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22-03-17闫文军武胜文李红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发展教育

闫文军,武胜文,李红霞

(1天水师范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2.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3.武都实验中学,甘肃 武都 746000)

乡村教师自我发展是提升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促进乡村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中明确规定,未来五年要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乡村教育教学的质量。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新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继续加大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采取支持政策,从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职称评审等多方面予以倾斜关照[1]。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新时代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要求乡村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政策机遇,促进自我发展,为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自身力量。

一、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通过政策倾斜,采取了系列支持手段,赋予了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诸多机遇。

(一)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提升经济待遇

教育政策是国家调整、控制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形式,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形式之一,对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采用了诸多政策措施来激励、引导、促进乡村教师自我发展:首先,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教师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它体现的是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国家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新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乡村学校教师参加的乡镇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乡村教师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吸收优秀的乡村教师参与乡村治理、发挥乡村教师积极作用。其次,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经济待遇是教师劳动成果的经济表现手段,体现的是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国家历来重视教师的经济待遇问题,并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正常的教师工资增长机制,《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该不低于同期公务员工资待遇水平[2]。近年来国家实施的《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政策,更是要求要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同时,国家为了破解由于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影响形成的教师单向流动难题,鼓励教师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补贴力度,出台了专门的政策予以保障,确保区域内同级水平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要高于城镇教师的待遇,以此确保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最后,职称评审政策的照顾倾斜。为了刺激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乡村教师潜心教育教学,国家出台了专门针对乡村教师的特殊的职称评审办法,放宽学历门槛、降低论文奖励要求,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实绩的比重,个别地区规定教师在乡村从教满三十年可直接晋升高一级职称。

(二)加大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搭建教师培训网络平台

培训网络平台是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乡村教师教育学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制定专项政策,积极开展乡村教师培训。首先,国家加大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为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乡村学校的物质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个别地区的各项硬件指标甚至超过同地域内的城镇学校。其次,搭建“互联网+教育”网络平台,有效利用线上教育资源,为乡村教师自我学习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改变了乡村教师由于地理位置限制而在知识占有上的不利处境,为乡村教师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最后,实施“国培计划”,开展教师培训。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0年国家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省培计划”为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了有效培训平台,使乡村教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缩短了城乡教师的发展差距。

(三)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乡村教育的师资配置

当下乡村教师数量短缺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国家陆续出台了诸多乡村教育师资的配置政策。首先,制定了教师编制规范标准。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总量超编”“岗位空缺”发展难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要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编制要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重点倾斜。其次,实施乡村教师补充计划。为了解决乡村教师数量补充困难瓶颈,一是实施教师“特岗计划”,有效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二是实行“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招聘优秀退休教师从事乡村教育教学工作,弥补乡村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问题。三是实行公费师范生制度。国家出台公费师范生制度,大量补充优质乡村师资。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构成要素,其发展程度和水平自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为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势机遇:首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为了改变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立的影响而造成的长期存在的乡村教育跟跑城镇教育的发展格局,国家陆续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乡村学校振兴的特殊办法,而教师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乡贤”文化的载体,已经融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当中。其次,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对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反映在教育领域内就是统筹教育资源与教育要素的一体化。新时代实施的教师流动机制城乡一体化、县域内教师的交流轮岗、县管校聘等制度,均集中体现了教育一体化的精神要义,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了城乡教育对立差异,剔除城乡教师的身份差别。

二、乡村教师自我发展面临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时代赋予的机遇,同时也要呼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迎接挑战。

(一)重塑乡村教师的职业形象

乡村教师职业形象是乡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社会生活中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乡村教师职业形象的认知较为刻板,对乡村教师的职业特性及形象内涵缺乏深刻了解,导致人们对乡村教师职业形象的认可度不高。从主观方面来看,乡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很少有对乡村教育深层次的理解,建构属于乡村教师自身的独特的教育哲学,更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去把握乡村教育的价值所在;从客观方面来看,由于乡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融入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对乡村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人们对于作为乡村文化代表的乡村教师形象的理解不够到位。新时代国家对加快乡村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文化底蕴,对乡村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颁布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这些措施和要求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乡村教师认识的传统窠臼。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村教师如何融入乡村振兴,实现身份转化,提高自身文化形象成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树立科学的乡村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活动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功能、作用及价值的基本认知,它是教育行动的先导。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较之城镇地区稍显薄弱,阻碍了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存在乡村教师的年龄结构比例失调、老龄化程度严重、安于现状、缺乏掌握新思想、新理念的动力;另一方面大多数原有乡村教师的知识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机会较少,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与新时代《意见》所要求的素质优良、理想信念坚定等基本素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乡村教育没有体现乡村的特色、优势。按照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目标预设,要转变乡村教育观念,整体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水平,提高乡村教师基本素质,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思想观念,要让乡村教师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基于对乡村振兴的深入理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乡村教育哲学,形成独特的乡村教育理念。

(三)建构与时俱进知识结构

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提高乡村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一直以来,受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影响,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存量欠缺、结构老化、更新缓慢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教师单向流动机制的影响,优秀乡村教师流向城镇较多,留守教师整体质量不高,导致乡村教师的知识建构与时代要求相距愈远;另一方面,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印记,使乡村教师基于乡村文化建构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改革背景下,乡村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方能适应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以致建构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成为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重大挑战。

(四)激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乡村教育的质量内涵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一方面,在功利化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追求职务晋升、选调进城成为评价乡村教育活动价值的主要标准,由此导致乡村教育价值的有所异化;另一方面,促进乡村教师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教师自主责任意识欠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创造了潜心教书、安心育人的良好乡村教育环境,重新建立了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新型评价机制,解除了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乡村教师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来,融入乡村教育的发展当中来。那么,如何突破固有发展瓶颈,实现由被动的政策外因推动向主动的自主发展转向是乡村教师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促进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对策

促进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措施。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要积极利用诸多发展机遇,对标问题,重塑形象、创新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自我发展。

(一)积极主动融入乡村、实现身份转化,重塑新时代乡村教师职业形象

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教师在扮演好“乡贤文人”的乡村传统角色形象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增加现代性身份元素,重塑自身的职业形象,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首先,要实现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的深度融合,摆脱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社会的身份悬置,不能再以“外来者”的身份从事乡村教育,要增加乡村教师的乡土归属感,扎根乡土、走进乡村,真正与乡民、乡村教育融为一体,不做乡村社会“熟悉的陌生人”。其次,发挥乡村教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引领乡村社会的发展。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知识文化的主要代表和象征,具有一定的权威作用,在乡村振兴、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才干本领,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自觉履行监督服务功能,积极为乡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最后,体现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内涵。重塑乡村教育的精神风貌、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必须以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当中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建设美丽乡村。

(二)热爱乡村教育,厚植乡土情怀,树立独特的乡村教育理念

刘铁芳教授曾说:“乡村教师的素质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多少与学历的高低,更集中体现在其对乡村社会的亲近与广博的爱”[3]。首先,乡村教师要热爱乡村社会,养成坚守乡村教的情怀。乡村教师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把乡村教育的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不能把乡村教育当成实现异地流动的中间跳板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训练场,要有奉献于乡村教育的定力和决心。其次,乡村教师要加强对乡村教育价值的理解、认知。乡村教师要树立独特的乡村教育意识,要认识到乡村教育是相对城镇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既有与城镇教育共通之处,也有乡村教育样态的多样化和复杂之处,乡村教育既要体现教育的共有价值,同时要挖掘自身优势特色,体现乡村性。最后,树立超越城乡界限的大教育观。乡村教师既要看到乡村教育的独特,以田园思想、生态理念支持引导乡村教育的发展,厚植乡土情怀,同时要适应城乡一体化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引导乡村教育发展,形成基于城乡融合的超越地区差异的大教育观。

(三)立足乡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重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乡村教师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知识结构建构的多样性:一方面,乡村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的一般学科知识,构建符合一般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首先,乡村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方法原理与技能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要能满足乡村学校学科教学发展的基本需要。其次,乡村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由于乡村学校教学点分布不够集中,教学资源短缺,为了流动胜任不同教学点的学科教学工作,要求乡村教师要具备成为“全科性”教师的可能。最后,具备地方性、乡村性知识。地方性、乡村性知识应该成为乡村教师知识结构中核心元素,乡村教师要注重构建乡村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新知识,形成基于乡村,面向现代化的知识结构。

(四)加强自我学习,激发自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由“他主”向“自主”的转变

内生动力的形成是促进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驱力。首先,乡村教师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乡村教师急需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主题,对自己的职业有全新的认识,包括对“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等问题要有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和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力。最后,坚定乡村教育理想信念。乡村教师要在基于乡村教育现实理解的基础上坚定乡村教育理想信念,对乡村教育的认知要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紧密连接起来,要实现自我发展驱力由“他主”向“自主”的转变,既要认识到乡村教师是身份的象征,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要认识到促进乡村振兴、奉献乡村教育才是其自身价值的终极体现。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提升乡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基于此作为乡村教育引领者的乡村教师要积极利用好政策红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早日达成。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