现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并在每一节内容之后都附以启发性、趣味性的思考练习题,为幼儿文学的应用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和指引。

《幼儿文学概论》《幼儿文学》《幼儿文学ABC》提供了关于幼儿文学基础理论、文体阐释和教育实践的论述和运用,为中国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

二、20世纪90年代:深切的“文史”意识

纵观20世纪90年代编写的幼儿文学教材,可以看到编者对幼儿文学教学有更深切的“文史”结合的风格意识。其中,用力最深、行文最多的当属黄云生的《幼儿文学原理》和张美妮、巢扬的《幼儿文学概论》。

黄云生的《幼儿文学原理》在体例上一改以往教材相对固定的“基础理论—主要文体—阅读赏析”等模式,以“本质分析”“历史描述”“文体考察”“传达研究”以及“读物检讨”等理论性、学术性极强的内容,构筑幼儿文学教材的新框架,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艺术特色和理论体系。其中,“历史描述”在该书论述中占有重要位置,所占篇幅为第48~100页。作者从儿童文学历史的证据中证明:“最初的儿童文学确实是以幼儿文学的形态出现。”[4]随着绘画艺术的介入和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图画掩盖了幼儿文学的“听赏”特点,作者认为幼儿文学有必要恢复其本来面目,即找回本应属于适合幼儿听赏的作品。那么,在恢复了听赏的幼儿文学观念之后,《水孩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等一批篇幅较长的儿童文学名作也被纳入了幼儿文学的范畴。接下来,作者在论述世界幼儿文学主要作家作品一节,共列出五十五位,涵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十五个国家;在论述中国幼儿文学主要作家作品一节,共列出四十二位,其中台湾地区提及林良和林焕彰。此外,作者在考察幼儿文学文体、检讨幼儿读物时,以历史为参照,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幼儿文学文体与幼儿读物不断地进行修正、补充、调整。在历史的维度下,当代幼儿文学充满持续变化的可能。

张美妮、巢扬的《幼儿文学概论》是一部系统完整、内容丰富的教材。该教材共分四编,前两编以“论”为主,后两编是史的叙述和作家作品分析与介绍。第一编是基础理论,也是全书的核心理论,探讨幼儿文学的本质、美学特征、功能与接受对象等;第二编是体裁论,包括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图画故事、寓言、散文、戏剧等七种体裁的论述,尤其是对幼儿童话、图画故事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分析;第三编是中国作家作品论,此部分细述中国幼儿文学发展简史,并分析二十余位中国重要的幼儿文学作家及其作品,台湾地区作家也单独作一章探讨;第四编是外国作家作品介绍,含贝洛、格林、科洛迪、林格伦、罗大里等十余人。编者在对宏观的历史背景和史料的梳理中,勾勒和概括了中外儿童文学的历史线索和当代发展,涵盖和呈现了儿童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基本面貌,并对重要作家作品做出美学的、史学的分析。本书在理论和历史两部分论述颇为详尽,加上作家作品论很多,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并重。

《幼儿文学原理》和《幼儿文学概论》对我国幼儿文学史的初步描述,为后来幼儿文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可贵的参照,无论是在幼儿文学史观,还是在幼儿文学作家作品的梳理上,都为幼儿文学教材的编写产生显在而深远的影响。

三、21世纪:多元的编写理念

进入21世纪,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提供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的教材,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幼儿文学》,二是方卫平编写的《幼儿文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幼儿文学》共八章:第一章为论述幼儿文学基本理论,第二章至第八章围绕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七种主要的幼儿文学文体,分别阐述其概念、特点、分类、创作等。从《说明》中所陈述的编写意图和全书编写体例看,该书紧密联系幼儿文学教学实践展开论述。特别是文体论章节的作品选读与写作训练部分,以及附录《幼儿文学理论参考书目》《幼儿文学作品参考书目》《重要幼儿文学期刊参考名录》《重要文体文学网站参考名录》等,都突出地表明了编者重视幼儿文学理论与教学相结合、重视幼儿文学教学实践的学术研究意识。

方卫平编写的《幼儿文学教程》以幼儿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先进理念为支撑,对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概念范围、文类特性、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主要文体、教育功能、教育实践、阅读指导以及教学研究等内容提出了独到的立论与阐述。全书共十二章,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基础理论”论述幼儿文学的历史与概念、幼儿文学的特性、童年文化与幼儿文学以及幼儿文学的当代语境,编者将幼儿文学置入人类文化历史的背景中,一方面从人类学语境考察幼儿期的思维特征与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从人类艺术史语境肯定幼儿文学的原始艺术特质。在这样的类比观察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幼儿文学与人类生命进程之间源远流长的内在关联;中编“主要文体”介绍儿歌、幼儿童话、图画书等文体的概念、历史、分类以及艺术特征等;下编“阅读与教学”阐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教育实践、阅读指导与教学研究。其中“童年观的性质”“幼儿文学的文化精神”“幼儿文学与新媒介”“幼儿文学与文化产业”等内容汲取了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作者对当下幼儿文化现实的观察和思考。透过这样的理论阐释,我们得以窥见幼儿文学艺术发展的文化动因与文化走向。

《幼儿文学》和《幼儿文学教程》是两部颇具拓展意义的教材,其对幼儿文学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富于系统性、当代性、前沿性的论述,显示了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可能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四、幼儿文学教材编写的展望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幼儿文学教材编写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文学教材体例的多样性和理论的前沿性不断增强。随着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幼儿文学教材的编写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立幼儿文学理论个性和面貌

确立独特的幼儿文学理论个性和面貌,意味着编写者把幼儿文学当成具有独特的幼儿美学的文学样式来加以探讨。“不管是婴幼儿书籍还是少年小说,所有被归属为儿童文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者与目标读者之间的鸿沟。”[5]19可以说,正是这一“鸿沟”决定了幼儿文学的独特艺术样貌。目前多数幼儿文学教材缺乏对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艺术特征的阐释,忽视以幼儿研究为根基,因此没有很好地呈现幼儿文学的真实面貌和独特魅力。

以幼儿文学文体分类模式为例,许多教材沿用儿童文学的分类,将幼儿文学分为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寓言、幼儿小说、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科学文艺、幼儿戏剧、幼儿影视等。事实上,对于语言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的幼儿来说,幼儿小说与幼儿故事的区别不大,幼儿寓言与幼儿童话的差别也不明显;幼儿科学文艺所涵盖的科学知识内容,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几乎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幼儿文学文体分类的呈现和阐释上,我们应该注重幼儿文学在文类上不同于儿童文学的独特面貌,从而帮助读者认识、感受幼儿文学的特殊魅力。

图画书作为一种新兴而又独特的文体样式,显然主要是供给幼儿接受的。在美国学者玛丽·雷恩克·贾隆格的《幼儿文学》一书中,“幼儿文学”和“图画书”成为一组可以相互指代的概念。关于图画书的名称与图文关系,是幼儿文学无法回避的内涵与外延问题。在一些幼儿文学教材中,编著者以“图画故事”“绘本”指代“图画书”,“图画故事”“绘本”概念实际上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图画书”概念。很显然,我们需要给这种以图画为主的幼儿文学文体样式确立一个统一的学术名称,因为对于图画书来说,图文关系是其核心艺术特征。近年来,从符号学、视觉心理学、艺术学等视角对图画书的图文关系进行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幼儿文学教材编写也应当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推进教材编写的深化。

此外,幼儿文学的稚拙美、游戏性、艺术媒介的综合性特征和特殊的读者接受方式、幼儿童话的美学风格等,也都是确立独特的幼儿文学理论个性和面貌的重要方面。

(二)关注幼儿文学发展历史和前沿

作为一个独立门类的幼儿文学,它所有的艺术成就与艺术问题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因此,幼儿文学教材编写需要借助一种历史的眼光将幼儿文学放置到历史的脉络中进行考察,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历史是对现在的寻求,寻求历史的人是为了得到现实的意义——这种意义塑造了历史所描述和发现的东西。我们总是处于重新想象过去以满足我们的现实需求的过程中,诀窍是要意识到这个事实和它的危险之处,要考虑这些需求的本质和正当性。”[6]统揽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不仅能在联系对比中寻找其发展规律,还能通过时间维度发现幼儿文学的成就与缺憾,从而全面、立体地把握幼儿文学。

21世纪以来,由于幼儿生存现实、童年文化环境、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语境等方面的急速变迁,我们对于幼儿文学的文类概念及其文化身份、美学面貌等的理解也在不断接受新的拓展。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我们运用了当代各种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理论。比如,我们在艺术和感知理论的语境中检视图画书;在民俗学的语境中检视童话;在传播理论的语境中检视电视和电影;同时也在当前认知发展与教学法研究的语境中,探讨儿童的回应。”[5]幼儿文学艺术形态与思想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扩充和诠释,在教材中关注和呈现这些当下和前沿的趋向,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更加开阔、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今天的幼儿文学。对于这些富于当下性和前沿性的理论及艺术话题的讨论和思考,能够使一部幼儿文学教程真正跟上进而呼应当代幼儿文学的艺术发展进程。例如商业传播媒体对幼儿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幼儿文学的形态也因此发生变化。美国学者华特·索耶尔与戴安娜·考默尔合著的《幼儿文学——在文学中成长》一书中专设一章介绍“文学与传播教育媒体”,该章节论述了幼儿生活中一些主要的传播媒体,如电视、录音带、电影、幻灯片、杂志、报纸和电脑游戏等。作者指出:“精化传播媒体节目的肤浅内容文学则可以透过传播媒体使儿童能够更了解一个概念或事件,传播媒体也可加强一本书之内容的感官效果,而使儿童对书中的内容有更深的体验和投入。”[7]可见,在面对商业传播媒体时,成人应当懂得如何配合书籍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媒体,从而达到增强故事效果的目的。

因此,编写者应在宏观的历史视界中,描述幼儿文学艺术发展的整体轨迹,呈现幼儿文学艺术进程的整体样貌。与此同时,幼儿文学教材的编写还应密切关注当下前沿的幼儿文学理论和实践探究成果,凸显幼儿文学教材的当代性。

(三)传递幼儿文学艺术判断标准和关怀

一部优秀的幼儿文学教材除了确立独特的幼儿文学理论的个性和面貌,关注幼儿文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沿,还应向读者传递幼儿文学的艺术判断标准和关怀。

所谓“幼儿文学的艺术判断标准和关怀”,主要是指幼儿文学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人文关怀。幼儿文学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稚拙、纯真、质朴等内容,它们与幼儿期特殊的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幼儿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一切人类艺术基础之上的对于生命的普遍关怀。一部理想的幼儿文学教材,既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幼儿文学,也要让读者辨别什么是优秀的幼儿文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往往蕴藏着作家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至为丰富的感受、领悟,蕴含着作家对于生命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与人文关怀,以及人类精神和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最基本的审美奥秘与规则,它所传达的是人类共有的、美好的、恒久的情感。

在幼儿文学教材中传递幼儿文学艺术判断标准和关怀,可以帮助读者从艺术判断的角度去感受幼儿文学的魅力。“这种纯正的艺术观既是包括作家、研究者、编辑、出版人、教师、父母等不同人群与儿童文学打交道时用作识真辨伪的利器,也是在一个市场化时代保持对于原创儿童文学艺术现状及其方向的准确判断的重要依托。”[8]通过传递幼儿文学艺术判断标准和关怀,教材不但提供了幼儿文学艺术鉴赏的示例,促进读者对幼儿文学知识的领悟,拓展读者对于幼儿文学的艺术视野,而且能使理论的阅读更加充满趣味,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幼儿文学佳作目录。

因此,编选者需要判断、考量幼儿文学作品在语言、文学、文化等层面的价值,“格外要注意书籍如何处理面对女性、少数民族或不同文化是否公平的问题”[9],充分关注那些与幼儿审美心理结合紧密,同时又具有丰厚的情感和人文精神蕴含的作品。

(四)探索幼儿文学阅读指导和实践

幼儿文学教材既要培养师范生未来从事幼儿教学所需的扎实的幼儿文学理论素养,又要具有把幼儿文学理论运用于指导幼儿阅读的实践能力,具有运用幼儿文学理论知识反思和研究幼儿教育中诸多问题的能力,初步奠定师范生未来专业性发展的基础和潜能。

针对幼儿文学的阅读指导,从阅读环境的创设到阅读材料的选择再到阅读活动的开展,仍需建立一个完整、深透的阅读指导体系。例如,关于“说故事”这一独特的幼儿文学阅读活动,我国台湾地区幼儿文学教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黄郇媖在《幼儿文学概论》中指出:“具备良好的故事表达技巧,除了可以让听故事的幼儿感受到故事所带来的文学乐趣之外,对说故事的人而言,更可以在从容的表达故事过程中,与幼儿共享一段愉悦的文学经验。”[10]接下来,作者详细阐述了故事表达的流程、故事的选择、故事呈现的方式和制作道具、幼儿活动设计,以及偶发状况的处理、检讨与评量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林文宝等人在《幼儿文学》中同样指出:“说故事就是带领孩子进行一场有声的阅读,以口说身演的方式,将孩子能够领会的文学、知识、概念,借由引人入胜具有情节性的故事做有效地传递,以达到语言学习、知识获取、事物认知,甚至认识世界之目的。”[11]编者在论述“说故事”的意义之后,又探讨了说故事前的准备工夫和故事说演的技巧。张宜玲在《幼儿文学》中说道:“倾听,的确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当孩子喜欢听故事,他自己会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有时会主动问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12]因此,作者就如何引起动机、如何布置说故事的场景、如何决定说故事的方式、身心如何做准备、如何和观众互动以及气氛的酝酿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叙述。由此可知,说故事活动是促使幼儿探索阅读世界的一个极佳方式。因此,编写者应积极探索适合幼儿读者的阅读活动,详细示范指导过程,使幼儿文学教材真正有效地发挥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目前国内幼儿文学教材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阅读和教学两个方面,而在世界范围来看,除了对幼儿文学创编与教学、阅读指导等实践应用的探讨,相关研究话题还包括图书治疗、读写能力、幼儿对于图画书的回应等更广泛的内容,如美国学者华特·索耶尔与戴安娜·考默尔合著的《幼儿文学——在文学中成长》、美国学者玛丽·雷恩克·贾隆格的《幼儿文学》等。显然,国内幼儿文学教材编写在这类实践话题的探索还大有可为。

一部理想的幼儿文学教材,应该能够以全面、准确、前沿同时又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把握幼儿文学的文类特征与艺术特性,了解幼儿文学的发展历史与当代前沿,培养幼儿文学的基本鉴赏能力,以及将此认识应用于幼儿文学阅读欣赏与审美判断的实践。

猜你喜欢

文体文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们需要文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