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视域下语篇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以高考英语阅读为例
2022-03-17石莹
石 莹
(滁州市第二中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英语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且通过有主题语境的语篇承载其语言学习的任务。在英语学科素养提出的同时,阅读不仅是词句的理解,更是语篇语境的内化。语篇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增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高考英语中对于语篇的考查除了有对文本内容的表层考核,如细节信息题、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等,更有对思维品质的考核。纵观2017-2020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对思维能力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从数据分析看,共有50题考察了考生的分析能力,而阅读理解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则集中在推理和预测。虽然近年来一些老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策略、设计没有形成框架体系。语言和思维分离,只着重文本的词汇、语法,教学活动缺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仅以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为例,探讨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利用语篇材料促进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二、语篇环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作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语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批判性,可以考查出学生语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高考英语阅读,除了含有对文本表层的考查,更有对文章内容的思考、评判和评价。回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结合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语篇均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不难发现,考题的设置对逻辑思维、概括能力及推理判断均有不同类型的考查。阅读中的语篇无形中将语言、文化、思维融为一体。语篇中思维能力的考查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下面仅以批判性思维为例看语篇中思维能力的考查。《课标》中指出,“批判性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1]。新课标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导致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考查的题目不断增加。研究发现,从2017到2020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题目总数即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的题目占比高达49%。如(2020 • 全国卷I,B)这是一篇说明文。短文介绍了重新阅读的意义和益处,并向读者介绍了作者每年重读的三本书。作者鼓励读者去重新阅读书籍。其中第24题. Why does the author like rereading? 这是一道推理判断题。根据第一段最后两句“But books don’t change, people do. And that’s what makes the act of rereading so rich and transformative. (但是书没变,人变了。那就是使重新阅读行为如此丰富和富于变化之处)”和第二段“The beauty of rereading lies in that our bond with the work is based on our present register. It is true,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feel time has wings. (重新阅读的美妙之处在于我们与作品的联系是基于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真的,我年纪越大,就越觉得时光飞逝。)”可推知,作者喜欢重新阅读是因为重新阅读可以扩展对自己的理解。故选D项 It exte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再如本篇中的第25题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bookAMoveableFeast?本题也属于推理判断题。根据倒数第二“Published in 1964, it’s his classic memoir of 1920s Paris.”及“an aging writer looking back on an ambitious yet simpler time”可知,这本书出版于1964年,这是他关于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的经典回忆录,是他老年时对那些野心勃勃却更简单的日子的回顾。由此可判断出AMovableFeast是关于海明威年轻时的生活。故选B项 It’s about Hemingway’s life as a young man.。用心体会,语篇中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不断地将分析、推理、判断运用其中。
三、语篇环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自我调控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结合高考英语阅读中对于批判性思维考查的设计,下文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分析和质疑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善于反思及批判的思维能力;二是善于质疑及辩驳的批判意识”[2]。通过阅读文本信息,设计循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导图,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及思考文章的基调,深挖文本,理清思路。对文本的信息学会合理的思考、辨别,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辨别观点和论据,如何引导学生识别作者的观点并进行合理质疑,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十分重要”[3]。通过问题,逆向反推,不忘质疑和评价思考。阅读文体中的问题设置,可以助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评价也是其形成的关键环节,学生运用评价标准,结合理性思维,形成自己的判断、认知,得出个性化的观点和主张。具体而言,依据所给信息,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下面以一记叙文(2019·河北高考,B)为例,加以说明。文章讲述了纽约一所小学二年级的老师为树立学生信心,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发起一项总统竞选活动。其中第2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Whaley as a teacher? 阅读文章后可以快速将该题的答案定位到文本的倒数第二段Whaley got the idea of this second-grade presidential campaign project when he asked the children one day to raise their hands if they thought they could never be a president.和最后一段He wants these kids to learn to boast about themselves. 根据该部分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可知,有一天Whaley让那些认为自己当不了总统的学生举手的时候,想到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夸并以此来树立自己的信心,故可得出他很关心学生的成长。该题答案选C. Caring关心他人的。
如前所述,考查作者意图题、推理判断题等实际上都属于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类的题目,也就是说该类题目都是可以用同种方法解答的。但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往往易于被题干的表象迷惑。特别是面对暗指类或需要推论类的题目,如“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或“What does the author imply in…?”之类的问题。遇到这类题时,学生应该明白正确选项往往不是文中所陈述的内容。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在文前文后去查找,凭借对语篇的理解去选择,有时甚至还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常识来体会文章的言外之意。因此,学生在遇到暗指或推理类题目时,应当在阅读四个选项后,逐一地去证实选项中的内容,去排除。且要注意分析总结,不放过文中所提信息,高考试题文本中很多信息都是有用的,不可忽略。
(二)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
依托载体,运用载体。阅读文本是思维发展的载体,阅读中通过设问等不同方式架构文章思路,整体框架,内化文章细节信息,开展推理判断,逻辑及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训练。如这样的问题,We can infer that the purpose of Whaley’ s project is to _________.根据倒数第二段Whaley says the project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learning to read and speak in public. He wants these kids to learn to boast about themselves.以及最后一段“Boasting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best qualities,” Whaley says, “is very difficult for a child who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not feeling confident.”可知,这个课程不仅教孩子如何阅读及如何进行公共演讲,还要让孩子学会夸耀自己,夸耀自己最好的品质,故可知Whaley老师这么做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树立信心,故选A. help students see their own strengths。在文本阅读中,抓脉络,重核心,一方面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学生从一系列上下文已获信息的分析、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形成判断,得出结论,培养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
判断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要以原文的表达为基础,但若是遇到原文中没有明确表达的情况。学生在推理时不仅要以文章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为依据,更要结合语篇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的隐含意等来推断语篇中所隐含的意义,进而对文章进行推理判断。这就要求考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考生在阅读语篇时需要“左顾右盼”,即在锁定答案时需要在几句话、一个段落、乃至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快速搜寻,特别是对关键语句的研读,需要看看关键句前面和后面都发生了什么;阅读时还需反复琢磨故事中的人物、事物,或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有可能拨开团团迷雾,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三)开展情境教学,体会真实问题
情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张彩玲(2020)认为,“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效梳理知识、理清脉络、重构认知”[4]。如以北师大版“Natural Disasters” 为例,文章由环境因自然灾害变得更糟作为出发点,创设问题,分析原因,按时间顺序对现在和未来的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形成本篇的思维导图。通过对问题的创设与解决,读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延展性,提升认知水平。再如北师大版的Lifestyle中的 “A Perfect Day”一文,文章中所阐述的两种生活方式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生活中原型与语言相互映射,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产生共鸣。语言有其独特的生命力,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发挥其内在的价值,语言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情境的创设可以从生活、活动、问题设置等不同角度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完善解决方式,深化理解,提高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开展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以及语篇的论证过程。除此之外,对文章语言和结构的把握也是学生理解语篇的一大基石。语篇中一个观点的提出需要用一个或多个论据予以支撑,作者提出论据后总要表达一些议论。考生对语篇中议论部分的理解则需要借助文中所给的实例,考生理解时可以结合自己对形象例子的理解来推理作者在抽象议论部分想要表达的意图;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考生根据自己对议论部分的理解来推理具体例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是说考生对形象部分的理解和对抽象议论部分的理解是可以相互推断的。答题时考生应优先考虑正面答题(直接从文章内容得出答案),然后从中心论点、作者态度、解答特征等角度对选项进行排除;如果题目的答案无法从文章内容中直接找到,则应考虑从文章的中心观点和作者态度方面考虑;次之,考生可以选择从解答特征方面考虑。总的来说,遇到此类题目时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所持的态度,最接近中心思想的选项就是答案。
四、结语
阅读是思维发展的载体,基于不同主题的语篇阅读,通过学生的反思、推理、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践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发展,而思维品质发展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深度的文本阅读,必将促成思维品质的发展与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其中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分析质疑、批断的策略,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整合文本资源信息,展开英语活动的阅读实践,扩充学生思维空间,借助整单元的设计和语篇实例,开拓情境方式,打开学生思维深度和提升理解力。高考的评价体系对于此项能力的考查,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年的考试题型中。对此,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或副标题、寻找文章的主题句,明确答案的方向,迅速捕捉答案的位置,最后获取信息。此外,考生也可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到文中定位答案,按照题目的顺序在文本中从上到下寻找答案。遇到问题的答案与材料相同便可基于文本推理判断直接对号入座;问题的答案与原文相似时可选择同义替换或对语篇进行归纳。
(2)遇到生词,如若生词与答题不相干,可选择直接跳过;与答案有关,则需要考生根据构词法、语境等因素对词义进行猜词。词义猜测题中的单词要么是一些考生“素昧平生”的词,要么是考查一些较为常见单词的生僻意思,也就是说所猜测的词义的是高考词汇表要求之外的词汇。高考时对词义的考查,考的不仅仅是词和短语,也不是考生对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更不是考生的记忆力,而是考生对语篇或者段落的整体把握以及理解力。为了更好地依据文章的内容做出合理的推断,做篇章解读时考生的首要任务是认真把握作者的态度,领悟文章的弦外之音,另外考生猜测词义时还可结合单词的构词法,并根据句意来猜测单词或词组的意思,有时甚至需要把句子放在上下文中,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猜测句意进而猜测词义。
(3)体会作者用意,不可放过有效信息。高考阅读文本给予的大部分均为有用信息,根据文本信息得到结论,而不是自己的主观臆断,我们需要“左顾右盼”,在文中准确地找到与之相关的语句,或是疑似语句的位置,接着去左顾,或右盼,在前句或后句寻找线索。当然也需要刨根问底地和在字里行间里去寻觅的精神,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推理判断一定是要基于文本。
总之,利用阅读载体绽放思维之花,多角度、多模态的教学实践必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