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视角下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研究
2022-03-17杨彦丽
杨彦丽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0 引言
达斡尔民歌“乌春”,又称“乌钦”,是北方游牧民族最具典型的民歌文化之一。达斡尔民歌“乌春”既具有音乐性的显著特征,也具备文学性的突出特色。既是达斡尔民族文化精神思想的美学体现,又是达斡尔人文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被作为达斡尔民族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广泛的融入、推广和宣传,以期能够在新时代仍发挥其展现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发展,助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事业蓬勃向前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从活态传承的视角下对达斡尔民歌“乌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课程建设问题进行深度探析,综合呼伦贝尔地区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更适于“乌春”特色课程发展的创新体系,以便于让“乌春”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爆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助力民族发展的重要载体。
1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呼伦贝尔地区的教育机构,就开始关注“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问题,旨在通过达斡尔民族文化的系统引入,来凸显地方教育的特色,从而为少数民族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教育支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完善之后,围绕达斡尔民歌“乌春”进行特色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常态,正在为“乌春”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1.1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基于达斡尔民歌“乌春”的特色课程建设,是呼伦贝尔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改革方向,音乐、表演、戏剧、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教职人员,通过对达斡尔民歌“乌春”的深度学习,综合研判与完美再现,使其具备了鲜活的文化生命力,进而通过专业建设的方式,将其纳入到不同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来,并形成富有“乌春”特色的优质课程。这些课程以介绍“乌春”艺术为主要目的,强调对“乌春”传统作品进行全面解析、深度学习和综合展示,让学生能够基于本土达斡尔民族文化,深入了解“乌春”特点,掌握“乌春”的表演技巧,并作为有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水平,凸显区域专业特色的重要方式,让达斡尔民歌“乌春”助力专业人才的发展和突破。
与此同时,在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教育机构会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本着丰富区域文化事业,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本地培养更多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少数民族人才,并将“乌春”的学习、应用和创作,作为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职业素养,以便于使其在民族地区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融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之中。从实践的观察中可以看出,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始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切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突出专业特色,突出人才优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2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趋势
从对达斡尔民歌特色课程建设现状的综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特色课程建设有着明显的趋势,特别是在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正在朝着新的方向进行创新和改革。具体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1.2.1 活态传承的趋势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媒体技术的传播机制愈发健全,达斡尔民歌“乌春”拥有了更为优沃的生存空间、传播空间和发展空间。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跨时空特色的达斡尔传承体系愈发健全,因此,在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各方都力求通过生态化建设方式,使达斡尔民歌重归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优质生态,并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寻求突围和突破。这种活态发展的趋势,让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1.2.2 特色发展的趋势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更强调少数民族特色的充分彰显。在以往的课程建设过程中,“乌春”更多是赋予音乐表演、艺术、戏剧等专业以特定的民族特色,但在新的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更强调真实还原达斡尔民歌特色,展现达斡尔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音乐、文学的综合特性,并以其显著的差异性,在传播过程中赢得更多的发展优势,进而让达斡尔民歌“乌春”的内在韵味得以广泛推行开来,在培养更多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同时,使达斡尔民歌“乌春”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2 活态传承视角下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唯有坚持活态传承的基本方式,助力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其在教育传播和社会领域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基于这一基本的原则,才能真正对当前课程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刻反思,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助力“乌春”特色课程的发展。
从活态传承的视角来看,当前“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问题,主要包括:
2.1 课程建设的碎片化问题
在对呼伦贝尔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乌春”特色课程多以“乌春”短歌或长歌的零散教学为主,90%以上教学内容均为“乌春”曲目的学习,这种以特定曲目为内容进行的硬性学习,显然只能让学生了解特定的“乌春”曲目,并不能够使其真正体会“乌春”的内涵、要旨和特色。在与相关学生进行沟通时也了解到,该群体对于“乌春”的了解并不深刻,即便是长期身处少数民族地区,也很难真正感知达斡尔民歌“乌春”的内在要旨,这种缺乏系统性,难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感知的课程建设方式,显然背离了活态传承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学生深度感知“乌春”特色,难以达到特色文化育人的基本目标。
2.2 课程建设的形式化问题
在当前的“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形式化问题同样严重。所谓形式化问题,主要是指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更多是强调将“乌春”特色融入课程之中,从而达到形式化的装饰目的、修饰目的或补充目的,“乌春”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与音乐表演专业教师的沟通中了解到,当前“乌春”特色课程更多是让本专业具备少数民族特色,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乌春”本身的学习并不深入,也不全面。
在与专业学生进行沟通时也了解到,该群体也了解“乌春”特色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定位、形式化定位和差异化定位,因此,在学习时对“乌春”艺术本身的研究、创作和创新并不是重点,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演唱一些知名的曲目,才是其学习的重中之重。这显然背离了有效传承“乌春”艺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也不利于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优质课程体系。
2.3 课程建设的小众化问题
课程在“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包括专业教师在内的建设者,更强调凸显“乌春”的原生态特色,旨在打造小众文化课程,通过特色这一硬性标签的植入,凸显课程的价值。但这种封闭、僵化,注重对遗产挖掘的课程建设方式,显然与强调开放、包容、多元的达斡尔民族文化并不相符,也不利于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在与达斡尔民歌“乌春”传承人的沟通中了解到,从“乌春”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承者、传承人既需要拥有较高的素养,掌握“乌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又需要有着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眼光和视角,能够在新时代推动“乌春”艺术的大众化发展,因此,过度强调艺术本身固有特征,限制“乌春”创造发展的小众化课程建设方式,并不利于其在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
3 活态传承视角下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策略
在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本着活态传承、开放发展、特色突破的基本原则,通过对达斡尔民歌“乌春”的价值挖掘,来体现其在文化、艺术和美学层面的突出价值,进而借助课程教学的正向引领,使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高职学生,成为“乌春”艺术的活态传承人,并构筑有利于“乌春”发展的活态环境,进而在促成特色课程教学品质提升的同时,实现达斡尔民歌“乌春”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3.1 形成完整体系,凸显课程民族特色
在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构建完整的民族文化体系,要从达斡尔族历史、文化、艺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入手,让学生在学习“乌春”曲目的同时,了解达斡尔民族的成长历程,能够对其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认同。其次,要将达斡尔民歌“乌春”置于北方游牧文化的开放环境中去,对其特点进行深度解析,借助对照学习、对照表演、对照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基于现有的教材内容,了解真正的“乌春”。
最后,要基于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教学教材,并针对达斡尔民族文化学习的特点,设置灵活的教学大纲,以确保相关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体现“乌春”特色的学习内容与对照分析内容,得以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正向学习或者正向思考,使之深入感知“乌春”艺术的独特魅力。
3.2 深入民族生活,增强课程实践属性
在“乌春”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民族生活,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是在建立完整课程体系基础之上进行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改革。在“乌春”特色课程建设的中期阶段,要主动引导学生依据课程学习所得,深入到达斡尔民族生活中去,参与到各类民俗活动中,并运用所学的“乌春”曲目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热烈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由于现阶段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交网络愈发完善,达斡尔民族社群的线上聚集愈发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运用线上渠道,引导学生参与到达斡尔民族文化交流的线上娱乐活动、直播活动、交流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深入民族生活的过程中,对“乌春”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与此同时,在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引入“乌春”传承人,实现双师教学梯队的有效构建,让“乌春”传承人进入学校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的“乌春”学习,并在传承人的带动下,更深入去感悟达斡尔民族生活,从中汲取更多的艺术养分。最终借助达斡尔民歌“乌春”传承人所构建的社会化传播平台,使学生的“乌春”特色课程学习成果得以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借助上述两个渠道的深度融入和实践锻炼,学生对于“乌春”的学习将真正由外而内,将触底“乌春”最本质的特点和特色,并能够彻底打破形式化的桎梏,将“乌春”内化于个人素养之中,成为能够深度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优秀人才。不仅如此,这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深切感知“乌春”内涵的高素质的人才,还将成为“乌春”艺术现代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将进一步壮大传承人队伍,为“乌春”的超越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3.3 融入开放环境,谋求课程多元发展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活态传承,更强调在开放环境下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交融和交互,进而借助开放环境中的有效突围,来实现更多元的发展。从达斡尔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的环境也更有利于“乌春”特色的展现以及特色的发展,所以,在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主动融入开放环境,运用开放环境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助力“乌春”在新时代、新环境和新生态下的蓬勃发展。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引导学生依托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对“乌春”特色进行全面展示,并鼓励学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乌春”内容进行创新创作,从而使“乌春”具备更强的时代性。由于“乌春”本身具有显著的音乐性和文学性,特别适合根据时代发展,用文学创作的方法,来展现达斡尔民族的现代面貌。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传承人、教师、学生等相关各方,可以围绕新时代开放发展和多元发展的主题,进行“乌春”创作尝试,传播尝试和发展尝试,让“乌春”能够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在进一步推动“乌春”文化发展的同时,使达斡尔民族的现代化发展,进入更多元的新时代。
4 结语
达斡尔民歌“乌春”特色课程的建设,并不只是要形成有益于专业发展的特色课程,更多是在活态传承的视角下,形成涵盖教育、社会以及文化的综合发展体系,使特色课程成为培育英才,助力“乌春”发展,实现达斡尔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实践工作中,呼伦贝尔地区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尝试通过“乌春”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形成包含达斡尔民族文化、艺术、思想、历史的完整教学体系,进而通过在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照学习的框架下,使学生深刻感知“乌春”特色,进而借助深入民族生活的社会实践,网络实践和传承实践,深入感知“乌春”要旨,成为“乌春”艺术活态传承的重要参与者。
最后,教师、传承人、学生等相关各方应在深入学习“乌春”艺术,了解“乌春”特色,感知“乌春”真谛的基础上,主动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进行多元的创作、传播和发展,使反映达斡尔民族现代生活情况的“乌春”艺术作品,能够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多元传播,从而让“乌春”走出封闭的生态,步入开放的生态,实现在新时代的超越与发展。在此过程中,达斡尔民歌“乌春”课程的建设高度,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关的学习者也将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有效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