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陕甘边根据地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贡献
2022-03-17陈贞贞温金童左文立
陈贞贞,温金童,左文立
(1.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陇东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3.镇原县人民检察院,甘肃 镇原 744500)
2009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陕甘边苏区首府南梁调研时谆谆告诫大家:“我们一定要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办好,大力传承南梁精神,使其发扬光大。”[1]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就在于认真研究陕甘边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与党的优良作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促进新时期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面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早期探索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南梁苏维埃政府是共产党人领导的红色政权,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坚定捍卫者。刘志丹、习仲勋、马锡五、李培福等都是坚持面向群众、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引领着南梁精神的方向。刘志丹亲民爱民,与群众亲如一家,人们几乎都忘记了他的职位,无论是普通战士还是老百姓都直呼其“老刘”[2]。习仲勋经常提醒政府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坚持群众观点,团结绝大多数,还亲自帮助老百姓种地、修房子、打扫院子、打碾粮食等,与根据地人民建立起十分融洽的关系。罗培兰同志在南梁苏维埃政府曾经工作过,他回忆道:“娃娃主席”习仲勋对群众的利益非常重视,在工作中他一直严格按照党的革命政策办事,在陕甘边根据地不断进行土地革命,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拥护,边区政府的同志正确执行党的革命政策的前提是要听懂政策、掌握政策。根据地与红军息息相关,相辅相成。马锡五针对当地群众不注重积肥、环境条件相对不卫生、脏乱差等现象,他自制了不少的“粪叉子”送给当地的老百姓,并指导他们养成积肥入田、净化庄园的好习惯。他常常教导身边的干部和同志们说:“咱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干部就应该首先把老百姓的事儿挂在心上、拿在手上……”[3]李培福则时刻教育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得为人民群众着想,只要是人民群众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损坏了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4]
在做群众工作时,根据地要做到不留一户、不落一人,要动员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没有贫苦百姓倾力支持的根据地是没有血脉的,根据地是红军的家和稳固的后方;群众的支持是建立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的依托和保障,陕甘边区发展壮大离不开紧紧依靠群众。历次反围剿期间,刘志丹同志在南梁照金之间开展游击战,保卫了根据地中心南梁地区,习仲勋则带着苏维埃政府的其他同志继续奋斗,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打成一片,故此群众非常拥护习仲勋。只要发现敌人有异动,就迅速向游击队报告,军民关系十分融洽。习仲勋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在南梁打游击,我们打得赢就打,打得不赢就走;撤退的时候,一切工作痕迹都要消除干净。一旦敌人发现我们留下的东西,就会死命地祸害老百姓,我们尽量不要让群众因我们工作的粗心而蒙受委屈。
党的文献明确指出:“苏维埃是工农兵代表会议,就是真正劳动民众自己的政府。”[5]根据陕甘地区实际情况,刘志丹、习仲勋根据地领导人创造性制定了陕甘区工农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雇农5人选一名代表,贫农10人选一名代表,中农20人选一名代表,土豪劣绅则完全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种选举方法体现了很强的阶级性,保证了贫雇农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中的政治和组织优势。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做出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鉴于代表多来自贫苦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大家集思广益,采取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选举方式——投豆选举。这是陕甘边区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民主选举,参与面广,人员众多,对于广大群众来讲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群众十分支持,一个个赞不绝口:“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不一样。”[6]经过民主选举,年青的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由分散的农村根据地发展到统一党政领导的陕甘苏区,为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由南向北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干部储备和局部执政的经验,南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以不同方式给予他们高度评价:“群众领袖、人民英雄”是给刘志丹的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对群众选出来的“娃娃主席”习仲勋的赞美,夸奖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密切联系群众”,称赞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是“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称道华池县县长李培福“面向群众”。毛泽东对南梁根据地干部的这些褒奖,是陕甘边根据地领导人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彰显了南梁精神面向群众的正确方向。
二、求实开拓:实事求是的西北样本
“实践出真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艰苦卓绝的陕甘边革命的斗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党的路线方针同陕甘边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带领南梁地区的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西北打下了根基。1929年的红石峡会议通过了刘志丹提出的“三色革命”决议案[7],形成了“三色革命”的战略方针,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刘志丹、习仲勋等还在斗争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创立红色政权“三结合”的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的光辉思想,不仅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了陕甘边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使得南梁红色政权虽历经波折却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因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而成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土地改革工作,这是陕甘边根据地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方面。1932年,陕甘边地区旱灾十分严重,群众生活困难艰苦,习仲勋领导的分粮斗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照金实施之后,迅速地影响了旬邑、耀县一带,紧接着也扩张了游击活动的范围。习仲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主持制定了陕甘边苏区早期的土地改革办法,规定农民不需交粮,交款,让其休养生息。主要采取了打土豪筹款和捐款的方法来取得财政收入。1934年秋,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民主选举,选出习仲勋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全身心地投入到苏区各项建设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土地改革,并且深入群众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每村每户都没有落下,掌握了大量的革命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同时还做群众工作发动其进行分粮斗争,工作卓有成效。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习仲勋和他的战友们博采众长,充分听取、吸收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制定、颁布了根据地“没收地主及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分川地不分山地;中心地区分土地,边境地区则不分”等八项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土地改革政策[6]。
从苏维埃政府的八项土地改革政策中可以看出,在南梁苏维埃政府时期,习仲勋对不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地区坚持区别对待,从而使陕甘边区的土改带有与南方苏区土改迥异的西北地域色彩,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对于富农政策的探索,尤其体现了习仲勋实事求是的精神。如何对待富农,习仲勋有着独到的见解:分土地时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地主参加劳动的可以分地;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予以没收、雇农、贫农和中农中没有地没有牛羊的可以分到牛羊,这样才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935年冬天,中共中央根据日益变化的新形势、面对新问题,适时调整了对待富农的政策:我们应当首要消灭封建地主阶级。而对于散布在农村中的一般富农,只宜取消他们封建剥削的部分和高利贷,对于一般富农经营的各类财产则一般不适用简单没收的办法,相反,党和政府还应该千方百计地帮助农村富农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如租佃土地、开辟荒地、雇佣工人等)与发展工商业等的自由[8]。在中央的土地政策精神的指示下,习仲勋在关中特区要求在土地革命中掌握政策界限,渐渐完善了对地主、富农的政策,改变了以前对待农村的地主和富农过于“左”倾的做法,给地主留出路,让持观望态度的富农也能够自主地发展生产并结合自身实际从事各项工商业活动[9]。
对于集市贸易的恢复和发展,也清楚地表明习仲勋领导的苏区政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作风。“荔园堡集市成立之初,每月3集,逢一(即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10]根据地与白区之间的商品贸易交流频繁,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红军战士用上了洋瓷碗,干部们用上了手电筒。
为巩固和发展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必须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培训大批军政人才,陕甘边区正式成立了红军军政干部学校。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习仲勋经常亲自给学员们授课,要求广大学员以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工作设计力求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群众紧密相连,深入到每家每户去做工作。土地改革要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努力促成分配方案的公平合理,让群众满意。宣传组织群众是建立红色政权,不断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必要之路。同时,也要做好红军家属的思想工作,要鼓励他们对红军和边区政府坚定信心,给予支持。帮助他们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解决。动员他们加入红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来,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选择相应的工作,如做军服、军鞋、加工军粮。要优待红军烈属,失去劳动力的由边区政府负责养。防止一些人被争取转化,从其家属开始做工作,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习仲勋同志还实行现身说法传授处理紧急情况的工作方法:一旦发现敌情或突发问题,第一步需要认真调查清楚,然后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研判,迅速报告上级领导,实在来不及报告的话,则一边处理、一边报告。总之,要当机立断,不失时机地尽快处理紧急情况[11]。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是统一战线,实事求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是习仲勋早期革命实践的重要内容。习仲勋领导苏维埃政府对根据地周围的民团进行了完整合理的分析,总结出来就是团结大多数,中立一小部分,打击顽固分子。尊重一时不明白党的政策的国民党内开明人士、老知识分子,再反复对他们讲道理。当这些开明人士、老知识分子一旦真正了解到共产党人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好的,都很认可共产党,改变了他们原来对边区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偏见。后来,有些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乡村精英先后加入革命队伍中,老百姓顿时感觉到共产党人的确与众不同,对待老百姓又很好,各阶层的人士都愿意跟着他们一起闹革命,革命的队伍不断壮大。纵观习仲勋同志光辉的一生,他从善如流,始终重视认真听取不同意见,殚精竭虑做好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是从南梁时期的工作经验中得来的[12]。习仲勋还客观评价过南梁时期的统战工作:为了胜利地进行武装斗争,我们的同志必须学会花费最大的气力争取同盟者,以各种有效手段分化、孤立敌人,同时竭力避免自己陷于被动无援的境地[13]。习仲勋等陕甘边区领导人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方针,这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因当时受到“左”倾思想的错误影响,大多数根据地把统一战线看作是不可触及的内容。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保证党的纯洁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也是解决党内矛盾的主要方法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人民幸福的先进纯洁政党的原因之一。“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14]
在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十分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始终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南梁革命斗争时期,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老刘”不小心将李大伯家的看羊狗当作豹子打死,就及时找到李大伯说:“大伯,我违犯了纪律,打死你的狗,要给你赔偿。”李大伯手里捏着银元,眼里含着泪花,激动地说:“红军的主席,误会打死一只狗也要赔偿;白军打死一个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真是天地之别啊!”刘志丹又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违犯了纪律,看给我什么处分?”战士们纷纷议论:“赔了就行啦,再不给处分了!为这点小事,还能给处分?”刘志丹坚决不同意:“同志们不说,那就按咱们红军的纪律办事,罚我做三天勤务!”[15]
这件事情虽然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当时却关系到陕甘边根据地红色革命的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这也极大地教育了陕甘边区的很多官兵,当地的群众也是赞誉声一片,鼓舞了革命队伍的士气,也赢得了老百姓对红军政权的赞成支持。
1934年10月,在即将庆祝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南梁地区有位张大爷举报了时任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长的张步清贪图个人私利,利用职务之便,占土地、雇劳工干活。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接到张大爷的报告,经过仔细的调查取证,查实了张步清违法乱纪的事实,立即开会,决定给予张步清严厉处分,立即开除其党籍。张步清十分后悔,一次又一次地请求组织网开一面,容他戴罪立功。鉴于张步清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边区党委给予其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没收其开垦的一切荒地,同时处罚劳教两个月。刘志丹就张步清问题在党委会上带头进行检查和反思,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以张步清为戒,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时刻坚持党的原则,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处处为人民着想,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只有这样,红军的革命队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终会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习仲勋也反复强调,共产党领导的政府绝不允许出现一个贪官。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对张步清案的正确处理、刘志丹的检查、反思和自我解剖,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在边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活证明,赢得了边区人民的无限爱戴。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地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4]。陕甘边区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并逐渐走向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志丹、习仲勋等边区主要领导人自觉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开启了西北地区党的优良作风建设的先河,赢得了当地老百姓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和由衷爱戴。
四、结语
回顾历史,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离不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在陕甘边苏区时期,持之以恒地坚持面向群众、求实开拓,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铸造了彪炳史册的南梁精神!南梁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新时代弘扬南梁精神,关键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党风连着民风、系着民心;党风正、政风好,就会有效地引领出好的民风,凝聚民心。习近平同志在兰考调研期间,语重心长地强调:“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这是总书记对于改进作风、密切与群众之间联系重要性的深沉思索[16]。弘扬南梁精神,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就要大刀阔斧地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党的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南梁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