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读书,培养习惯
——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2022-03-17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陈钰金

天津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本整本书文本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钰金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文学素养,锻炼写作能力。但小学语文教材收编的课文以单篇短章居多,学生的阅读有限,不利于培养其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整本书阅读策略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并在新课改中广泛运用,促进了阅读教学质量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均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必须拓宽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阅读意识与兴趣,实现多读书、读好书的目标。整本书阅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指导学生由单篇到整体开展阅读的有效策略,如何在小学阶段合理地实施整本书阅读策略,促使学生快乐读书,培养良好习惯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主导课堂,以至于学生长时间被动学习,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阅读。其次是学生个性发展空间被压缩,致使其在课堂上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固定学习任务,没有足够的自主阅读机会,难以促进个性发展。最后是课堂氛围相对消极,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不利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甚至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迫感。以上原因也就导致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死板、沉闷,学生对语文阅读给予的关注、重视和本身的兴趣都相对较低,这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重重困境,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所起到的帮助有限。

(二)教学问题成因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干扰,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忽视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占用大量的课上时间来讲解理论知识,以至于学生在长时间的被动听讲中,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将提升应试成绩视为教学目标,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形成的消极的固化思维,难以突破传统的学习思维,不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为了赶超既定教学进度,一些教师会单方面提升教学速度,调换知识的讲解顺序,阅读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在课上会受到压力的影响而失去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其阅读理解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反思教学不足,应用整本书阅读策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宜内容,促使学生快乐读书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策略上的延伸阅读,旨在增加阅读数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实施整本书阅读策略时,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选择书本,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两个原则,使书本贴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满足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期望。教师可选择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极具教育价值,绘本、诗集、小说、古诗、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科普读物等各种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均可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对象,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受经典的引导,获取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感性认知阶段,他们对生动的、直观的书本更感兴趣,教师推荐的书本应具备故事性强、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实现快乐读书的目标。另外,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其个性选择书本,注意数量与质量,制定个性化的整本书阅读目标。

例如,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针对小学低段学生选择故事性强的绘本、童话故事,《小鲤鱼跳龙门》《小狗的房子》《一只会飞的猫》等书本可作为选择对象,这些书本以叙事为主且具有趣味性,符合低段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小学中段学生选择易于理解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小英雄雨来》《成语故事》《有趣的科学》等可作为选择对象,这些书本类型不同,但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经验,符合中段学生需求。针对高段学生可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中外文学经典均可作为整本书阅读对象,促使学生感悟文学魅力,形成读书兴趣。通过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且可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

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综合考量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阅读兴趣学龄特点后,合理选择相应的阅读素材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阅读,教师还可以在阅读素材选择的过程中按批次选择,让学生在其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素材,可以是历史文学,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科幻故事。这样学生选择的阅读素材,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阅读效果更好,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地去阅读,去分析,去研究,去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立足教材内容,衔接课内课外阅读

教材始终是教师教学展开过程中的重要依托,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外阅读固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塑造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课外阅读并不是无依据、盲目地引入,要深刻地认识到,教材是阅读开展的基础,也是整本书阅读的立足点,发挥语文教材的引领作用是促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必经途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实施整本书阅读策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引导与学生自读相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衔接,在系统性的教学引导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先要明确单元主题和阅读策略,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单元主题或阅读策略建构起“单篇文本”和“整本书”之间的桥梁,从一篇文本延伸出一组结构化文本或整本书,将阅读策略运用在组文或整本书阅读中,再由浅及深的梯度模式中衔接期课内外阅读。同时,把握教材文本特色,语言、内容、写法等特色,以文本特色为线索确定从单篇文本、某个单元和整本书的阅读支点,并能围绕这个支点针对性拓展,实现篇本的结合与互补,打造出特色的课内外主题阅读模式。

例如,教学《祖父的园子》时,课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这篇课文内容孩子气十足,语言如春天的泥土般新鲜,这是课文表达方式上的特色。根据本篇课文将《呼兰河传》作为整本书阅读对象,在课堂小结时以《呼兰河传》尾声部分改编的小诗作为教学的结尾,引导学生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和书本的特色,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更好地阅读这本有价值的书,使课内外阅读合理结合,保证教学成效。教师立足于教材实际,科学延伸教学内容,能大限度优化阅读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其架设起文本与书本之间的桥梁,开阔其学习视域,以特色主题阅读教学优势来衔接课内外阅读,构建全新阅读教学格局。

(三)指导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有机结合

阅读有效开展必须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且能读的有目的、有价值。整本书阅读的核心在于“整”,即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开展,化整为零又归结于整体,学生应遵循这一规律,并能运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是提高整本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泛读就是将书本内容粗略浏览,抓住关键词句获取信息,大致梳理出文本结构脉络和主要内容。精读则是聚焦于书本的重点内容,针对精彩的、有深度的内容进行思考,并产生深刻认识。教师应利用日常教学,指导学生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初读书本时以泛读为主,大致了解文本内容,从题目、文眼开始通读全文,在分散的信息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初步理解书本内容。随着学生对书本认识的加深,应引导他们逐步转化为精读方式,重点阅读精彩片段,细细品味和感悟,经过分析、比较、推敲后理解书本的奥妙之处理解文本。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思维,使其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例如,根据五年级整本书阅读计划中,教师在《俗世奇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了解书本目录、序言和题外话。从中明确本书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泛读全书,了解泥人张、苏七块、刷子李、蓝眼、大回、好嘴杨巴等人物,并能简单概括这些人物形象。最后精读《泥人张》和《好嘴杨巴》,仔细概括这些技艺高超的手艺人的性格,了解天津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丰富的地域文化。在学生感受文化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趣味性较高的章节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式精读章节内容,使之能了解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印象。再鼓励其泛读其他章节,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品味和感悟书中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寄托,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地将精读与泛读的方法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

(四)运用读写结合,有效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吸收语言知识的过程,要保证整本书阅读效果,必须做好过程中的积累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注重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笔记、学会思考,在读中积累,在写中记忆,在思中升华,从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掌握相关写作技巧,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首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书中文笔精华,了解语言规律,对喜爱的、有深度的内容及时摘抄,养成边读边记的习惯。其次,提炼整本书的写作技巧,从审题、立意、布局、选材等方面全面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最后,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能完成仿写、创编等练习,将阅读时的所见所想写成读后感,对书本内容进行创编或仿写,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

例如,在《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选择“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等经典情节,要求学生了解其中叙事和写人的技巧,指导学生摘抄其中的精彩片段和语句,使之能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完成语言积累,在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下,锻炼边读边写的习惯,既能加深阅读印象,又可以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丰厚文化底蕴。在《一千零一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某个故事情节组织学生进行改编,让学生在改编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来将原本的故事情节改编为不同版本,再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传阅自己的作品,采取互评的方式来营造积极课堂氛围,调动其阅读学习的热情。通过开展编写活动,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阅读教学焕发全新的光彩,体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写作打好基础。

(五)开展群文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束缚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兴起且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策略,能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师生围绕单一或多元议题进行讨论,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进行阅读,以集体建构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是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大限度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先提供不同的阅读文本,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阅读,简单了解文章内容,使其能对单个或多个议题有初步的了解。再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进行细致探讨,以精读的方式来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阅读感触和实际想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师生在群文阅读中达成文本共识,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童年》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阿廖沙丧父经历”“投奔外祖父”“舅舅争夺财产”“慈祥善良的外祖母”等故事资料,让学生进行简单阅读。其次,围绕“童年经历”议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精读自己选择的资料,从阿廖沙的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分析“童年”,思考整本书所寄予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来绘制思维导图,辅助学生的群文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在思维导图的明确指引下,理清文本内容,按照正确的顺序来梳理阿廖沙的童年,懂得作者高尔基从儿童的视角来讲述充满伤痛的童年故事,体会故事中天真烂漫的色彩。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围绕议题讨论的结果来进行总结,阐述整本书的感情基调,从阿廖沙的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解读“童年经历”,让学生真切了解文本中心思想。通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与学生在活动中达成文本共识,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切实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来说均有现实意义,能扩大教学范围,促进教学成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应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立足语文教材,选择适宜的书目,传授正确的方法,适时开展读写结合,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书本整本书文本
玩转书本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开在书本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