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台:和合共生始丰溪湿地换新貌

2022-03-17供稿天台县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发保护中心

浙江林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丰溪天台公园

天台县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以始丰溪河道为主体,东至始丰二桥,西至平桥镇外汘河与始丰溪交汇处,南、北主要以始丰溪两岸溪滩林为界,属典型的河流湿地。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9780 米,南北平均宽度约420 米,总面积424公顷,包括永久性河流和洪泛平原湿地两种类型。湿地公园区域保留了始丰溪河流原有的自然景观风貌,使得其具有主流、支流、河湾、急流、浅滩、江心洲等多样化的生境。河流两侧既有山地、丘陵,也有盆地、平原,山林植被茂密,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经过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6 次调查结果显示,该湿地公园内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的高等植物109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 种,浙江省重点保护植物6 种。野生脊椎动物249 种,占全省总种数的29.9%,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25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为近危(NT)以上等级物种28 种。动物资源方面,发现天台新记录动物3 种,并时隔8 年重新记录到珍稀濒危物种小天鹅;植物资源方面,发现浙江省新记录植物2 种,台州市新记录植物134 种,天台县新记录植物35 种,生物多样性有了明显增加。

在班级管理中我很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发挥孩子的自身能动力,不管是什么管理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很多发展阶段,也需要班主任多学习,跟上时代的潮流,跟上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方式。

天台是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对湿地公园建设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全力倾斜,试点建设期间投入资金8.5亿元,用于湿地公园退耕还林、疏浚清淤、水生态综合治理、基础建设等保护恢复和利用工程。

因地制宜“原生态”彰显湿地本色

始丰溪湿地围绕“原生态”这个特征,因地制宜地实施动物栖息地恢复工程,促进水禽栖息地的恢复,构建从外到内“林堤滩水”连续的自然生态格局。该公园累计开展植被恢复面积近30 万平方米,恢复始丰溪江心洲、生态滩林等面积近13 万平方米,退耕还湿等面积近5 万平方米。其中在公园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和管理服务区所在区块,拥有大面积天然针阔混交林(以天然枫杨林为主)以及原生古樟树群,总面积500余亩,且基本保持原生自然状态,在城市近郊甚至偏远山区都属罕见,是稀缺和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不砍一棵树”原则,全面维护原始密林,仅在部分区域结合生态恢复工程,采用透水铺装和凌空木栈道的形式设置生态绿道,同时兼做湿地公园生态巡护便道。2017年,始丰溪绿道获评第一届“浙江最美绿道”。

其他矿物质的溶解和重结晶过程也将影响煤体孔隙结构变化,影响机理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对孔隙率的影响机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铁腕”治水 湿地水质焕新颜

开展“铁腕”治水,由县委书记担任始丰溪河长,全县形成以县四套班子领导为支流河长、沿线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为河段长的始丰溪全流域高规格河长网格。狠抓工程治水,全力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持续加大湿地污染源防控治理。全面完成545个入河排污(水)口销号整治,始丰溪全流域村庄均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始丰溪湿地公园的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都在城区范围,“人溪之争”曾经让这条溪流失色。为了拆违还溪、还绿于溪,天台县政府强化湿地周边违建防控整治,累计拆除沿线违章建筑近10 万平方米,关停湿地周边老旧企业、小作坊、养殖场等污染源近50家,恢复沿线两岸绿化近93万平方米,退耕还湿近15万平方米。

未来,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各方将充分发挥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人才、技术、市场、资金和管理等优势,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着眼长远、共同发展的原则,紧密围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质量,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努力构建社会专业服务力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性机制。

天台多山,土地资源稀缺。在湿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上,县政府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果断地将商业地产、工业企业排除在红线外。依托河流、浅滩、江心洲、山地、丘陵等优美的湿地自然景观,浙东唐诗之路、和合文化、宗教文化、徐霞客文化以及特色民风民俗等丰富的湿地文化资源,采用“文化+科技+时尚”的方式,开展文化景观植入,沿线恢复一些古亭、古桥、古渡等,打造“百里和合唐诗廊”和“浙东唐诗之路”。其中,兴公桥、太白桥、霞客桥所用石料皆为天台后岸村的古岩宕所产,极具天台特色,吸收杭嘉湖平原古桥元素,传承天台山传统造桥技艺,成就了古为今用造仿古桥的典范,也为天台传承传统造桥技艺提供了实例依据。

“文化+科技+时尚” 湿地植入文化景观

始丰溪湿地公园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天台县连续四年获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2018年获得省首批大禹鼎银鼎,始丰溪上榜省级美丽河湖,2019年始丰溪获评“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

此外,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就地取材,沿岸堤坝均以河底鹅卵石为原材料,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减少具有侵蚀性材料的使用,保留了始丰溪的生态原貌。采用生态型驳岸,人工模拟自然环境,顺应水体的自然演变过程并符合水体工程学原理,积极保护并巩固天然的地貌结构如湿地的浅滩、沼泽、深塘等,使生态系统能够循环稳定。公园在岸坡防护上采用一种“会呼吸的墙”——格宾挡墙,由六边形金属网内填充块石或卵石的格宾石笼挡墙具有抗冲刷能力强、自透水性、整体性强、抗风浪性强等特点,水、气贯通交流,所以称为“会呼吸的墙”,是生态基,也是种植基。鱼虾可在石缝中生存,同时护岸还配以水生、湿生、陆生等植物措施,保留滩地原生态多年生态林,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实现河道的生态自然修复和良性发展。

宣传动员 周边村民成“主人翁”

湿地中心与沿线2 个街道及安科、团圆山等主要节点村庄签订共建共管协议,探索湿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激励引领各村以主人翁的身份,将湿地保护列入村规民约,保护好、发展好、打造好本村的湿地资源,努力把绿色发展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周边村民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和参与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积极性。湿地公园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也充分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就业,许多农村居民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绿色生态农业、湿地旅游业方向发展,实现湿地资源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高度融合。

A Review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LabVIEW

湿地带来的红利改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湿地沿线的多个村庄实现了绿色发展的“华丽转身”。溪团村位于两溪交汇处,且地段未进行筑堤,数十年来,各种垃圾堆积成山,曾经是一处名副其实的“垃圾岛”。围绕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创建要求,该村党员干部、巾帼志愿者、老年协会等全民总动员,对崔岙溪和冷坑交汇处占地200亩的湿地进行了垃圾处理,把“垃圾岛”变为“画中景”。清理后溪水碧波荡漾、岸边草木成荫、竹苞松茂,吸引了不少热爱乡村旅游的游客。

当湿地作为一种绿色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沿线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能量,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实现了湿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丰溪天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