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措施分析
2022-03-17刘卫姣
刘卫姣
(湖南省桃江县第六中学 湖南·益阳 413403)
1 高中生化学解题现状分析
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或者是化学测试,学生在化学解题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题目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解题出错。化学题目很多都是文字叙述,在一些题目中会设置一些文字陷阱,如果理解出错,就会导致解题错误。没有认真审题,错误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条件,从而造成了化学解题错误的问题。
二是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解题出错。化学解题,需要以具体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题目。部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在知识记忆上存在疏漏,或者是混淆了一部分知识,从而在解题中无法正确运用,导致解题错误的问题产生。
三是学生解题思路僵化,导致解题困难或出错。在高中化学当中,很多题目并非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寻找解题的方法。比如化学推断题,题目中往往会设置多个条件,比如有色沉淀物、气体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等等,根据不同的条件作为切入点,可以有不同的推断思路。但是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较为僵化,未能掌握多元化的解题技巧,从而导致在遭遇一些题目时,解题比较困难,甚至导致出错。
四是缺乏良好的解题习惯,引起不必要的错误。在化学解题中,还需要注意到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良好习惯的支撑下,提高解题效率。具体来说,良好的解题习惯,包含了认真审题、工整书写、做好草稿、检验纠错等。但是在高中生的实际学习中,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书写潦草、解题过程没有做好草稿、解题之后没有进行检验,从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降低了解题正确率。
2 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问题
根据当前高中生化学解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导致解题正确率偏低,无法得到理想的分数。学生化学解题能力弱,这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有关,但也和教学活动有关。作为化学教师,就需要认识到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知识讲解有效性偏低
理论知识积累,是解题能力的根本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题中,才能取得良好的解题效果。然而从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来讲,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存在有效性偏低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少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解知识,但是学生的掌握吸收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理论知识讲解的方法不佳,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之中,学生并未主动参与进来进行知识探究、思考,从而造成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未能实现深入的掌握。这样一来,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就容易导致解题出错。
2.2 未能传授学生化学解题方法
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实际上有很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想可以使用,比如图像法、守恒思想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较高层次,便需要将这些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掌握,能够将这些解题方法运用到实际解题当中,从而提升解题效率。不过,就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虽然有对学生进行例题解题讲解,但是并未针对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思想做出细致分析,学生对于解题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并未形成掌握。
2.3 学生化学解题实践效率低
化学解题能力的形成,还需要依托实践锻炼,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实践,对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形成牢固掌握,内化为自身的解题能力。不过,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化学解题实践效率较低,难以对自身解题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正面刺激作用。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给学生设置的解题实践练习,存在题海战术的问题,单纯依靠大量题目来训练学生,这就导致学生陷入大量的解题任务当中,实践效果并不好,还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实践练习缺乏管控,部分学生并未认真练习,甚至存在抄袭借鉴的情况,这样就根本得不到锻炼,解题能力无法提高。
2.4 忽视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解题习惯,对于学生的解题能力也能起到正向刺激作用,帮助学生在解题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达到提升解题正确率的效果。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基本都放在了理论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造成不少学生的解题习惯不佳。
3 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3.1 加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讲解
理论知识掌握,是解题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积累,才能在化学解题中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要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那么化学教师应当关注到理论基础知识讲解的优化,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实施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掌握。第一,构建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导学问题,基于问题,给予学生学习导向,让学生自主对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深入掌握。第二,结合实际教学。高中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或生产具有直接的关联,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联合实际的案例,来分析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对相关知识形成牢固掌握。
3.2 传授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
在做好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关注到对学生传授具体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和思想,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首先,可以针对图像法进行教学。化学题目中,一些问题和图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在解题时,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像,来增强理解的直观性,从而达到提升解题效率的作用。比如这样一个题目:现有硫酸和氢氧化钠两瓶不同的溶液,浓度和体积都相同,均为2mol/L与150mL。将等量的铝,投入到两瓶溶液当中,等到充分反应以后,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例为5:6,那么硫酸溶液加入铝块后产生的气体有多少?对于这个题目,如果单纯从字面来理解比较困难,因此可以画出反应图像,通过图像观察消耗的物质的量,从而对应求出产生的气体的量。
其次,可以针对守恒思想进行讲解。守恒思想在化学解题中也有很多运用,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立足具体的题目,对学生讲解守恒思想,让学生切实掌握。比如对于这样一个题目:某一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磁性氧化铁,方程式如下,,试判断M属于下列哪种物质。
A、3Fe B、FeO C、Al D、Fe3O4
对于这个题目,便可以基于质量守恒的思想,判断出物质M在经过燃烧后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因此M中必然含有铁元素,由此排除C选项。再基于质量守恒,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氧元素已经达到相等,因此可以判断M中不含氧元素,因此排除B和D,则正确答案为A。
3.3 指导学生进行解题练习实践
在传授学生解题方法的基础上,便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解题练习,通过练习实践,加强对化学解题方法的掌握,内化吸收,成为自身的解题能力。而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教师需要注意到练习设计的优化,要脱离题海战术,秉持“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思想,来设计练习题目,达到精化练习的效果。一题多解,就是设计一些典型的化学题目,让学生利用多种不同方法来解答。而多题一解,则是设计几个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某种方法来解题。基于这两种模式设计练习,可以指导学生深化锻炼,提高解题能力。
3.4 对学生解题习惯加强培养
为了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解题习惯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以立足例题讲解,将一些值得关注的解题习惯,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解题前,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将其中的已知条件和隐藏条件都挖掘出来。其次,要引导学生工整书写。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工整书写,给学生做好示范。最后,在例题讲解中,还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指导学生来发掘这些错误,锻炼学生的检查纠错意识。
4 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培养,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教学目标。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要认识到解题能力的内涵,把握当前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以解题能力为导向,针对性优化教学,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出有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