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2-03-17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樊玉强

天津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小学生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小学 樊玉强

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数学课堂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实现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能构建数学智慧课堂,利用更多优质资源,通过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强化,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传统数学课堂的不足之处展开分析,挖掘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利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现突破和改善,通过环境创设、方法指引、材料解读、结合生活等形式,为更多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和参考,帮助更多小学生实现数学综合水平的健康发展。

一、数学教学的壁垒

(一)教学方式枯燥,缺乏趣味性

传统课堂当中很多的教学方式因循守旧,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数学中有很多内容在学习时是枯燥或者困难的,教师需要利用技巧加速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教材之中很多内容具有封闭性,若是单纯地把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输出,则会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应用。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数学定理公式等就会不求甚解,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应付了事,只为了完成任务的想法。

(二)教学机制单一,缺乏个性化

部分教师只注重应试教育,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能够充分地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这给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扁平化的课堂难免令学生觉得无趣,教学缺乏人性化、个性化,无法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很多小学生甚至会产生被冷落被忽略的感受。学生会逐渐缺乏自信,甚至会对数学产生排斥和抵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打好基础,也不能够为以后长远的发展做好铺垫。

(三)教学领域狭窄,缺乏综合性

传统课堂各学科之间存在割裂感和界限,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学科互联、共同发展,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单薄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合作意识不强,不能够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不高,学生没有办法产生良性的竞争意识,从而变得越发消极懈怠,不利于整个班集体补齐短板,打造核心凝聚力。与此同时,形式单一的习题让小学生抗拒写作业,也无法通过作业进行合理的巩固与复盘,不能够对知识彻底吸收。

(四)缺乏合理互动导致数学乏味化

传统课堂当中,师生缺乏良性互动,教师只负责讲课,学生只负责听课,所学知识是被动接收的,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进行传递,学生有疑惑不能提出来。教师容易有疏漏的地方,学生也不敢提问,导致疏漏被彻底遗忘,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弊端。师生之间没有合理的互动,导致师生关系过于疏远,学生产生的学习问题和阻碍,教师不能清楚地知道,就意味着教师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程度,也无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良有巨大的阻碍作用。

二、打造数学品质思维的重要性

(一)品质思维塑造好学精神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被动学习知识转化成主动探索,促使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品质思维注重培养学生“会学”“好学”“主动学”的精神,能够让学生以一种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课堂与作业,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去学习、思考、练习、总结,省去大量无效学习工作,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能够在培养品质思维后,达成更为主观的学习意愿,会对数学当中的挑战形成更积极的能动性,能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品质思维下更全面的逻辑体系

在小学数学当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语文、历史、自然科学等,需要小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思维观念,打造多学科互联的学习状态,通过数学之中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最终反馈到数学本身,从而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数学理解,在数学读题、解题的过程会更加得心应手。小学数学当中很多数学题需要学生以更全面的认知角度看待,才能形成更为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和更严谨的解题步骤。由此,学生在理解数学的状态下,会越发降低数学难点在心目中的难度预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强化数学在小学生心目中的魅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当中更广阔的天地。比如,小学生会主动通过互联网或者询问教师和家长更多关于数学的知识,无论是低学段的小学生,还是高学段的小学生,这种好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会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更深层次的挖掘。

(三)思维融合中的情感升级

帮助学生创设更为理想化的学习情境,是新时代教育领域的崭新教学方向,也是强化学生数学品质思维的有力途径。在学生提高学习状态后,对小学数学当中重难点内容,包括数字(分数、负数),图形(多边形等)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共鸣和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配合程度和参与感。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让学生具备更为真实的代入感,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与计算,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在不断思考与评价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些恰恰是学生投入数学学习的前提。

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阅读能力不是简单地理解数学文本材料,而是在阅读完文本、符号和图形材料后,分析这些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将阅读材料中的新知识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算具备了数学阅读的能力。在日常教学和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为了使数学课不再单调乏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生动、情感化的语言,即使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表现进行点评,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多鼓励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通过例句、插图等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提出阅读要求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阅读,以及阅读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将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数学阅读便不再单调乏味。例如,在“双条形统计图”的第一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后提出一个关于统计图的故事,并故意暴露一两个错误,以便学生阅读并发现错误,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学习方法指导,促进思维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不应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意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用知识进行判断。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组织教师培训,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讨论,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数学阅读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课堂阅读材料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必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本,然后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通过阅读告诉我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吗?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轴对称的图形?”学生的言语活动可以提高其数学阅读水平,锻炼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增加和扩展内容: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和建筑物中的对称现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后收集一些对称事物的照片,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三)阅读数学材料,加深知识理解

教师除了全面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外,还需要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结构,进而找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内容。数学课堂中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要辅以其他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心中有想法才能做好前后联系,对数学阅读材料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分析新旧知识,整合新旧知识。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数学故事,例如,《孙悟空一棒化难题》这种数学读物,会使学生很感兴趣,故事中丰富有趣的内容能帮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如此,教学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数学故事作为数学阅读材料以供学生阅读,这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将给数学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读书,提高效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增加数学课外阅读材料,回归数学阅读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从课堂情境故事导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在课堂导入过程中适当运用情境故事,有效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1亿有多大”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情景故事:一场动物会议正在森林深处举行,这时所有的动物都来参加活动。此时,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展示万马奔腾、大象迁徙等场景图片。让学生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根据直观的图像显示完成对“1亿”的认识,这样可以使数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情境故事的引入模式可以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减少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的频率。丰富数学学习与训练的方法,可以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数形结合,认识数学知识实用性

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充分运用理论,利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数与形的结合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与数量的转换,引导小学生分析和学习理论知识的精髓,最终解决他们遇到的数学问题,深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图形来解决和分析问题,或通过图形展示数量关系,用数字和形状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学中,虽然有现成的周长计算公式,但如果教师只要求小学生记住这些公式,学生就无法在实践中灵活使用这些公式。因此,教师必须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个公式,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矩形,让小学生认识到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矩形。计算正方形周长有四种方法:宽度×2+长度×2;长度+长度+宽度+宽度;(长+宽)×2;长×4或宽×4。然后教师将详细解释这四种方法的原理。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深化了小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数学知识理解

有效培养数学思维应考虑小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使小学生在问题学习中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反思,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加减运算融入小学数学中,结合实际生活问题,促进学生思维与计算技能的发展。比如,“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一辆玩具车的价格是30元,一袋苹果的价格是10元,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汽车玩具和一袋苹果。总费用是多少?”通过与生活联系,学生可以快速列出30+10=40(元)和10+30=40(元)的公式。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场景,小学生了解了数学运算的重要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更加开阔了,这对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七)发展比较、抽象和概括数学思维的方法

比较思维是一个人在整体思维上试图确定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比较主要是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是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基本前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所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区别,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及知识内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抽象思维是通过抽出某一事物的所有本质特征,舍弃其具有非本质性的特征,使之与具有其他本质特征的抽象事物加以区分的思维,它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认识转化过程。概括指的是把某些不同事物经过整合归纳,抽取共同性与本质特征进行概括总结的思维。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抽象、概括的教学应用也很广泛。发展比较、抽象、概括思维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需充分分析学生学情,寻求最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法与内容,同时多做课堂汇总与教学反思,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情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提高数学思维方式,得到较为充分的数学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