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思考
2022-03-17梁艳珍
梁艳珍
(《会计之友》杂志社,山西 太原 030001)
2020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报纸期刊质量要求的规范性文件。2021年3月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要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释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期刊的高品质、内容的高质量,对学术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要做到不忘初心、勇于创新,汇聚并展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的高质量,主要表现为所刊登文章内容(观点、材料、方法、问题等)有创新之处,论证严谨充分(逻辑严密、材料真实丰富),文字表达规范流畅。另外,学术期刊应通过发挥自身作用来吸引高水平的作者,助推原创性成果产生,进一步促进学术创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期刊得到了空前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正经历着空前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研究、学术繁荣与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与此同时,新时代同样赋予了学术期刊引领学术研究的新的历史使命与职责。学术期刊要想把握时代脉搏,持续追踪观察,引领学术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多组织、多发现基于中国情境,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研究成果;要多鼓励、多刊发我国改革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观点、挖掘的新材料、发掘的传统文化精华,构建创新性、专业性的学术论文;要多营造、多倡导学术争鸣、学术创新、学术守信的学术风气。编辑人员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尽职尽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担起时代职责,引领学术发展,助推理论创新。
二、提升学术期刊质量的路径
(一)坚持正确出版导向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回应时代需求,关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首先,编辑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刊,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底线思维,坚持正确导向和办刊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其次,作为新闻出版工作者,编辑必须把意识形态放在首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出版规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守正创新,牢记在出版工作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严把政治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确保期刊不离主业、不偏主责、不迷失方向。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其政治导向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最后,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进行选题策划。要突出问题意识,注重理论深度,服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引领学术潮流,解答时代问题,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学术探讨。
(二)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期刊引领学术创新,要积极引导学者开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理论研究。一是在选题和方法上要有所创新,通过交叉与融合产生新话题,运用两种或者多种学科知识解释或分析问题,使得不同学科背景的读者产生共鸣。二是善于发现并跟踪国外的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借鉴。三是组织线上或线下会议,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构建好的研究平台,让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及时地展示出来。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可以开设专栏,引导作者持续围绕近期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知识、提出新观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形成、强化学术热点,进而起到一定的学术引领作用。高质量的期刊,应该有推动形成学术热点、主动引领学术方向或趋势的自觉、自信与担当,将研究与时代相结合,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三)形成品牌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是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学术期刊不该千篇一律,应该有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品牌、风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期刊的地域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期刊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是要形成、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以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和突出的风格特色吸引、汇聚高水平的文章,构建优质的学术共同体。首先,编辑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界最新的研究状况,用独特的学术眼光将最具原创性、最前沿的学术成果挑选出来并加以传播。其次,通过互联网等传播渠道,及时推送自己刊物的目录、近期的最新选题以及有影响力、高质量的文章,同时要加强与作者、读者的沟通联系,将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及时向学术界反馈,向读者、作者传递,从而扩大宣传力度,获取优秀稿件。最后,编辑要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通过交流学习,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条件的,可适当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外经济学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最终以高质量的文章立刊,以高水平的作者护刊,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品位。
(四)坚持“三审三校”制度
在内容编辑环节,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三审”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准备刊登的稿件都应由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校对人员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各校次的质量监督检查以及付印样的通读,对校对质量负责。“三审三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审校各环节要有编辑的明确审稿意见并由相关责任人签字,审校单完整留档。对把握不准的选题,需要聘请相关专业专家进行评审,为期刊出版拉起警戒线。通过对“三审三校”制度进行明确的责权分工和岗位落实,增强了期刊编校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还有的期刊实行“四审四校”,即增加了最后的作者自校,进一步保障了期刊的出版质量。
(五)打造优秀的编辑队伍
所刊发的每篇论文都要经过编辑反复修改、调整、查核、校正,尽量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文字改写准确,保证论文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格式规范。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编辑人员的工作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名优秀的编辑,不能就稿编稿,做单纯的“文字匠”,还必须学会用新媒体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学习和掌握新媒体网络传播技能,做一名复合型编辑人才。因此,编辑人员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要树立良好的学风,不畏劳苦,勤奋钻研,“沿着陡峭山路”去攀登,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哗众取宠,要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
(六)创新装帧设计
期刊是灵动的,是有其呼吸和生命的。从整体方面,文字的疏密度、图表布局的虚实度、编排的舒适度、纸质的柔挺度、纤维的透隔度,都传递出期刊独有的信息与灵魂。从个体方面,字体字号、间距、页眉页脚、各级标题编码、图表编码及标题、页码、封面目录及参考文献要合乎规范。期刊装帧设计应简单、大方,不仅要有美学要素,而且还要考虑编排的规范,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得益彰,既有学术气息,又有工艺之美,使读者能够在触碰期刊的瞬间感受到纸质期刊具有的独特魅力。
三、结 语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高质量的文章需要深挖细作。好的选题,是做好文章的前提。文章的“创新性”,犹如“心脏”,是其活着的灵魂。学术期刊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吸引和汇聚高水平的文章。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只有不断发展创新,注重推崇学术“研质”而非“颜值”,展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服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出精品、保质量、优服务、扩影响,才能“永葆青春”,充满活力,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