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夸美纽斯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022-03-17张莉萍李利娟
张莉萍,李利娟
(1.陇东学院 教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2.陇南市马营镇中心小学,甘肃 陇南 746000)
夸美纽斯被人们誉为现代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教育学之父。他用自然主义的观点去解读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道德教育应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尊重儿童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儿童的主动性,把握有利教育时机;他认为儿童道德应该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持重、坚忍、节制、正直等终身受益的道德品质,建议通过实行、榜样、教训、纪律等教育方法,培养真正意义上进步的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儿童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基础
夸美纽斯批判天主教和世俗封建主的专横统治,同情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认为人是平等的。他重视大自然的存在,要求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客观规律,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原则,反映了夸美纽斯哲学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夸美纽斯指出教育的初步价值在于热爱生命,尊重儿童的人格,他反对用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儿童,认为那是摧残儿童的且是不可取的。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新文明与旧文明的冲突时期,他反对不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以暴力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要求教师应该是德艺双馨的杰出人物。夸美纽斯指出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父母对待儿女一般,做到严宽结合,恩威并施,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呵护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以自然主义教育为基础,自然教育思想贯穿于其道德思想的方方面面,他倡导尊重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情感和道德判断力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应尽早地教于儿童,尤其强调纪律在德育培养中的作用。他用自然主义思想来解读德育,认为在儿童的德育方面应遵循自然,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首先,要了解儿童每个年龄阶段所具备的年龄特征,在儿童不同的成长时期,接受的德育应是不同的,即最早当儿童在襁褓中时,母亲就应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情绪,切忌将消极的情绪或不良的习惯传达给儿童,以免让儿童的天性中就有这劣性的一面;当儿童成长到学前期时,这时主要运用榜样来作为启蒙儿童对道德的初步认知和判断的方法;以及学龄前儿童的德育应在初步具有社会性的交往中培育等,夸美纽斯针对儿童的不同成长时期给予儿童不同的德育培养任务。其次,夸美纽斯认为培养儿童的情感应遵循自然是指儿童情感的发展都自然地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和活动中,往往儿童的行为反映的是儿童内心已经形成的一些品质,因此,要在观察儿童的行为中,了解儿童此时的心理状态,调整消除消极情绪,引导鼓励儿童的积极情绪,因为只有在儿童的积极情绪下才会主动接受对事物的认知,达到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效果,进而使儿童的积极情感转化成为其道德认知的催化剂。
二、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道德是使我们心灵变得高贵的东西,他强调德育应培养人的“持重、坚忍、节制、正直”这四个方面的品质。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
“持重”即谨慎,是指对事物有健全的判断,对事物要有理性的分析认识,避免冲动和浮躁,就是培养儿童冷静、沉稳的品性。夸美纽斯指出:“对于事实问题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这样,年轻一代就会习惯于追求正当的事情,避免追随没有价值的东西”[1]106-107。夸美纽斯认为健全的判断应该从幼年开始就去练习,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坚忍”要求儿童用理智去做一切事情,要求学生学会坦率大方地与人交往并养成忍苦耐劳的品格。坚忍作为培养儿童的一种秉性,就要使儿童学会冷静、在戒躁和抑制其不满中学习。他提出刚毅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我们应当使孩子习惯于凭理智做事,决不由于冲动做任何事,因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应当受理性的引导,在行动前,应仔细考虑每一个动作应怎样完成,使他真正地成为他自己的主人”[2]21-24。“节制”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础,并且是其他一切品德的根本,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益的品质,夸美纽斯主张节制和俭朴应列为儿童道德培养的首位。“节制”就是要求儿童的生活中要有“度”,要儿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克制,切忌过度为之,不可浪费一切有用的事物。夸美纽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和呕吐,至少也是不消化、不痛快。”[3]这不仅仅是父母约束儿童,儿童也应学会约束自己。夸美纽斯认为儿童作为一个尚未具备判断力的主体,节制最主要地是来自他人对其的约束,从小培养儿童理智的勤俭节约的品质。夸美纽斯认为“正直”应是对别人有着公正无私的态度,真诚待人,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避免虚伪与欺骗,他认为人性中如存在虚假就是亵渎了人的本性,并且“正直”应当在儿童期时就教于儿童诚实、真诚的待人态度,诚恳勤劳的做事态度,人性中不能存在一点点的虚假,因为虚假和伪善在人面前都是可憎的。夸美纽斯也指出一个正直的人要善于交往,在交往中要做到言而有信,养成真诚、无私的品质,在生活中具有是非观和正义感,做正确的事,做高尚的人。
(二)道德教育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要培养儿童健全的道德品质,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要立足于实践。夸美纽斯说:“德行是由常做正当事情学来的,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同样,他们也可以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真实,从有恒学会有恒”[4]。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儿童要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养成品德,如果只是一味地把儿童拘于课堂之上灌输道德思想,往往这种口头上的文字会显得空洞无力,犹如纸上谈兵。“实践”也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方式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或在大自然中等等任何一个环境,践以养德,要让儿童经常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习惯,在实践中养成是非观,在实践中深化道德,更有利于儿童道德的健康发展。第二,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成人在儿童面前的榜样都是儿童可以学习的素材,所以成人在儿童面前做或是说某事,儿童是同样试做的。因此,要培养儿童“持重、坚忍、节制、正直”的品质,就要重视父母和教师等对儿童的榜样作用,要求父母和教师要具备优良的品德,才能正确地给儿童提供示范。“如果父母是家中纪律的高尚的、细心的监护人,如果家庭教师是精心挑选的,而且是品德出类拔萃的人,就会成为正确培养年轻人的道德的重要促进力量”[2]21-24。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必须注意节制、清洁、整齐,对长辈尊敬,相互关切,真诚待人等等,教师要热爱儿童,树立文明良好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在儿童的心中埋下一颗道德的优良种子。第三,父母或教师要为儿童制定一定的“训条规则与惩罚”这种类似于纪律的制度来约束儿童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夸美纽斯重视纪律对于道德的约束和规训意义。他引用希米亚的一句谚语:“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如果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盘就会停止,同样,如果你从学校取消了纪律,你就是剥夺了它的发动力”[1]106-107。儿童作为尚未具备判断力的主体,只有依靠这些纪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夸美纽斯认为对儿童有了约束外,还应用惩罚的方式让儿童为自己所犯的重大过错承担后果,此处的惩罚并不是对儿童进行粗暴的鞭笞,而是采用温和的方法和语言教育,在不伤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我反省和教育,并不再犯错,夸美纽斯认为若是能找到某种必要的刺激,就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夸美纽斯反对一切体罚。第四,夸美纽斯认为要让儿童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儿童之所以为儿童,是因为没有健全的判断和理性的思维,儿童易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品格,所以必须引导儿童“避免不良社交”,让儿童远离无益的书籍、谈话及环境。
三、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儿童教育的启示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方面。儿童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教育时机,重视儿童发展阶段特点和教育方法,以受益终生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养成为重点,使儿童能够学会做人、做事。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们培育儿童健康道德,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思想教育活动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蒙以养德,时机品质并重
夸美纽斯认为“德育应当尽早进行,早早就教”。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已经具备了德行的基础,儿童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德行。儿童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儿童道德教育应早启蒙,既要抓住儿童道德养成的时机,又要重视儿童终身受益的道德品质养成。夸美纽斯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主张“正直持重”道德品质养成,要从出生的头几年开始养成“持重”的品行,使其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节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从儿童期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理智理性的品德为儿童成长奠定基础,“坚韧”则是儿童学会做人做事、取得成功的必要品质。反思目前儿童道德教育现状,目前学校道德教育仍存在着重道德知识传授,轻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现象。儿童道德教育应结合我国的道德教育现状和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适宜教育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与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将儿童道德启蒙养成教育与儿童终身受益发展相结合,在自然情景中,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体验和活动实践时机,蒙以养德,德以养正,正以时机。
(二)宽严结合,德育张弛有度
教师对儿童应该是热爱与尊重的,但与此同时,也不可缺少对他们的约束,必须为孩子制定条例清晰且合理的规则和纪律,以此在关爱他们的同时也制止其不良习惯,及时予以纠正,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严宽结合,一方面教师应树立威严的治学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做到教学相长。在夸美纽斯看来,教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首先,教师应先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会引导孩子品德的养成,教师在忠告、劝导、谴责儿童的同时,必须格外当心,教师要把他的动机表达明白,不要冲动地指责学生,要先了解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再悉心地分析学生行为的对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夸美纽斯说:“天上的太阳把纪律是最好形式交给了我们,因为对于能生长的万物,它都不断地供给光和热;常常供给风和雨;它也供给闪电与雷,不过次数很少,虽则它们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5]167-168。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父母,父母应该明白,溺爱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只会放纵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自私、贪婪以及脆弱的心理状态,影响孩子良好品德的塑造;另一方面,父母对于孩子优秀的一面,要回应和肯定孩子,否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怀疑自我价值,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协调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和父母,应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威严和关爱,以求最大化地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与认知。
(三)持之以恒,培养坚忍毅力
坚忍是儿童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主要体现在引导儿童集中精力地去完成某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儿童克服懈怠,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使儿童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父母和教师要培养儿童的毅力,就必须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应明白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注意力易受外界的干扰,在儿童进行活动时,父母或教师必须做到:首先,必须采用形象的东西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不易分心;其次,排除外界环境对儿童的干扰,例如,教师应不佩戴配饰,以免在活动期间引起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分散注意力;最后,教师应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此来合理地控制活动时间,以免在长时间的活动中使儿童的注意力分散等等。另一方面,培养儿童坚忍的品质还体现在儿童应具有艰苦耐劳的意识,教师或父母可以通过让儿童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方式来锻炼儿童,比如,在教师或父母的领导下,让儿童观察蔬菜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种植植物,给植物浇水,以及收获农作物果实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儿童体验劳作的同时,也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培养儿童的坚忍品质就是要让儿童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学会坚持,引导儿童凡事不可半途而废,培养儿童坚忍毅力。
(四)善于交往,完善道德品质
夸美纽斯从“坚忍”和“正直”两方面强调,儿童要勇于且善于交往,并且在交往中要坦率大方,自信,诚恳,不可怯懦,阿谀奉承。在教育上,教师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教师要引导儿童在活动中直接感知、探索事物,直接与他人交往,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儿童在主动积极的交往过程中获得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毋庸置疑,这将会促进儿童健全品德的成长。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培养儿童德育应重视儿童的交往能力,因为儿童未来必将会成为社会人,在社会中成长成才,这就要求儿童要善于与他人交往,要积极融入与他人的互动,也就是要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比如,组织儿童参加社区活动,分组引导儿童进行交流,共同完成一些活动,逐渐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在语言领域活动中,组织儿童解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且相互交换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或父母要让儿童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儿童在集体面前大胆、自信、勇于发言,使儿童有与他人交往的意向等等,这都是儿童完善人格的重要方面。
(五)注重实践,尝试生活磨炼
夸美纽斯在其引用录中曾提到,理论是简单且可唾手可得的,但却犹如无果之花,而尽管行动是繁杂且艰难的,但它却会使你受益无穷,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应努力找出一种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凡是可做的都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也亦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磨炼就是儿童最好的实践方式。“德行”也是如此,儿童可以从善良学会善良,从诚实学会诚实,从勤劳学会勤劳等,在生活实践中习得且锻炼基本的道德素质。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种种的因素,可能会造成孩子在道德行为上的错失,所以,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性实践活动是极其必要的,要让孩子体验生活中正能量的积极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中积累经验。比如,教师组织适龄儿童进行社会福利性的活动,让儿童在切实行动中感受帮助他人的乐趣,并使儿童产生助人的希望,培养其爱心;父母同意并引导儿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儿童懂得关心和体谅他人;或者也可以分组让儿童进行团体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儿童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其集体意识等等。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来自他人的帮助,从而产生助人的意向,进而通过在帮助他人的活动中体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从小事中获得对良好品质的认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首先,父母的榜样作用。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父母应在言传身教中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素质及道德行为规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既然孩子们有这种模仿的天性,何不利用榜样进行教育呢?当孩子成长到学前期时,这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情感感受,家庭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孩子道德学习的条件:其一,父母尽可能地陪伴孩子。父母必须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满足,为儿童初步的情感打下基础,促进孩子的品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最为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亲身教育。其二,父母要重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教育孩子,比如,父母对长辈尊敬孝顺,对兄妹关爱互助,对朋友诚实守信等,便给孩子一个好的模范,如此,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便会学习这些品德。其三,父母也可以通过讲述道德故事让孩子懂得基本的道德观念,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学会谦让。总之,父母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模范榜样,只有父母自身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品德的完善。
其次,教师的榜样作用。“当幼苗从种子长大之后,就必须把它移植到果园之内。如此,他们便可以顺利地成长,常见移植过的小树生长很高而在花园里结的果子,其香味远比野果的味道更浓”[6]。夸美纽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固然重要,但要让孩子的德智更优秀,必须交由教师来教育。作为教师,应爱护、尊重学生,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如此,“以便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5]167-168。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对儿童的榜样作用,要求教师应该是德艺双馨的人生导师。作为教师,首先,教师应具备杰出的文化知识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要求教师应以和善、博爱的态度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因此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儿童初步的真、善、美的品质。其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身教是优于言传的,因为身教的影响更为直接,教师的道德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成长,教师用亲身实践的道德方法往往优于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并以此来引导儿童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最后,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夸美纽斯看来,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同一个集体中,人们习惯于通过同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这时同伴就会作为他们之间差距的标尺,以此来衡量彼此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意识上的竞争,他们会以他人得到的奖励或赞赏为榜样,渐渐趋向于他人的行为,进而来判断自己是否也会取得同样的奖赏。学生在班级里面成长,接触最多的是同龄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影响,充分利用这种影响的作用,可以使长期待在习惯好的同学身边的中等学生受益,尤其是在学生之间建立道德标兵,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教师可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学习同伴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正确处理彼此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此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尽管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及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但其儿童德育教育思想对促进当代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健康儿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责任与使命。我们需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视儿童道德教育养成。蒙以养德、注重实践、培育正直持重、坚韧节制品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