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学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2022-03-17

山西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顶点课程思政思政

白 洁

(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0)

1 “课程思政”背景下设计类专业的新征程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核心力量。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轨合一”的育人目标,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1]。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设计学教育需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把握其概念和内涵,努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与设计类课程的匹配对接点,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拓展设计专业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提升专业人才的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时代精神涵养国家情怀,以学风情操塑造个人品格,以开拓创新引领科学观念,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功底过程中领略做人做事的真谛。设计类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特点,注重实践参与和生活体验,重视关怀人文精神,强调科学与人文的共生,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旨在探讨设计学专业顶点课程的思政力量,从更新教学理念、导入思政模块,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发挥榜样的力量,加强正面教育,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德育时代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新征程。

2 “课程思政”背景下顶点课程的教学优势

在“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中,需要着力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通过融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梳理教学内容,发掘专业课程的文化因子和转化价值范式等措施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在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等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

源于美国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 强调对零散专业知识的整合与应用,鼓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课堂向实际工作过渡。该课程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决策、问题确认与解决、组织领导、团队合作和职业发展等生存能力的提升,在品质教育方面,主张不止于听从教师的知识灌输,不主张唯课本论,鼓励和弘扬思辨精神、真理探究,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追求对人、自然和社会的道德认知及精神品格的塑造。

顶点课程在实施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具有终端性、整体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其明确的目标设定和多元化的课程类型构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机制。设计学教育的顶点课程可以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进行设置与实施,知即指设计类学科的专业知识; 情指设计工作的职业素养,如交流决策、协作配合能力等; 意指设计专业的观念意识,如美学观念、以人为本、可持续伦理观等;行指学生的解决问题和调研操作的行动力、执行力等[2]。顶点课程在思想理念和教学目标层面均具备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以顶点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为思政理念融入课堂输送营养,提供可借鉴的实操路径和方法。

3 课程思政背景下设计类专业顶点课程实施路径构建

3.1 树立课程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的设计目标是在教学中实现“课程与思政相互承载,寓于彼此”的新思想政治,其核心思想内涵可体现在三个方面:1) 涵养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认同和坚持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党和国家意识。2) 锤炼个人品格: 学习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修养,磨砺多元的认知能力。3) 掌握科学发展观:思考如何做事,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进取,保持学术诚信和创新意识。

在课程思政核心思想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与目标,整合相应的思政模块,树立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功能。例如,河北地质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实践类顶点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文化自信、思想意识和思维逻辑等德育主题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提出了“开放,探究,自信”的课程核心价值观。课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 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练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工作技能处理真实的、情境化的问题和项目,并以自主选题、选地、选人等开放方式切入,使学生在看、听、思、悟中领会中国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文化特征,在讨论与研究中完成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培养了学生探究事物本质、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3.2 打造“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要重视人、教育、环境的互相作用与融合,充分利用所有的教学过程及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及价值观的提升。教师作为教育实施主体,需要转变思想观念,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执行性和价值性引导,通过下发指令和过程引导让学生感受做事方法,通过明确指示与思想升华增加价值观引导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发展史、大师成长道路及教师个人经历等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感染启发学生,以最生动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学生通过自我查阅资料、社区体验、社会调研、演讲汇报、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充分发挥实践的主动性和体验性,发挥情感关注和行为锻炼的德育促进功能。课堂之外,发挥校园内外协同育人的联动效应,聘请教授专家、知名设计师讲课,从宏观到微观,提高战略视野;从学生的期待值和接受度考虑,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和成长,发挥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感受榜样的力量。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形成多学缘结构专家参与的教学活动,打造教师、在校生、毕业生与设计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在顶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对过去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由被动依赖型转向自我导向型的主动学习者。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关注与奖励,需要适应从传统高度结构化的课堂环境到动态实际的环境转变。尼尔逊和弗尔顿教授通过对美、澳、新等国家的顶点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发现有多门课程的一半教学时间采用了团队项目和报告、案例研究、个人项目和报告、产业实践、邀请客座演讲、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形式[3]。在美国工程顶点设计课程会综合考虑学生背景、教学模式和可获取的资源引入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包括优秀案例分析法、多重角色体验法、实际项目操作法、经验交流法、计算机模拟情境法等[4]。如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建筑工程学院的场地开发课程中要求学生们通过组建团队,明确项目责任分工,拟建公司的形式完成专题项目,并将项目工作细分为11 个环节,包括公司介绍与自我营销、场地分析与规划、市场及可行性分析、土地开发成本估算、住宅单元设计、详细预算和项目可行性、项目进度和信用额度分析、合同拟定、付款要求、设计变更、项目验收。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合适的角色共同参与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开发[5]。

我国设计类学科可以在高年级阶段选取实践类课程积极贯彻顶点课程理念,如在设计类实践课程中添加社区路演活动,鼓励学生与使用者面对面交流,普及设计理念,群策群力,协同合作,收集反馈意见,享受成果分享的喜悦,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在高年级的专业考察中邀请专业设计师和优秀毕业生走进学生中间,从职业角色角度体会和理解行业的使命与挑战,困难与机遇。在毕业设计中挖掘思政元素,如河北地质大学近两年在设计类专业中进行了“在地文化”探索,开展了如太行山精神、长城文化和精准扶贫等设计主题的专项项目或设计比赛,提升学生对设计认识的社会深度,明确设计行业的职业使命,传承地域文化,创新发展,共创美好家园。

3.3 德育与课程融合的“系统化、流程化”的运行模式

“课程思政”是一次内涵丰富又立意高远的创新,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推进与完善。按照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地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更需要相关制度引导,建立专业课程的专有“规矩”和任务,如领导管理机制和运行评价机制。从课程建设角度,在课前准备、课堂互动和课后实践指导各环节中应形成“系统化、流程化”的操作路径,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生根。

顶点课程在美国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运行模式,即接受(Receive) - 联系(Relate) - 反思(Reflect) -提炼(Refine) -建构(Reconstruct)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需要接受既往的和即将面对的学习经验和技能,并学习捕获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机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经验,最后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与改进所获取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与既往所学融会贯通,重塑知识结构并应用于真实环境中。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工程与制造工程系的顶点设计课程中利用15 周的教学时间将教学组织流程分为项目选择、团队分配、确定调查方法、预期计划、设计和检验方案、编制进度报告、构想、检验或实施解决方案、汇报等环节[6]。

借鉴顶点课程的运行思路,从课程思政建设角度出发,结合设计类学科特点、学生背景特征、课程进度及延展性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环节着手展开:1) 基本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和教学过程来搭建课程思政平台;2) 重点环节: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践,着重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3) 关键环节: 教师所采取的引导方式和引导类型;4) 难点环节: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标准;5) 核心枢纽:与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的思维。河北地质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建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设置教学单元模块、知识要点、技能训练目标、思政目标和成果展示等环节进行融合思政理念设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获得相应的专业和技能,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品质(见图1) 。

图1 《建筑学基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4 结语

在“课程思政”的宏观教育背景下,高校设计类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责任使命,“课程思政”理念突破了原有思政教育的思维定式,在专业教学中秉承坚守信念,明确做人做事的原则,以期为新时代大学生寻找指明方向的独特罗盘。为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广大的设计人仍需继续努力探索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方法与标准,使课程思政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不是物理焊接,最终使课程思政目标回归生活状态,回归“四个自信”。

猜你喜欢

顶点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