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学习落后小学生的心理辅导

2022-03-17赖奏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共情负面情绪

赖奏色

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合理面对这个年龄段存在的情绪、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增强学生的毅力,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等。

古语有云:“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由此可见,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造成学生学习落后的非智力原因有很多,如,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教学素养、学生个人因素,等等。作为教师,我们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促使其在学习中重拾兴趣,并对学习产生自信。针对学生情况,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指导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培养学生的积极语言塑造乐观心态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缓解负面情绪

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经验脉络、个体情绪,巧妙地激发学生自发地内省、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并通过习惯坚持,养成自觉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新的情绪体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看到学生的内在需要,鼓励学生表达情绪;我们要耐心倾听、不评价,与学生共情,指导学生缓解情绪。下面,笔者谈谈如何进行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

(一)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带来的行為有好坏之分。如果一味地阻止学生发泄,长期下来,他们会变得呆木、不善言辞、不善交际、阴冷。反之,你会发现,如果采用宽容、慈爱的方式对待学生,当他们发泄完之后,情绪平复了,会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一方面他们自己知道发脾气是不对的,但是他们控制不住。另一方面他们会对你的包容心生感激。此时,你再和学生沟通交流,他们会更容易听到心里去。

(二)看到学生的情绪,表达对学生情绪的共情

共情的技巧是需要充分理解并加以准确表达的。真正的共情并不是把学生从负面体验中拯救出来,而是允许学生体验负面情绪:不是说“我理解你”,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理解他”,即便他现在处在负面情绪中,仍然不被拒绝和抛弃。共情让我们能更好地与学生的负面情绪和谐相处。做到真正共情并非易事,但是,与学生进行有共情的交流,是可以学习的。

(三)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为零。冷处理,就是遇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把事情放在一边,让自己冷静下来。真正的高手往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分析事态。只有冷静下来,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能想到一个比较理性的应对之策。

(四)指导学生缓解情绪的方法

教师要稳定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营造轻松的沟通氛围,注意给学生减压而不是加压,我们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

如,小辉,他聪明、好动。刚开学那段时间,手上经常拿着小物品,有玻璃珠、螺丝、扣子、回形针,等等,凡是他家里能随手带来的东西都不放过。上课时,他没有专心听课,而是偷偷地玩他的玩具。笔者发现后,并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一直关注着他,比如,故意走到他身边或者多提问他,不给他偷偷玩玩具的机会。下课后,笔者第一时间和他谈心,微笑着跟他说:“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很喜欢带玩具去学校玩,因为玩具太吸引人了。但是,我后来就后悔了,因为玩具可以在家玩,而课却只能在学校才听得到。当你能熟练地读课文时,当你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当你能听写出所学的生字时,伙伴们都会给你大大的赞。假如你不认真听课,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孩子,想一想……”后来,他再也没有带过小物品来学校了,并且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优秀的。

二、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有效果比讲道理更重要。

(一)描述行为

1.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客观而清晰地表达出观察到的,而不是从自身的观念和角度出发进行评论。

2.就像摄像机一样——不评论。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二)表达感受

1.体会自己的感受。

2.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

3.真实地表达感受比唠叨、指责或命令更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4.以此来示范学生去觉察他自己的感受。

(三)表达需要

1.把自己感受到的需要说出来。

2.对他人的批评、指责、评论及分析往往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但当我们通过批评等方式来表达需要时,对方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

3.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对方较有可能作出积极回应。

(四)提出请求

1.请求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生能做到的)。

2.肯定的表达,而不是否定的表达。

3.听听学生的表达,共同协商如何做。

特别提醒:很多时候,只需要做到第一步——描述行为,就足够了。作为对学生的简单提醒。

如,小海,开学已经三天了,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走进教室里也只是低着头。笔者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了他内心的恐惧。笔者轻轻地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把他带到位置上,真怕一不留神就把他给吓哭了。接下来,笔者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在课间的时候也不去和同学交流,只是自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连头也不敢抬。笔者还发现他是用左手写字的。看到这种情形,笔者不敢轻举妄动,要先再观察一下,找到教育契机或是创设教育情境,想到既能保护他的自尊心,又能起到教育效果的方法。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了星期五,笔者是真的着急了,心想:“如果他妈妈晚点来接他,我不就有和他独处的机会,就可以没有心理压力地沟通了,不是吗?”笔者连忙打个电话给他妈妈,叫她晚点来接孩子,并说明缘由。笔者把小海带到了办公室,给了一颗糖,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打开他的心结,从而敞开心扉向笔者诉说。之后,在课堂上笔者有意让他来回答简单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愉悦感。慢慢地,他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自信心也逐渐加强。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已经在优秀行列了。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语言和乐观心态

我们的语言会改变我们的内在感受,以及他人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积极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得积极。

如,“我不得不去做作业。”对比“我想通过做作业巩固知识。”再如,“我需要去锻炼身体”对比“我愿意锻炼身体,因为它让我变得更强壮。”

我们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曾在与太平军对阵中吃了几场败仗。于是,曾国藩写求救信向朝廷要救兵。师爷看到书信中“屡战屡败”四个字时, 告诉曾国藩:“这样写可能要不到救兵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帮助一支没有希望的部队。”曾国藩问师爷:“那怎么办?”师爷说:“只要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就可以了。”果然,一经改动,效果大不同。原来给人“失败者”的感觉,转变为了“坚持者”“勇敢者”的感觉,最后朝廷派来了救兵。

正面思维是一种“积极自动化的思想”,能够使人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能看到光明的一面,并能以乐观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做出积极的应对行动。

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来看,要培养积极的正面思维,促进习得性乐观的产生,最常见的培养策略就是学会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模式。例如,在前面的故事中,曾国藩的师爷最后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仅仅是两个字顺序的调动,所引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关注成长与效果,运用正面词语

有乐观心态的人,关注的焦点往往是自身的优势、成长、资源,聚焦于找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上常用“正面词语”。正面词语代表着积极正向的信念,能够增强目标实现的动机。比如,可以运用“我的优势卡片”等方法,积极寻找和发现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突破逆境。

(二)对负面事件采用正面表达

一个乐观的人,如果遭遇负面事件如失败、挫折等,在描述的时候也能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模式。正面的语言描述往往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强化信念,有助于增强自信。如下表:

不同语言模式的对比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用积极语言给予个体正向、具体、有目标效果的引导,激发积极行为的产生。积极语言模式的使用能够触发积极情绪,从而促进乐观人格和乐观解释倾向的形成。

当学习落后的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都要抓住教育契机,在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时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乐。当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时,其成就动机就会逐渐培养起来,从而为“乐学”提供动力。

如,小钧,他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一直在外面打工挣钱养家。他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还要帶其他儿女们的孩子,共有9个孙子、孙女。我们去家访时,问他们是如何带孩子的?他奶奶说:“管好温饱就行了,学习、思想动向等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当孩子不听话时就大声指责或者直接动手打,至于正面教育、积极心理辅导那些是少之又少的。久而久之,小钧在遇到问题时,就会觉得:“我怎么那么倒霉呀!”“我努力也做不到。”“我做不到,我没有希望”等这些消极心理。刚开学,笔者发现小钧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愿意动笔做笔记,甚至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去和周围的同学玩。笔者提醒他要把笔记抄好,他小声地说:“我不会。”笔者让他读读课文时,他还是那句话:“我不会。”也许是“你不会”“你不行”“你不准动”等消极的话语从小就影响着他,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课后,笔者找到了小钧,问他:“你会骑自行车吗?”他微微一笑地点了点头。笔者接着问:“是谁教你的?”他得意地说:“不用别人教,我自己学的。”笔者马上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们的小钧宝贝是个多么聪明的孩子呀,哪有什么事能难住你?如果你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后我问你问题时,你也能自信地说‘我会’,好吗?老师相信你行!”后来,小钧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一次次语言交流、眼神碰撞中,他的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对答如流。

学生学习落后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要善于动用心理战术,以心育心,用阳光的心态去引导他们,用积极的话语去鼓励他们,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学生的心情舒畅了,学习就更加有动力,学习成绩怎么会落后呢?

参考文献:

[1]柳士同.不为也,非不能也[J].民主与科学,2011(3):2.

[2]许思安,攸佳宁,莫清瑶.中小学生潜能开发高级训练教程[M].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133-135.

责任编辑  梁婷惠

1614501705266

猜你喜欢

共情负面情绪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情绪认同