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2022-03-17甘肃省定西市特殊教育学校刘彩霞

天津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智情境生活

■甘肃省定西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彩霞

培智教学规范中要求:教材设计应以生活为题材,教学内容应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给予学生较强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形成生活理解,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以数学内容的基础性、学生生活实用性为立足点,丰富学生生活技能,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本文以低年级数学为视角,简要分析了培智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学认知有偏差、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等。探索了培智学校数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认知、重组教材内容、开设生活情境等,尝试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确保教材与方法的衔接性,发挥情境的促学功能;借助“比大小”与“人民币”两个案例的教学分析,全面推动数学教学发展,促使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形成优异的数学能力。

一、培智数学教学不足

(一)教学认识偏差

在低年级培智课程中,数学教师要以课程要求为指导,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关注数学课程的过程与结果。如果培智数学教师对课程理解存在认知偏差,将会造成课程内容古板、课程方法枯燥等问题,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低年级培智课程进程中,师生互动较为关键,教师可以对学生形成学习指导,组织学习活动,做学生的活动组织者、讲解者。如果在培智课程中活动时间未予有效控制,会严重削弱课程教学功能,降低课程质量。

例如,在讲解一年级课程“高矮”时,低年级教师会选择建筑素材进行教学讲解。1.导课时,展示建筑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建筑特点,比如,门、窗等。导课环节使用3分钟。2.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从建筑顶层向地面看,感觉如何?”学生交流3分钟。3.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图中建筑与校园建筑有何区别?”学生给出答案:“图中建筑更大。”判断建筑区别使用3分钟。4.教师给出课程重要问题:“图中建筑与校园建筑的高矮有什么区别?”此种导课方式极大程度地消耗了课程时间,教师可在展示建筑图片时,直接向学生提出“建筑高矮”等问题,给学生数学思考指明方向,增加课程的指向性。

(二)教材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

教材内容设计时,以特殊学生生活为主要选材方向,确保课程内容设计的有效性,积极唤醒学生共鸣,有助于增强学生数学消化效果。然而,教材内容设计并未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形成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效。比如,教材中展示的校园图与课件中引入的图片并不一致,致使学生无法理解讲解的课程。

(三)生活数学融合较少

引入生活数学是增加课程进展的有效方式,如果在课程中并未有效融合生活素材,造成课程缺少实践性,则无法发挥数学的培智功能。比如,在“混合运算”课程中,教师在板书上列出各种数字,通过添加符号保证算式成立,但并未融合生活场景,引起学生计算时缺失问题思考情境,形成计算困难问题。

(四)学生实践能力欠佳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使学生具备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问题意识引导,使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助力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应对生活问题。在低年级培智班级中,学生实践能力欠佳,需要数学教师发挥课程培智功能,对学生生活智力、数学能力进行双向开发,确保数学教学效果。

二、培智数学教学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认知

1.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培智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数学培智思想,融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准确领悟新课标内涵,巧设生活实践,以加强数学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堂把握数学内涵,增加数学实践,发挥低年级数学培智功能。因此,数学培智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为指导进行知识讲解,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低年级培智教师应全面阅读相关书籍,关注业内教学动态,积极把握前沿的培智方法,多看、多搜集培智数学方面的资料。比如,《特殊教育》《南京特师学报》等,此类书刊内容中整合了较多培智方法和成功案例,有助于强化数学培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2.以具象化教学为方法

在讲解加法内容时,培智教师积极整合网络、书刊各项资源,尝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去除课件设计的无用环节,以实现高效教学。在实践中,教师以生活情境导入教学内容。例如,“1+1”问题的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学生手中的笔,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拿出一支黑色笔、一支蓝色笔,问学生手中的笔数,引导学生领悟“1+1”的计算方法。借助笔杆与数字1的相似性,从视觉、具体事物两个方面强化教学质量,培养特殊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融合生活素材,增强课程进展实效

《教育常识》中提出:教材内容未融合生活素材时,难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关联生活经验,有碍数学功能的发挥。教材,是教师开展培智课程的基础,是特殊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关键,符合规范课程内容的走向。在融合生活素材时,教师应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积极整合培智资源,加强生活素材的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材内容。必要时,进行留白设计,便于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以培智“上下”课程为例,在对二年级培智学生进行方位教学时,需含有三级教学目标。1.轻度目标。指导特殊学生明确上方、下方两个空间位置,使学生学会使用“上面”“下面”具有方向性的词汇进行位置描述。2.中度目标。引导特殊学生,使用“上面”“下面”两个词汇回答方位描述问题。3.重度目标。学习“上面”“下面”方位词汇。在教学中,教师应准备多种道具,比如,玩具、积木等。结合教材目标要求,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增强课程进展实效。教师创设情境时,进行故事融合。引入的课程情境为:图片一,小熊与小狗进入房间,室内床为上下结构;图片二,小狗让小熊上去;图片三,小狗抢占下铺;图片四,小熊躺在上铺。对于重度学生,分辨出图一中两床的上下位置即可。对于中度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下铺与上铺对应的小动物。对于轻度学生,教师让学生对图片内容进行描述,描述中使用方位词。

(三)设计生活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1.收集生活素材

以学生生活认知为出发点,进行生活素材的整理,展现数学情境设计的真实性,制定适应学生数学使用难度的数学培智方案,达到生活促学目标。在收集生活素材时,可从衣食住行方面逐一丰富教学资料,确保数学情境创设质量。一,穿衣方面,让学生记录衣柜的衣服数量,引导学生形成衣物统计思想。二,饮食方面,可从质量称取视角,引导学生形成数学认识,比如苹果200g,酸奶90g等,以量化视角引导学生养成生活数学观念。三,家庭居住方面,教师可从房间格局视角,引入空间几何数学内容,增加学生对居住环境几何特点的认识。比如,教师选择多组房间图片,让学生说出各组房间的几何特点,以此形成生活几何的引导。四,出行方面,教师可选择校园周边的公交车号,制成PPT,带领学生认识公交车,使学生对公交车号与通行线路形成认识,具备基础的公交出行能力,发挥数字教学功能。

2.情境素材运用

情境创设时,教师可运用的素材有:购物小票、方块手巾、通讯录、女士发卡、收纳盒等。(1)使用购物小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加法、乘法的学习,让学生自行计算,核对小票结果的正确性。(2)使用方块手巾,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几何图设计,采取绘图、剪裁等方式,让学生剪出喜欢的手巾图形,对学生几何认知形成引导。比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3)通讯录,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强化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促使学生理解号码组合的通讯功能。教师可以此为延伸点,为学生编排学号,增加学生对通讯号码的理解能力。对于轻度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家长通讯号码。对中度学生,教师可以以查找号码、保存号码为教学方向。对于重度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在通讯录中选出家人号码即可。(4)女生发卡,以多种不规则发卡,带领学生认识颜色与图形,引导特殊学生形成图形辩知能力。图形学习时,教师让轻度学生从多个发饰中,给出至少选出4个图形,中度学生说出3个图形,重度学生挑出2个图形,以达成图形认读目标。

(四)加强活动组织,增加实践课时

1.整合活动资源

实践课程旨在增强特殊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使其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此展现数学培智功能。生活中含有多种素材,具有数学实践课的丰富资源。比如,塑料瓶、水杯等。教师应积极挖掘生活素材,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培智效果。

2.开展实践课程

(1)校园数学实践。在校园中,教师可采取学生报数的方法,锻炼学生人数统计能力。比如,每日选出一名学生,报告班级人数、迟到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以报告形式,融合数量记录思想,促使特殊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前后”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前方、后方两个座位的学生姓名;在学生给出前后人员姓名后,教师调换学生座位,再次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位置的人员姓名。借助此种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前后”方位的认识。(2)家庭情境。特殊学生所在的家庭环境具有差异性,教师让家长带领低年级学生发现家庭中的数学。比如,玩具数量的种类,火车、积木、钢铁侠是三种类型;说出每类玩具的数量,小火车有3个,积木有16个,钢铁侠有1个,在学生自主查数时,会增强学生数字使用、数字记录各项能力;让学生找出家中的书籍,说出书籍的种类与本数,小说类、工具类、文言类、绘本类是四种书籍,小说有4本,工具有3本,文言有2本,绘本有6本,在书籍认读中,强化学生对物品类别的认识。(3)社会情境。社会环境中含有的数学内容较多,低年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能够掌握数学观察、数学记录、大小对比等能力,有效解决特殊学生遇见的多种生活问题,使其多方面感受数学,认识数学。例如,“生活中的数学”是为一年级特殊学生设计的教学内容,课程中,教师从上学时间、上学路程等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数学,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比如,培智学校要求学生到校时间为上午8点,询问每名学生从家出发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路程时间。

三、教学案例

(一)《比大小》

1.教材解读。《比大小》课程,是培智学校为一年级特殊学生设计的数学课程[4]。教师以图式展示形式,进行课程教学。教材中共展示了四个图:前两个图片,用于教学指导;后两个图片,用于学生练习。图片一:让师生给出排球、皮球的数学关系。图片二:给出一双40码男鞋、一双36码女鞋,对比两双鞋的大小。图三与图四,由教师自由设计,用于学生练习,教师可选择不同大小的水果,比如枣、桃等。

2.课程目标。轻度学生技能要求:①应掌握大小的数学关系,②能够给出生活常见物质的大小关系,③自主寻找生活中大小差异性的相同物质,比如300毫升饮料瓶、500毫升饮料瓶。中度学生技能要求,同轻度学生的①、②。重度学生技能要求,同轻度学生的①。

3.教学方法。教师设计课件,准备足球、皮球、饮料瓶等道具。采取情境创设方式,以“动物园”为主题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思考。环境创设用语:“动物园有多种小动物,比如猴子、兔子、松鼠等。”情境创设时,展示课件图片,引出大小对比的问题,“小动物玩的排球、皮球,哪个球较大”。学生说出“排球大”的答案,开展各类物体大小的对比。教师在板书中间位置,书写“比大小”,引起学生关注。比大小时,分别从球类、鞋类、瓶子等方面,教师逐一带领学生比较物品大小,融合动物园情境,促使学生形成大小思考能力。

(二)《人民币》

1.教材解读。《认识人民币》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数学课程,以三年级特殊学生为教学主题,课程内容以“10以内加减”为数学主要内容,增强学生数学使用能力。

2.学情分析。在培智学校中,三年级学生处于低年级阶段,社会经验较少,人民币使用频数不高。在课程中,使用人民币实物,塑造学生货币意识,使其感受人民币价值。

3.课程理念。在课程中以“简单加减法”与“人民币”结合为视角,塑造学生勤俭思想。课程中引入“十进制”计算方法,增强学生角、元之间的转化能力。

4.教学目标。轻度学生技能目标:①辨识人民币面值大小;②掌握“十进制”换算方法,比如1元=10角;③能够进行货币交易,完成商品购买。中度学生技能目标:与轻度学生的①、②一致。重度学生技能目标,与轻度学生的①一致。

5.在教学中,教师采取情境创设形式,为学生展示各面值人民币,比如一元、一角、五元、十元等。教师引导特殊学生说出人民币的生活用途,即购物。教师让学生思考可购买的物品种类,比如玩具、书本、食物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引导学生1元=1角×10张,10元=1元×10张。

综上所述,对低年级培智学生开展数学讲解工作时,教师应积极融合陶行教育知思想,开展实践课程,融合生活素材,增加课程的实用性,促使培智学生形成较强的生活技能,发挥数学培智功能。

猜你喜欢

培智情境生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