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以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为例

2022-03-17魏茹霜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李白诗歌

邓 华,魏茹霜

(1.绵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西青 30038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经久不衰的历史印证,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据与重要优势。美丽的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积淀的重要成就之一,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来探索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爱国主义元素非常重要。李白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案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角,以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为例来探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时代新人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2]58。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育和发展,是爱国主义情感在国家和民族中绵延接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李白的大部分诗歌体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等,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学的巨大资源宝库,以此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十分重要。

(二)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基础。文化自信是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李白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等具有家国情怀的故事、作品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三)丰富爱国内容,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课堂实际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教育,国情和国防观念的教育,民族精神、国体和政体的“优越性教育”[5]。充分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爱国主义体系,增强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四)拓展爱国资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也要积极拓展校外资源。经过挖掘和进一步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川西北地域是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例如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越王楼、太白祠、磨针亭、粉竹楼、衣冠墓、读书台、匡山寺等景观[6]。这些景观能够带领我们领略李白的风采,感受川西北这个地域由内散发的独特魅力。充分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从心底萌生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由衷赞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内部顶层设计待强化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但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时,欠缺主观认知,只发布一些纲领性的文件,没有出台具体的方案,容易出现对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偏差。要么错误理解将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生硬接入,要么就将专业课上成了诗歌鉴赏课,不能真正将李白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贯穿到课程建设中,不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高校教师在利用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时,出现了挖掘和理解不够透彻的问题,未能达到传授学生所需的标准,导致学生很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获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高校存在着理工学科经费比人文学科经费投入多的问题,造成了人文学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时缺乏资金支持的现象。

(二)教育内容待丰富

目前,高校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往往更喜欢运用科学家、消防员、警察等的人物事迹,而忽略了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李白诗歌,教师对其内容、内涵还存在挖掘不够深刻不够充分的问题。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解有关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时,教师可以李白诗歌的具体诗句为例来讲解爱国主义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此,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还能实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重心容易停留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方面,主观意识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精神引领。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忽略了选择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条重要途径,没有优化好课程资源,面对具有丰富内涵的李白诗歌的爱国主义元素,没能结合实际开设具有特色的校级素养课、编设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学科门类不同,课程特点也各有不同,高校往往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使得教师没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开展特色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未能深入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育形式待完善

部分高校借助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存在着应用不全面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对运用多媒体设施和5G网络平台不够积极。课堂平台方面,仅用诸如“课堂派”这样的平台签到或回答问题,很少利用这些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宣传平台方面,高校大多是转载或引用其他高校、政务平台的推文,很少有独具特色的原创。其次,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讲空话,也不是一味地唱高调,而是要将其成为广泛共识,不仅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7]。爱国主义教育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需将其融入到实践课堂中。然而,社会实践存在着覆盖面不广、人员参与率不高、实践效果不好等短板。最重要的是,部分实践活动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深究其背后蕴含着的深意,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变得较为空洞。再次,目前开展以李白诗歌为主的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存在着数量偏少、吸引力不够、组织方式散乱等问题,造成了高校爱国主义文化活动宣传力度不到位。最后,高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有利于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数据共享平台,导致信息封闭,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持续健康开展。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高校内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顶层设计

1.加强主观认知,实现协同育人

教育部强调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8]。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来源和基础。首先,高校应在思想上重视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为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和修订现有的课程管理制度,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进一步融入到课程管理文件中。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制订由学工、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参与的爱国主义建设阶段性规划,并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文件中要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对于建设成果的要求也要进行细化,比如明确不同专业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建成一定数量的校级爱国主义教育精品示范课等。最后,不断推进课程思政。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高校可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利用李白诗歌,通过理科、工科、人文和艺术各种课程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教学。让大学生对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认识到它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提高大学生对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2.培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传统文化课程培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课堂观摩与教研等,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育人意识,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对于李白诗歌中爱国主义元素的挖掘、转化以及融入教学过程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分析李白诗歌的文学价值时,可一并挖掘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价值。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描写的四个场景,连绵的山峦、平坦的原野、奔腾的长江和广阔的原野,每一个场景都是如此广阔,以至于读者可以穷尽目光,通过荆门周围的壮丽山河,看到诗中展示的浪漫主义风采,最后升华表明此诗是对祖国河山的热烈歌颂,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之深。教师在上歌曲赏析课程时,可引导学生赏析由李白诗歌改编的歌曲。如歌手王菲的《清平调》,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的《月下独酌》《春江花月夜》等。在赏析过程中,既让大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内在精神有一个系统了解,又提高了教师的艺术素养。

3.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研究开发

研究需要有强大的物质支撑,高校要给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研究开发与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购买李白诗歌全集、带领团队奔赴李白出生地调查研究、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等。其次,紧贴大学生实际成立专业团队,编写李白诗歌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教案。教案要以李白诗歌中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为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特色编写校本教材,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最后,推动建立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如教学基地,爱国主义精神宣讲团等多样化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感悟李白诗歌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建立网络数据库,存储优质教学案例,且面向师生开放,供全校师生查阅学习。与时俱进利用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火山等来宣传数据库成果,吸引大学生关注,使之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爱国主义者。

(二)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1.深挖课程知识,丰富课堂教学

高校教师要深挖李白诗歌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树立优化和整合内容的理念。例如,在讲授“自然资源环境”课程时,讲到与黄河水土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引用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讲解黄河源远流长、落差巨大、腾空而起、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景观特色。在讲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坚定信念,追求职业理想”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引用李白诗歌《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讲解。尽管前方有许多波折,但李白相信他总有一天会乘风破浪,挂帆出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偶遇政治挫折的愤怒,揭示了他的报国愿望,同时他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定会实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是统一的,有利于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文化复兴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优化课程资源,实现立德树人

首先,学校要守好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学校应当旗帜鲜明地开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内涵”章节时,可以运用李白经典诗句来进行讲解。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烈歌颂;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体会感悟;诗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表现了对骨肉同胞的关怀同情;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现了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其次,高校应积极开设校级素养课程,诸如“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诗词的价值追求”“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等。将课程内容分段讲解,关于文学素养的内容由文学院教师进行讲解,有关历史的内容由历史学院教师进行讲解,有关爱国主义价值的内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讲解,可以达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立德树人的目的。

3.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整体提升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设的大学生爱国主义课程必须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评价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二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网上评教,对教师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其他课程、校级素养课等课程进行评价。采取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打分制,对得分高的课程提出表扬和奖励,进一步激发教师开展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授课的热情,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渗透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的时效性。建立师生交流合作机制,虚心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对得分较低的课程进行整改。其次,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认真、对课堂内容是否熟悉等方面入手,检验大学生是否在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中学到了知识。课程结束时,要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开展期末测评,结合大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

(三)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1.创新多元方式,运用教育媒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作为社会发展的新力量,大学生容易接受这些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因此,要推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就要发挥网络的优势。通过运用课堂宣传平台,丰富教育媒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其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学习中。课堂宣传平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堂平台(如微助教、对分易、学习通等),二是宣传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高校教师可利用“慕课”“学习通”“微助教”“易班”等课堂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延伸教学场地,增强学习实效性。在向学生传播关于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时,广泛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QQ等平台,打造集教育和服务多元化为一体的宣传平台。采用视频、图片、配音等多种形式,定期推送以李白诗歌内在的爱国主义元素为主的原创文章,并开放后台评论,打破时空壁垒,实现学生和教师、学生和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

2.强化实践教学,拓展第二课堂

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显露出理论价值。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校不能脱离实际泛泛而谈。将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必须依托于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使得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常规操作,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培育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地处川西北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绵阳的李白纪念馆、太白祠、磨针亭等与李白相关的名胜古迹,进行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如教师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李白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其它地方的高校也可以在假期组织大学生奔赴李白出生地开展研学活动。其次,学生进行游览时,安排讲解员进行讲解,这不仅加强了对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也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提炼和升华。最后,在实践教学结束后,高校要开展相关后续活动,如聘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学院组织主题班会、学生书写观后感等来深化外出学习效果,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相结合,使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3.丰富活动形式,以文化熏陶学生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校园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首先,可以利用李白诗歌举办展览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以李白诗歌为内容,举办“我知李白诗歌”书法展览和“你说上句,我背下句”知识竞赛等活动。其次,举办的活动不一定是高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比较大型的活动,可以将活动更具体化。譬如传媒学院和音乐学院的早起练声活动,可以节选与专业要求相符合的李白诗句进行练习;其他二级学院的早读活动,可以朗读李白的诗歌名篇。最后,可以在校园内以李白诗歌为载体打造一条爱国主义文化长廊。以图片、视频、诗集等多种载体,让学生充分感受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价值,激发大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面向学生进行有奖征集所需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润物无声地体会到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价值。这样的文化长廊,会让学生们不自觉地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4.搭建学习平台,构建数据资源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建李白诗歌特色数据库,对李白诗歌进行有效整理,更加深刻地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根据李白诗歌的分类,对其诗歌数据进行采集与保存,宣传以李白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元素为载体开展的爱国主义活动,上传以李白诗歌为载体的优秀爱国主义教案或者文章,打造李白诗歌特色数据宝库。这样有利于丰富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增加李白诗歌的转化形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高校可以利用本地高校联盟,共同建设李白诗歌网络资源库,上传以李白诗歌为载体的教育内容,例如各个高校的优质教案和优质主题活动策划案,有利于高校之间相互学习主题活动。不仅教师可以上传,大学生们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与把关下,上传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并保证资料的实效性。

四、结语

厚植爱国情怀、筑牢信仰根基是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青年学子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如李白诗歌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深入挖掘李白诗歌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以及时代价值,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把李白诗歌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和具有当代价值的爱国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坚实大学生文化认同,才能真正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李白诗歌
诗歌不除外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歌岛·八面来风
倒下的那一刻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