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神树“复活”记
2022-03-17秋慈
秋慈
青铜神树的发现是个偶然。
1986年7月18日,四川省广汉市当地一家砖厂工人在取土做砖坯时,无意中挖到了三星堆1号祭祀坑的一个角,出土了一些玉器和石器,随后,考古队组织正式发掘,1号祭祀坑正式与世人见面。
仅仅一个月后,砖厂工人在取土时又挖到了一个青铜头像的耳朵,就向考古队汇报。至此,2号祭祀坑也重见天日。2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8棵青铜神树,其中修复得最完整的是1号青铜神树,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中体量最大的青铜文物。
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同时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通高3.96米,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神树底座呈穹隆形,圆形底盘上由三叉支架构拟出山形,树座上绘有精美的云气纹,寓意“神山”。树铸于“神山”之巅,卓然挺拔,直接天宇。
树分3层,每层3枝,共9枝。树枝柔和垂下,每枝中部又伸出果枝,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向上的9个花蕾上各站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全树共9只神鸟。树侧则有一条逶迤而下的长龙,整条龙造型怪异诡谲,莫可名状。
如此精美的大型青铜器,放到现在都是罕见的工艺品,更遑论3 000多年前。不過,1号青铜神树刚出土的时候可并不是这么威风。因为坑中的器物在掩埋前已经被人为敲碎,神树重见天日的时候,树干断为3截,树枝断成18截,鸟儿、果实等碎片多达上千片,层层叠叠散落一坑,根本没有人能想到它曾经的风采。
1986年10月,残破的青铜神树被运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由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带队修复。
“全是碎片,和泥土混在一起。”年过七旬的杨晓邬仍能回忆起30多年前的场景。他说,古人把精美的祭品敲断、火烧,然后埋进土坑,交付给神灵,而几千年后,这成了给文物修复师们出的难题。
首先要想办法让神树重新“站”起来,总重达150多千克的神树树干不仅折断,而且很多地方氧化严重,无法承受焊接。杨晓邬想到一个办法,他和团队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室外面的天井里,搭起一个5米高的棚子和脚手架,围上塑料膜,盖上玻纤瓦,充当临时工作室。他们把神树空心主干里的范土掏出来,在里面塞进一根新的铜管进行支撑,再在铜管与神树之间灌注环氧树脂和范土的混合物进行固定。
接着,修复人员给神树打上铆钉,把断裂的各部件接起来,铆接中间也有一根铜管,铜管插进去后,最外面用螺丝拧起。神树最后使用的铆钉多达上百个,但一般人肯定看不出来,因为所有螺帽已经被打磨光滑,又上色做旧,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到修补过的痕迹。
神树虽然“站”了起来,但彼时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树枝、神鸟、花蕾都还零碎在各处,至于我们今天看到的树上的那条青铜龙,最初大家更是想都没想到那是神树的一部分。
青铜龙被作为单独的器物修复完成后,大家觉得龙的造型弯曲得有点别扭,于是给它正了形,没想到正形后的龙却好像“死”了一般,毫无生气。当神树主干修复完成后,杨晓邬和同事们试着将青铜龙接上去,奇迹出现了:龙爪、腹部与神树紧紧相连,栩栩如生。
后来,神鸟、果枝等细节的修复工作断断续续进行了10年,直到1996年,神树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不过,与青铜大立人像相似,因为专家们未能找到参考依据,树顶和龙尾处依然有残缺。杨晓邬说:“或许只有等到又一棵一模一样的神树出土,才会真相大白。”
神树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可谓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形象化的写照,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话意识中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2002年1月,青铜神树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31835002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