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村初中劳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22-03-17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课铲子优势

刘 莹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的过程中,主动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即教师在劳动课上观察、挖掘学生的优势,同时劳动课后有全班的分享、讨论、总结,从而实现了劳动让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内涵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适应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变化的教育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学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次,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培养感恩的美德,也为学生以后的升学、就业做好铺垫。

二、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在劳动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劳动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我、认同自己、接纳自我,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实现。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总结出人类六大美德和24 种性格优势,这些美德和优势为社会普遍提倡,有先天成分在里面,但更多的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培养才能获得。它们分别是:智慧,包括创造力、好奇心、批判性思维、好学、洞察力;勇气,包括勇敢、毅力、诚实、热情;仁爱,包括爱与被爱的能力、善良、社交智慧;公正,包括忠诚与团队合作、公平、领导力;节制,包括宽恕、谦虚、谨慎、自律;卓越,包括幽默、乐观、灵性、感恩、对美的欣赏。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靠着发挥优势而不是靠着改正缺点和劣势才活得更幸福。也就是说,要顺应自身的优势或天赋,“以长带短”,让优势闪闪发光,盖过缺点。

例如,在学习种菜、包粽子、做风筝、叠裤子的时候,学生带着问号和兴趣,认真操作,其好奇心和好学的美德得到了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其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获得提升;胆小的学生遇到了虫子不再害怕,这是具备了勇敢优势;积极投身于各种劳动中,感到疲惫的时候会坚持,这是学生的热情和毅力在增强;在劳动中,学生互相帮助不苛责对方,这是宽恕、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以及社交智慧的优势得到了滋养;学生分组,共同商量劳动方法,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时候,正是他们忠诚、团队合作意识凝聚的好机会,部分同学还表现出了领导力的优势。其实,这些优势与美德的培养,都蕴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劳动瞬间,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去发现并有意识地去引领。

有的学生自卑,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劳动课就能够给他们提供可以发现和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不再被禁锢于原有的认知圈子内,有机会挖掘出这些被后天环境埋藏起来的“优势”,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

(二)抓住在劳动中某种优势的契机,提升“问题学生”的心理能量

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心理营养”,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小的优点,然后将其不断放大、强化,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资本。

小浩同学自律性不强,且自我防御心理很强,教师每次跟他沟通时,该学生完全听不进去。在一次种地劳动中,班主任发现了小浩同学的领导力——他不是组长,却能主动督促小组同学按照劳动要求来做,以保证能够按时、圆满地完成任务。通过认真观察,班主任还发现小浩劳动时展现出来的其他优势,如乐于助人、热情、幽默、乐观等。课后,班主任及时表扬了他,并在以后的劳动中多次对其进行表扬。一段时间之后,小浩同学身上发生了积极的改变,能用端正的态度跟老师说话了。班主任觉得很惊喜,问他为什么改变这么大。小浩同学说:“因为老师一直说我有领导力,让我觉得自己很厉害,以后我会好好表现。”可见,劳动对学生来说具有神奇的激励效果。在劳动中,每个学生都愿意表现自己,而这些表现值得教师去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利用劳动教育中的教育契机,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心智还未成熟,很多家长对管理孩子束手无策。有些家长会抱怨:“老师,我家孩子跟我闹别扭呢。现在的孩子太难管,有什么事不跟我们讲,对我们的劝说他也不听”“我为了孩子付出了许多,却换来他对我各种指责”。作为班主任老师,帮助家长融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亲子关系的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而劳动课可以起到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功能。一方面,在上劳动课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在一旁给班级学生抓拍精彩瞬间、录制小视频,然后发到家长群,分享孩子们的劳动快乐,给家长们创造了解孩子在校生活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的劳动活动是有劳动成果的,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将在学校菜园收获的蔬菜、在食堂包好的粽子带回家,或鼓励学生在家里为家人做晚餐、收拾好自己房间。让学生带着自豪感与家人们分享劳动成果,为亲子之间提供了轻松的沟通话题。学生通过劳动,更是体验到了父母在外工作和操持家务的不容易,对他们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恩,同时家长也能感受到孩子的积极变化。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在劳动后的总结分享活动中,都会提倡学生回家与父母分享劳动快乐,对父母的付出表达感激,也引导父母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使亲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

(四)抓住劳动细节,进行“爱的教育”

人的行为活动是由心理所支配的,是他们心理的反映,值得被关注。每一个行为都是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劳动课更是能给教师提供平时看不到的教育视角。班主任可以借助劳动细节给学生上一堂“爱的教育”课。

例如,一节劳动课上,需要用小铲子挖坑栽种菜苗。劳动老师演示后,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劳作。在工具传递过程中,班主任注意到,有的同学是将铲子柄递给下一位同学,而有的同学则是将铲子尖递给对方。劳动后,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引导大家思考:“这两种递铲子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哪一种更让你舒服?为什么?下一次再递铲子时,你会怎么做?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的细节需要我们注意?”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深刻意识到:递铲子时,将铲子柄递给对方是有为对方着想的善良,是一种仁爱的美德;而将铲子尖递给对方非常不礼貌,容易伤到人。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要忽视生活细节中的关爱。

三、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心理现象,也被称为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比如学习、运动、工作、交往、休息等,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在劳动这门的课程里,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劳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培养美德、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一)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缓解焦虑、减轻压力的有效方法

体力劳动能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刺激人们产生快乐感,能有效缓解暂时性的焦虑,减轻压力。很多人在挥汗如雨的体力劳动后有酣畅淋漓的痛快感,就是多巴胺在发挥作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简单的劳动中进行全身运动,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

例如,小雨同学每当临近考试,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晚上睡觉也不安稳。心理健康老师建议班主任让小雨多做些体力劳动,这样可以解压舒缓情绪。班主任每天下午都安排小雨去菜地除草、用水桶拎水浇菜,还让他跟蔬菜打招呼。一次劳动时间为30 分钟。劳动结束后,班主任发现小雨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额头上闪着晶莹的汗珠,精神不再高度集中于考试上。一连几天,老师都让小雨进行一些体力劳动,他的紧张感慢慢消失了,睡眠质量得到提升,最后顺利参加了考试,成绩还不错。

(二)劳动教育课内容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乐于接受

农村劳动课有一项是在学校菜园里学习种菜。从刨地、平整、打垄,到选种、播种、移苗、施肥、浇水,再到间苗、搭架子、除草,最后收获,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趣味和新奇,学生和绿油油的菜苗、丰收的果实在一起,就是调整心情的最佳途径。

学生在劳动与收获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变得阳光活泼、心情愉悦、学习热情高涨。一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述:“每当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走进菜园,常常会有一份意外的惊喜,尤其是上学前看到土豆的芽还是翠绿的、小小的,到了放学的时候,土豆苗已经长了有两三厘米,自然界中真是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种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愉快的、充满希望的心情;而收获的时候,也能得到满足和快乐。”

(三)劳动有益于学生感知社会,获得成就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塞利格曼先生提出了有关幸福的观点,即带着积极的情绪,与同伴有良好的互动,投入地做有意义的事,取得一定的成就,这样一个人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劳动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会使学生很容易获得这五种要素,体验到幸福感受,为学生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打下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劳动是一种奋斗,幸福可以由劳动创造。劳动课不能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课后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以讨论与反思为主的心理健康活动。大家围坐在一起,讲讲劳动过程中的趣事、学到了什么技能、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崇劳动的正确价值观,陶冶学生享受幸福生活的情操,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之,学校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劳动的快乐,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劳动课铲子优势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矮的优势
嘴前长铲子的象
画与话
七把铲子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关于高职院校劳动课教学问题的思考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